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6.1 平均数(1)
[教学目标]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能说出“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除课本创设的情境外,也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其他材料作为问题情境.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一: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一些判断的含义并组织讨论:
问题1 当你听到,“小明的身高在班上是中等偏上”,“甲球队队员比乙球队队员更年轻”……你思考过这些话的含义吗 你知道人们是如何做出这些判断的吗
问题2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反映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指标 怎样理解“甲球队队员的身高比乙球队队员更高 ”
探索活动二:
根据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探索活动三:
对课本“思考”中小明和小丽的做法展开讨论.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过渡的台阶.
3.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配置例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时可自编例题.在自编例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表达的条理,书写的规范.
4.小结
通过问题情境,体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与描述的必要性,思考日常生活中一些判断的含义与依据,掌握算术平均数的简化算法与公式,培养了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了统计意识.
6.1 平均数(2)[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能说出“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情境创设
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外,也可以学生熟悉的计算学期总评成绩作为情境.21世纪教育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会发现通常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是总是适用的.
例如,每学期我们的总评成绩就不是简单地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加起来除以3,一般是按3:3:4的比例来计算的.
2.探索活动
通过课本设计的“讨论”,使学生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例题教学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除了课本上的例题外,可考虑选用如下例题:
小凯家上月用于伙食的费用为720元,用于教育的费用为240元,其他费用为1100元.本月小凯家这三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9%、30%和6%.小凯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
小明的算法:
小丽的算法:
小明和小丽的算法哪一个正确 为什么
目的在于了解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平均”现象并非算术平均,大多数情况应视为加权平均.教师还可以举一些这样的事例,例如,彩票的平均收益,不是各个等次奖金额的算术平均数,而应考虑不同等次奖金的获奖的比例.
4.小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举例说明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各项的权相等.
某班同学平均身高1.66m,小明身高1.68m,你认为他的身高是中等偏上吗 如果说小明的身高中等偏下,你相信吗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