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7-05 09:49: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马 说
韩 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lè 
zhǐ

pián
cáolì
shí   sù dà

xiàn


伯乐 槽枥 辱 邪
祗 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
骈 食马者 外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同
辱没



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一食
吃一顿

才美
才能,美好的素质

这种,这样

等同


能够
“见”通“现”。

怎么
能力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正确的方法


拿着

面对
用鞭子打

难道
通“才”,才能
1、策 2、食 3、其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食马者( ) 食不饱(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1 2 3
1、美不外见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1 2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二、解释红色字的含义:
1、策之不以其道
2、虽有千里之能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按要求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