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观舞记[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14 23:14:00

文档简介

《观舞记》教学设计
一、文本资源利用
本文所在单元内容的主题大文化艺术。通过单元课文的阅读,可以感知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其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前面已经学过《安塞腰鼓》,通过阅读,我们已经感知了“安塞腰鼓”的“雄壮”而又“阳刚”的美,已经积淀了阅读此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本文来说,冰心是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是用自己一双充满激情的眼,是用一句句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示了艺术魅力的文章,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利用文本的内在资源:
1、同学们要用心去读文章,在诵读中去欣赏文中采用的大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在鉴赏中用“心”去体验和感悟文本语言的魅力。
2、同学们要学会感知美点、品位美点、欣赏美点,在“美点”的欣赏中去感受语言的美,在欣赏语言中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2、让学生仿造课文的生动描写进行仿写。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赞美和欣赏。 
3、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广泛接触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三、教学重点: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同时,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教学构思和过程
一、教学构思 ????以《观舞记》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艺术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艺术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另外利用网络达到研究性学习,获取更多知识的目的。 ?二、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艺术。从外延方面认识艺术,获取一些有关艺术的初步现象。 2、初步学会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网络查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开山引路
?? 舞蹈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充满活力的西班牙斗牛舞,有热情洋溢的美国踢踏舞,还有精致典雅的法国芭蕾舞,而且每个民族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文化风情,作为我国的邻国之一——印度,一贯是以独具特色的歌舞而闻名于世的。让我们随着冰心老人优美的文字,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带给我们的优美舞姿和异域风情。
(用抒情的话语导入,结合《观舞记》的韵味,可以创设一种较好的学习情境。)
(二)了解目标、重难点和学法指导 ????生:在《观舞记》网页上自行了解目标、重难点和学法指导。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感知课文
?板块一:赏析课文。 ????师:同学们可能都已经预习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浏览文章1-2次。注意捕捉自己对文章的初次感觉。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阅读。 ???(整体浏览,初步把握文章。注重鼓励学生把握文章阅读的感觉。) ????板块二:作者简介 ????师:所谓“知人论世”,在学习文章之前,我们要了解作者,请同学们打开“作者简介”板快,了解冰心老人的生平以及她的一些著名著作,你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 ????生: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根据喜好,选择简单阅读她的作品。
??(对文章了解之后,再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可更好的帮助文章深层次的探讨。) ????板块三:整体感知 ????师:学习语文,不可过分强调细致,有时大处着手,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体,可能对学习这样的文章更加有利。
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对《观舞记》形成初步看法。 ??(??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可以帮助在后面的学习提出更有针对性、自己感兴趣的看法。)
(四)、美点追踪
冰心老人用她的丹青妙笔描绘了卡拉玛姐妹的美丽舞姿,让我们细细品味舞蹈家“飞动”的美。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接着找出文中的精妙语句、精妙语段进行赏析。(提示:同学们先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讨论赏析美点,再来参考老师的美点赏析。)
美点一: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赏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的印度舞蹈家何尝不是如此,一出场就足以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可谓未曾舞蹈先有情。
美点二: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赏析:都说形体是舞蹈的语言,服饰是舞蹈的点缀,这里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舞蹈家舞蹈时体态轻盈,如行云流水般,而且群袂飞扬,翩然起舞,又让我们联想一句古诗“壮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流东波”。

美点三: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改成:她的双眉笑颊表现出无尽的哀愁喜乐,在垂睫张目间,又能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娇羞盛怒,同时,她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的动作,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的动作,也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赏析:通过排比修辞手法,作者用她的丹青妙笔细腻地描摹出舞蹈家的神态多变,舞姿优美,舞艺精湛。用六个“忽而”像是一条丝带,串起一颗颗珍珠,这每个神态犹如摄像师用镜头定格住了,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细致的观察。这个片段朗读时,也是有讲究的,要时而读出哀愁之感,即朗读时语速缓慢,语气低沉;时而要读出喜乐之感,即朗读时语速要加快,语气要轻松,同样,时而要阳刚之气,时而要有柔媚之情。
美点四: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改成:将句中的动词“轻摇”、“微颤”、“蠕动”改成“摆动”、“抖动”、“移动”好吗?
