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1.3.2《奇偶性(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1.3.2《奇偶性(一)》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1-09 17: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1.3.2 奇偶性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即函数的奇偶性。
它是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初等函数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会应用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奇偶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函数图象对称性的探究,形成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通过对函数奇偶性的证明,体现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函数奇偶性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地位,学习目标,将形成函数奇偶性的定义的过程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学生自身建构知识能力较弱,所以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从图形的直观认识到数学符号的语言描述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而类比函数的单调性定义的形成过程可以突破此难点 。二、教材处理
内容组织安排
学生情况分析
内容组织安排 首先通过具体实例引出第一个知识点奇偶函数的定义。而后通过例题学习第二个知识点,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学法指导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以往对于图象的对称性已经有所了解。
(2)学生对于数形结合已经有了初步的领悟。
实现目标的途径
(1)通过让学生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分析,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因为本节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所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图形直观提出问题,通过数学表格分析问题,通过数学符号解决问题。以独立思考发现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手段 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利用
(1)利用辅助小黑板,展示引入函数的图象,以利节约时间.
(2)利用彩色粉笔,引导学生发现图象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及时练习 反馈调控 梳理总结 内化提高布置作业 以图创新数形结合 形成概念 剖析例题 巩固新知 图形引入 激发兴趣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
通过观察图象的共同特征,
引出课题。 数形结合 形成概念观察图象的对称特征,完成课本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当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即 f(x)=f(-x)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偶函数的定义。
类比得出奇函数的定义。 剖析例题 巩固新知通过对定义的分析,得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通过例题1,得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一般步骤。及时练习 反馈调控让学生及时练习习题一,通过习题一,反馈学生对于奇偶函数图象特征的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练习习题二,反馈学生对于判断证明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即奇偶函数数的特征掌握情况。梳理总结 内化提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即从“数” “形”两个特征来认识函数的奇偶性,
从而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布置作业 以图创新通过课本习题1.3的习题9巩固本节知识。
通过习题10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板书设计图象引入
表格分析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定义
奇函数定义例一
练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