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学期学案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学期学案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2-07 20:17:00

文档简介

七下第9章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9.3 角的度量
预习目标:1认识度、分、秒,会进行他们之间的简单换算,并通过角度比较角的大小。
2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会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并判断它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3会用笔算和计算器计算两个角度的和、差。
4了解余角和补角,会判断两个角的互余和互补关系,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预习重点1.预习教材P10-P12的内容。
2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
3掌握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预习任务
任务一:前置准备
1 、你记得角的单位吗?还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2、1小时= 分钟,1分钟= 秒
3、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任务二:自主学习
1.角度的单位及进位关系
2 . 角叫直角, 叫锐角 叫钝角
3.互为余角
4.互为补角
任务三: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如何用量角器量角
2怎样笔算求两角的和与差?
3怎样用计算器求两角的和与差?
总结;求两角度数的和差,应从最 单位开始,即由 到 再到 ,相加减时应注意进位和借位。
预习诊断
1、45 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3、53.37 =___ ___′____〞;24 12′36〞=_______
4、 90 -35 27′=___ ___′.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例1、 自学课本10页例1
例2、 自学课本10页例2
系统总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限时作业
1、
2、求220,,30 12′36〞的余角和补角
3、∠1=300,∠2的补角是1200,则∠1,∠2有什么关系
4.已知,如图所示长方形CBHG中,CD,GF是∠A的两边上的一部分。
(1)画出∠A,并量出∠A的度数;
(2)分别量∠1,∠2,∠3与∠4的度数;
(3)说出∠1与∠2,∠3与∠4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能说出∠1,∠3,∠A的和与平角之间的关系吗?七下第11章第8课时 总第 课时
练习课
1.x轴上所有各点的纵坐标都为______, y轴上所有各点的横坐标都为______。
2在坐标平面内,经过点A(-2,0)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这条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有什么特点?
3在坐标平面内,经过点B(-2,-1)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这条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4.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下列各点,并分别将各组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①(-1,0),(-1,2),(-2,2),(0,4)
②(1,0),(1,2),(2,2),(0,4)
③(1,0),(1,-2),(2,-2),(0,-4)
(2)在(1)的②中各点构成的图案是由①各点构成的图案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3)你能再选取4个点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之与(1)中的3个图案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吗?
5.下列各题中,哪些是函数关系,哪些不是函数关系:
(1)在一定的时间内,匀速运动所走的路程和速度.
(2)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粒石子,泛起的波纹的周长与半径.
(3)x+3与x.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一边和这边上的高.
(5)正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6)水管中水流的速度和水管的长度.
(7)圆的面积和它的周长.
6.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
(A)y=-x/8 (B)y=-6/x (C)y=8x2+x(1-8x) (D)y=1+8x
7. 一次函数y=kx+b(k≠0)当b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
8.已知函数y=kx(k≠0)经过点(1,2)则k=_____
9.已知圆的周长C是半径r的函数,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C是r的_______函数
10.某种巧克力的单价是28元/千克, 小明购买x千克巧克力时花费y元,
(1)y是X的一次函数吗?若是,请写出他们的关系式。
(2)若小明买了5千克巧克力需花多少钱?
11..某人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6分钟,按通话时间收费,3分钟内收2.4元,每加一分钟加收1元.则表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12. 如图,这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______时气温最高,______时气温最低,最高气温是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
(2)20时的气温是______;
(3)______时的气温是6 ℃;
(4)______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5)______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13.下列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3x-4 B.y=-2+0.1x C.y=8x+3 D.y=2-2x
14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
x … …
Y=2x+1 … …9.2角的比较
教师寄语: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目标: 1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3.培养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P7-P9的内容。
2.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画角的平分线。
3.会用符合表示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做好准备 迎接挑战)
1. 叫做角的始边, 叫角的终边
2 叫平角, 叫周角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任务一 1.在纸上任意画两个角,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任务二 2.你是怎么比较的与你的同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总共有几种方法?
总结: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
任务三: 叫两个角相等
动手操作 加深理解
1.画两个角∠α和∠β,使∠α>∠β,并说明为什么。
2. 画两个角∠α和∠β,使∠α<∠β,并说明为什么
3. 画两个角∠α和∠β,使∠α=∠β,并说明为什么
4如图,
(1)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的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如果∠AOC=∠BOC,那么又会出现怎样的大小关系?
(3)此时,我们把射线叫做∠AOB的角平分线
5. 叫角的平分线
当堂测试
1如图,在角∠AOD的内部画射线OB ,OC使∠1=∠2
(1) ∠AOB是哪两个角的和?∠DOC是那两个角的和?
(2)图中你能找到哪些相等的角?
2如图∠AOB是平角,过点O做射线OC,OD,OE
(1) 若把∠AOE表示成几个角和的形式,有几种方法?
(2) 若把∠BOE表示成几个角差的形式,有几种方法?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
115.3 多边形的密铺(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纸上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边形密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合作交流意识,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密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探索图形的密铺,知道图案由哪几种正多边形密铺而成,并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简单的密铺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创造意识。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158 -- P159的内容。
2. 知道图案由哪几种正多边形密铺而成。
3. 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 可以用同一个正多边形进行密铺的多边形是 。
2、 多边形密铺的条件是 。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任务一:识别密铺中的正多边形
观察教材P158 的六个图形,写出图案有哪些正多边形密铺而成的。
1、图(1)是 ,图(2)是 ,
图(3)是 ,图(4)是 ,
图(5)是 ,图(6)是 。
2、在同一个图案中,这几个正多边形的边长的关系是 。
3、同一个图案中,在顶点处的正多边形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4、你能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密铺成其他形状的图案吗?
任务二:正八边形的密铺
1、 用边长相同的正八边形和正方形能不能进行密铺呢?与同学交流。
2、 观察小亮和小莹的设计图案(教材P159 的图15-24和图15-25)。
3、 说出他们设计方案。
4、 他们的设计图案是一种图案吗?
任务三:多边形密铺的赏析
1、你能说明它们是由哪几种正多边形密铺而成的?
2、你能设计出用几种正多边形密铺的图案吗?
当堂训练
1、用等腰梯形下面密铺一个图案。
2.收集或设计一些用平面图形密铺的图案,体会一下,与同学交流。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PAGE
115.1 三角形(3)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合作可以节省发现真理的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定义。
2 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48------150 的内容。
2什么是角平分线?中线?高?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叫角平分线?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垂线?你会画垂线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1,画一个三角形和它的一个角平分线,这条角平分线与角的对边相交吗
2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它与一个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
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在上图中画出它的所有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任务二 1什么叫 三角形的中线 它与一条线段的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在图中画出它的所有中线?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任务三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线
2分别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当堂训练1、三角形的内角角平分线是 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 (填内、外)交与一点。
2、三角形的中线是 三条中线的交点: 。三条高线: 。
3、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 ,这条边的高为3㎝ ,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
4、AD是△ABC的高,可表示为 ,AE是△ABC的角平分线,可表示为 ,BF是△ABC的中线,可表示为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外。 D、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课下作业1、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线 D 垂线
2、如图,∠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I,若∠ABC+∠ACB=130°,
则∠BIC=________;若∠A=110,则∠BIC=_____________。
3、如图,△ABC中,∠A=500,∠ABC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ACE平分线交于D,
求∠D的度数。
A
I
C
B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4平行线的判定(一)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命运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学习目标 1、经历实验操作、观察、推理、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
2、通过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推理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34-P36 的内容。
2. 了解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说明
3. 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性质2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回忆平行线的画法,在下面画出两条平行线
思考:你是如何判定你画的两条线是平行的?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一种方法
,简单说为 。
任务二:
1.如图(1),∠2=∠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2.如图(2)如果∠2与∠4互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1) (2)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其他方法
任务三:
如图,如果a∥b,b∥c,那么a与c平行吗?
a
b
c
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另一方法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 ,当 时,就能
使 . 2.由 ,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3.如图,已知 , , 吗?为什么?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12.3 图象的妙用 第 课时 总 第课时
教师寄语 用服饰美化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关系,探索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与对应的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
2、经历用画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能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81-P83 的内容。
2. 掌握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点(3,a)一次函数y=2x-5图像上,则a= 。x=3,y=a是方程 的一个解。
2.以方程4x-3y=2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y= 图像上。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 图象法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6与y=3x+1的图象。
(1) 找出它们的交点P,写出点P的坐标;
(2) 点P的坐标适合方程2x+y=6吗?适合方程3x-y=-1吗?为什么?
2x+y=6
(3) 点P的坐标是方程组 3x-y=-1 的解吗?
2x+y=6
(4) 你会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3x-y=-1吗?
