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鄂教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控卷(三)
(第三单元)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50分,90分钟完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1、 语言积累与运用(45分)
1、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其实,所谓夏季,不过是山谷底下开放出一片片永远长不大的小花,山jiàn ( )里流tǎng ( )着冰雪融化成的细细泉水。但在那遥远的山脊,依然堆满常年不化的冰líng( )和积雪,在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mí( )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2、 下列各组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4分)
A、撰写 渺茫 天籁 攻名利禄 ( )
B、衣钵 概叹 诬蔑 正宗嫡传 ( )
C、笼照 诓骗 契约 悲天悯人 ( )
D、猝然 篝火 徒峭 自欺欺人 ( )
3.下面各句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得当的一项是( )(3分)
A.夕阳醉了,把门前鱼塘的水面染得通红,老槐树的影子惬意地躺在屋瓦上。
B.田垄上,几队白鹅蹒跚而行;稻场里,一群家鸡彼此无争地各自寻食。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跨越了千山万水,传遍了五洲四海。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哪种信仰的人们,都会从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感受到它彰显的进取精神,领悟到它承载的友谊信息,体会到它倡导的和平宗旨。“圣火”的传递,__________
A.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B.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C.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D.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5.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4分)
①世界上有一位最伟大最了不起的男性,那就是父亲;世上有一种最真诚的渴望,那
就是父亲的期盼。②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是无私而伟大的父爱陪伴我们走过黑夜,越过荆棘。③也许不是每一位父亲都能给子女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每一位父亲都会用他们那质朴、深沉的爱汇聚成一股涓涓细流,温暖我们干涸的心田。④风沙吹不老的是父亲对儿女那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希望,吹老的是父亲的生命。我们可以不做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我们却要成为父亲的骄傲。
① ②
③ ④
6、仿照例句,写两句话。(4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 ;
父爱是 。
7、品味这则广告语,分析它好在哪里。(4分)
宏漆擦遍全中国——重庆宏漆涂料广告。
。
8、根据要求填空。(3分)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朝代)的词人。
(2)记住 (作家名)在《故乡》中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就不会迷茫与绝望。
9.综合性学习。(6分)
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①组织者给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你提笔欣然写道:(2分)
②活动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2分)
③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2分)
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10、诗词诵读(10分,每空1分)
(1)—————————,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55分)
(一)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18分)
陆 侠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选自2008午5月14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l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2.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 (4分)
1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①选材:
②结构:
14.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4分)
这一刻,
(二)善待挫折(17分)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5.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绊脚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5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着意苦争春(20分)
施建石
①陆游诗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这是一种境界。毛泽东诗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又是一种境界。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却想提出:“着意苦争春,俏也应争春”。
②“春”,在甲骨文里由三个“木”字和一个“日”字组成,象征着春阳拂照,万木滋荣。春来江水总是绿如蓝,吹面不寒自是杨柳风。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春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③不言而喻,春天的脚步是在与冰雪斗争后踏响的,盎然的春意是挣脱了严寒的威逼才得以释放的。节令上的春天虽说会按时而至,但人们心理上、工作上的春天,却不是坐等可以到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开关迎接春风,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④着意苦争春,对于这“苦”字,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莫不感慨良多。巴尔扎克深知“苦难对于懦夫是万丈深渊”,松下幸之助揭示“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蒲松龄断言“苦心人,天不负”,文人自古热衷“梅花香自苦寒来”,欧阳山的杰作叫“苦斗”,冯德英的代表作为“苦菜花”,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的作文题为“苦战”……
⑤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抗争就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没有苦和争,人生的旋律就少了波澜。种子在苦争后萌芽,婴儿在苦争后娩出,雏鹰在苦争中展翅。自然的发展就是物竞天择,人类的成长就是大浪淘沙。春天应当以寸草心去节节争取,应当去争最早、更俏的春色。
⑥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遇,更聪明的人善于创造机遇。”古代有“借树开花”一法,今人用大棚、温室培育跨越季节的蔬菜、花木,都表明春天是可以创造并延长的。犹如审势的前提下可以借势,造势,善于创造就能“四季如春”。诸葛亮“借东风”,堪称借势变春的旷世佳作。而鲁迅先生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和毛泽东的“青山着意化为桥”,可以说是创势造春的最高境界。
⑦春眠一味不觉晓,注定只能“寂寞开无主”。新世纪新岁月应该有新思路,我想,“无意苦争春”的避让逃遁似乎不应再提倡,“俏也不争春”的谦逊诚然可以理解,但即使“只把春来报”,也似乎欠缺主动的进取和直接的创造。路在脚下,命运和希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着意苦争春,俏也应争春”,才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人民日报》 (2003年11月29日 第七版)
19.阅读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主要论证方法是 (4分)
20.“着意苦争春”的“苦”字该怎样理解?“春”在文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21.第⑤段中“种子在苦争后萌芽,婴儿在苦争后娩出,雏鹰在苦争中展翅”一句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说说“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抗争就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一句话的含义(不超过70字)(4分)
2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就你的理解,找一处赏析。(4分)
三、作文(50分)
24、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蜂蜜,饱含着香甜;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牛奶,充满着温馨。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幽香弥漫;有人说,生活像一杯咖啡,苦涩中略带醇香。你对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请结合自我的感受,以“生活的滋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008年秋鄂教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控卷(三)参考答案
一、1、涧 淌 凌 弥 2、功 慨 罩 陡3、C 4.A 5.①去掉“了不起”或“伟大”②去掉“在”与“中”字或去掉“是”字。③将“温暖”改为“滋润”④两句顺序调换。6、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汪海洋,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7、用谐音的手法,突出“宏漆”涂料的质量上乘,产品畅销全国,语言简练,给人印象深刻。8.(1)苏轼 宋代 (2)鲁迅(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1)示例:节日文化是宝贵的精神食粮。 (2) 示例:不同节日文化的实质性内涵。(3)①示例:形式新颖,自由活泼;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 ②示例:形式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底蕴厚重。10、(1)、(2)略(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一)11.①表现温家宝总理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崇高精神。②一个“但”字,语意转折,把成都市民虽遭余震威胁却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灾民、献血救人的优秀品质展现在读者面前。(意思符合即可) 12.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或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13.选材:选取地震发生后的多个典型材料和生动细节,反映从中央到地方,军队到百姓,官员到群众,万众一心、并肩而立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结构:文章连用6个排比段,反复强调“这一刻”有无数国人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14.例如:校园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灾区群众献上一份爱心。(能基本写清楚一个事例或细节,30字左右即可)
(二)15.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意思相近即可)16.不能删。 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语意相近即可) 17.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18.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1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三) 19.着意苦争春,俏也应争春。举例论证20、在逆境中抗争、奋力拼搏 在挫折中经受锤炼 自然季节的春天 工作上、人生的春天21.通过列举一连串概写的事例,语言简明流畅、气势磅礴地论述了抗争就会赢来更俏的春色的道理。22.这句话说明只有不断地抗争,一个人才会成功,人的一生才会精彩。这正如我们现在一样,不管在学习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不屈服。不气馁,努力想办法,坚信苦战能过关,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直到实现我们的愿望。(说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给全分)23.如,本文语言富有文采,生动形象,无论是引用诗词,还是列举事例都显得自然、准确。如引用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和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诗句,自然地吸引了读者,接着笔锋一转,巧妙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又如,第④段论述“着意苦争春”言之有据,运用一系列概写的例子,形成排比,增强了说服力。三、作文( 略)
330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