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桥之美
吴冠中
课文导读
一、字词
1、生字词
煞(shà) 颐和园(yí) 险峻(jùn)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
驻(zhù)足:停止脚步
点缀(zhuì):配合得适当匀称。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也作消魂。
前瞻后顾(zhān):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或形容顾虑很多,犹豫不决。这里指前后认真看。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多音字与形似字
(diào)单调 (dào)倒影 (xiān)纤维 (qū)弯曲
调 倒 纤 曲
(tiáo)协调 (dǎo)摔倒 (qiàn)纤夫 (qǔ)曲线
博(bó)博大 缀(zhuì)点缀 竣(jùn)竣工 魅(mèi )魅力
辍(chuò)辍学 峻(jùn)险峻 魁(kuí)魁梧
搏(bó)搏斗 掇(duō)拾掇 唆(suō)唆使 魄(pò)魂魄
二、作者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早年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1950年秋回国。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吴冠中勤于著述,其“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三、课文内容详解
1、文章内容与结构
《桥之美》这篇美学小品文以描述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桥美在于它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景物相配合,联系景物组织富于变化的统一画面。
文章结构
(1——3段)桥之美的内涵——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总
正面举例:桥美在于与周围景物和谐
桥之美 (4——6段)桥之美的说明 分
反面举例:不与之和谐很难产生美感
(7段)桥之美的实质——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总
2、重难点句子解析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作“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
因为早春杨柳刚返绿发芽,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体现了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不同。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
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3、写法探寻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全文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桥之美”,在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在具体生动的描述中说明“桥之美”的含义。文章开始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入手,点明桥的诗境之美和绘画的形式之美。接着作者举例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表明它们是构成美景的一部分。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题目。
(2)视角新颖独特
本文以画家的标准的眼光来展示桥之没,以独特的视角来欣赏桥之美,不仅使我们能从桥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上来品味桥的美感,而且还揭示了一些美学原则,提高的我们的欣赏水平。
(3)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章运用了散文化的语言,在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对桥的无限深情,语言优美、含蓄。并且在行文中还化用了很多古诗词,增加了行文的情味。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 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 。
(3)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句④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小桥流水人家”,( ) 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 ( )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 ) 构不成画面。
③喜鹊构成的桥( )意义好,形式( )自由,生动活泼。
④ ( ) 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二、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1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①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6、张择端,________(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7、作者认为桥的任务是什么?
8、文中画线句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情感?
9、“高山峡谷间,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家们为什么认为索桥是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11、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与《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有何不同?
(二)阅读短文,完成12~15题。
圆的魅力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其中既有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雕细刻的得意作品,也有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杰作。
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圆——最简单的形状之一,不仅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现代文明所离不开的。圆,弥撒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整个宇宙到处都有它的形迹。
③静态的,如锅、碗、瓢、盆、杯、碟、缸、桶都是圆的,顺手拿出几个硬币,又是圆的;头痛脑热服几片药片吧,好几个“圆”也被吞进肚子里;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地球、太阳和宇宙天体,无一不与圆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④动态的,如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把整个世界活动统一在有序的和谐之中。车轮的飞转,把我们从这里运送到那里。时针的转动度量着时光的流逝。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电子的运动,泄露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无处不见的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体。
⑤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博得整个宇宙和万物万灵宠爱呢?这是因为圆的本身有着其它形状无法比拟的特性。
⑥善于思考的数学家总结:在周长一定的任意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这句话反过来就成了:面积为一定的所有平面几何图形中,以圆的周长为最小。
⑦推而广之,将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球。而圆所具有的特性,圆球也具有,这就是说,当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者,当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⑧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收益,不仅是大自然的宗旨,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许多制品以圆为基本形状的原因。
12、指出①②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
13、下面指出了③④两个自然段对圆进行分类的角度。选择正确的一项( )
A.存在方式 B.相对特性 C.功能作用 D.外在形状
14、⑥⑦两段概括了圆的什么特性?
1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请写写家乡山水的美,选取一种主要的景物来写,字数不少于200字。
类文赏析: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
(点明游览的工具,透露出作者闲适惬意的心情,也烘托出富春江的静谧)
叶文玲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流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有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心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闪”化静为动,形象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岸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耳盗铃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成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染”、“浸”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千嶂染绿的娇美,体现了富春江的山清水秀)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无有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动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个千金难买的幽静。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来的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尊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帝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老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美哉(直抒胸臆,表达对富春江浓浓的眷恋之情),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赏析:
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俏”“娇”“美”,突出了江流的曲折多姿、江水翡翠般的色泽以及那无与伦比的静,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并重。
要求:
请你仿照这篇文章用几个字概括写出你心中的美景的特点,并把她写下来。字数要求200—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