总结: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

任务二 举例
1.用画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y=5
5x-2y=4
2.某商店试销一种运动服。经市场调查,发现平均日销量y(件)是销售单价x(元/件)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 根据图象,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件
(2) 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平均日销量时150件? 120
100
120 140 x(元/件)
当堂训练
1用画图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以看作是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作标(作图)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1)B(1,-5)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七下第11章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预习目标:
1、 通过实例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化对平面内同一个点的坐标的影响.
2、理解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等)之间的关系.
预习重点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
2、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等)之间的关系
预习任务:
任务一、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
(0,0) (5,4) (3,0) (5,1) (5,-1) (3,0) (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
任务二、在任务一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点的横坐标变成原来的2倍,即各点坐标变为(0,0) (10,4) (6,0) (10,1) (10,-1) (6,0) (8,-2) (0,0),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务三、 在任务一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点的纵坐标变成原来的1/2倍,即各点坐标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务四、 在任务一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横坐标加3又会怎样?
,即各点坐标变为 ,
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习诊断
1、 在任务一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横坐标减2,,图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 在任务一中,将各坐标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 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 在任务一中,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 2倍,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4、 在任务一中,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 ,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1、在任务一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加2, 则原图型变为什么样?
2、在任务一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减1, 则原形变为什么样?
3、 在任务一中,如果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乘以2,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4、在任务一中,将各坐标的纵坐标与横坐标都乘以-1, 图形会变成什么样?
系统总结:
一)、平移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 _______ 平移 a个 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a个单位时,图形 ________平移a个单位.
二)、伸长(压缩)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
3、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
三)、轴对称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
2、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
四)、中心对称
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中心对称
限时作业
如图,OBCD为正方形。
(1) 如果B点坐标为(4,0),试写出其他三个
顶点的坐标;
(2)如果将正方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
平移一个单位,那么各顶点平移后的坐标是什么?
(3)如果这个正方形平移后的一个顶点的坐标
为(2,-1),求其余三个顶点的坐标。
EMBED PBrush
B
O
C
D13.2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乐趣
学习目标:1、经历试验、观察、分析的活动过程。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含义。
2、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98 的内容。
2.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
3. 能举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实例。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下列生活中的问题,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1. 小李骑车去买东西,经过某个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
2. 某次数学考试,李浩的成绩为偶数。
3. 每年冬天哈尔滨会下雪。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将标有数字1,2,3,4,5的五个乒乓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读出这个球上所标的数字。想一想,下面的情况会发生吗?为什么?与同学交流。
1. 球上所标的数字不大于5;
2. 球上所标的数字大于5;
3. 球上所标的数字是3;
4. 球上所标的数字是2的倍数;
5. 同时摸出两个球,球上的数字和是8.
结论:
(1) 称为必然事件
(2) 称为不可能事件
(3) 称为不确定事件
(又叫 或 )
任务二 举例
例1、 下列所给事情中为必然事件的是(  )
A、 太阳从西边升起。
B、 树木春天发芽。
C、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广告。
D、 掷一元硬币,国徽朝上。
方法解析: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和生活中的常识进行进行判断
当堂训练
1、 选择题
(1)从十个同类产品(其中8个正品,2个次品)中,任意抽取三个,那么下列事件中不可能事件是(  )
A.三个是正品 B.至少有一个是次品 C.三个都是次品 D.至少有一个是次品
(2)从一个盒子(放了7个红球,3个白球)中任意抽取四个,那么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四个都是红球 B.两个红球,两个白球 C.三个红球,一个白球  D.至少有一个红球
3.下列事件一定为必然事件的是(  )
A.重庆市人都爱吃火锅
B.某校随机检查20名学生的血型,其中必有A型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一定相等
2.填空题 (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
(1)人要吃饭。。
(2)煮熟的鸭子飞了。
(3)苹果往下掉。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2512.2(2) 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
教师寄语 多分析,多比较,多联系,多思考。
学习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通过对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观察、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通过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差别与联系,体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一认识方法.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78-P79 的内容。
2. 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 任务一 自学课本78---79页,你会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3x+5y=21
2x-5y=-11
2.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的步骤有哪些?
3.什么是加减消元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基本思路:“消元”---------把“ ▁▁▁▁”变为“▁▁▁▁”。
主要步骤:通过两式相( )消去其中(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称为( )。
任务二
1. 如何选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交流出你的学习方法
2. 尝试例题 2x+3y=12 能否使两个方程中x(或y)的系数相等(或相反)呢?
3x+4y=17
当堂训练
1、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有下列四种变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HYPERLINK "http://www.1230.org" EMBED Equation.3 D、
2、将方程中含项的系数化为2,则以下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自我小结:
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怎样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消元?
当系数___时,选择________消元法
当系数___时,选择________消元法
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15.4(2)圆的初步认识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就能获得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圆的其他有关的概念。
2会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进行有关简单问题的计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63------164的内容。
2了解等圆、同心圆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3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等圆?什么是同心圆?
2在什么情况下两条弧才能叫做等弧?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观察教材中P163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叫等圆。
2.等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3. 叫同心圆。
3. 叫等弧。
4. 叫圆环。
任务二
1. 如图,大圆的半径为8厘米,小圆的半径为3厘米,求圆环的面积。
2.在同心圆中,如果圆环中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2,求圆环的面积。
1. 任务三
2. 用一根长1米、一根长2米的绳子围成两个同心圆,这两个圆的半径之差是多少?
2.地球的赤道近似的看做一个圆,如果环绕赤道有一个圆,它的周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这两个同心圆半径之差是多少?想想看,这两个圆之间能伸进你的拳头吗?
当堂训练
1. 平面上以一个定点为圆心,可以画 个圆,它们是 ;以已知线为半径画圆,可以画 个圆,它们是 。
2. 你能用图形表示到“点O的距离大于1厘米而小于2厘米的点的集合”吗?
3.与圆心的距离不大于半径的点所组成的图形是( )
A.圆的外部(包括边界); B.圆的内部(不包括边界); C.圆; D.圆的内部(包括边界)
4.下列说法:①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②劣弧大于半圆;③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课下练习
1.已知⊙O的半径为6cm,P为线段OA的中点,若点P在⊙O上,则OA的长( )
A.等于6cm B.等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2. 操场上站着A、B、C三位同学,已知A、B相离5米,B、C相离3米,试写出A、C 两位同学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 。
3. 设线段AB=4cm,作图说明:到点A的距离大于3cm,且到点B的距离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厘米,小圆的半径为3厘米,则圆环的面积为 。
5 周长为1和2的两个同心圆,半径相差 (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3.1 天有不测风云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学习目标: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96 的内容。
2.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完成学案“任务二 第五小题的表格”。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明天会下雨吗?为什么? 。
2.下届世界杯中国队能出线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能预料结果吗
1.明天在泰山极顶会看到日出吗?
2. 下周一本地会下雨吗?
3.明年的今天,你的体重是多少?
4.超市明天的营业额比今天多吗?
5.射击运动员下次能击中靶心吗
任务二 实验与探究
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将一枚小铁钉从坐标原点的正上方适当高处抛掷。
1.小铁钉可能落到坐标系中的 位置。
2.一定落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吗?
3.小铁钉一定不与坐标轴交叉吗?
4.如果第一次小铁钉落在第三象限,那么下一次抛掷后还会落在第三象限?
5.与你的小组成员重复上面的实验20次,并记录每次小铁钉落到的位置,检验你所预料的结果是否正确。
小铁钉落下的情况 次数统计
落在第一象限
落在第二象限
落在第三象限
落在第四象限
与坐标轴相交
汇 总
6.你的结论 。
当堂训练
1. 从一副扑克牌中的13张红桃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是梅花K,这是 (填“可能”或“不可能”)。
2.甲、乙两个射手历次打靶的成绩如表。你估计“下次的打靶成绩甲比乙好”的可能性较大还是较小?
甲 乙
9 8
8 6
7 7
8 9
8 6
9 7
8 7
3.书包里放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5本教科书,从中任意抽取2本,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一本是数学教科书情况的有哪几种?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24七下第11章第9课时 总第 课时
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环境,感受确定物体的方法,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3、体会函数的图像表示法,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能够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复习重点
1.根据学习目标复习本章的内容。2.画出本章的知识网络。3.掌握好典型例题及练习。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本章的有关概念。 2、本章的知识网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如图,小王家在1街与2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2)→(2,3)→(2,4)→(3,4)→(4,4)→(5,4)
表示小王从家到工厂上班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家到工厂小王走的
另外路径吗?
试一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1.在直角坐标系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_____,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铅直的一条数轴叫做y轴或_____,规定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为_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顺次连接。
(0,4),(3,0),(7,3),(4,7),(0,4)
任务三:
1.已知点A(a,b),若ab=0,则点A( )
在x轴上 B、在y轴上 C、原点 D、在坐标轴上
2如果点P(a,b)在第二象限,那么a与b分别是正数还是负数?
