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P12,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 序号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2.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大海物产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节课我们研究大海带来的知识,好吗?1.出示情境图。2.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3.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师: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多少条渔船?”想一想怎么解答?1)学生交流汇报后学生质疑。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可能提出下列问题:一共有多少条渔船?每千克卖4元一共能卖多少元?学生可能出现下列方法:加法20+20+20+20=80乘法:20×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师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体会一下算法。3)学生交流操作后的想法。2.师:我们共同解决绿点知识。普通鱼200千克,每千克卖4元一共能卖多少元?1)看图列式并口算得数。
该怎样列式?(表示4个200是多少,列式为 )
板书:200×4=
问: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个百×4=8个百=800
追问:还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先算出2×4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读算式说得数。 6×3 5×4
60×3 50×4
600×3 500×4
讨论:怎样做题迅速而准确地写出得数?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如学生摆小棒等。学生边演示边说。学生思考交流并指名回答。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后交流。学生口答,集体订正。学生交流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1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20×3 300×2 2000×460×2 500×6 3000×70×9 800×8 1000×830×8 400×7 900×62. 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2×3= 3×5= 5×4= 20×3= 30×5= 50×4=200×3= 300×5= 500×4=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梨树有多少棵?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计算,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反馈结果。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渔民的船有 4排,每排20条。一共有多少条船?20×4=80普通鱼200千克,每千克卖4元一共能卖多少元?200×4=800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序号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乘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乘法数是一位数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进行估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1)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 (2)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 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估算的时候可先把两位数看做整十数,就能得到一个大约的数。) 师生共同商讨着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列式29×6≈ 32 ×3≈ 3.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问:谁能说说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得出:把多位数看成整百(整十)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4. 估算:2×5 53×6 38×949×4 61×7 319×5121×3 287×8 411×6三、拓宽应用。联系实际进行估算。1.每本笔记本3元买69本,200元够吗?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时说说估算的方法。学生独立估算,然后说说估算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独立估算,交流时说说估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尝试,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尝试,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62应估成什么数?为什么?3.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照片?4.一篇文章400字小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5.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乘法进行估算的例子。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列式估算。组织学生交流说出理由。学生独立列式估算。组织学生交流说出理由。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 29≈30 30×6=180180<200200元够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 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12≈30 0 300×3=900(元)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序号 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始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前面我们学会了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下面我们比一比好吗?口算(出示口算卡)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出示信息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这个问题谁会列式?13×2等于几?怎么算?师:这道题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写得。 学生口算,选两个说算理。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如: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等。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尝试竖式的写法。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想一想,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写法。最后得出: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练习:笔算23×3 34×22. p13绿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出示3×312指名读题,并写乘法竖式。问:这道题与13×2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百位上的“3“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问:露出被百位上的“3“,下一步该怎样算呢?想一想:”9“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3. 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2×312 331×3 学生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读题后,尝试竖式计算学生交流算法。学生尝试算法后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1.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3 4 2 1 3 × 2 × 2 3 2 2 1 3 × 3 × 3 2.第3题3.第4题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填在书上,指名上前板演。让学生看懂图表,明确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1 3 × 2 = 3 6 312×3 1 3 1 3 × 2 × 2 6--------2×3 2 6 2 0--------10×3 2 6----- 6+20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 序号 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难点:明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1.口算:5×3+7= 2×9+7= 9×8+3= 4×7+5= 2.笔算(指名板演):24×2= 12×4= 312×3=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出示情境图。师: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口算,集体订正。学生用竖式计算,有板演学生看图。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再回答问题如: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一共几只螃蟹?一共几千克虾饲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一)我们先来解决“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先独立尝试解答,然后说说你怎样解决的?29×3怎么算呢?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谁来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一下边讲解边板书竖式。