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观舞记[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6-06 08:59:00

文档简介

19、观舞记
冰 心
教材分析
本册第四单元选入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观舞记》一文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妙绝伦的舞蹈表演,在文字背后蕴涵的更是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通过阅读,我们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更可以借鉴作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感受的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下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在班级中已经能够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而相较于《安塞腰鼓》,《观舞记》叙事性较强,里面的描写较容易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针对文章中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尝试自己鉴赏文章;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特点,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组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教师的引导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用舞蹈的视频文件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对舞蹈之美有一定接触,再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并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使学生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
2、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5、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并感悟课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地语言描写。
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作文片断仿写练习,即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着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课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提出对于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有关印度舞蹈的资料;制作《观舞记》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千手观音》或印度舞《婆罗多》导入。
【要求学生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鼓励)】
导语: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们却能够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瞬间美丽。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冰心女士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的舞蹈魅力和风采。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散文——《观舞记》。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朗读后学生可谈初读体会,自由发言,教师不作硬性评定。】
◎思考: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可引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肯定自我,激起他们主动说话的欲望。而在音乐的陪衬下更能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思考:
1、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尝试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此问较简单,只要细心阅读过文章的学生都能从文章第10自然段找出答案——“飞动”。)
2、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此问主要是加强朗读训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正音,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小组朗读竞赛,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在学生情绪激昂的情况下自然而问)这三个自然段,此时此刻,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照文章来看,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不能排除有一些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的情况出现。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以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主要还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课后练习贯穿于研讨之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不仅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而且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产生更多的心得,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本课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优美语言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因此,学会用一些精致、恰到好处的形容词或是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生活的美好,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请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秋天像梳子,梳理着稻穗;秋天如汗珠,在麦场上挥洒。垂柳用叶子抚摸庄稼;芦苇守卫着野花。蝉声消退,麻雀不再叽喳;蛙声停息,河流不再喧哗。”?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五、总结:
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描绘了卡拉玛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是“飞动”之舞,而这“飞动”之舞又植根于印度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之中。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通过更多渠道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同时也别忘记要学习语言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下你们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六、家庭作业:
1、反复诵读观舞部分。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并仿照你最喜欢语句的句式写一段话。
3、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品味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课后反思
本课以视频播放印度舞蹈导入,让学生对舞蹈先有一个感性认识,感受印度舞蹈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学习兴趣;再以语言教学为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感悟并理解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同时强调学生间的研究合作与探讨,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也达到培养并巩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观舞记》一文的作者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将舞蹈艺术这一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写得很美。对此,学生能感受到美,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点也体现在拓展练习中,学生对诗歌的扩写,虽然能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或是精致的形容词,但明显存在内容简单、语言粗糙、词汇贫乏、搭配不当等毛病,语言缺乏鲜活的生命力。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现在的学生视野狭窄、生活阅历少;也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和了解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语言素材,才不至于在表达上辞不达意。
课件38张PPT。观舞记冰心——献给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丽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跳动和狂欢。观舞记 让我们一起
来欣赏一段华丽
的印度舞吧。观舞记观舞记关于湿婆:
湿婆是印度教中所信仰的舞蹈之神,在传统的印度舞蹈中,表演前必定先供奉湿婆神像。湿婆在印度教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观舞记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观舞记冰心了解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其作品主题主要表现“母爱”、“童心”和“自然”.我们曾学过她的<纸船>.观舞记学习目标 一、了解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
二、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三、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观舞记诵读感知文意 一、自读课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二、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速读课文,找出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的特点的语句,试用文中一个精辟的词语概括印度舞蹈的特点。观舞记颦蹙
粲然
嗔视
雏凤
咿呀
静穆
端凝
褶裙妥帖
花鬘斗薮
铮铮
蠕动
惆怅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浑身解数pín cù
càn
chēn
chú
yīyǎ

níng
zhě tiē
mán sǒu
zhēng

chóu chàng
chì zhà
yán
xiè读出下列字音观舞记解 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静 穆:安静庄严。
惊 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 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 帖:恰当,十分合适。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研: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展示出来。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词语理解观舞记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你能给大家谈谈你初读的体会吗?观舞记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观舞记婆罗多舞姿观舞记雕 塑神 态服饰动作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10)从切身感受出发,歌颂印度卡拉玛姐妹舞技的高超。
第二部分(11~18)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舞技的描绘,具体表现她们高超的舞技。
第三部分(19~22)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润印度舞蹈的食粮,表达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观舞记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观舞记阅读第一部分,思考: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的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明确: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印度舞蹈的类别、服饰、舞步和灵动的身影。明确:引起读者注意,表现了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妙不可言观舞记 听读课文11—18段,找出卡拉玛姐妹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用波浪线标出来,并将发现的成果结合文章语句表达出来。(提示:可以从服饰、动作、舞姿、神态、外貌等方面去寻找。)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观舞记语言美表现舞蹈美神态美舞姿美服饰美外貌美动作美飞动之美观舞记赏读课文,读出“美”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朗
读,可以单独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
边在脑子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使自己沉
浸其中


观舞记 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写“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观舞记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舞蹈的时候不是在表演,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她除了形体在舞蹈,连心灵也进入舞蹈的境界,真正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观舞记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粮食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的文化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观舞记1.生动的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写作特点:观舞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如同一个婴儿” “她是一只雏凤” ……“假如……假如……假如……假如……” “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观舞记 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观舞记比较阅读: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将本文与《安塞腰鼓》比较,说说不同之处。观舞记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 《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观舞记请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观舞记课外积累 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佳句
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观舞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
来如雷霆收辰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观舞记 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敏的双耳去倾听,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艺术——就在你我身边!观舞记 2、文中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请你至少运用其中一种进行写作。 1、文章第17自然段连用六个“忽而”构成细致描写卡拉玛的动作和神态,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进行写作。要求观舞记观舞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