3如果a>0,b<0,那么点P(a,b)在第几象限?点Q(-a,b)在第几象限?
4如果点(a,b)在第四象限,那么点(-a,b)和点(b,a)分别在第几象限?
限时作业
1、如图,OBCD为正方形
(1)如果B点坐标为(4,0),试写出其他三个顶点的坐标;
(2)如果将正方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
那么各顶点平移后的坐标是什么?
(3)如果这个正方形平移后的一个顶点的坐标为(2,-1),求其余三个顶点的坐标。
2、 一次函数y=2x+b(k≠0) 经过点(1,3)则b=_____
3、 当m=_________,n=_________时,函数y=2 (m-1)x-n 是正比例函数
4、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3x2 (B) y=3x+1 (C)y=-3x-1 (D)y=-1/3x
5、以下函数关系不是一次函数的是( )
(A)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关系
(C)高为6厘米的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
(D)一棵树高50厘米,每月长高2厘米,若干月后高度与月数之间的关系
6、
补全表格,写出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x -2 -1 0 2 3
y 4 0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O
B
C
D第14章 回顾与思考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感。
2、能熟练的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
3、理解整式乘法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的运算。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知识网络: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幂的运算性质
1.对于非零数,下列式子运算正确的是 ( )
A. (m3)2= m9 B. m3·m2= m6 C. m2+ m3= m5 D. m6÷m2= m4
2. 已知2x+5y-3=0,求4x·32y的值。
任务二 幂的大小比较
1. 已知a=8131,b=2741,c=96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任务三 整式的化简
1. 化简 (2x+y)(2x-y)+(x+y)2-2(2x2-xy)
任务四 代数式的求值
1. 已知a+b=2,则a2- b2+ 4b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6
2. 化简求值:3(a+1)2-5(a+1)(a-1)+2(a-1)2,其中a= .
当堂训练
1. (1)若(x2)m=x8,则m=______. (2)(-3x2y)×(x3y)=________. 
(3)(x5y2)(-4x2y)=______ 
2.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9 (2)—0.000408
3. 已知am=2,an=3,求a2m+3n的值.
4.化简:(1)
(2)
(3 ) 3x (x+y)-3x (x-y)
5. 化简求值:
1. 3x (2x+3)-2 x(3x+2) 其中:x=
2. 2(2x-1)(2x+1)-5x(-x+3y)+4x(-4x2-y),其中x=-1,y=2.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整式的乘法
幂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乘法
科学记数法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3平行线的性质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自己吸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说理,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与“三线八角”有关的计算问题。
3.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要求(提前预习,信心百倍)
1. 预习教材P32-P33 的内容。
2. 能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一定的说明和相关的计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画直线ABCD,再画出直线EF,使EF与AB,CD相交。
2. 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平行线的性质1
1、找出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一下,它们相等吗?
2、其它的几对同位角分别相等吗?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
任务二:平行线的性质2
1、找出一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请你验证并与同学交流。
2、其它的几对同旁内角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
任务三:平行线的性质3
1、找出一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请你验证并与同学交流。
2、其它的几对内错角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
任务四:举例
如图,直线a∥b,c∥d, ∠1=1060,求∠2, ∠3的度数。 c d
a
b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 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上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
2、选择题: D A E
3 2 1
(1)如图:DE是过点A的直线,要使DE∥BC,应有 ( )
A ∠3=∠2 B ∠C=∠2 C∠C=∠1 D ∠C=∠B
B C
(2)如图,AB∥CD∥EF,BC∥AD,AC为∠BAD的平分线,与∠AOF 相等的角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D C
F O E
A B
3、将证明过程的理由填在括号内: A E B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交 AB 于E,交CD于F 1
求证:∠1+∠3=1800
证明:∵AB∥CD ( ) C 2 D
∴∠1=∠2 ( ) 3
∵∠2+∠3=1800 ( )
∴∠1+∠3=1800 ( ) F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15.1 三角形(4)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合作可以节省发现真理的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2 能够对某些三角形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50------151 的内容。
2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它有什么特点?
3 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它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我们知道,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思考下列问题:
(1)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2)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多少度?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4)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总结,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任务二,
如图,在⊿ABC,BD是∠ABC的平分线,∠ABD=∠A,∠C=∠3,
求⊿ABC各个内角的度数。
B
C D A
任务三
如图,已知∠ACD=150°,∠A=2∠B,求∠B的度数。
A
D
C B
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当堂训练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
2.(探究题)(1)如图,BD、CD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CBE、∠BCF的平分线,试探索∠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试探索∠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15.4(1)圆的初步认识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就能获得
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 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的两个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3理解弦、圆弧、半圆、等圆、同心圆、等弧等概念。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61------162 的内容。
2知道圆的有关概念。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圆?
2圆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1根据课本P161图,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实例吗?
2什么叫圆?圆心?半径?
3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任务二
一 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在圆上任意取A, B两点,连接OA与OB
1 你知道OA与OB的长分别是多少?
2如果OC=5厘米,你能说出点C的位置吗?
3如果OM=7厘米,ON=3厘米,你能说出点M,N两点与圆的的位置吗?
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二 你能用集合语言描述下面的概念吗?

圆的内部
圆的外部
任务三
圆的有关概念
记住下面的概念
弦,直径,弧,半圆,优弧,劣弧,扇形
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当堂训练
1.圆的内部是 的集合,圆的外部是 的集合,圆上的点是 的集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径是弦,所以弦是直径 B.半圆是弧,因此弧是半圆
C.两个半径就是直径 D.在同圆中,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和已知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__________。
4.和已知点O的距离小于2cm的点的集合是__________。
.5.⊙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D=3cm,则点D和⊙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课下作业
1.已知⊙O的半径为6cm,点A是线段OP的中点,且OP=8cm,则点A和⊙O的位置关系是()。
A.点A在⊙O内 B.点A在⊙O上 C.点A在⊙O外 D.无法确定
2.已知⊙O的周长为8cm,若PO=2cm,则点P在_______;若PO=4cm,则点P在_____;若PO=6cm,则点P在_______.
3.在半径为5cm的⊙O上有一点P,则OP的长为________.
4.已知⊙O的半径为6cm,P为线段OA的中点,若点P在⊙O上,则OA的长( )
A.等于6cm B.等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七下第11章第5课时 总第 课时
11.4 函数与图象(2)
预习目标:
1、 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的函数图象。
2、 在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预习重点: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
预习任务:
任务(一):我们来研究函数y=x-1的图象。
(1) 给定自变量x的一些值,求出对应的y值,并填表。
X -3 -2 -1 0 1 2 3
y
(2) 以x与y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描出这些点;
(3) 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4)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
(5) 想一想,下列各点哪些在函数y=x-1的图象上?为什么?
A、(-1.5,-2.5) B、(-10,-9) C、(100,99) D、(200,201)
任务(二):画出函数y=- x+2图象。
预习诊断:
1、 画出函数y=5x-3的图象。
预习质疑:1、
2、
精讲点拨
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
x … …
Y=2x+1 … …
系统总结
限时作业
1、画出函数y= -x+2的图像
2、 根据第一题中画出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求当 x = -1 , x = 2时,对应的y值
(2) 分别求当 y = 2, y = -2时,对应的x值
(3) 求方程 – x + 2 = 0 的解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数吗 (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虑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学习目标:1、经历零指数幂的概念的产生过程,体验零指数幂引入的合理性 。
2、了解零指数的意义。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21 的内容。
2. 掌握零指数幂的运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
(1)符号语言: ,
(2)文字语言:
2.计算 (1)105·106; (2)a7·a3; (3)y3·y2; (4)
(5) (6) (7)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零指数幂
1.计算:23÷23 102÷102
2.你还有其它的算法吗?
3.你可以得到:23= 102=
4.总结:公式
语言
5.试一试:(-2)0= ,()2= 。
任务二 举例
1. 计算: 2x0 (x≠0)
2. 计算:a2÷a0·a2 (a≠0)
3. 计算:a2÷(a0·a2 ) (a≠0)
当堂训练
1.(1)50 (2)(-10)0 (3)()0 (4)
2. ⑴ (2004-π)0 ⑵ 1520
⑶ ⑷
3. ⑴ ⑵
4. (1) (2)当a为何值时,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3114.1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决定一切!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推理意识。
2、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会根据性质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16 的内容。
2. 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会根据性质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an叫 ,a叫 ,n叫 。
2.100立方米= 立方米. 1立方米= 升 100立方米= 升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02×103= =10 = 。
2. (-2)3×(-2)2= ()5×()4=
3.你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和指数有什么规律?
4.总结:公式
语言
任务二 举例
1. 计算:(1)32×35 (2)(-5)3×(-5)5
2. 计算 (1)a8·a3 ·a (2)(a+b)2(a+b)3
3.世界海洋面积约3.6亿立方米,约等于多少平方米?
