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1-04 19:3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
教学目标 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① (-2) ×(-4)= ; ② 8÷(-4)= ;③ 8×(-)= 。
2、①(-2)×4= ; ②(-8)÷4= ; ③(-8)×= 。
3、①×(-)= ;②(-)÷(-)= ;③(-)×(-)= 。
二、自主探究:
1、(1)比较上述每组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等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2)比较上述每组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2、填一填:
(1)8÷(-2)=8× ; (2)6÷(-3)=6× ;
(3)-6÷ =-6×; (4)-6÷ =-6×;
3、做一做:
(1)5的倒数是 ; (2)2的倒数是 ; (3)0.1的倒数是 ;
(4)-3.75的倒数是 ; (5)-3的倒数是 ; (6)-0.15的倒数是 ;
4、化简:
(1)= ;(2)= ;(3)= ;(4)= ;
通过该题,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吗?商的绝对值又是如何确定的?
回顾反思:
1、通过上面的数学活动,我们知道,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那么,你是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的?零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2、 对于有理数除法的两个运算法则,在具体计算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例题:课本P41例4例5
三、课堂练习
A 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积为1; B.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之商为-1;
C.两数商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两数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B.零没有倒数;
C.零没有相反数; D.零除以任意非零数商为021世纪教育网
3、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则这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是( )
A.一定是负数; B.一定是正数;
C.等于0; D.以上都不是;
4、1.4的倒数是 ; 若a,b互为倒数,则2ab= ;
5、若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6、计算:
(1)(-18)÷(-9); (2)(-0.1)÷10; (3)(-2)÷(-);
(4)÷(-2.5); (5)(-10) ÷(-8) ÷(-0.25); (6)-1.2×4÷(-);
(7)-÷3×(-); (8)0÷(-5)×100; (9)29÷3×;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27)÷2×÷(-24); (11)(-3)×(-7)-(-)÷(-);
8、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49÷(-7); (2)(-1.4)÷(-);
(3)[(+)-(-)-(+)] ÷(-);
21世纪教育网
(4)(-1)÷0.5-(-21)÷0.5+10÷0.5;
[21世纪教育网
8、若=0,则一定有 ( )
A.n=0且m≠0; B.m=0或n=0 ; C.m=0且n≠0; D.m=n=0
9、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互为相反数,但不等于0 ; B.互为倒数 ; C.有一个等于0 ; D.都等于0
10、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倒数的和为0,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 ( )
A.2 B.1 C.0.5 D.0
11、若ab≠0,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 )
A.0 B.1 C.2 D.-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学习目标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 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律运算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填一填:
(1)5×(-6)= ; (-6)×5= 。
(2)[3×(-4)]×(-5)= ; 3×[(-4)×(-5)]= 。
(3)5×[3+(-7)]= ; 5×3+5×(-7)= 。
二、自主探究:
1、 仔细观察“情境”中三组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这些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再用一些具体的数验证一下,并把它写成“一般式”。
2说出下面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并体会这样做的优越性:
(-0.4)×(-0.8)×(-1.25)×2.5
=-0.4×0.8×1.25×2.5 ……………( )
=-0.4×2.5×0.8×1.25…………… ( )
=-(0.4×2.5) ×(0.8×1.25)………( )
=-1×121世纪教育网
=-1
三、例题学习
1、计算
(1)(-2.5)×(-3.1)×4; (2)(+-)×12;
21世纪教育网
(3)4.98×(-5); (4)9×15;
2、 做一做:
(1)8×= ; (2)(-4)×(-)= ; (3)(-)×(-)= ;
回顾反思:
1. 结合“自主探究”中“试一试”,体会一下你是如何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来简化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把你的做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倒数和相反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吗?
(1)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 ,a,b的符号 ;
(2) 若a,b互为倒数,则a·b= ,a,b的符号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堂练习
A 组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8; (2)(-10)××(-0.1)×6;
21世纪教育网
(3)(-2)×(-7)×(+5)×(-);(4)(--)×(-24);
(5)-9×(-69); (6)(-5)×9
21世纪教育网
B 组
2、 计算:
(1)(-7)×(-)+19×(-)-5×(-);
(2)(-10.8)×(-9.25)-(-0.75)×10.8
(3) 8×(-)-(-4)×(-)+(-8)×;
(4) ×(-)-(-)×(-)-×(-1);
五、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足?
板书设计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某水文观察站,在观察中常常会遇到水位上升或下降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二、自主探索
  若我们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后天记为正数,前天记为负数。则有
(1)(+4)×(+3)=+12
(2)(+4)×(-3)=-12
(3)(-4)×(+3)=-12
(4)(-4)×(-3)=12
  总结归纳:正数×正数=正数  正数×负数=负数  负数×正数=负数 负数×负数=正数
  有理数乘法(multiplication)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三、自学例题
 例1、计算
(1)9×6   (2)(-9)×6   
(3)3×(-4)   (4)(-3)×(-4)
 
例2、已知a=-1,b=0,c=-3,d=5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d+ac (2)a+d(a-c)
(3)(a-b)(c-d) (4)|a-c|×|b-d|
  
例3、已知|a|=5,|b|=2且ab<0,求3a+2b的值
  
四、随堂练习
A组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为正数,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2、如果四个有理数的积为0,那么这四个有理数( )
A 都为0 B 只有一个为0
C 最多有一个为0 D 至少有一个为0
3 计算
(1)-3×(-1) (2)×(-2)
(3)(-3.2)×1.5 (4)1×(-8)
21世纪教育网
(5)25×(-4)+19×3 (6)3×(-2)+(-4)×(-5)
21世纪教育网
(7)0-(-)×(-16)-×(-5) (8)-|-0.25|×4-(-5)×(-1)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B 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  B、两个数相乘,积大于任何一个乘数
C、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这个数    D、一个数与-1相乘,积为该数的相反数
5、如果a,b,c满足a+b+c=0,abc>0,问a,b,c中有几个正数?为什么?
五、学习小结21世纪教育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