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本章复习与测试
新课标A版必修5第六章 不等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A版必修5第六章 不等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2-08 21:34:00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六章 不等式6.1 不等式的性质(1)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2.初中所学不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
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如何表示数轴上两个点所对数的大小: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的数大于左边的点所对的数。4.如图,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A、B所对数
分别为a、b,试比较a-b与0的大小例题选讲练习1:用不等号填空:0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练习3:P5 1、2、35、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得即后半部分同学们自己证即 (对称性)把不等式左右两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为异向不等式.定理2.如果证明:∵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 ∴ ∴这种传递性可以推广到n个的情形.(传递性)证明:∵∴从而可得移项法则: 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
另一边。如a+b>c,则a+b+(-b)>c+(-b),即a>c-b证明: 证明: ∵ ∴ 问:如果a>b,且c>d,则a+c与b+d有怎样的关系?并加以证明问:如果a>b,且c
⑶性质:练习: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6.1 不等式的性质(2)回顾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3、不等式的性质1,2,3定理4、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b 即a-b>0根据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可得:当c>0时,(a-b)c>0,即ac>bc当c<0时,(a-b)c<0,即ac
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b>0,且c>d>0,那么ac>bd(相乘法则)证法一:证法二:ac-bd=ac-bc+bc-bd=c(a-b)+b(c-d)因为a>b>0,c>d>0,所以a-b>0,c-d>0
c(a-b)>0,b(c-d)>0所以c(a-b)+b(c-d)>0,即ac>bd定理4、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b>0,且c>d>0,那么ac>bd(相乘法则)推论2、如果a>b>0,那么an>bn(n N ,且n>1)定理5、如果a>b>0,那么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假假真假真真例2、(1)若a
b,那么下列不等式①a3>b3 ②
③2a>2b,④lga>lgb其中恒成立的是(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① ④ D. ② ③(3)若a,b是任意实数,且a>b,则( )(4)若角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为( )DBDA例3、若-6
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b>0,且c>d>0,那么ac>bd(相乘法则)推论2、如果a>b>0,那么an>bn(n N ,且n>1)定理5、如果a>b>0,那么小结:1、不等式性质定理中,有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减, 不妨记作“大减小大于小减大”2、不等式性质定理有均为正数得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除, 不妨记作“大除小大于小除大”课件34张PPT。6.2算数平均数
与几何平均数(2)知识回顾:
1.重要定理:如果a,b∈R,那么a2+b2 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已知a、b为正数平方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一)公式的延伸:(二)公式的变形: 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三)公式的常用典例: 例1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极值定理:证明:极值定理可以理解为: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例2 已知:
(a+b)(x+y)>2(ay+bx),
求证: 提示:作差法定理:如果 ,那么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推论:如果 ,那么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课堂练习: 1.已知a、b、c都是正数,
求证(a+b)(b+c)(c+a)≥8abc 习题课(一)(1)“a+b≥2 ”是“a∈R+,b∈R+”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b>a>0,且a+b=1,则此四个数 ,2ab,a2+b2,b中最大的是( )
A.b B.a2+b2
C.2ab D. (5)若a>b>0,则下面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8)已知x>y>0,xy=1,求证:(9)已知a>2,求证:
loga(a-1)·loga(a+1)<1.(10)已知a,b∈R,证明:(11)若a,b,c∈R+,且a+b+c=1(12)已知方程ax2+bx+c=0有一根x1>0,求证:方程cx2+bx+a=0必有一根x2,使得x1+x2≥2.例1 已知a,b,c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习题课(二)例2 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 例3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3,深为3m,如果池底每1m2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m2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课堂练习: 1.已知x≠0,当x取什么值时,x2+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2.一段长为L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设0<x<2,求函数
的最大值,并求出相应的x值.课后作业: 1.求函数y=2x2+ (x>0)的最小值. 2.求函数y=x2+ (x>0)的最小值. 3.求函数y=3x2-2x3
(0<x< )的最大值. 4.求函数y=x(1-x2)
(0<x<1)的最大值. 5.设a>0,b>0,且a2+ =1,
求 的最大值. 课件42张PPT。6.2算数平均数
与几何平均数(1)复习引入: 1.同向不等式 与异向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如果a>b,那么b
b.(对称性)
即:a>b?b
b定理2:如果a>b,且b>c,那么a>c.(传递性)
即a>b,b>c?a>c定理3:如果a>b,那么a+c>b+c.
