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鄂教九年级语文言文专题复习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90分钟完卷)
一、古诗文积累。(15分,每空1分)
1.翻阅鄂教语文九上教材,总觉得有一股英雄气在心中驰骋纵横,让人血液沸腾,难以释怀。让我们一起吟咏这些掷地有声的英雄之言,感受英雄心声的铿锵。
①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⑦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翻阅鄂教语文九上教材,常常被深深地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为美好和伟大而颤抖吧!
⑧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⑨郡邑浮前浦, 。(王维《汉江临眺》)
⑩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⑾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文言词句(20分)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5分)
①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今义:
②A所以动心忍性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A: 古义B:
今义: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相应语境中的含义。(4分)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B.去国怀乡,忧谗畏饥。(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根据上联,联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相关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忧天下
下联:
3、 文言文阅读。(85分)
(一)鱼我所欲也(2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子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5分)
①一箪( )食,一豆羹( )
②死亦我所恶( )
③蹴( )尔而与之
④乞人不屑也(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5.本文运用________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当求“生”与守“义”发生矛盾时,人应当_______ 。(4分)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三)岳阳楼记(节选)(12分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岳潜形 ( )
(2)则有去国怀乡 ( )
(3)至若春和景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4分)
(四)出师表(节选)(2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空缺的语句。 (2分)
(2)文中“臣”是指____________,“先帝”是指___________。 (2分)
(3)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 (3分)
(4)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 (3分)
(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___________ 。
(6)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4分)
①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
②感激: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 。
(7)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
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
(五)(21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 __ _,__ __ _ ,___ __ ,___ _ 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3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 。(2分)
4.第①段先写______之景,再写______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2分)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3分)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2008年秋鄂教九上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积累:略。
二、略。
三、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1.①dān1 gēng②wù③cù④xiè
2.辟”通“避”、躲避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③“乡”通“向”,从前④“辩”通“辨”,辨别
3.略。
4.C
5.比喻 舍生取义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2分)
2.(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3.(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三)岳阳楼记(节选)
1.⑴形体(形迹) ⑵离开 ⑶日光(阳光) ⑷探求
2.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四)出师表(节选)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诸葛亮;刘备;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5)①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②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6)①出身低微,见识浅陋品质恶劣;②感动激奋 深深地感谢
(7)D。
(五)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
7.B
国
观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