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
第12章 数的开方
1.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称为被开方数。
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记作。
负数没有平方根。
(a)
(3)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题: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① 121 ②(-3)2 ③3 ④ 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的平方根是1 ②1是1的平方根 ③的平方根是-1 ④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只能是零 ⑤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3)解下列方程
① ②
(4)若,则2x+y= 。
练习:
(1)的平方根是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2)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这个数是 。
(3)如果x,y(x≠y)是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平方根,那么x+y= 。
(4)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试求m+3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作业:
(1)与是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平方根,那么x+y=
(2)若,求的平方根。
2.立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数a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4)任何数(正数、负数、0)都有立方根,并且只有一个。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0。
例题: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①- ②0.064 ③1- ④ 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符号与被开方数的符号相同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立方根 ④若一个数有立方根,则这个数一定有算术平方根
(3)解方程
①
(4)若则= 。
练习:
(1)当x=-8时,则的值是( )
A -8 B -4 C 4 D ±4
(2)若,则x与y的关系是 。
(3)的相反数是 。
(4)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 。
作业:
(1)已知:+5=y,求x+y的立方根。
(2)已知:(x-1)2+=0,求x+y-z的立方根。
3.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②不带根号的数不是无理数 ③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④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⑤是分数
(2)下列各数:1.414 ,其中无理数有 个,分别是 。
4.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例题:
(1)比较大小
3 -1.731
(2)数轴上表示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3)的整数部分是 。
练习:
(1)已知0(2)的整数部分是 。
(3)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作业:
(1)若x,y都是无理数,且x+y=2,则x,y的值可以是 。
(2)写出一个比0.1小的无理数 。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1.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为正整数)
例题:
(1)计算
①=
④
⑤
(2)若求的值。
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②
(2)若,则n= .
作业:
(1),则 。
(2)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为正整数)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④
(2)若求的值。
练习:
(1)计算
① ②=
(2)已知n为正整数,且求9的值。
作业:
(1)如果,求n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为正整数)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④
(2)若求的值。
练习:
(1)计算
①=
②
(2)比较与的大小
作业:
(1)
(2)已知P=,那么=
(4)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n为正整数,m>n,a)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④
(2)已知则
练习:
(1)计算
① ②
(2)已知求的值。
作业:
(1)
(2)已知2a-3b-4c=4,求的值。
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计算变压器铁芯片的面积。
1.5a
2.5a
a 2a 2a 2a a
练习:
(1)
(2)先化简,在求值
,其中a=-1,b=1,c=-1
作业:
如果单项式与是同类项,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为 。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例题:
(1)计算
① ②
(2)已知,则a= 。
练习:
(1)已知中不含有x的三次项,试确定a的值。
(2)当,求代数式的值。
作业: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bm+an+bn
例题:
(1)计算
①(2x-3y)(4x+5y)= ②2(2a-5)()=
(2)化简,并计算当时的值。
(3)如果,那么(a-5)(a-6)= 。
练习:
(1)如果x+q与x+0.2的积中不含有x项,则q的值为 。
(2)若使恒成立,则a= ,b= 。
作业:
已知x=(a+3)(a-4),y=(2a-5)(a+2),比较x,y的大小。
3.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例题:
(1)计算
①(4x+5y)(4x-5y) ②(-4x-5y)(-4x+5y)
③(m+n+p)(m+n-p) ④ m+n-p)(m-n+p)
⑤ ⑥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103×97 ②
练习:
(1)计算
①
②
③112×108
(2)已知,x+y=6,求的值。
(2)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④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②
(3)填空
①
②
③
练习:
(1)
(2)如果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
(3)已知,则。
(4)已知,则
(5)已知则
作业: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试确定的符号。
4.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④
(2)化简
(3)已知有四个单项式:,请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它们的结果为,请你写出算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题:
(1)计算
① ②
③
(2)化简求值
,其中x=3,y=1.5。
练习:
(1)若多项式M与的乘积为,则M为 。
(2)长方形的面积为,若它的一条边为2x,则它的周长是 。
(3)已知多项式能被整除,且商式为3x+1,求的值。
5.因式分解
例题: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① am+bm-1=m(a+b)-1 ②
③ ④
⑤
