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及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及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1-29 12:39: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中学 孙立革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概念。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问题解决,体会方程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出示问题:问题一.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中,胜了2场,平了1场,负0场,巴西队的积分是多少?问题二.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中,共参加了18场比赛,只负了2场,共得分34分。巴西队胜了几场?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活动2:结合实例,抽象概念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5%,比女生多1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多少名同学?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110cm,每张纸宽度为26cm,横向可以放4张纸,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列出方程。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
活动3:追溯历史,深化认识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13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1。问王丹同学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化对“元”的理解。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4:运用方程,解决问题问题六.我上周到北戴河第三中学参加全市数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千米后到达抚宁县城,继续行驶15分钟到达榆关路口,最后行驶15千米到达北戴河火车站,全程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的。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北戴河火车站的路程吗? (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前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后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5:登山作业,挑战自我出示珠峰图片和2008年奥运火距在珠峰传递的路线图。选取“大本营”、“前进营地”、“突击营地”三个地点的寓意设计挑战珠峰登山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登山作业,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 将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融入了思想教育内涵,激励学生永不放弃,形成从基础做起的意志品质。
活动6:畅谈收获,寄语人生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说明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初级中学 孙立革
一、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由课标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贯穿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学的主旋律。本节是新课程下的概念课,融入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凸显应用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实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列出方程,让概念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提炼概括出本质属性,让概念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探究之旅。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承接小学学习的简易方程和刚刚学习的整式的加减(包括列代数式),又是后续学习其它代数方程的重要基础。本节作为《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的起始课,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方程的悠久历史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总结出了关于方程的著作《九章算术》;在公元1248年,元朝数学家李治撰写的《侧圆海镜》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符号代替文字表示方程的著作。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全章始终。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是一节概念课,教材首先通过解决一个行程问题,体会由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接着通过用方程解决三个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总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数学思考: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对于后续学习其它方程有着指导意义,同时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因此将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同时本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概念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
普通农村中学学生数学合格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不达标。从生命的高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水平,磨练学生永不放弃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向上。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要选取具体的问题情境,逐步抽象。
七年级学生对于方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方程的还比较肤浅、模糊,还处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对于本节教学的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对于本节教学的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突破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一难点,通过示意图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解为表示数量关系问题,渗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采用“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的探究线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等功能。借助多媒体演示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能力。
五、预期效果分析: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学生合格率低,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针对教材和学情,在本课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让数学散发魅力
张奠宙教授曾经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散发出数学的巨大魅力,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数学“冰冷的美丽”唤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对“天元术”历史背景的挖掘;极具挑战的登山作业;关注生命价值的教师寄语。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浓厚,强烈感受到原来数学也如此美丽!
二、让收获激励前行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节课还要选取重点内容进行分层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中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就采取了“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探究线路,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让数学磨练意志
学习数学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不单单是要用到知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质。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态度和勇气,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将来至关重要。本节课设计的挑战珠峰登山作业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永不放弃、努力向上的优秀品质。
四、让思想指引未来
教学的终极目标决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思想远大、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具体可感、打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活动才能实现,本课中用“天元术”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人生高度的教师寄语,极具挑战的登山作业都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采取以上措施力图“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色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