当堂训练
1 下列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 (2)
(3) (4)
2计算 (1)105·106; (2)a7·a3; (3)y3· y2;
(4)b5· b; (5)a6·a6; (6)x5·x
3计算 (1)23×24×25; (2)y· y2· y5.
(3)107×104; (4)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2913.4概率的简单计算(1)
教师寄语 只为成功找借口,不为失败找理由。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抽奖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2.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问题。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叫概率。
2、概率P的计算公式为 ,它的取值范围是
预 习 任 务:: 教材P103—P104页的内容
合作交流:
一个竹筒中放入20根竹签,其中下端涂红色的有4根,涂黄色的有16根。每人限抽1根,抽出的竹签下端是红色的人中奖,抽出的竹签仍然放回到竹筒内,你能说出这项活动的中奖率吗?与同学交流。(中奖率是中奖的概率)
在20根竹签中,下端涂红色的有4根,每根竹签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所以
P(中奖)= =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抽奖活动都是概率问题,如福利彩票的开奖等,其实福利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是几百万分之一,一般来说中不了大奖,所以人还要自食其力,不能幻想一夜暴富。
例题解析:
例1. 在一个暗箱中,放有大小和质量都相同的红球2个、黄球3个、绿球5个、黑球15个,每次限摸一个,球摸出后仍放回暗箱内,如果摸出红球,得一等奖,摸出黄球得二等奖,摸出绿球得三等奖,摸出黑球不得奖。
(1)一、二、三等奖的中奖率分别是多少?
(2)这项活动的中奖率是多少?
当堂训练
1、 商场举行有奖购物抽奖销售活动,每1000张抽奖卡中有1张一等奖,5张二等奖,10张三等奖,那么
(1) 一等奖的中奖率是多少?
(2) 这项活动的中奖率是多少?
2、 重新设计例1中带颜色小球的个数,使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中奖率分别是
挑战自我
用一副扑克牌设计一种“抽奖”游戏,使一等奖的中奖率是,二等奖的中奖率是。三等奖的中奖率是。
学习笔记: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训练:
1、将牌面上的数字分别是4,5,6,7,8,9的6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牌面上的数字恰好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
中考真题:
1、 从3名男生和若干名女生中任意选出1名同学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选出的同学是女生的概率为,试求出女生的人数。
2、 从分别标有1,2,4,6,7,8的6张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得到下列结果的概率是多少?
(1)卡片上的数是奇数 (2)卡片上的数是偶数
(3)卡片上的数小于7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数吗 (2)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学习目标:1、经历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的产生过程,体验负整数指数幂引入的合理性 。
2、了解负整数指数的意义。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22 的内容。
2. 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零指数幂
(1)符号语言: ,
(2)文字语言:
2.计算 (1)70 (2)(-1)0 (3)()0 (4)
3.填空 ⑴ ⑵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负整数指数幂
1.计算:23÷25 102÷106
2.你还有其它的算法吗?
3.你可以得到:2-2= 10-4=
4.总结:公式
语言
任务二 举例
1. 计算:
2-3 (-1)-3 (0.2)-2
2.计算 (-3)-3+()-2-2的结果是 ( )
A. -5 B. - C. 3 D. 2
当堂训练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3. ⑴ ⑵ ⑶ ⑷
4. 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是数)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3215.2 多边形(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学习贵在发现、归纳、总结、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认识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顶点、对角线。
2 通过归纳,得出n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
3认识正多边形,会根据边数说出正多边形的名称。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53------154 的内容。
2知道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3知道什么是正多边形。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的边,内角,外角,顶点?
3三角形分为几类?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1 什么是多边形?多边形的边,角,顶点,内角?
2如何定义n边形?
任务二
1 你能把图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2对于一个多边形来说,它的边数、顶点数和内角个数相同吗?
3 n边形有多少条边?多少个顶点?多少个内角?
任务三
1什么是多边形的对角线?
2画一画,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五边形?六边形?你能猜想n边形有几条对角线吗?
3什么是正多边形?
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当堂训练
一、判断题.
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
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
二、填空题.
1.图中的多边形是 边形, 条边 个角 顶点。
2.连接多边形 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3.各个角 ,各条边 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3.4概率的简单计算(2)
教师寄语 只为成功找借口,不为失败找理由。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抽奖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2.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问题。
学习过程
预 习 任 务:: 教材P105—P106页的内容
例题解析:
例1. 从10张连号的10元人民币中任意抽出1张,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 钞票上的号码是10的倍数
(2) 钞票上的号码是5的倍数
(3) 钞票上的号码是奇数
当堂训练
1、 某次国际会议的代表中,有亚洲代表25人,欧洲代表21人,北美洲代表27人,非洲代表17人,其他地区代表17人,从中任意选出1人,这个人来自下列地区的概率各是多少?
(1)欧洲 (2)北美洲 (3)亚洲或非洲
2、时代中学周末有40人去体育中心观看足球比赛,入场券为B区2排1号到40号,大纲第一个抽取,他抽到的号码是12号,接着小亮从其余入场券中任取一张,取出的一张恰好与大纲邻座的概率是多少?
合作交流:
某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100,你认为:
(1) 买100张彩票一定会中奖吗?为什么?买1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2) 买1张彩票一定不会中奖吗?为什么/
挑战自我:
一个口袋内有7个红球,3个白球,这10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摇匀后,小莹先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但她没有宣布摸到的球是红球还是白球),并且不再放回,然后小亮在口袋内摸出一个球,试分析小亮摸到红球的概率。
学习笔记: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训练:
1、一个班级共有50名学生,其中22人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20人只参加英语兴趣小组,其余的人两个小组都参加。如果从这个班级中任意选出1名学生,那么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1)该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 (2)该学生参加两个兴趣小组
2、七年级一班共有46名学生,其中第一组有8人,小莹在第一组,在全班数学作业中任意抽一本,问:
(1)恰是小莹作业本的概率是多少?
(2)恰是第一组学生的作业本的概率是多少/
(3)恰是第一组学生的作业本但不是小莹的作业本的概率是多少?9.5 垂直
教师寄语: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垂直、垂线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通过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垂线,感受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垂线。
3.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预习要求
1预习课本P16------P18:内容。
2了解垂直,垂线的定义
3知道垂线公理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根据课本中的二幅图画指出图中垂直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任务一
1阅读第二段,找出垂直的定义
2画出直线AB⊥CD,指出垂足
3小组讨论,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所形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任务二
1过直线外一点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用量角器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小组内交流,看一下大家作出了多少条,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任务三
1阅读P17,过直线外一点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在直线上找几个点与直线外的已知点连接起来,自己度量一下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2找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当堂测试
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一定是( )
A.平角 B.直角 C.钝角 D.锐角
2. 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五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3.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
A.垂线   B.垂线段   C.垂线的长   D.垂线段的长
4画出直线AB,CD的垂线
总结强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你写出来
2还有哪些不明白?
课下作业
P18练习1,2,习题9.5 A组15.2 多边形(2)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学习贵在发现、归纳、总结、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会用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55 的内容。
2知道多边形外角的概念。
3了解多边形外角和的推导和公式。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是多边形?多边形的边,角,顶点,内角?
2什么叫n边形?
3你还会作多边形的对角线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n边形的内角和
1 你会计算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小组内交流。
教师提示:可以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你有几种分割的方法?
D C
A B
2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 ,七边形, n边形的内角和吗?完成下表。
多边形的边数 4 5 6 7 … n
多边形的内角和 …
总结: 。
任务二 多边形的外角和
1、多边形的外角 。
2、画出四边形ABCD的所有外角。
D C
A B
3、四边形ABCD共有 个外角。
4、四边形ABCD的内角与它相邻的一个外角的关系是 。
5、在四边形ABCD的每个顶点处分别画出它的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是 。
6、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7、 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
8、多边形的外角和 。
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内角和为720°,则它的每一个外角为 .
2.四边形的∠A、∠B、∠C、∠D的外角之比为1:2:3:4,那么∠A:∠B:∠C:∠D= .
3.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 锐角最多有 个.
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条,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增加 ,外角和增加 .
