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莲拙政园>同步练习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莲拙政园>同步练习及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8-11 07:56:00

文档简介


《观莲拙政园》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等。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娅(?)姹欲笑哩。
⑵好在莲花解意,婉娈(?)可人。
⑶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
⑷窗户挂落,都是精雕细刻,剔(?)透玲珑。
3、释词。
⑴沿着起伏的曲廊向西行进,就看到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厅。
美轮美奂:
⑵正如宋代欧阳修咏莲词所谓“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真是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
⑶我们虽为观莲而来,但是好景当前,不会熟视无睹。
熟视无睹:
4、作者在文中说“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为什么这样说?
5、本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所表达的感情有哪些异同?
6、古文中有许多对莲赞咏的诗文,请摘录两句。


读选文,回答问题:
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7、选文大致写了两方面的内容,请加以归纳。


8、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⑴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
⑵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
9、文中引用卢彬士先生的诗句作用是?。
10、“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句中“锦鳞”指?,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
11、作者对远香堂的莲花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
第二部分:
(一)
听雨
①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③听春雨的?,听夏雨的?,听秋雨的?,听冬雨的?;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⑦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⑧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⑨“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却是一分深深的感伤!
⑩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分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⑾“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自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束花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⑿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⒀听雨,是一种享爱——享受自然与我!
12.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自然段;写夏雨是第?自然段;写秋雨是第?自然段;写冬雨是第?自然段。
13.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③段,选择恰当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处。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14.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绘雨,有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将所引用的诗句抄写在下面。
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第5处:
15.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16.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所用的修辞手法。