(2)公因式: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我们称之为公因式。
例题:
找出的公因式。
(3)提取公因式法: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mb+mc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和(a+b+c)的乘积,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例题:
(1)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① ②
③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②13.7×9+13.7×11-1.37×20
③
练习:
(1)如果,那么m的值为 。
(2)分解因式:
(3)当,求的值。
(4)公式法:将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成为公式法。
例题1:
(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② 9.9×10.1
练习1:
(1)分解因式
① ②
(2)计算:
例题2:
(1)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②
练习2:
(1)分解因式
① ②
(2)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①判断的值的正负。②若a,b,c满足,判断△ABC的形状。
(5)十字相乘法:
=(a、b是常数)
例题:因式分解
① ② ③
第14章勾股定理
1.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一定有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25 B、14 C、7 D、7或25
(2)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Rt△的周长为( )
A、121 B、120 C、132 D、不能确定
(3)在Rt△ABC中,∠C=90°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
④若a∶b=3∶4,c=10则Rt△ABC的面积是=________。
练习: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n(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2n B、n+1 C、n2-1 D、
(2)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 )
A、24 B、36 C、48 D、60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
A、56 B、48 C、40 D、32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作业:
(1)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
A、6 B、8 C、10 D、12
(2)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
(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若线段a,b,c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 )
A、2∶3∶4 B、3∶4∶6 C、5∶12∶13 D、4∶6∶7
(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练习:
(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
A
B
C
D
7cm
)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
C
D
A
B
)(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且
∠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
A
B
C
D
)
(3)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CAD=∠BAD,CD=1.5,BD=2.5,求AC的长。
(4)已知,△ABC中,AB=17cm,BC=16cm,BC边上的中线AD=15cm,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5)如图,在△ABC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请用学过的知识说明:。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1.平移: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它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
如下图:把点A与点叫做对应点,把线段AB与线段叫做对应线段,∠A与叫做对应角。△ABC平移的方向就是由点B到点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2.平移的特征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注】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注】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例题:
(1)△ABC是△FDE平移得到(如图)
点B的对应点是点 ;
点C的对应点是点 ;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B的对应角是 ;
∠C的对应角是 .
△ABC平移的方向是 ,平移的距离是 。
(2)如图所示,线段AB是线段CD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CD长为3.5cm,则线段AB的长为__________cm
(3)如图所示,△ABC平移后得到△DEF,已知∠B=35°,∠A=85°,则∠DFK=( )
A.60° B.35° C.120° D.85°
(4)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使点A平移到点A′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练习:
如图所示,在△ABC中,∠C=,AC=B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移到△的位置。
①若平移的距离为3,△ABC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②若平移的距离为x(0≤x≤4),△ABC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A
D
B C
3.旋转 平面内某一个或几个基本的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这个角度叫做旋转角。显然,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旋转的方向所决定。
4.旋转的特征
(1)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同样大小的角度。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例题:
(1)△ADE是由△ABC旋转而得(如图)
点B的对应点是点 ;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A的对应角是 ;
∠B的对应角是 ;
旋转中心是点 ;
旋转的角度是 .
(2)在平移和旋转变换下,图形的_____不变,______不变。
(3)要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 除需要此图形原来的位置以及需要知道旋转中心外,还需要知道 ______ 和 ______。
(
.
O
)(4)等边三角形ABC,D、E、F都是三边的中点,则△ADE绕______ 点旋转___度,可得到△DBF。
(5)作出“三角旗”绕O点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
练习:
(1)画出四边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经顺时针旋转后与△ABF重合.
①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②旋转了多少度
③ 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试说明理由.