二、选择题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
A.6条 B.7条 C.8条 D.9条
2.随着多边形的边数n的增加,它的外角和(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3.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它的外角和的4倍,这个多边形是( )
A.八边形 B.九边形 C.十边形 D,十一边形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七下第11章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1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预习目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记住相关概念,理解平面内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知道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会求某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预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预习任务
任务一:前置准备
1.分别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
A( ) B( ) C( ) D( ) E( )
2.在数轴上分别画出坐标如下的点:
任务二::
结合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49-P50,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 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轴或 轴,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轴, 又称 轴, 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2. 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原点O的坐标是(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坐标为0;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坐标为0。
预习诊断
1. 根据点所在位置,用“+”“-”或“0”填表:
点的位置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在第一象限 + +
在第二象限
在第三象限
在第四象限
在x轴的正半轴上
在x轴的负半轴上
在y轴的正半轴上
在y轴的负半轴上
原 点
2.如上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A( , ); B( , );C( , ); D( , ); E( , );;
F( , ); G( , );H( , ); I( ,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坐标( , );将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 , );将点向上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将点向下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P50-51 例1-2
系统总结
限时作业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2,1) (6,1) (6,3) (7,3) (4,6) (1,3) (2,3)
2、如图,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3、请自己动手,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的位置: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再找出类似的点吗?(再写出三点即可)15.1 三角形(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身边处处有数学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情况。
3、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144 的内容。
2. 了解三角形各元素的感念,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三者的相互对照。
3.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 用,你能举出几个实例吗?
2、 观察教材144页的图,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角形有 条边,个 角,个 顶点。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任务一:三角形各种元素的概念:
1、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 , 和 。
2、(1)、三角形用符号 表示,如图的三角形记作 ,读作 A
顶点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作
(2)、三角形的内角 。
如图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 。 B C
(3)、三角形的外角 。
①如图,∠DCF是△ABC的外角吗?为什么?
②△ABC有 个外角。 E B
③△ABC的所有外角 。 C
N F
任务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边分类
2、 三角形按角分类
当堂训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是钝角。 ( )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 ( )
(3) 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
(二)填空
1、在△ABC中,1)∠A+∠B+∠C=
2)∠A=60°,∠B=50°,则∠C=_________,则在△ABC是 ;
3)∠C=90°,则∠A+∠B=________,则在△ABC是 ;
4)∠A=50°,∠B=∠C,则∠C=_______,则在△ABC是 。
2、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89度,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3、 顶点是A、B、D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4、 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其中以AB
为一边的三角形有 个,以∠C为一个内角的
三角形有 个。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EMBED PBrush
PAGE
1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章 平行线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执着是成功的根本。
学习目标 1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掌握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会用一副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
4认识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 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2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形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几对同位角 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
3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4你会用哪些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5什么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举例说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三线八角
1、观察图形并填空: D C
(1)∠C与______是同旁内角 A B E
(2)∠C与_______是内错角
c
2、如图,填空 1 4 a
图中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位角, 2 3
有 同旁内角 5 8 b
6 7
任务二:平行线的性质
3、将证明过程的理由填在括号内: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交 AB 于E,交CD于F E
求证:∠1+∠3=1800 A 1 BA
证明:∵AB∥CD ( ) C 2 F D
∴∠1=∠2 ( ) 3
∵∠2+∠3=1800 ( )
∴∠1+∠3=1800 ( )
任务三 平行线的判定
4 如图(2)BE平分∠ABD,DE平分∠BDC,QIE 且∠1+∠2=900
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说明理由?
A B
1
E
2
C D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 判断:
(1)经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2)经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3)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垂直、相交三种。( )
(4)两条线段一定不会有交点。( )
2.填空:正方体中和一条棱平行的棱有 条,和一条棱垂直的棱有 条,和一条棱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棱有 条。
3
1、 如图L1∥L2
(1)△ABC与△BCD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你还能画出一个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A D
L2
L1 B C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15.1 三角形(2)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决定一切!
学习目标:1、在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2、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3、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47 的内容。
2. 三边满足什么关系时,才能构成三角形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叫三角形的边?
2按角分类,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三角形?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任务二,量出你所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计算一下任意两边的和与另一条边的关系。
任务三,小组内讨论一下,通过计算与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来
例题解析
1分别用下列长度的线段作为边长,能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1)4,6,10; (2)5,6,7;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厘米,如果它的一边长为5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当堂训练
1、判断正误: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2、下列几组数能够成三角形的是(单位:cm)( )
(A) 1, 3, 3 (B) 3, 4, 7
(C) 5, 9, 13 (D) 11, 12, 22
(E) 14, 15, 30
3、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4cm (B)5cm (C)9cm (D)13cm
4、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
5、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棒中有两根棒长为2cm和5cm,则第三根棒长x的取值范围是         。 
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课下作业
1、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cm、5cm、8cm、9cm,选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如果一边长为5,则另外两边长为 。
3、△ABC三角形的周长为36 cm,三条边的比为4:2:3,求每条边的长为多少?

4、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8cm.
(1)腰长的3倍比底边长的2倍多6cm.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其它两边长;若一边长为5cm呢?15.5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学习目标:1、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技能,能完成两种基本作图。
2、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166 -- P167的内容。准备好直尺和圆规。
2. 掌握两种基本作图。
3. 能说出作图步骤。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你能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个和右图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图案吗?。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任务一:思考
要作箭头形状的图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任务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线段a.
a
任务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如图,已知∠AOB,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B’C’=∠AOB
B
O A
当堂训练
1、 如图,在射线AB上作线段AC使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
2、如图作在∠AOB内作射线OC使∠AOC=∠BOC。
3、已知线段a,线段b作线段c使为线段a、线段b的和。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A
B
a
A
B
O
a
b
PAGE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1 同位角
教师寄语 求学将以致用; 读书贵在虚心。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相交线和角的过程。
2、以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为知识基础,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八个角,能根据图形特征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26-P27 的内容。
2. 能根据图形特征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E
学习过程 A 2 1 B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6 5 D
任务一: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 C 7 8 F
1、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共形成 个角。
2、观察∠1与∠5,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我们把∠1与∠5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
3、观察∠3与∠5,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我们把∠3与∠5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
4、观察∠3与∠6,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我们把∠3与∠6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
总结: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任务二: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应用
1、 图中,直线EF与GH被直线AB所截,哪些是同位角?F H
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 A C D B
解:
E G
2、在图中,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就位置关系而言,∠1与∠5是什么角?
(2)如果∠1=∠5,那么在标出的角中与∠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1互补的角有哪些? a b
l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观察图(1)并填空:(1)∠1与______是同位角 (2)∠5与_______是同旁内角 (3)∠2与_______是内错角
2、如图 (2)
(1)∠1的同位角是_______ (2) ∠1 的内错角是________
(3) ∠2与∠5是___________
3、如图(3),直线a.b被c所截
(1)写出所有的同位角________________ 内错角________________
同旁内角______________
(2)若∠3=∠5,那么与∠5相等的还有_____________.
与∠5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十五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执着是成功的根本。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多边形、圆的相关性质。
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外角关系、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理解多边形密铺的定义和条件。
4.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三角形的三边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多边形能够密铺的条件是什么?
4.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如何确定平面内的一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
1.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钝角最多有 个,外角中,钝角最多有 个
2.在⊿ABC中,如果∠A+∠B=2∠C,那么∠C=
3.如果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5条对角线,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它的内角和是 。
4.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条,它的内角增加 外角增加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5°,一个内角是65°,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 。
6.过圆内一点如果可以引无数条直径,那么这一点是
任务二
1.用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2cm,2cm,3cm B.2cm,2cm,2cm
C.4cm,6cm,2cm D2.3cm,3.5cm,1.3cm
2.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锐角至少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线段不一定相交的是( )
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 B.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C.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D.三角形的三条高线
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4°和 56° ,那么第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上的高的夹角是(  )
  A 4° B 6° C 8° D 10°
任务三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C,∠B=∠BAD,求⊿ABC中各内角的度数。
A
B D C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求它的边数。
当堂测试
1.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7cm,周长为偶数,求它的周长。
2.求图中∠A+∠B+∠C+∠D+∠E+∠F
D
A F
A F
B E F
C
B C
D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4平行线的判定(二)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命运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学习目标 1、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通过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推理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37 的内容。
2. 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 完成教材P38 练习题目。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2
平行线的判定3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在下面任意做两条直线a和b平行
(1)在直线a上取一点A,经过点A做AC⊥b,垂足为C,那么AC与直线a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2)在直线a上再任取一点B,经过点B作BD⊥b,垂足为D,那么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3)度量线段AC与线段BD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们交流。
(4)如果再做一条线段EF⊥b,它的长度与AC,BD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你发现规律了吗?请你用语言表达出来。
任务二: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现在可以用语言表达你刚才发现的规律
任务三:
如下图,AB∥CD, ∠PAB,∠APC与
∠PCD的和是多少? A B
P
C D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如图2,已知, 与 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 ?
