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设计意图:本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动态显示,化静为动,突破难点,使学生获得有关钟面的正确清晰的表象,又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新知识的领会、贯通。
知识目标: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认识整时、半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认真听:嘀答、嘀答,没腿它会走,没嘴它会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对啦,它就是钟表。
2、师出示一个实物钟。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1、可以看时间;2、可以叫我们起床;3、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师: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安排好时间去学习和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钟面模型上的两根针,拨完后跟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钟面上有很多数字,它们是1、2、……12。
生2:有3根指针。
生3:有许多小格子。
师:你知道这几根针叫什么名字吗?
生: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稍微细而长的针叫分针,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
师:说的真好。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还有两根针:时针、分针、不停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动。关于秒针的其它知识今天我们暂时不认识。
(二)认识整时和半时
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帮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他可是一位非常懂得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好孩子。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板书课题)。
1、出示小明起床的图片。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干什么?
生:6点了,小明在起床。
师:在数学王国里,6点一般读6时。你怎么知道是6时的呢?
师: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汇报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2、出示小明上学的图。
师:(1)现在几时了,小明在干什么?
(2)7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汇报得出: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就是7时半。
3、出示小明上课、中午吃饭、放学、睡觉的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都是几时?
集体观察,汇报结果:10时半上课,12时吃午饭,4时放学,8时半睡觉。
师:小明6时才起床,怎么4时就去踢球了?(上午、下午)
小结: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我发现小明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希望大家向小明学习。
4、归纳整理整时与半时特点。
(1)课件出示时间图。(2)帮忙分类:如果老师想把屏幕上的时间分成两类?谁来帮忙?谁来试一试?(3)追问学生按什么标准分(4)引导学生发现整时、半时的特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时的时候,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点?半时的时候,这些钟面又有什么相同点?整时和半时的时候,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呢?(5)课堂小结
5、小组代表来比一比。
活动一:我说你拨。
活动二:你说你拨。
6、练一练
(1)、考考你,你能读出这些钟表是几时吗?(课件)
(2)、老师说时间,全班同学在学具钟上拨时间。
(3)、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说给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提升:小明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想考考大家,你愿意接受挑战吗?完成课本第91页的“练一练”:1、连一连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正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他的时间安排的很合理,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
1、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你心中的闹钟图案,表示出你最喜欢的时间。2、制作一张周末作息时间。几时起床——几时休息。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感受新知,努力做到“在动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钟表的认读属于常识性知识。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枯燥地“灌输”,更多地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构建知识体系。
2、作为生活个体的学生,对钟表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认识,此时关注点应主要放在引导学生提炼出认读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拓展各种能力。
3、认读钟表更多地涉及到了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嘴表达,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显得一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拨钟”的活动,让他们从动态中把握时间,深刻体会认读规律,同时得到一些感性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