即a>b?a+c>b+c推论:如果a>b,且c>d,那么a+c>b+d.(相加法则)
即a>b, c>d? a+c>b+d. 定理4: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b >0,且c>d>0,那么ac>bd.(相乘法则) 推论2 : 若a>b>0,则定理5 .若a>b>0,则 新课:1.重要不等式: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3.均值定理的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ABD/DCab6.2算数平均数
与几何平均数(2)知识回顾:
1.重要定理:如果a,b∈R,那么a2+b2 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1.公式的等价变形: 已知a、b为正数平方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例1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极值定理:证明:极值定理可以理解为: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例2 已知:
(a+b)(x+y)>2(ay+bx),
求证: 提示:作差法课堂练习: 1.已知a、b、c都是正数,
求证(a+b)(b+c)(c+a)≥8abc 习题课(一)(1)“a+b≥2 ”是“a∈R+,b∈R+”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b>a>0,且a+b=1,则此四个数 ,2ab,a2+b2,b中最大的是( )
A.b B.a2+b2
C.2ab D. (5)若a>b>0,则下面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8)已知x>y>0,xy=1,求证:(9)已知a>2,求证:
loga(a-1)·loga(a+1)<1.(10)已知a,b∈R,证明:(11)若a,b,c∈R+,且a+b+c=1(12)已知方程ax2+bx+c=0有一根x1>0,求证:方程cx2+bx+a=0必有一根x2,使得x1+x2≥2.例1 已知a,b,c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习题课(二)例2 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 例3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3,深为3m,如果池底每1m2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m2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课堂练习: 1.已知x≠0,当x取什么值时,x2+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2.一段长为L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设0<x<2,求函数
的最大值,并求出相应的x值.课后作业: 1.求函数y=2x2+ (x>0)的最小值. 2.求函数y=x2+ (x>0)的最小值. 3.求函数y=3x2-2x3
(0<x< )的最大值. 4.求函数y=x(1-x2)
(0<x<1)的最大值. 5.设a>0,b>0,且a2+ =1,
求 的最大值. 课件30张PPT。6.3不等式的证明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两种形式①作差法:
②作商法: 几点说明①作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作差(商),变形,判断;
②作差法证题时, 通常是进行因式分解,利用各因式的符号进行判断,或进行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判断;
③作商法证题时,通常要考虑式子的正负,尤其是作为除式式子的值必须确定符号;证幂指数、根式或乘积不等式时常用比商法。二、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或某些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法。1、定义2、证明思路综合法的证题思路是由因导果,也就是从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接推导出所要证的不等式。已知a,b,c均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 4、若a、b、c是不全相等得正数求证:lg +lg +lg
>lga+lgb+lgc 三、分析法1、定义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层层推出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不等式或一个比较容易证明的不等式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2、证明思路分析法的证题思路是执果索因,也就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在探求不等式的证明思路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典型练习证明方法一:比
较
法
证明方法二:综合
法
证明方法三:分析
法
比较法(作商)分析法 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四、换元法换元法是指结构较为复杂、量与量之间关系不很明显的命题,通过恰当引入新变量,代换原题中的部分式子,简化原有结构,使其转化为便于研究的形式。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1、定义2、两种形式(1)三角换元对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可考虑用三角代换,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2)增量代换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增量代换典型例题增量代换练习:是根据已知或构造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的根、解集、函数的性质等特征确定出判别式所应满足的不等式,从而推出要证的不等式的方法.五、判别式法1、定义2、注意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可以为零六、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1、定义2、证明思路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在使用反证法时,必须在假设中罗列出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则反证法都是不完全的.七、放缩法1、定义欲证不等式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C作比较,使得A≤C与C≤B同时成立,由不等式的传递性知A≤B显然成立,这种方法叫做放缩法。 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两端的特征及已知条件,采取舍掉式中一些正项或负项,或者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分母、把式子中的某些项换以较大或较小的数,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此类证法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不等变形,必须时刻注意放缩的跨度,进行恰当地放缩,任何不适宜的放缩(放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推证的失败。2、证明思路提示:放缩法八、构造法根据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定义2、证明思路(1)构造函数