2.如图23所增,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 ( )
A.35° B.30° C.25° D.20°
图23 图24
3.如图24所示,若AB∥CD,则角、、的关系为 ( )
A.++=360° B.-+=180°
C.++=180° D.+-=180°
4.平面上有4条直线,交点的个数一定不会是 ( )
A.2 B.3 C.5 D.4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15.5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2)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多分析,多比较;多联系,多思考。
学习目标:1、能利用尺规在已知两角夹边,两边夹角或三边的条件下作出三角形
2、会表述根据已知条件用尺规作出三角形的过程。
3、把自己的语言与教科书的规范几何语言做对比,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逐步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168 的内容。准备好直尺和圆规。
2. 掌握如何利用两种基本作图按要求作三角形。
3. 能说出作图步骤。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 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 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任务一: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1,∠2,线段m如图
求作:△ABC,使∠B= ∠1,,∠C=∠2, BC=m.
m
1 2
作法: 图形
任务二: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 ,c ,∠α 如图
求作:△ABC,使BC= a ,AB=c, ∠ABC= ∠α
a b α
作法: 图形
任务三: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b,c
求作:△ABC,使BC=a,AC=b,AB=c
a b c
作法: 图形
当堂训练
1、 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ABC,使,AB=a,BC=AC=2a
2、 已知线段a和∠α ,求作一个△ABC,使BC= a,AC=2a,∠BCA=∠α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PAGE七下第9章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9.4 对顶角
预习目标 1、了解对顶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认识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的性质,经历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对顶角性质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预习重点
1. 预习教材P13-P14 的内容。
2. 了解对顶角的含义,在图形中能找到对顶角。
3. 简单了解对顶角的性质。
预习任务
任务一:对顶角的定义
如图,公路AB和公路CD相交于点O,如果把两条公路看做两条相交直线,它们共形成了几个角? C
A O B
D
一般的,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在上图中,∠AOD和∠BOC,∠AOC和∠BOD分别是对顶角。
任务二:对顶角的性质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为什么有这种关系吗?与你的同伴交流。
所以我们总结规律如下: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
预习诊断
1. 如图,下面的∠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C D
C
A 1 O B A 1 2 B 2
D O A 1 O P B
2.
3. 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果∠AOC=35°,那么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各是多少?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BOD的角平分线,以知∠AOD=110°,求∠COB,∠AOC,∠BOE,∠EOD的度数。 D
解: A
O E
C B
系统总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限时作业
1、如图,AB,CD,EF是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如果∠EOD=89°, ∠AOC=70°,那么,∠BOF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三条直线相交,共有多少对顶角?试画图说明。
B
A
D
C
F
E七下第11章第4课时 总第 课时
11.4 函数与图象(1)
预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像的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信息,并能用文字符号进行描述。
2、 了解函数的图像表示法,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预习重点:
了解函数的图像表示法,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预习任务:
图11——12是某气象站记录的某天一昼夜气温变化的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这天6时、8时和20时的气温T分别是多少?
2、 怎样确定这天某一时刻t的气温T?
3、 这条曲线是反映的是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请你找出曲线上位置最高和最低的点,你能分别说出这两点的坐标吗?你会解释这两个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吗?
5、 从4时到14时,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曲线是怎样刻画这种变化的?
6、 你从图上还可得到哪些信息?
7、 叫做图像法。
预习诊断:
如图所示,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分别是 、 、 ;
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 、 ;
3、 时间气温最高, 时间气温最低。
4、从这幅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1、 小亮步行从家去书店,用一段时间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然后回家。小亮和家的距离与他离开家以后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1——13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2、 小亮用多少时间走到书店?小亮家距书店多远?
3、 小亮在书店停留了多长时间?回家用了多少时间?
4、 小亮去书店和回家的步行速度各是多少?
5、 小亮从家里走出10分钟时离家多远?走出50分钟时离家多远?
系统总结
限时作业
甲、乙两工程队参加水利建设,图11——14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甲、乙两工程队施工的土方量与所用时间的函数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晚开工几天?早完工几天?
2、 甲工程队在施工中间休息了几天?
3、 甲工程队在哪一段时间内施工进度最快?
4、 从图像中你还能得到关于甲、乙两工程队施工的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14.3科学计数法
教师寄语只要全心的努力,人生终将辉
学习目标: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
a×10n的形式的过程。
2 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有关计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24-----126的内容。
2. 掌握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的运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负数次幂是如何规定的?
2 什么是科学计数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填写下表
10的幂 表示的意义 化为小数 1前面0的个数
10-1 0.1 1
10-2 0.01 2
10-3
10-4
任务二
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其中 ,n的绝对值等于
任务三,用计算器表示3×10-23
例题解析
1安哥拉长毛兔最细的兔毛直径约为5×10-6,将这个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2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3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4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的多少倍?
当堂训练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2 (2)—0.0000307
(3)0.0031 (4)0.00567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3.1×10-3 (2)-2.8×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 ×10( ) =0.000345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8.6 ×10-4)×10-5
(2)(6.28 × 10-2)(3.14 ×10-5)
5.油滴的体积为10-4 cm3,相当于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 (2)—0.000308
(3)0.0047 (4)0.000789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4.2×10-3 (2)-3.6 ×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5.2 ×10( ) =0.0000052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7.3 ×10-5)×10-2
(2)(2.6 ×10-8)(5.2 ×10-3)
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2.4(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师寄语 认真观察,积极探索,你也会成功。
学习目标
1、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通过列表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自身的经济价值观和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86-P87 的内容。
2. 掌握通过列表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例题2,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课本86页表格。
(2)有几个等量关系?分别是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任务二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例2,回答问题:
1完成课本87页表格。
2你能找出这个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吗?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当堂训练
1、某种植大户计划安排10个劳动力来耕作30亩土地,这些土地可以种蔬菜也可以种水稻,种这些作物所需劳动力及预计产值如下表:
每亩所需劳动力(个)
蔬 菜
水 稻
为了使所有土地种上作物,全部劳动力都有工作,设应安排种蔬菜的劳动力x个,种水稻的劳动力y个,则可列方程组为
2.五一期间,某商场搞优惠促销,决定由顾客抽奖决定折扣,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和九折,共付368元,这两面种商品原价之和为500元,问两种商品原价各是多少元?
3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中磷和钾的含量如下表:
磷/克 钾/克
每千克大豆饼 13.2 21.3
每千克棉籽饼 16.3 9.7
现在要用这两种肥料配制成含磷45.8千克、含钾40.7千克的混合肥料,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各需多少千克?(只列式,不解答)
自我小结:
:你认为解应用题应有那些步骤?
课下练习
1、 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售价共7元,商场以这种牙膏的8折与牙刷的六折“捆绑”出售(即将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一起出售),售价为5.2元,“捆绑”出售前,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售价分别为多少元?
2、 某粮食生产专业户去年计划生产水稻和小麦共15吨,实际生产了17吨,其中水稻超产15%,小麦超产10%,该专业户去年实际生产水稻、小麦各多少吨?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数吗 (3)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学无止境,自强不息。
学习目标:1、使学生懂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2、能够正确地进行各种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23 的内容。
2. 掌握指数的范围扩充到整数的幂的乘、除法的运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
(1)符号语言: ,
(2)文字语言:
2.计算(1)150 (2)(-20)0 (3) ()0 (4)
(5) (6) (7) (8)
3. 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是数)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1. 计算:
(1)52 ÷5-1 (2)(0.2)-2·(0.2)-3
2.计算 (1)x3÷x5 (2)a3·a-2 (3)t0·t-3
3. 当为何值时 (a+1)-1=
4. 已知3x=a,求3-1-x的值。
当堂训练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3.⑴ ⑵
⑶ ⑷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32第九章 角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 平时的积累造就未来的成功
学习目标 1、认识角的概念、和、差、倍、分、度、分、秒,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直角、锐角、钝角、余角、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和、差的简单计算,过一点能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补角相等,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4、培养合理推理、说理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复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根据学习目标复习本章的内容。2.画出本章的知识网络。3.掌握好典型例题及练习。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本章的有关概念。 2、本章的知识网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角的比较与度量
1、 如图(1)所示,从点出发有四条射线,则图中有______个角,它们分别是______.
图(1)
2、 如图(2),已知:,
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图(2)
3、选择:3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 6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
4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 3时半时,时针和分针成( );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平角
4、想一想:(1)图(3)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 ADC与∠ 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任务二:角的动态定义和、差、倍、分
1、如图(4)所示,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 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任务三:对顶角
1、如图(5),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AB,∠COE=55,则AOD的度数为 .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 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
则与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 如下图所示,上的点,的平分线,
的平分线,,求的度数.
3.现在的时间是9点30分,则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 B. C. D.