赏析:舞蹈家用人体的活力与激情表达着对生命力的歌颂,她用舞蹈的语言将世界万物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无可疵议的风姿,再感受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
(五)、拓展延伸
感谢冰心老人用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让我们感受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的艺术花圃里也开满了美丽奇葩。
提示:欣赏《孔雀舞》,学习冰心老人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六)、艺术花圃
世界艺术花圃五彩斑斓,你阅读、聆听或观看过外国的文艺作品(舞蹈、文学、绘画、雕刻、影视、音乐等)吗?如果有,请在畅所欲言中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七)、在线检测
(八)、课后巩固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2、将本文与高尔斯华绥的《观舞》进行比较阅读。
提示:从写作技巧、文章主旨、文章结构等方面比较阅读。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 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中国少年报》1957年1月31日,后收入小说、散文、 诗歌合集《小桔灯》,作家出版社1980年4月初版。)
????????????????????????????? 笑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   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 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境,如归故里。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一 只 小 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照着镜子,看着,究竟镜子里的那个人,是不是我。这是一个疑问!在课室 里听讲的我,在院子里和同学们走着谈着的我,从早到晚,和世界周旋的我,
众人所公认以为是我的:究竟那是否真是我,也是一个疑问!
众人目中口中的我,和我自己心中的我,是否同为一我,也是一个疑问!
清夜独坐的我,晓梦初醒的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偶然有一分钟一秒钟
感到不能言说的境象和思想的我,与课室里上课的我,和世界周旋的我,是否同
为一我,也是一个疑问。
这疑问永远是疑问!这两个我,永远不能分析。
既没有希望分析他,便须希望联合他。
周旋世界的我呵!在纷扰烦虑的时候,请莫忘却清夜独坐的我!
清夜独坐的我呵!在寂静清明的时候也请莫忘却周旋世界的我!
相顾念!相牵引!拉起手来走向前途去!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O年12月《燕大季刊》第l卷第4期,
署名:婉莹。)
除 夕 的 梦

我和一个活泼勇敢的女儿,在梦中建立了一个未来的世界,但是那世界破坏了,我们也因此自杀。
仿仿佛佛的从我和她的手里,造成了一个未来的黄金世界,这世界我没有想到能造成,也万不敢想她会造成,然而仿仿佛佛的竟从我和她的手里,造成了未来的黄金世界!
心灵里喜乐的华灯,刚刚点着,光明中充满了超妙─—庄严。
一阵罡风吹了来,一切境象都消灭了,人声近了,似乎无路可走,无家可归。
我站在许多无同情的人类中间,看着他们说:“是的,这世界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是决不走的,我们自杀了,可好?”他们只冷笑着站在四围,我的同伴呢,她低着头坐在那里,我不知道她也有自杀的决心没有。
一杯毒水在手里了,我走过去拊着她的肩说:“你看─—你呢?”她笑着点一点头,“柏拉图呵!我跟随你。”我抬起头来,一饮而尽,─—胸口微微的有一点热。
她忽然也站起来了,看着我,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一个弓儿……可怜呵!那箭儿好似弹簧一般……她已经─—我的胸口热极了。
呜咽─—挣扎里,钟摆的声音,渐渐的真了,屋里还是昏暗的,帘外的炉子里,似乎还有微微的火,窗纱边隐隐的露出支撑在夜色里的树枝儿来,─—慢慢的定住了神。
这都是哪来的事!将来的黄金世界在哪里?创造的精神在哪里?奋斗的手腕在哪里,牺牲的勇气又在哪里?
奋斗的末路就是自杀么?
为何自己自杀不动心,看别人自杀,却要痛哭?
同伴呵!我虽不认识你,我必永不忘记你牺牲的精神!
人类呵!你们果真没有同情心么?果真要拆毁这已造成的黄金世界么?
这是一九二0年的末一夜,阳光再现的时候,就是一九二一年的开始了。
梦儿呵!不妨仍在我和她的手里实现!