(2)探讨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由面积关系即得:课件17张PPT。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3)无理不等式的解法一、无理不等式的基本类型:{x|x<2} 二、例题选讲:含参数的不等式解法含有参数的不等式问题主要有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类型: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第二种类型:已知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第三种类型:已知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在某个条件下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或部分成立,
求参数的范围.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含参数问题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含参数问题1、解关于x的不等式三、绝对值不等式含参数问题四、分式不等式含参数问题课件10张PPT。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1)复习1. 绝对值的定义: 3.最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x∣>a(a>0) x<-a或x>a ∣x∣
0) -a
-x,x<0课堂练习: 解不等式:(1)∣x2-5x+5∣<1 (2) ∣ x+3∣≥2x+1提升演练 (1)∣x+1∣>∣x-1∣ (2)∣x-1∣+∣x+1∣>4 解不等式:分析:借助不等式性质:
若a>b≥0,则 an>bn(n∈N,且n>1) 可把原不等式化为(x+1)2>(x-1)2 x-1的符号x+1的符号———+++(2)∣x-1∣+∣x+1∣>4 解:①当x<-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②当-1≤x<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③当x≥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1)-(x+1)>4,∴{x∣x<-1}∩{x∣x<-2}={x∣x<-2}-(x-1)+(x+1)>4,∴{x∣-1≤ x<1}∩φ=φ(x-1)+(x+1)>4,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或x>2}不等式解集为φ分段讨论法(2)∣x-1∣+∣x+1∣>4 提示:利用几何意义求解求解绝对值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1.去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不等式(组)基本方法:∣x∣>a(a>0)x<-a或x>a ∣x∣
0) -a
∣g(x)∣ f2(x) >g2(x)解下列不等式:
(1)∣x2-48∣>16;
(2)∣4x2-10x-3∣<3. 巩固练习:1、 不等式∣x-a∣< b的解集是{x∣-3
求实数a,b.
2. 解不等式∣x2-2x-3∣>x2-2x-3.3.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x+1∣>a
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创新作业:4.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x+1∣>a
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课件9张PPT。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2)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2)— 分式与高次不等式○○○-112总结——根轴法1、将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数轴上。2、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穿根。
★奇次重根,依次穿过;偶次重根,穿而不过。3、数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写出不等式的解集。注意:1、各因式中x的系数必须为正。
2、该法适用于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例2.解不等式 将方程(x2-3x+2)(x2-2x-3)=0的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数轴上(如图),-1123○从图中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
P19 1、2题课件21张PPT。6.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当 时,则有那么 与 及 的大小关系怎样?绝对值的定义:一、复习:分类讨论:当综上可知:当当定理如果a,b是实数,则前一个等号成立条件:后一个等号成立条件:几何意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二、新课: 定理变式变形: 把定理中的a换为b,b换为a,定理可变式为|b|-|a|≤|a+b| ≤|a|+|b|变形:结合定理和变形又可变式为︱|a|-|b|︱≤|a+b|≤|a|+|b|
|a|-|b| ≤|a+b| ≤|a|+|b|提示:把定理中的b换为-b可变形为|a|-|-b|≤|a-b| ≤|a|+|-b|所以定理可推广为:≤≤≤≤ 练习1:A提示:|a|= |a-c+c|≤|a-c|+|c|<1+|c| 练习2:3、如果a,b,c是实数,证明:的是( )BA 练习3:例题选讲练习:求证: 例5 已知函数y=|x|-|x-3| ,求函数的值域解法1 : 利用函数法通过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为[-3,3]解法2 利用不等式法由 | |x|-|x-3| |≤| x-(x-3) |=3得:-3≤|x|-|x-3|≤3∴-3≤y≤3, 即y∈[-3,3]<<[-3,3][-1,1]课后练习: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3.4 基本不等式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