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介绍
有理数的乘法选自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九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法则.
三、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法则.
本节课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也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复习导新 回顾旧知1、 计算①(—5)+(—5)②(—5)+(—5)+(—5)③(—5)+(—5)+(—5)+(—5)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5)×2;(—5)×3;(—5)×4.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相关知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归纳法则 问题一:如果蜗牛从O点向右爬行,爬行3个单位长度( 2cm为1个单位长度)它在原点O的 边 cm处?向右爬行1个单位长度记为 ; 3个单位长度记为 .其结果用等式可表示为 .学生答:右边,距原点6cm处;+2cm,+3,(+2)(+3)=+6问题二:如果蜗牛从O点向左爬行, 3个单位长度( 2cm为一个单位长度)它在原点O的 边 cm处?向左爬行1个单位长度记为 ; 3个单位长度记为 .其结果用等式可表示为 学生答:左边,距原点6cm处;-2,+3;老 师:问题1的结果(+2)×(+3)=+6与问题2的结果(-2)×(+3)=-6有何区别?结论: 两个有理数相乘,改变其中一个因数的符号,积的符号也随之改变.(学生总结) 老师:(学生独自思考、老师启发)思考:(+2) ×(- 3)= 问题三:(+2)×(+3) = +6(-2)×(+3)= -6(+2)×(-3)= -6(-2)×(-3)= +6 (学生归纳)乘积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因数绝对值的 .问题四:“做一做、议一议” (并用课件展示)老师:出示法则(板书、课件展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老师:出示法则(板书、课件展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把图形的“静” 变“动”, 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变抽象为直观,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而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结合上述问题,我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这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再通 “做一做、议一议” 让学生归纳概括: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问题五 :填空1、(—5)×(—3)同号相乘(—5)×(—3)=+( )———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2、(—7)×4------___(—7)×4=—( )-----___7×4=28-----___(—7)×4=___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再确定积的_____..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巩固加深 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例1 计算:(课件展示)要求:学生先做,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 ( 4)×5 ; (2)( 4)×( 7) ; (3) (4)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00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抢答题1、口答练习题(要求:先回答积的符号,再答结果)(1) 6×(-9);(2) (-6)×(-9);(3) (-6)×9 ;(4) (-6)×1; (5) (-6)×(-1); (6) 6×(-1); (7) (-6)×0; (8) 0×(-6). 2、翻牌游戏老师任意摸两张扑克牌,学生说出它的积(红色为正,黑色为负)3、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麽变化?小式牛刀(课件展示)思考:用“>”“<”“=”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____0.(2)如果a>0 b<0, 那么a·b____0.(3)如果a<0, b<0 , 那么a·b____0 .(4)如果a=0, b≠0, 那么a·b____0 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做示范,并注意强调符号的重要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利用翻牌游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口答练习题和文字应用题.既检查了学生对法则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为了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示一组练习题,抽个别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练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互动平台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活动:同学们彼此自己编写一道有理数乘法的题目,同桌交换解答.1、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这节课学到的数学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吗? 通过自编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在课堂临近尾声时,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也坚定了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一、数学小日记 日期_______________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是:______举例说明所学内容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必做题)习题2.9 第1题,第2题. 三、(必做题)预习多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运算(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由 什么确定).四、(选做题)计算:(1) - [- ( -1.25 ) ×( -1.5 ) ] ;(2) |-2.5| ×[-(- 0.35)] 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负因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六、板书设计
§2.9有理数的乘法1、规律:2、理数乘法法则:3、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 例题:计算(1) ( 4)×5 ; (2) ( 4)×( 7) ; (3) (4)
板书设计在一堂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四版:第一版作为练习题目使用;第二版为课题、规律、法则和运算步骤;第三版为例题;第四版作副版使用,用于旧知识的复习和情景问题的提出,这样的排版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
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原则设计的.
负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填正、负)
正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填正、负)
负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填正、负)
正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填正、负)
0
-8 -6 -4 -2
4
6
8
0
2
第 2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