(二)
槐花盛开时的怀念
①我一时说不清是什么缘由,这棵小槐树总在我脑子里萦绕,或许是竞秀公园看到一树树怒放的花朵?或许是我现在住的门前要扩路伐倒了好多大树?
②我这半生以来住过不少地方,像后平嘉胡同、南关的张家场大院、王字街、撒珠胡同、石柱街、东升街、军分区宿舍等,院里院外的都有不少树,惟独这棵小槐树,让我不能忘怀。
③缠绕上小槐树还是住在东升街住的时候。每到植树节,我们那条街都要种树,可几乎没有能活到第二年春天的。种树的人很负责任,年年种,一般情况下就是在去年的原坑,将死树拔了,死根刨了,种上新树。也不知是哪年,我们家院门口的这棵小树儿竟活到了第二年春天,细细的身子长出了嫩嫩的叶。真是奇迹,这棵有人种没人管的小树。
④我一天到晚出门进门总能看到它,它活了自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当看到它长出了叶子还感叹了一句:它是命大!再过一年它还活着,还悄悄地长粗了长高了。有人可以在它身上晾尿布了。也有串亲戚的把驴拴在他身上,当顽童们逗耍驴的时候就把小槐树拽得一弯一弯的,有点儿点头哈腰的意思。它有什么办法呢?别说是小槐树了,就连我们不是也有没办法的时候吗?
⑤住户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朝它泼污水了,没有小槐树的时候随便在这儿泼脏水多心虚呀,这下行了,浇树呢!小槐树让他们偷了懒还有施恩的感觉。
⑥说实话,我也没有管过它,比如冬天给它缠一些草绳什么的,但却得到过它的好处。夏天儿子坐在门口等我们下班,小槐树那点不多的叶子组成一小片绿色的云,为儿子挡住了阳光。那样的景象让我心动,小槐树呀,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既然你活下来了,那就要冷也能抗得,热也能挨得。
⑦忽然有一年的五月,它也开出一嘟噜醒目的槐花。就那么一嘟噜,开得太白了,太刺眼了,我的天,你也太胆大了,你怎么敢开花呢?你不太招摇了吗?我知道你没错,本来就是你开花的季节,就是你飘香的季节,可这环境太险恶了!果然我再看到它的时候,那惟一的一嘟噜槐花不见了,地上还多了一些本来应该是在上面长着的叶子。我心里禁不住有几分忧伤,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
⑧我没有等到来年再看到它开花的样子就又搬走了。我想它再开不会只有一嘟噜了吧。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去看过它,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狠心。写到这儿我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写你了。我听说那儿建小区了,好多街道都不存在了,我不想去证实,也不想得到你英年早逝的消息,就让你在我的脑子里年年不断地长大吧,到了五月你就开满树的白花。
17.作者为什么以“槐花盛开时的怀念”为标题?
18.作者为什么在第2自然交代曾经住过的好多地方的院里院外都有不少树?
19.第3自然段中“缠绕”一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小槐树第一次开出了一嘟噜醒目的白花,作者为什么不高兴反而替它担心呢?
21、本文抨击了社会上的哪些不良现象?
22.本文最后一句“就让你在我的脑子里年年不断地长大吧,到了五月你就开满树的白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第三部分:
23、每课一图:看《子夜》这幅画,请从正反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25.“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参考答案:
1、周瘦鹃;《亡国奴家里的燕子》;《新秋海棠》?2、⑴yà⑵luán⑶kuī⑷tī?3、⑴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⑵意思是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⑶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4、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池水沦涟,正可作为莲花之家,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5、两文都体现出对莲的赞美之情。《爱莲说》则侧重于对莲内在品质的赞美,课文侧重于对莲外部形态的赞美。(合理成文即可)?6、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莲叶何田田,淇水不可渡。⑶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⑷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等等?7、⑴远香堂莲花的来历。⑵对远香堂莲花的描绘。?8、⑴表示特定称谓⑵表示引用?9、是为了表明花头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10、鱼;借代?11、作者介绍了远香堂莲花的由来、花色、花瓣、花蕊等方面的内容。?12、⑷;⑹⑺;⑻⑼;⑾?13.CABD?14.⑴天街小雨润如酥。⑵润物细无声。⑶黄梅时节家家雨。⑷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⑸质本洁来还洁去。?15.“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听雨……寻求一份诗意”。?16.如: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拟人)?17、因为作者十分想念小槐树,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就使作者回忆起小槐树刚开花就被摧残的景象,作者借此来呼吁人们珍爱美好事物,所以这样来拟定文章标题。?18、交代自己曾经住过的许多地方的树,是为了衬托对小槐树的怀念之情,强调对它的特殊感情。?19、①“缠绕”指的是围绕着小树产生的种种感慨。②包含了作者对小槐树的怀念之情。?20、.因为作者断定有人会摘走这美丽的槐花,担心小槐树因开花遭到更残酷的摧残。?21、人们不爱护树林,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很多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22、表达了作者坚信人们会逐渐改掉不良习气,维护社会公德,扶助美好事物,社会生活必将更加美好、和谐的愿望。?23、正的方面:机关大楼深夜还有人工作,堪称人民公仆;反的方面:机关大楼的灯成了“长明灯”,浪费。?24.①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永葆青春。②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25.拂
课件21张PPT。观莲拙政园周瘦鹃新课指南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周瘦鹃,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学习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方位顺序叙写观莲这一中心的写作技巧;研读课文,揣摩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精读课文,学习本文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搜集有关的文化知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轩( ) 蕊( )
淤泥( ) 过瘾( )
别墅( ) 赌博( )
附近( ) 并蒂( )
点缀( ) 美奂( )
船肪( ) 仲春( ) ruǐyūyǐndìxuānshùfùhuàn1.易读错的字zhuìdǔfǎngzhòng 课前预习 娅姹( ) 拾级( )
婉娈( ) 枇杷( )
拙政园( ) 刮目相看( )
剔透玲珑( ) 淅淅沥沥( )
尝鼎一脔( ) 窥见小憩( ) zhuōguātīxīlìluányàchàshèluánpípákuīqì 课前预习 剔( ):2.本课生字词典拾( ):脔( ):切成小片的肉。如:尝鼎一脔。轻步而上。如:拾级。tīshèluán③剔除。如:挑剔。②从缝隙里往外挑(tiǎo)。如:剔指
