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1娄底三中: 谢文英1课堂结构1 一、背景分析?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抛物线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中,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抛物线最早见于初三数学,作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我们一起学习过它的顶的,对称轴,那么抛物线还有那些几何性质,有怎样的几何特征呢?高中阶段,我们需继续研究其性质。
(1)、教材分析(2)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
通过学生自主建系和对方程的讨论 选择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
抛物线概念的形成。通过条件e=1的画法设计,标准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比较突破难点。
。1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
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②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
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问题。(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抛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别和联系。
②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1三、课堂结构1四、教学媒体 ?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常规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
具体设计大致如下: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图片,上课过程中用幻灯显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其余内容大多用多媒体显示,案例分析时,师生各三角板和直尺演示,当然教师在黑板上也会有简单的板书,另外做练习时,要利用黑板让一名学生去板演,其余同学做好后可以选一或两位学生的解答让幻灯显示,从而大家一起评析,最后用多媒体将作业展示给学生。
总之,本堂课采用多种媒体相结合,从而知识难点更容易突破,重点更加强化。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灵活,弥补了学生感性材料的不足,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情景 激发求知信息交流 揭示规律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布置作业、检验成效五、教学过程1归纳小结、完善结构练习感悟、巩固新知1、创设情景 激发求知1(1)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定义,通过flash动画展示双曲线与椭圆的形成,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达到如下两个目的:
①明确离心率e的意义
②由椭圆,双曲线,自然引出下面问题。
2)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动点的轨迹将是什么?设置画图方案,要学生自己动手。思考离心率是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将问题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画图方案的设计,加深学生对条件的理解。
【学生活动设计】前后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探讨画图方案。
【教师活动】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并且关注:2、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注意】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始终是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
(1)学生在知识认知与情感发展方面的疑惑,及时引导鼓励。
(2)关注每个人的活动情况,做到全员参与,从同学们的探究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同程度,思考的不同方向,对有代表性的方案注意收集。
(3)了解学生探究的进展,把握课堂节奏。
一段时间后,让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师生共同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将一根直尺沿直线l 固定不动。在一个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上取定点A,设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为C,取一条细线使它的长度正好等于AC的长度。将这条细线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上的点A,另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在点F,将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的边缘,与l重合。用铅笔靠着细线将它绷紧,使铅笔贴在三角板上A、C之间。让三角板沿着直尺滑动,笔尖描出了一条曲线。请问曲线上的点到F与它到l 的距离有何关系?曲线是什么曲线?这样我们得到了抛物线的图象,flash动画展示三角板方案:这条曲线是什么?我们以前见过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求该曲线的方程,复
习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强化解析几何“用方
程研究曲线”的思想。以下由学生自主建系,求出该曲线的方程。
【学生活动设计】以原来的四人小组为单位,
讨论建系方案,一段时间后,各组交流,对
可行的方案进行验证。大致有如下几种建系方案:①以K为原点,定直线所在的直线为
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可得
曲线方程为: ( P>0)②以F为原点,过F且垂直于定直线L
的直线为x轴,此时可得方程:
( P>0)
③以垂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KF
所在的直线为x轴,此时可得方程:
( P >0)
3、信息交流 揭示规律
3)抛物线所有标准方程的联系,flash动画展示
由y2 =2px的图象它作它关于y=x的对称图象,
其方程为x2=2py
由y2=2px的图象作它关于y轴的对称图象,
其方程为y2=-2px
由x2=2py的图象作它关于x轴的对称图象,
其方程为x2=-2py,【注意】图形的位置特征和方程的形式应结合起来记忆,通过四种标准方程对比,总结出
①方程的一次项决定焦点的位置。
②一次项系数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1 4、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例1、(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y2 =6x ,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F(0,-2),求它的标准方程。例2、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的轴截面如图2.4-3(1)所示。卫星波束呈近似平行状态射入轴截面为抛物线的接收天线,经反射聚集到焦点处已知接收天线的口径(直径)为4.8m,深度为0.5m.试建立适当得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15、练习感悟、巩固新知
(1)求抛物线y=2x2 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ax
求此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6、归纳总结、完善结构 a.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c.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是——
b.这节课我最感兴趣的地
方是——设计意图:
通过开放式小结,使学生
学会学习,并培养学习的主动性。7、布置作业、检验成效1布置作业:课本P67 1、 3。
预习课本P68-72页的内容。 本节课力图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掌握了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并能与他人很好地交流和合作。总之,这堂课活而有序,学生心情愉悦,感觉收获很大,教师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
另外,课后通过常规作业,可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报告,可看出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而课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可了解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六、教学评价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