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情境正确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突破: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判断、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整时与半时的区别与特点,汇报、交流认读理由,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与交流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仔细听、认真想,看谁猜得又快又准!“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学生发言交流,引出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大家真聪明,好朋友就是闹钟。你知道在生活中,闹钟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
生:闹钟会告诉我们时间。
师:老师带了一面大钟表(出示实物钟表),请大家仔细观察,在钟面上能看到什么?
生1:钟面上有很多数字,它们是1、2、……12。
生2:有3根指针。
生3:有许多小格子。
……
师:你知道这几根针叫什么名字吗?
生: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稍微细而长的针叫分针,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
师:说的真好。看看这个秒针跑得快不快,怎样跑?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着这个方向画一画。这种方向叫顺时针方向,时针和分针也 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关于秒针的其它知识今天我们暂时不认识。钟面上有了数字和时针、分针,我们基本上就能掌握时间了。
(二)认识整时和半时。
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一年级的朋友——小明和我们一块来上数学课。他可是一位非常懂得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好孩子。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板书课题)。
1、出示小明起床的图片。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干什么?
生:6点了,小明在起床。
师:数学上6点一般读6时。你怎么知道是6时的呢?
师: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汇报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2、出示小明上学的图。
师:(1)现在几时了,小明在干什么?
(2)7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汇报得出: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就是7时半。
3、出示小明上课、中午吃饭、放学、睡觉的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都是几时?
集体观察,汇报结果:10时半上课,12时吃午饭,4时放学,8时半睡觉。
师:小明6时才起床,怎么4时就去踢球了?(上午、下午)
小结: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我发现小明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希望大家向小明学习。
4、归纳整理整时与半时特点。
(1)课件出示一组整时的时间图。
小狗带来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整时特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课件再出示一组半时时间图。
小鸟带也来一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半时特点:分针指向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5、练一练
(1)、考考你,你能读出这些钟表是几时吗?(课件)
(2)、老师说时间,全班同学在学具钟上拨时间。
(3)、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说给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提升
小明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也想考考大家,你愿意接受挑战吗?完成课本第91页的“练一练”:
1、认一认
2、连一连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他的时间安排的很合理,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
1、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你心中的闹钟图案,表示出你最喜欢的时间。
2、制作一张简单合理的时间作息表:几时起床——几时休息。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感受新知,努力做到“在动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钟表的认读属于常识性知识。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枯燥地“灌输”,更多地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构建知识体系。
2、作为生活个体的学生,对钟表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认识,此时关注点应主要放在引导学生提炼出认读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拓展各种能力。
3、认读钟表更多地涉及到了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嘴表达,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显得一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拨钟”的活动,让他们从动态中把握时间,深刻体会认读规律,同时得到一些感性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