甲。 ①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如:剔
骨头。④汉字的笔划,即挑(tiǎo)。 课前预习 3.重要词语释义美好的样子。这里是娇美的样子。娅姹:婉娈:尝鼎一脔:拾级:逐步登阶。尝尝鼎里的一‘片肉,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推知全体。 课前预习 形容新屋高大而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顾名思义:美轮美奂: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目相看: 周瘦鹃(1894一1968),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亡国奴家里的燕子》和长篇小说《新秋海棠》等。走近作者 我国的园林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宝,而苏州园林则是这件宝物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众多苏州园林之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其中又以拙政园居首。拙政园的美,就美在水景;而有池水的地方,就有莲花。到了莲花盛开的季节,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创作背景观莲拙政园整体感知好感“拙政”的由来
曲径
曲廊
远香堂
倚玉轩
别有洞天
十八曼陀罗花馆
三十六鸳鸯留昕阁祖传爱莲堂
高花大叶 香远益清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 作者是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入园中的。进园后,用一句话概括出东部总体布局:有山有松,有亭有榭,有溪有桥,还有广厅。从曲廊向西行进园子的中部,这里是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中部有远香堂,接着介绍的景致是倚玉轩、香洲、荷风四面亭。接着进入西部的别有洞天。这里的景点有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和留听阁。 重难点探究 1.作者观莲的顺序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景致? 作者观莲,不仅仅是观莲本身,更多的是品味莲中所蕴涵的古典诗文中的意境。作者在观莲的过程中,抒发了对莲、对古典文化的深深喜爱之情。 重难点探究 2.作者在观莲过程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重难点探究 文中多处引用诗句来描写景物,如第六自然段描写并蒂莲时引用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的诗句“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第八自然段描写鸳鸯馆的景色时引用了欧阳修咏莲词中的句子“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第九白然段描写留听阁的景致时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色与名人诗句的意境结合起来,使读者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而且在心灵上与古人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愉悦。引用这些诗句,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又使作品富有文学气息,让游人在赏莲时多了几分浪漫。 3.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重难点探究 4.本文的中心事件是观莲,拙政园只不过是观莲的处所,作者为什么用不少的笔墨来介绍拙政园呢? 本文的重点足观莲、赏莲、赞莲,但贯串全文的一条线索却是拙政园是个观莲的好地方。因此,作者在文中不惜笔墨来介绍拙政园。文章开头,作者将观莲过瘾这一重要使命放在扪政园这一败涂地里,为了说明能过足瘾,作者先介绍园中水的面积之大,赏莲的景点之多和可以坐着赏莲的优势。为了说明拙政园是赏莲的好地方,作者从圆的知名度写起,“已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然后再重点介绍它悠久的历史及人文价值,它的名字“取晋代名流潘岳‘此拙者之为政也’一句话,取名拙政园,含有发牢骚的意思”。为写观莲,作者又花费笔墨介绍拙政园的布局,然后引出莲花。文章用了三个自然段集中写拙政园,不仅为观莲提供厂优越的环境,而且以境衬莲,突出厂拙政园是观莲的好去处。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观莲,的确能让游人过足了观莲的瘾。这些内容并非闲笔,而且有利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文章主旨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叙写在拙政园游览观莲的经过,表达了作者超脱物外的豁达胸襟。 运用口语,亲切自然。
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毫无雕琢之感。文章开头就使用了通俗的口语,“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刊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文中介绍观莲的景点时写道“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因此,抽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另外,“迎面”“挺大““好不容易”“凑近去看”等都是通俗的口语,读了这些,我们感觉到仿佛是在和作者拉家常。这些口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鉴赏与写作1.语言运用 (1)以行踪为线索,层次清晰。
《观莲拙政园》一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先写由东门进入,映人眼帘的是新叠的湖石,拱桥附近水面上,望见一小片莲。然后“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重点介绍远香堂对面的东亭子旁的莲池中的千叶莲花和并蒂莲。远香堂西邻的倚玉轩,与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而北面的斜坡上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三者位于三个角度上,恰恰形成鼎足之势。走进别有洞天,就到了园的西部,沿着起伏的曲廊向西行进,就看到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厅,接着重点介绍这里鸳鸯戏白莲的画面。最鉴赏与写作 2. 技法运用后写“向西出了三十六鸳鸯馆,向北走过一条小桥,就到了留听阁”,之后交代留听阁这一名字的由来。全文按作者的行踪,以空间为顺序,叙写在拙政园观莲的经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井然有序。
(2)本文写景,动静结合。
本文作者侧重写观莲,但在写景时,却时时处处注意景物之间的相互衬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心声,读来兴致盎然。作者游览鸳鸯馆时写到:“前临池沼,养着文羽鲜艳的鸳鸯,成双作对地在那里戏水,悠然自得。池中种着白莲,让鸳鸯拍浮其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画。”这段描写,咆丽的鸳鸯游戏于洁白的莲花之间,一艳一素,一动一静,波光粼粼的水面,摇动的荷叶,互相映衬。该是怎样的一处人间仙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