4.已知A,B,C,D为直线l上的四点,P为直线l外一点,且PA=5cm,PB=4 cm,PC=3 cm,PD=2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
A.等于2 cm B. 等于3 cm C. 小于2 cm D.小于或等于2 c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
1
C
B
A
D
F
E
2
)
1
(
A
N
B
M
O
C
E
B
C
A
D第十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的概念,并熟练地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举出生活中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实例,抓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找到相等关系,熟练建模;
3、进一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学习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回顾与思考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下问题:
(1)举出生活中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两个例子。
(2)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练习 解方程组:
5x+2y=19 (2) 2x-5y=7
6x-2y=14 2x+3y=-1
4x+3y=16 4s+3t=5 5x-6y=9
6x-5y=33 2s-t= -5 7x-4y= -5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哪一种方法更为简便,并简要阐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
(4)举例说明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有何关系。
2、实际问题:
某商店购进一批衬衫,甲顾客以7折的优惠价格买了20件,而乙顾客以8折的优惠价格买了5件,结果商店都获得利润200元,求这批衬衫的进价是多少元?标价是多少元?
问:在这个问题你发现有哪些等量关系?
若设这批衬衫的进价为X元,标价为Y元,则根据以上关系,列出方程组并解答?
练习:
某商店出售的某种茶壶每只定价20元,茶杯每只定价3元,该商店在营销淡季特规定一项优惠方法,即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单位里花了170元,买回茶壶和茶杯一共38只,问单位里买回茶壶和茶杯各多少只?
三、建立体系: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形成本章知识联系图:
四、课堂练习:
1用画图法解下列方程组
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2,-4)和点B(6,4)则k= b=
3、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中磷和钾的含量如下表:
磷/克 钾/克
每千克大豆饼 13.2 21.3
每千克棉籽饼 16.3 9.7
现在要用这两种肥料配制成含磷45.8千克、含钾40.7千克的混合肥料,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各需多少千克?(只列式,不解答)
4、邮购一种期刊,不满100册,需另加书价的10%作邮费;超过100册(含100册)免收邮费。已知这种期刊每册定价1.5元,学校两次共邮购152册(其中第二次邮购超过100册),书费和 邮费共计金额234元。两次各邮购了多少册?
五、小结:13.3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寄语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乐趣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意义;
2、理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3、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33-----134的内容。
2. 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3 完成课本练习。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复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计算:
2、乘法分配律 a(b+c)=_____________ a( b-c )=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
阴影部分是矩形,其面积可表
示为
这里的表示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乘积
合作交流:如何进行“单项式X多项式”的运算?
归纳总结: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例题解析: 课本 P133 例3,例4
当堂训练:1.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1.(1) (2)
(3) (4)
2.解答题:
(3)计算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4)求证对于任意自然数n代数式 n(n+7)-n(n-5)+6的值都能被6整除。
中考题
1、 (2002年青海) (-3x+1)(-2x) 2等于
( )
A.-6x 3-2x 2 B.6x 3-2x 2
C.6x 3+2x 2 D.-12x 3+4x 2
2、(2003年南通) 若3x·(x n+5)=3x n+1-8,则x=( )
A.- B.- C. D.14.1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2)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只要全心的努力,人生终将辉煌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推理意识。
2、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会根据性质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17-P118 的内容。
2. 掌握同底数幂除法的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会根据性质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符号语言:
(2)文字语言:
2.计算 (1)105·106; (2)a7·a3; (3)y3·y2;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任务一 同底数幂的除法
1.阅读教材P117的与火星有关的内容。
1023÷1016=
=
=
=
2. (-3)5÷(-3)2= ()6÷()2=
3.am÷an=
=
=
=
3.你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和指数有什么规律?
4.总结:公式
语言
任务二 举例
1. 计算: (-1.5)8÷(-1.5)7
2. 一个体重40千克的人体内约有血液3.1千克,其中约有红细胞250亿个。每克血液中约有多少个红细胞?
当堂训练
1下列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3填空(1)(2)(3)(4)
自我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作业
《配套练习册》P3015.3 多边形的密铺(1) 总第 课时 第 课时
教师寄语:身边处处存在美,我们应用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合作交流意识,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密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探索图形的密铺,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简单的密铺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创造意识。
预习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预习教材P156 -- P158的内容。用硬纸板制作若干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2. 了解密铺的概念、条件。
3. 知道哪些正多边形可以密铺,哪些正多边形不可以密铺。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
2、 正n边形的内角和是 ,每个内角的是 度。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任务一:观察图形
观察教材P156 的三个图形。
1、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案吗?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图案?
2、如此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分别有什么图形拼接而成的?
图(1)是 ,图(2)是 ,图(3)是 。
3、它们的共同点是 。
任务二:正多边形的密铺
1、 在小组内仿照P157 的拼接方法,用同一种正多边形拼接成一个图案。
2、 通过小组活动,你发现能拼接成平面图案的多边形是
,不能拼接成平面图案的多边形是 。
3、 什么是密铺?
4、 你能解释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够密铺的原因吗?正五边形不能够密铺的原因吗?
5、 密铺的条件是 。
6、你能判断用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面图案吗?
7、根据你得到的规律,能够密铺的多边形有几种?
任务三:不规则多边形的密铺
1、用大小相同的同一种不规则四边形密铺而成教材P156 的图(2)。是不是任意的四边形都能密铺呢?若能,应注意什么?由此你的出的结论是什么?
2、 你能用P158 的图15-22中左边的四边形进行密铺吗?试试看。画在方格纸上,再与同学交流。
3、 用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能进行密铺吗?为什么?
当堂训练
1、下图是有 密铺而成的。
2.边长相等的下列正多边形组合(块数不限),能够密铺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正八边形和正方形;②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③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④正三角形和正九边形
3. 用大小相同的正多边形密铺时,为什么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4.用边长相等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组合能否密铺?试试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PAGE
1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2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教师寄语: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平行线的过程,认识平行线的广泛存在,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行线,揭示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能用数学工具画平行线。
4了解“经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结论。
预习要求
1预习课本P28------P30内容。
2了解平行线的定义,画法。
3了解“经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结论。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任务一,
1阅读课本P28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 。
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AB与CD平行表示为 ,读作
任务二
1阅读教材P29实验与探究,
2按要求画图
请你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小组内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你发现的结论为 。
归纳总结:
1.这节课印象最深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为 。
2.知识点 。
当堂训练: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平行
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D、直的铁路轨道线是不平行的
2、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b∥c,那么( )
A、 a∥b B、a∥c C、a=c D、以上全不对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要使其中两条且只有两条平行,则它们( )
A、没有交点 B、只有一个交点 C、有两个交点 D、有三个交点
课下训练:
1 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 ,读作 。
(3)经过 ,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如图,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点P分别画出三角形ABC三边的平行线。
3.过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画对边的平行线,分别交于D、E、F三点。
4.如图:(1)过点D画DE∥CB交AB于点E.
(2)过点A画AF∥BC交CD的延长线于F.

5 过角AOB内一点P画OA、OB的平行线。
[中考真题]:
已知a,b,c在同一平面内,a∥b, a与c相交于一点p,那么b与c也一定相交吗? 为什么?
D
A
C
B
D
C
A
B
·P
O
B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9.1 角的表示
教师寄语 谁掌握了开发自身潜能的钥匙,谁就能创造出明天的辉煌。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方式以及顶点、边、始边、终边等有关概念。
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能在图形中区分不同的角,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4-P6 的内容。
2. 了解角的两种定义,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
3. 知道平角周角。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角的定义
1、角的概念: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 组成的图形。 是角的顶点,两条 是角的两边。
任务二:角的表示
1、角的表示方法
(1) 如图
(2) 如图
(3) 如图
(4) 如图
思考:怎样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一个角呢?
学生总结 。
2、应用
解决教材P4的图9-4中的问题。
任务三:角的动态定义
1、角也可以看成 的图形。
叫做角的始边, 叫做角的终边。
2、说出教材P5的图9-6中各个角的始边和终边。
3、理解平角和周角。
4、指出教材P5的图9-6中,那个角是平角,那个角是周角?
当堂测试(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 判断题:
①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
②∠AO B和∠ABO是同一个角 。 ( )
③直线就是平角 ( )
④周角就是射线 ( )
2.(1)图中有____个角,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可以表示成或可以表示成______,
可以表示成______.
(3)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个,它们是_______.
图1 图2 图3
学习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 我不明白的问题:
2
1七下第11章第6课时 总第 课时
11.5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1)
预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初步渗透待定系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未知系数。
3、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热爱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雄伟步伐,激发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
预习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预习任务:
任务一:磁悬浮列车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运行1000米后,便以1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从运行1000米后开始计时,你能写出该列车离开浦东机场站的距离S(单位:米)与时间t(单位: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任务二:上节提到的函数y=-x-1,y=2x-1,y=-3x-1以及s=1000+110t,这些函数关系式有哪些共同点?它们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任务三:形如 叫做x的一次函数。其中 是常数,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也叫做 ,k叫做 。
任务四:你能举出几个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实际例子吗?