5.旋转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种图形就叫做旋转对称图形,其中的定点叫做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中心。
例题:
(1)如图所示的图案绕旋转中心旋转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它的旋转角可能是( )。
A、60° B、90° C、72° D、120°
(2)如图所示,下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菱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可能旋转( )。
A、30° B、60° C、90° D、150°
练习:
(1)要使正十二边形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旋转的度数为( )
A.75° B.60° C.45° D.30°
(2)下列汽车标志中,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 2 B 3 C 4 D 5
作业:
如图:
①找出图中的一个“基本图案”并涂上阴影
②由“基本图形”绕点O旋转 度, 度, 度, 度,才能依次得到其他四个图案,从而得到全图。
③按逆时针旋转和按顺时针旋转的效果一样吗?
6.中心对称
(1)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中心点旋转后,与自身重合,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对称中心。
【注】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的旋转对称图形。
(2)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7.中心对称的特征
(1)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所有对称点连成的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都被该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
(2)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题:
(1)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梅花 2 ~10 共 9 张扑克牌,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共有( )
A . 3 张 B . 4 张 C . 5 张 D . 6 张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必须涉及两个图形
B .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
C .如果把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拼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D .中心对称就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简称
(3)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练习:
(1)如图所示, △OA B 绕点O旋转 180°得到 △OCD ,连结 AD 、 BC ,得到四边形ABCD ,则 AB________CD (填位置关系);与 △AOD成中心对称的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到 AD______ BC(填位置关系).
(2)正方形既是_________图形,又是_____________图形,它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跷跷板图,AO和BO等长,横板AB通过点O,且可以绕O点上下转动,如果∠OCA=90°,∠CAO= 25° ,问小孩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多可以转动多少度?
作业:
(1)在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有一块长方形土地 ABCD ,其中有一口井,现将土地分给甲乙两户承包种植蔬菜,若使两家公平合理,你想怎样帮他们分呢?
(3)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图形中都有圆的影子,它们看上去非常漂亮,这是因为圆不仅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中心对称图形。
① 图中的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分别用a, b , c 填空);
②在下图的两个圆中,按要求分别画出与上图中不重复的图案 ;
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8.图形的全等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平移和旋转等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反过来,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上述变换后一定能够互相重合。
(3)全等多边形经过变换而重合,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
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6)判断全等多边形全等的方法
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7)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8)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题:
(1)如图,△ABD≌△ACE,AE=3cm,AC=5cm,则CD=___________cm.
(1题图)
(2)若两个图形全等,则其中一个图形可通过平移、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3)如图,△ABC≌△,∠C=25°,BC=6cm,AC=4cm ,你能得出△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
练习:
(1)沿着图中的虚线,分别把下面的图形划分为两个全等图形(至少找出两种方法)。
(2)如图,一栅栏顶部是由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其中AC=0.2m,BC=2AC,求BD的长。
作业:
(1)如图△ABC≌△AEC,∠B=,,求出△AEC个内角的度数
(2)如图,做四个全等的小“L”型纸片,将它们拼成一个与大“L”全等的图案。
第16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可以记作□ABCD。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4)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5)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注】两条直线平行,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
A.2 B.3 C.4 D.5
(2)在四边形ABCD中,当∠A:∠B:∠C:∠D = 时,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1:2:3:4 B、2:2:3:3 C、2:3:3:2 D、2:3:2:3
(3)在□ABCD中,∠A = 2∠B,则∠C = 度.