同伴呵!我和你,准备着:
创造─—奋斗─—牺牲!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早起笔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1年6月《燕大季刊》第2卷第1、2期
合刊,署名:婉莹。
海 上
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的,就要感出宇宙的静默凄黯的美。
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得白 的,海浪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这小船儿好似海鸥一般,随着拍浮。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两只桨平放在船舷上,一条铁索将这小船系在岩边,我一个人坐在上面,倒也丝毫没有惧怕,─—纵然随水飘了去,父亲还会将我找回来。
微尘般的雾点,不时的随着微风扑到身上来,润湿得很。我从船的这边,扶着又走到那边,了望着,父亲一定要来找我的,我们就要划到海上去。
沙上一阵脚步响,一个渔夫,老得很,左手提着筐子,右手拄着竿子,走着便近了。
雨也不怕,雾也不怕,随水飘了去也不怕。我只怕这老渔夫,他是会诓哄小孩子,去卖了买酒喝的。─—下去罢,他正坐在海边上;不去罢,他要是捉住我呢;我怕极了,只坚坐在船头上,用目光逼住他。
他渐渐抬起头来了,他看见我了,他走过来了;我忽然站起来,扶着船舷,要往岸上跳。
“姑娘呵!不要怕我,不要跳,─—海水是会淹死人的。”
我止住了,只见那晶莹的眼泪,落在他枯皱的脸上;我又坐下,两手握紧了看着他。
“我有一个女儿─—淹死在海里了,我一看见小孩子在船上玩,我心就要……”
我只看着他,─—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却又不言语。
深黑的军服,袖子上几圈的金线,呀!父亲来了,这里除了他没有别人袖子上的金线还比他多的,─—果然是父亲来了。
“你这孩子,阴天还出来做什么!海面上不是玩的去处!”我仍旧笑着跳着,攀着父亲的手。他斥责中含有慈爱的言词,也和母亲催眠的歌,一样的温煦。
“爹爹,上来,坐稳了罢,那老头儿的女儿是掉在海里淹死了的。”父亲一面上了船,一面望了望那老头儿。
父亲说:“老头儿,这海边是没有大鱼的,你何不……”
他从沉思里,回过头来,看见父亲,连忙站起来,一面说:“先生,我知道的,我不愿意再到海面上去了。”
父亲说:“也是,你太老了,海面上不稳当。”
他说:“不是不稳当,─—我的女儿死在海里了,我不忍再到她死的地方。”
我倚在父亲身畔,我想:“假如我掉在海里死了,我父亲也要抛弃了他的职务,永远不到海面上来么?”
渔人又说:“这个小姑娘,是先生的……”父亲笑说:“是的,是我的女儿。”
渔人嗫嚅着说:“究竟小孩子不要在海面上玩,有时会有危险的。”
我说:“你刚才不是说你的女儿……”父亲立刻止住我,然而渔人已经听见了。
他微微的叹了一声,“是呵!我的女儿死了三十年了,我只恨我当初为何带她到海上来。─一她死的时候刚八岁,已经是十分的美丽聪明了,我们村里的人都夸我有福气,说龙女降生在我们家里了;我们自己却疑惑着;果然她只送给我们些眼泪,不是福气,真不是福气呵!”
父亲和我都静默着,望着他。
“她只爱海,整天里坐在家门口看海,不时的求我带她到海上来,她说海是她的果然海是她永久的家。─一三十年前的一日,她母亲回娘家去,夜晚的时候,我要去打鱼了,她不肯一个人在家里,一定要跟我去。我说海上不是玩的去处,她只笑着,缠磨着我,我拗她不过,只得依了她,她在海面上乐极了。” 他停了一会儿─—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 “船旁点着一盏灯,她白衣如雪,攀着帆
索,站在船头,凝望着,不时的回头看着我,现出喜乐的微笑。─—我刚一转身,灯影里一声水响,她……她滑下去了。可怜呵!我至终没有找回她来。她是龙女,她回到她的家里去了。”
父亲面色沉寂着,嘱咐我说:“坐着不要动。孩子!他刚才所说的,你听见了没有?”一面自己下了船,走向那在岩石后面呜咽的渔人。浓雾里,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看不分明。
要是他忘不下他的女儿,海边和海面却差不了多远呵!怎么海边就可以来,海面上就不可以去呢?
要是他忘得下他的女儿,怎么三十年前的事,提起来还伤心呢?
人要是回到永久的家里去的时候,父亲就不能找他回来么?
我不明白,我至终不明白。─—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
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小船上面?─—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默凄的美。─—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1年6月《燕京大学季刊》第2卷第1、
2期,署名:谢婉莹。)
宇 宙 的 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山。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6月23日。)
一 朵 白 蔷 薇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朵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8月26日,后收入
诗集《春水》。)
回 忆
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岩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枝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
风狂雨骤,黑暗里站在楼阑边。要拿书却怎的不推开门,只凝立在新凉里?─—我要数着这涛声里,岛塔上,灯光明灭的数儿,一─—二─—三─—四─—五。
沉郁的天气。浪儿侵到裙儿边。紫花儿掉下去了,直漾到浪圈外,沉思的界线里。低头看时,原来水上的花,是手里的花。
水里只荡漾着堂前的灯光人影。─—一会儿,灯也灭了,人也散了。─—一时沉黑。─—是我的寂寞?是山中的寂寞?是宇宙的寂寞?这池旁本自无人,只剩得夜凉如水,树声如啸.
