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文言测验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4文言测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6-15 22: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学段文言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孝悌(dì) 枢(shū)纽 囊(náng)括 跬(kuǐ)步 驽(nú)马
B.须臾 (yú) 饿殍(fú) 社稷(jí) 占卜(bǔ) 曳(yè)兵
C.句读 (dòu) 庠(xiáng)序 槁暴(pù) 逡(qūn)巡 鞭笞(chī)
D.氓(máng)隶 谪(zhé)戍 舆(yú)马 参省(xǐng) 崤(xiáo)函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B.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②直不百步走耳,是亦走也。
C.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寡人之于国也。
D.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疾恶如仇。
D.①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而耻学于师。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句(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无乃尔是过与?
D.惟利是图。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 后人把《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合编在一起,成为儒家经典,即常说的“四书”。
C.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二. 课内文言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奋起 猛烈 振作 B奋斗 功德 震撼
C.发展 功业 举起 D奋发 烈士 挥动
9.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10.对所给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译文:登上皇帝宝座的位置,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们愚昧无知。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兵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自认为险固的关中,金属修筑的城墙,正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基业呀。
11.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措施。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
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三. 课外文言阅读
㈠(18分)
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 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耶?理而立天子耶?立天子以父天下耶?役天下以奉天子耶?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群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12.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①桓帝延熹中幸竟陵。 幸:
②有老父独耕不辍。 辍:
13.把“使问曰”翻译成白话文: (3分)
14.“不达斯语”中“斯语”指代的内容是(用原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役天下以奉天子耶?” 翻译成白话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符合上文第二段文字意思的一项是(4分)
A.称赞张温深入民间、倾听下情的作风。
B.赞扬“老父”轻视功名利禄的高士风度。
C.斥责皇帝放荡游乐、使人民劳累的过错。
D.阐明天子应该自奉俭朴、抚爱百姓的道理。
㈡(28分)
(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着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欤?”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尊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净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低
B.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任命,授职
C.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让:谦让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遭遇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一遵萧何约束 B.举事无所变更
C.帝富于春秋 D.参与休息无为
19.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①参与休息无为;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B.①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①及为将相,有隙; ②及至始皇
D.①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0.以下句子全都表现曹参“严守高帝法令”的言行的一组是( )(4分)
①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②复饮之,醉而后去;
③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④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⑤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⑥参等守职,尊而勿失,不亦可乎?
A.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记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班当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劝他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一席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的罢了官。
2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8分)
①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10分)
23.根据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2.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是故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答案
1C;2B;3C;4A;5A;6B;7B;8C;9B;10B;11C;12①皇帝驾临②停止。13(张温)派(人)问(老父)说。14“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 15驱使天下的人来奉养皇帝吗?16C。17C(责怪);18B(A法令制度;C指人的年岁;D休养生息);19A(让,和)20D;21D(无罢官的内容);22①(那些)想追求虚名的官员,总是(被曹参)罢免;②国家的事情不应当由你来多嘴。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