(4)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AB = CD,AD = BC B、AB∥CD,AB = CD
C、AD∥BC,AB = CD D、AB∥CD,AD∥BC
(5)□ABCD的周长为20,AB-BC = 2,则 CD = 。
(6)□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O,若△AOB的面积为 3 ,则□ABCD的面积是
练习:
(1)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两点,且AE=C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ABCD中,E、F分别在BA、DC的延长线上,且AE=AB,CF=CD,AF和CE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作业:
如图,在□ABCD的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点K、L、M、N,使AK=CM、BL=DN,则四边形KLMN为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3.矩形
(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矩形特有的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例题:
(1)矩形的面积为12cm2,一条边长为3cm,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_______。
(2)如图,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了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A.98 B.196 C.280 D.284
练习:
(1)矩形的一条边为4cm,一条对角线为5cm,则它的面积为 cm2.
(2)如图,矩形ABCD中,DE⊥AC于E,∠ADE∶∠EDC=3∶2,则∠BDE= 。
(3)在矩形ABCD中,相邻两边AB与BC分别长为15厘米和25厘米,内角∠BAD的角平分线与边BC交于点E,试求BE与CE的长度。
作业:
(1)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落在BC边的F处,如果∠BAF=60 ,求∠DAE的度数。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若将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 。
4.菱形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特有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例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 。
(2)菱形的边长为5,一条对角线长为8,另一条对角线长为( )
A.4 B.6 C.8 D.10
(3)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个相邻内角的度数的比为1: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
(4)已知,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BD恰好与其AB的长相等,求这个菱形各内角的度数。
练习:
(1)菱形ABCD中,对角线 AC = 6,BD = 8,则菱形的边长为 。
(2)如图,AD平分∠A,DE∥AC,DF∥AB,四边形AEDF是菱形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E为AD延长线上一点,CF//BE交AD于F,连接BF、CE,求证:四边形BECF是菱形。
作业:
(1)已知,菱形ABCD的边AB长是5,一条对角线AC的长是6,求这个菱形的周长和它的面积。
(2)如图,DE是□ABCD中∠ADC的平分线,EF//AD交DC于F。求证:①四边形AEFD是菱形。②如果∠A=60°,AD=5,求菱形AEFD的面积。
(3)如图,两条等宽的长纸条倾斜地重叠着,试证重叠部分ABCD为菱形。
5.正方形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题:
(1)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矩形具有的是_________,菱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正方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__。
①四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平分;③对角线相等;④对角线互相垂直;⑤四个角都是直角;⑥每条正方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⑦有两条对称轴;⑧对边相等且平行。
(2)两条对角线的和为8cm,它的面积为_____
(3)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的中点,若DE=5,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 )
A.10 B.15 C.20 D.25
(4)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练习:
(1)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EC=AC,连结AE交CD于F,那么∠AFC等于_______;若AB=2,那么△ACE的面积为_______
(2)如图,点E、F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BE=CF.①AE与BF相等吗?为什么?②AE与BF是否垂直?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取AD、CD边的中点E、F,连接CE、BF交于点G,连接AG。试判断AG与AB是否相等,并说明道理。
作业:
(1)如图:E是ABCD内的一点,如果△ABE为等边三角形,求∠EDC的度数。
(2)①请认真观察图中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②请仿照①,再设计一个能求上题的图形。
6.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一底的垂直平分线。
2)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例题:
(1)在等腰梯形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两条对角线相等
B.上底中点到下底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相邻的两个角相等
D.过上、下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 = CD,∠B = 60°,则∠C = 度.
(3)如下图,梯形ABCD中,AB∥CD,AD=BC=DC,∠A=45°,DE⊥AB于E,且DE=1,那么梯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面积为_______.
练习:
(1)在梯形ABCD中,AD∥BC,则∠A∶∠B∶∠C∶∠D的值可能是( )
A 4∶6∶2∶8 B 1∶4∶7∶5
C 4∶2∶8∶6 D 8∶4∶2∶6
(2)在梯形ABCD中,AD∥BC,∠B+∠C=90°,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F= ﹙BC-AD﹚
作业:
(1)如下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D为正三角形,BC=8cm,则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
(2)在梯形ABCD中,AD∥BC,∠B=90°,AD=24㎝,AB=8㎝,BC=26㎝。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①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②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1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