这些事是遽隔数年,这些地也相离千里,却怎的今朝都想起?料想是其中贯穿着同一的我,潭呵,池呵,江呵,海呵,和今朝的雨儿,也贯穿着同一的水。

一九二一年七月十八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22日。)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
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燕大周刊》1923年3月10日第3期,后
收入小说、散文集《往事》。)
寄小读者(之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十分的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的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了。”小朋友想这是可能的事情么?——我又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四岁了。他有一天问我说:“姑姑,你去的地方,是比前门还远么?”小朋友看是地球的那一边远呢?还是前门远呢?   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小朋友,但凡我有工夫,一定不使这通讯有长期间的间断。若是间断的时候长了些,也请你们饶恕我。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再寄小读者(之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先感谢《人民日报》副刊编辑的一封信,再感谢中国作协的号召,把我的心又推进到我的心窝里来了!   二十几年来,中断了和你们的通讯,真不知给我自己带来了多少的惭愧和烦恼。我有许多话,许多事情,不知从何说起,因为那些话,那些事情,虽然很有趣,很动人,但却也很零乱,很片断,写不出一篇大文章,就是写了,也不一定就是一篇好文章,因此这些年来,从我心上眼前掠过的那些感受,我也就忍心地让它滑出我的记忆之外,淡化入模糊的烟雾之中。   在这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你们是爱听好玩有趣的事情的,不管它多么零碎,多么片断。你们本来就是我写作的对象,这一点是异常地明确的!好吧,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不论我走到哪里,我要把热爱你们的心,带到那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到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安心地等待着吧,我的小朋友!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今早四点钟就醒了,睁开眼来是满窗的明月!我忽然想起不知是哪位古诗人写的一首词的下半阕,是:“卷地西风天欲曙,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就是说:在天快亮的时候,窗外刮着卷地的西风,从梦中醒来看见了淡白的月光照着半段窗帘;这里“消息”两个字,可以当作“事情”讲,就是说,把十年来的往事,一下子都回忆起来了!   小朋友,从我第一次开始给你们写通讯算起,不止十年,乃是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烂。我们都是幸福的!我总算赶上了这个时代,而最幸福的还是你们,有多少美好的日子等着你们来过,更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你们去作呵! 我在枕上的心境,和这位诗人是迥不相同的!虽然也有满窗的明月,而窗外吹拂的却是和煦的东风。一会儿朝阳就要升起,祖国方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要有六亿人民满怀愉快和信心,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小朋友们也许觉得这是日常生活,但是在三十年前,这种的日常生活,是我所不能想象的! 我鼻子里有点发辣,眼睛里有点发酸,但我决不是难过。   你们将来一定会懂得我这时这种兴奋的心情的——这篇通讯就到此为止吧,让我再重复初寄小读者通讯一的末一句话: “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你的朋友冰心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一日,北京。
<<繁星>>节选
 冰心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五 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它?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六 青年人呵! 为了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零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六 高峻的山颠,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三零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九 零星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一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象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三 我的心呵! 觉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 五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六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七七 小磐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灵的舟, 在你的软光中浮泛. 九零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 将无边的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 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一零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一零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 一零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起来罢! 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 一一四 " 家 "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一四五 心弦呵! 弹起来来罢-- 让记忆的女神, 合着你调儿跳舞. --信 誓   冰心   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   我是勇猛的狮子。   在我逾山越岭,   寻觅前途的时候,   她——当胸一箭!   在她踌躇满志的笑声里,   我从万丈的悬崖上   倏然奔坠于   她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我是温善的羔羊。   甘泉潺潺的流着,   青草遍地的长着;   她慈怜的眼光俯视着,   我恬静无声地    俯伏在她杖竿之下。   我是忠诚的舟子,   寄一叶的生涯于   她起伏不定的波涛之上。   她的笑靥引导了我的前途,   她的怒颦指示了我的归路。   我是勤慎的园丁。   她的精神由我护持,   她的心言我须听取;   深夜——清晨,   为她关心着无情的风雨。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言止此:   “为主为奴相终始!”   一九二三年三月十四日

解 脱   冰心   月明如水,树下徘徊——   沉思——沉思。   沉思里拾起枯枝,   慨然的鞭自己   地上月中的影子。   世人都当它是一个梦,   且是一个不分明的梦。   不分明里要它太分明,   我的朋友,    一生的忧患从今起了!   却仍须渡过这无边的黑海。   我的朋友!    世界既不舍弃你,    何如你舍弃了世界?   云一般的自由,    水一般的清静。   人生纵是一个梦呵,   也做了一个分明的梦。   沉思里抛了枯枝,   悠然的看自己地上月中的影子。   一九二三年二月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