(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3.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3.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1-01 19: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总 课时 第 13 课时
教学目标: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
3、经历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曾用等腰三角形剪出了等腰梯形(如图),并探索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现在我们来证明有关等腰梯形的一些结论。
新知探索:
一、引人新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做等腰梯形
2、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3、根据等腰梯形的定义,一个图形要成为等腰梯形,首先它必须是_____,还要具备_____相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的证明:
已知:
求证:
(分析:本题可以从以下的三个角度着手证明(附三种方法的图形)。)
证法一: 证法二:
证法三:
21世纪教育网
3、定理的书写格式:
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等腰梯形的性质: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四、典型示例:
例1、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1)、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OB;
(2)、请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五、随堂练习:
1、(2007嘉兴)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D延长线上一点,DE=BC.
(1)求证:∠E=∠DBC;
(2)判断△ACE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2007郴州)如图2,在梯形ABCD中, AD∥BC,点E是BC边的中点,EM⊥AB,EN⊥CD,垂足分别为M、N且 EM=EN.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六、体会与交流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