预习诊断: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
(A)y=-x/8 (B)y=-6/x (C)y=8x2+x(1-8x) (D)y=1+8x
2、 一次函数y=kx+b(k≠0)当b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
3、已知函数y=kx(k≠0)经过点(1,2)则k=_____
4、 空气中含氧量y(克/米 )与大气压强x(千帕)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已知当x=36千帕时,y=108克/米 ,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据《人民日报》报道,长江三峡工程1号发电机组与2号机组于2003年7月10日实现并网发电。并网发电后的3天内共输出电量3870万千瓦时。已知发电量w是发电时间t的正比例函数。
(1)求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截止到2003年7月31日,共输出多少万千瓦时的电量?
系统总结
限时作业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y=3x2 (B) y=3x+1 (C)y=-3x-1 (D)y=-1/3x
2、以下函数关系不是一次函数的是
(A)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关系
(C)高为6厘米的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
(D)一棵树高50厘米,每月长高2厘米,若干月后高度与月数之间的关系
3、已知圆的周长C是半径r的函数,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C是r的_______函数
4、某种巧克力的单价是28元/千克, 小明购买x千克巧克力时花费y元,
(1)y是X的一次函数吗?若是,请写出他们的关系式。
(2)若小明买了5千克巧克力需花多少钱?
5、已知矩形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x,则它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12.4(1)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师寄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仔细观察,就会有新发现。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84-P85 的内容。
2. 掌握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交流与发现,回答问题:
(1)题目大意是
(2)有几个等量关系?分别是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任务二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例1,回答问题:
1 应该怎样设未知数?
2你能找出这个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吗?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当堂训练
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
2、运往灾区的两批货物,第一批共480吨,用8节火车车厢和20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共运524吨,用10节火车车厢和6辆汽车正好装完,求每节火车车厢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
3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4为绿化校园,时代中学买了杨树苗和柳树苗共100棵,杨树苗每棵3元,柳树苗每棵7元,买树苗共用460元。两种树苗各买了多少棵?
自我小结:
1、内容总结:你认为解应用题应有那些步骤?
2、方法归纳:如何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课下练习
1、学校购买35张电影票共用25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8元,乙种票每张6元,设甲种票x张,乙种票y张,则列方程组 .
2.父子两人,已知10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现在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则父亲现在的年龄是 岁。
3、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问有多少房间多少客?七下第11章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11.1 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预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丰富实例和不同方法,使学生经历确定物体位置的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会用一对有序数确定物体的位置。
预习重点
预习教材P46-P47 的内容。
解如何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预习任务
任务:探究用一对有序数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任务1、自学课本P.46-P.47,体会用有序数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任务2、试一试:
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广大棋迷的喜爱.其规则是:在 15 × 15的正方形棋盘中,由黑方先行,轮流弈子,在任意方向连成五子者为胜.如图 2,是五子棋爱好者王博和电脑的对弈图的一部分:(王博执黑子先行,电脑执白子后走).观察棋盘,思考若 A 点 的 位 置 记 作(8,5),王 博 必 须 在哪个位置上落子,才不会让电脑在短时间内获胜 ( )
A.(1,8)或(4,9) B.(1,8)或(5,4)C.(0,5)或(5,4) D.(0,5)或(4,9)
预习诊断
1、如图1,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 ) A.(3,2) B.(3,1) C.(2,2) D.(-2,2)
2、如图2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若烈士陵园用(0,0)表示,开心岛用(-1,4)表示,那么①动物园用 表示,②金凤广场用 表示。
3、在如图所示的国际象棋棋盘中,双方四只子的位置分别是A(b,3),B(d,5),C(f,7),D(h,2),请在图(1)中描出它们的位置。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看课本P47图11---2是时代中学的校园平面图。
1、 如果用(0,0)表示办公楼的位置,(0,-2)表示校门的位置,(3,0)表示风雨操场的位置,那么(2,6)表示那座建筑物的位置?其他几座建筑物的位置又怎么表示?
2、借助刻度尺和量角器,你能量出教学楼与办公楼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单位吗?教学楼在办公楼的北偏西多少度?
3、上面1,2的方法都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吗?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系统总结
限时作业
1、小丸子坐在第5 排 24 号用(5,24)表示,则(6,27)表示小丸子坐在第__排__号。
2、如图是某市市区几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如果以O为原点建立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如果用(2,2.5)表示金凤广场的位置,用(11,7)表示动物园的位置.根据此规定
(1)湖心岛、光岳楼、山陕会馆的位置如何表示?
(2)(11,7)和(7,11)是同一个位置吗?为什么?
图2
O
图112.2(1) 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
教师寄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习目标 1、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体验消“元”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会用带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步骤与思路
3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努力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77-P78 的内容。
2. 掌握代人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自学课本77页,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
2什么是代入消元法?与同伴交流
归纳总结:
基本思路:“消元”---------把“ ▁▁▁▁”变为“▁▁▁▁”。
主要步骤:将其中一个方程中某个( )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 另一个方程中,从而( )一个未知数,化( )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 )。
任务二 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 Y=2X (2) X=0.5(Y-5) (3) X+Y=11
X+Y=12 4X+3Y=65 X-Y=7
任务三
1. 如何选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交流出你的学习方法
例1. 3X+2Y=14 例2. 2X+3Y=16
X=Y+3 X+4Y=13
例3.若方程组 3x-y=7 和方程组 x+By=a的解相同,求A和B的值。
Ax+y=b 2x+y=8
例4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x+y=5M 的解满足2x-3y=9,求M的值。
x-y=9M
自我小结:
当堂训练:一、填空题
1、已知用表示得 。
2、已知用表示,得 。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加以检验:12.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寄语 求学将以致用; 读书贵在虚心。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及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会判定一个数是不是已给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预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1. 预习教材P74-P75 的内容。
2.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任务一: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看课本74—75页回答填空:①上面所列方程各含有____个未知数,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______。像这样,含有____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项的次数都是____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上面题中两个方程中的x的含义相同吗?___________y呢?________。X,y是否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方程?
2.我们把形如 x+ y=8 和 5x+3y=34 这样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_________
任务二: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 下列各组数是方程x+2y=10的解是_________,是方程y=2x的解的是_________,既是方
x+2y=10的解又是方程y=2x的解的是_________
①x=4,y=3 ②x=3,y=6 ③x=2,y=4 ④x=4,y=2
(2) ①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_________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________
任务三1.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小明从邮局买了面值50分和80分的邮票共9枚,花了6.3元小明买了两种邮票各多少枚?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10的解是_______
y=2x
(1) x=4,y=3 (2)x=3,y=6 (3)x=2,y=4 (4)x=4,y=2
合作互动:(畅所欲言,共同提高)
.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多少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1. 自我小结:(总结得失,不断进步)
2. 我掌握的知识
3. 我不明白的问题
当堂训练:(奋力拼搏,冲刺目标)
1、把方程2x-y-5=0化成含y的代数式表示x的形式:x= .
2、在方程3x-ay=8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为 .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y=1,若x=2,则y= ,若y=0,则x= .
4、方程x+y=2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
5、下列各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课下训练:1、大数和小数的差为12,这两个数的和为60,则大数是 ,小数是 .
2、一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则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排数是( )
3、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是指这个方程的(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三个解 D、 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4、已知的解是,则( )
A、 B、 C 、 D、七下第11章第7课时 总第 课时
11.5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2)
预习目标:
1、 会作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 探索并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3、 通过函数与图象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几何直觉,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预习任务:
任务1、前面我们研究了哪些一次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任务2、一次函数y=kx+b(b≠0)的图象是什么形状?与同学们交流。
任务3、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 x+4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吗?
任务4、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简单方法吗?
预习诊断:
1、函数y=-x+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2、下列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0.5x-1 B、y=x+
C、y=5x-2 D、y= - x+3
预习质疑:
精讲点拨
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
1、 想一想,上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选择怎样的点画直线y=kx+b比较简便?直线y=kx(k≠0)总是经过原点吗?怎样画直线y=kx(k≠0)比较简便?
2、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上题的图象,当函数y=2x+4图象上点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的纵坐标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当自变量x由小到大变化时,函数y有什么变化?
(2)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y=x-1,y=5x,y= x +4的图象,它们是否也具有上述的性质?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y=-3x-1,y= -x+2,y= -x+2的图象,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系统总结
一般的,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时
当k﹤0时
限时作业
1.函数y=8x的图像经过点(0, ___ )与点(1, ___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
y
2.如图它可能是下列那个函数的图像( )
A.y=2x+1 B.y=2x-1 C.y=-2x+1 D.y=-2x-1 0
x
3.下列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3x-4 B.y=-2+0.1x C.y=8x+3 D.y=2-2x
y
4.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
结合你所画的图像判断下列各点
是否在该图像上
A.(5,10)
B.( ,4)
C.(6,12)
D.(4,9)
x
0
1
2
3
4
5
-4
-3
-2-2
--11
3
1
4
2
5
-2
-4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