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备考更科学有效

文档属性

名称 怎样的备考更科学有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8-11 20: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怎样的备考更科学有效?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广州市高考备考经验: 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
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 六种科学备考观 : 系统观
基础观
学生观
效益观
质量观
信息观 一、熟记考点、考题的变化特点 高考语文考什么?
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思维能力及思想认
知水平。
高考语文怎么考? 1.语料选用
2.考查形式
3.分值比例
4.训练方向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实用价值 帮助学生用好课本中的鲜活例子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观点
帮助学生熟记课本中的精彩语段
帮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明晰框架

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人文素养
主干内容多次循环
能力训练分步到位
双基知识反复夯实操作经验: 三、优先选择广州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指南》和《广州市专题训练》
(“金鸡蛋”)
“一模”、“二模”和调研测试试题
全市教研活动印发的材料
各种校际联考的训练题
《高考备考指南》: 巧妙地引导学生有效地“练”
1、体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2、引导学生挖掘潜能整理积累
3、组题思路形成阶梯
4、上下册配合使用 《广州市专题训练》(“金蛋”): 重点落在巧妙的“练”字上
1、分类清晰,限时完成
2、一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切入命题
3、针对广州考生常错或易忽略的问题
4、兼顾课内外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放出眼光筛选重组外地资料 筛选的原则:
“精”(数量要精、内容要精 )
“适中”(难度要适中 )番禺中学的经验: 学好五、六册的课文,落实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指南》。
复习课本一至四册,落实复习资料
“金蛋”。
搞好综合训练,落实“三十八套”。
选做各地模拟题中的典型题,突破
重点难点。 遵循“四个原则”: 1、精讲多练,简单有效的原则
2、拓展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3、专项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作文材料积累、审题训练、
文体训练不松懈
2、坚持前六题的积累不松懈
3、坚持文言文翻译训练的不松懈
4、坚持古诗文的默写、鉴赏不松懈 四、设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复习目标 瞄着起点定目标
看准目标选内容从化3中陆建超老师的作文训练: 课堂设计:写——改
重点抓好“总——分——总”三个环节 平时指导: (一)如何抓好议论文的亮点?
1.教给像样的框架;
2.规范的开头(材料入作文,
第一段出观点);
3.明显的标示(观点);
4.清晰的思路;
5.正确的认识; 6.合理的判断;
7.恰当的引用;
8.适宜的联系;
9.快捷的论述(对比法、罗列法);
10.有力的语句。
(二)如何抓好记叙文的亮点? 1.巧妙的叙述;
2.生动的描绘(声色、形态、语言、
细节等);
3.起伏的波澜;
4.适当的详略;
5.灵巧的技法(写物、景、事、人、
开头、结尾);
6.必要的虚构(文章升值);
7.多样的表达(议论+抒情);
8.活泼的语言(修辞、变换句式);
9.滑顺的过渡;
10. 爽快的结尾。 考前指导: 怎样在考场作文拿到保命分?
1.去掉把作文当作附加题的思想;
2.对文字材料要吃透提示语,并
划出要点;
3.对漫画材料要利用标题、对话;
4.对有数据的材料要看数字间的
比较; 5.最好先定框架;
6.选引材料不要照抄;
7.写议论文要正反论证,用课内例子;
8.写记叙文要写正面内容;
9.要扣题、点题;
10.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
11.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
12.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
13.字数不能少,也不要超太多;
14.不会写的也要塞进去,不留空格;
15.不在卷面上涂改。
五、向课堂要效率 做到“两个关心”:
1、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
2、这道题学生能从中悟出多少?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取决于——
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要做到:
合理地设定复习目标;
准确地选取复习内容;
灵活地运用复习方法。 [例1] 省实罗易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例2]
白云中学谢伟柱老师的“如何读懂古典诗歌”课例(见12周的教学实录)课前:详计划,精组题 课中:调心态,抓细节 重在驱使学生思维的“活动”
和思想的“觉悟”! 六、向训练要效益 (一)有效训练的形式:
打夯式训练
题组训练
题型归类与变形的训练
即时反馈的限时训练
滚动式训练
“题海拾贝”式的训练
(二)有效训练的关键环节:
练前抓选题
练中抓细节
练后抓反思
(三)有效训练的基本原则: 1、及时反馈

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进行自我调控,实现自我发展。
2、高水平的讲评 从5个不同角度思考: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还有吗?
怎样变?
3、教会学生整理积累 复习思路:
整理归纳(内化整合)
?
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反思提升(掌握规律)
七、全面研究和运用备考信息 不能把备考信息等同于命题信息
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来自“上面”的《考试大纲》和来自“下面”的一模
、二模统计数据 对信息的正确态度: 既要敏感地感悟,又要冷静地过
滤筛选;
既要及时收集,更要系统地分析
加工、有效运用;
既要多渠道收集,又要有守法意
识和社会责任。 八、研究学生心理,调控复习节奏 前段重基础
后段拼心理
1、合理设计复习计划 一轮抓知识网络 二轮抓组题训练 三轮抓基础回归
2、控制测试频率,安排自主时间
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差
异,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
地方特点,我们的高考备
考将更科学更有效。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