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窗钱钟书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作者生平简历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23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做特殊的学生。
1933年,与杨绛订婚。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44—1946年,写作《围城》。
1955—1957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75年,《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82年,《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1984年,《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朗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课文中第一段提到“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这里“太贱了”具体指什么?这样说的用意何在? “太贱了”具体指的是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这样写用意在于突出“窗”的作用,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做好铺垫。 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黑格尔一、文中作者把窗与什么做比较?
二、通过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用原文回答)
三、你如何理解作者得出的这些结论?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把门和窗作比较B、把窗和眼睛作比较
(把窗比作屋子的眼睛,比较它们的同异)门和窗的不同意义结论1: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 占领,表示享受。
结论2: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结论3: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
(一)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 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
(二)在热闹地方居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的私生活做个保障 “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去追寻春光;“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人们只要呆在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屋子从只有门到有窗,意味着屋子的作用由“四垛墙、一个屋顶”的“鸟窠兽窟”变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窗子引诱了一角天空进屋,并驯服了它,使人从此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所以,窗也算是人对于自然的胜利当中的一个,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门的开关由不得你,窗的开关则可以由人“斟酌”来决定。 作者最后将“关窗”和“闭眼”联系起来,认为“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你如何理解课文最后四句话—从“天地间有许多景象……”到结尾处的含义? 有的人认为作者通过对窗的描写,是想表达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还有人认为作者只是通过“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认识,行文客观,睿智,情感性、个体性并不强。本文“神”之所在品艺术(1)即小见大,见解独到。
屋子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人不能靠保护自己而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窗子就代表着“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
(2) 语言妙趣横生,启人心智。本文的议论性语言庄谐杂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充满了理趣。如:“窗子可以作为进出口时用”时举例为“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是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不同点:(1)视角不同。钱的《窗》主要是从屋内往窗外看而生发的感受,波的主要是从外面往窗内所生发的感受。(2)思路不同。前者主要谈哲理,谈认识;后者主要谈感受,谈体验。(3)表达方式不同。前者明白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然后旁征博引来证明或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光芒;后者直接描写自己的想象,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饱含情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