2 9 × 3 2 7 ----------9×3 6 -----------20×3 8 76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2 9 × 2 3 8 7 尝试讨论,掌握算法。比较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 9 2 4 × 2 × 2 38 7 4 8 学生交流如:加法:29+29+29=87(根)乘法:29×3学生小组讨论算法学生交流:如口算:9×3=2720×3=6060+27=87估算29×3竖式计算等。 学生思考,讲明原因。根据刚才的算法,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学生讨论交流,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二)教学绿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汇报时教师先把125百位上的“1”遮住,请学生口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再算: 1 2 5 × 3 讨论:一位数乘三位数,该怎样算?三、拓宽应用。1.第2题2.第3题3、第5题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学生组内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独立订正。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1. 2 9 × 3 =8 7 (根) 29×3≈90(只) 2 9 2 9 × 3 × 2 3 2 7-----------9×3 8 7 6 -----------20×3 8 72. 125×3=375(只) 125×3≈360(只) 1 2 5 × 1 3 3 7 5-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 序号 9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进一步掌握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1、口算(第10题)2.先估一估,再笔算(两人板演,全班齐算)41×4= 15×6= 217×5= 241×4= 记时间训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在( )里填上〉、〈、=922×3○2700 52×5 ○5×5293×5○5×92 42×5○200 45×2○2×55 45×4 ○54×4 全体口算,集体订正。学并找出规律。全班交流。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二、提高练习1.第5题:有趣的动物世界。对于这一题,不要只解决计算问题,更多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一些动物的常识。2.第8题。3.第9题:是一道探索题,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可以估算得出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答案。4.第10题。 学生先弄清题意,再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先弄清题意,再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综合练习。聪明小屋:难度较大,不仅需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方法,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对于中下游的学生不作要求。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先弄清题意,再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序号 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难点: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海产品是怎样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带鱼加工车间看看吧。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图,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吧。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一)解决7小时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学生观察图片。学生找出图中信息。学生可能提出: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问: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面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板书: 5 9 × 6 7 4 5 3强调: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二)学生试做绿点知识:1.海产品加工厂加工车间加工带鱼每箱带鱼净重25千克,8箱带鱼一共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算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如估算学生估算:59 ≈60 60×7≈42059 ×7的积比420小一些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交流: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等。学生独立做,集体纠正,讲解计算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多少千克?2.海产品加工厂每个车间加工118千克,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完成后学生说就这题与前面所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三、拓宽应用。1. 独立计算。5 2 24 8 × 7 × 6 2.对比练习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做,集体纠正,讲解计算过程,交流与前面学的笔算有什么不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与前面学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1.59 ×7=453(千克) 59 ≈605 9 60×7≈420 × 6 7 4 5 32.25 ×8=453(千克) 3. 118 ×9=1026(千克) 2 5 1 1 8 × 4 8 × 1 7 9 2 0 0 1 0 6 2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计算练习。 序号 11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3.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1、 口算: 21×4= 15×2= 25×2=25×4= 50×8= 200×8=25×4= 25×8= 125×8=
2、 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提高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5 89×5
454×4 4×198 378×5 9×278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怎样算的。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订正时说说他们算法上的区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计算:比一比,算一算。
14×3= 96×5= 156×7= 152×6= 2×142= 75×8=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先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男女生比赛,有板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自主练习10 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然后再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然后再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序号 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难点: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始情景,提出问题。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产品销售点,看看那里又有什么有趣的问题?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观察图,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一)解决求3盒鱿鱼丝多少克?你想怎么做呢?问:350的末尾有个0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师:请大家尝试一下用竖式计算。 学生观察图。学生观察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3盒鱿鱼丝多少克?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350×3小组交流。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板书:估算:350≈400,400×3=1200350×3的积比1200小一些。2.笔算: 3 5 0 3 5 0×1 3 ×1 3 1 0 5 0 1 0 5 0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3.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二)练练:用竖式计算。450×3= 340×2=360×4= 460×5=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板书。学生列出算式:406×5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遍。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1:
1 6 0 5 2 0 ×4 × 7
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学生回顾所学,交流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序号 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难点:探索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50×3= 40×2=60×4= 60×5=400×3= 3400×2=300×4= 400×5=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口算,集体订正。学生交流。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讨论: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全班交流,学生评价。(3)计算:
3 06 708× 3 × 4 7 60 650× 7 × 6 三、拓宽应用。1.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竖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列式估算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有板演,并说说上下两行题目的要求。学生竞赛,同桌比。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3.自主练习6: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4.自主练习8: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
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连乘应用题 序号 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连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连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难点:掌握连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工人制作工艺品的情况。1.出示情境图。2.请同学们观察图,图上告诉我们什么?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师:要求做8张画需要到少个贝壳?我们要怎样求呢? 学生观察图。学生观察图,找出图中信息。学生找出问题:做8张画需要到少个贝壳?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谁来说说你想怎样解决?板书:1)6×4=24(个)24×8=192(个)6×4×8=24×8=192(个)2)4×8=32(个)32×6=192(个)4×8×6=32×6=192(个)3.你能用类似的办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求做9张画需要多少个小扇贝?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4×9×6=36×6=196(个)6×4×9=24×9=196(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板书后,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完成综合算式后,说说怎样列综合算式,应注意些什么。学生独立用综合算式解答,集体交流。学生交流,老师板书,学生将算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1、第1题2、第2题3.商店运进19箱肥皂,每箱40块。每块卖3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4.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你能谈谈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弄清题意,再分析解答。学生分别解答两个问题,然后进行比较。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说说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乘加、乘减应用题 序号 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做8、9张画需要多少个扇贝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4条手链一用共多少珍珠?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要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你想怎么做呢?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48-23=25(颗) 25╳4=100(颗)(48-23)╳4=25╳4=100(颗) 学生读条件和问题,体会题意。学生小组探索,交流算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做?2.如果求9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你想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48-23)╳9=25╳9=225(颗)3.若改成“每条项链用48颗珍珠,比每条手链多25颗”求5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改怎样解答。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48-25)╳5=23╳5=115(颗)问:你能说说为什么括号里用减法吗? 学生交流:如先求1条链子用多少颗,再求4条链子用多少颗。学生尝试用综合算式解答,集体交流。学生交流算式的道理。学生尝试列式解答,集体交流。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1.骑自行车比赛:小刚每分钟行90米。小华每分钟比小刚少行12米。小勇每分钟比小刚多行8米。问:小华3分钟行多少米?小勇每分钟行多少米?2. 骑自行车比赛:小刚每分钟行90米。小刚每分钟比小华多行15米。小刚每分钟比小勇少行12米。问:小华3分钟行多少米?小勇每分钟行多少米?3.让学生对以上两题进行比较,总结出规律。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尝试解答,集体交流。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尝试解答,集体交流。学生讨论,集体交流。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 序号 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连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难点:掌握连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计算:42×5-18 42×6+184×(6+18) (60-18)×8方法:先算乘,再算加或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要求做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你想怎么做呢?学生交流算法后教师板书:42×6=252(个)252+18=270(个)42×6+18=252+18=270(个)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说说运算的顺序。学生从信息窗中了解信息,读出条件和问题,思考解题方法,然后交流想法。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做?2.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7倍少24个,要求做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你想怎么做呢?学生交流算法后教师板书:42×7=294(个)294-24=270(个)42×6-24=294-24=270(个)3.做1个小刺猬用40个珍珠,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5倍多54个,要求做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你想怎么做呢?学生交流算法后教师板书:40×5=200(个)200+54=254(个)42×6+54=200+54=254(个) 学生交流。学生读题后尝试列式解答,然后交流。学生读题后尝试列式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拓宽应用。1.三年级数学书有99页,一部长篇小说的页数比这本数学书的2倍还多25页。这部小说一共多少页?2. 建筑工地第一次运来红砖204块,第二次运来的是第一次的3倍。两次共运来红砖多少块?3.小冬今年14岁,爸爸的年龄比小冬的3倍小10岁。小冬今年几岁?4. 小冬今年14岁,爸爸的年龄比小冬的2倍大7岁。小冬今年几岁?5. 一只足球80元,一只篮球比一只足球的3倍多60元,一只篮球多少元?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回顾与整理 序号 17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口算、笔算,正确掌握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主动参与同学探索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教学重点 重点:巩固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口算、笔算。难点:同一问题用不同方法解答。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复习。师: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大家都长了不少本领,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些知识你们掌握得怎样?今天我们就对前阵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和复习。师:谁来说说,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连乘应用题,乘加、乘减应用题。学生汇报后,让学生逐一举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学生举例,全体计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二、练习设计。(一)基本练习。1.第7题,现估算,再笔算。让学生独立完后,小组内交流。2.第9题,有趣的算式。师:老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能接着写下去吗?(二)提高练习。师: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吗?1.第8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2. 第10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后小组内交流。学生观察,寻找规律,小组内交流。学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综合练习。1.第11题 选一选师:请你根据他们说的话,选出正确的答案。2.第12题 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找出有用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后,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3.第13题,接龙游戏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接龙游戏吗?看谁接的有对又快。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