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用导学稿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学 执笔:杜燕平 审核:七年级数学组
内容: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型:新授 时间:2009年9月 日
〖课前回顾〗
1.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 和 相等
3.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如果AB=5, ∠A=55°, ∠B=45°,那么DE= ,∠F= .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
2.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自主学习〗
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阅读课本P6探究2之前,回答下面问题:
通过探究
(1)只给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①只给一条边时;
②只给一个角时;
(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①给出两个角时;
②给出两条边时;
③给出一条边和一个角时;
(3)由上面的几种情景,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时,它们一定全等吗?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情况:
②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4cm、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③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
阅读课本P6-7探究2至例1前,回答下面问题: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
二、例题学习
阅读课本P7例1,学习“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格式.
〖巩固练习〗
1. 如图,AB=AD,BC=CD,求证:(1)△ABC≌△ADC(2)∠B=∠D
证明:
(1)在△ABC和△ADC中
(公共边)
∴△ABC≌△ADC( )
(2)∵△ABC≌△ADC
∴∠B=∠D( )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证明:
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阅读课本P7最后一段至P8,回答书中问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检测〗
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证明:
课后作业:课本P15习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11.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SSS)
二、例题
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反思:
3㎝
3㎝
3cm
45
45
45
300
700
800
300
800
700
A
B
C
D
B
C
D
A
PAGE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角平分线的作法和性质》导学案
年级及科目:八年级数学 备课:董成伟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课型:展示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运用几何原理。
情感与态度:
在探讨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习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学习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知识链接
1、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2、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课题:
有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思考:
从上面的探究中,你能得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吗?(填空并在右边空白处完成尺规作图)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1)
(2)
(3)
议一议:
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练习:(见课本第19页)
结论: 。
二、动手活动:
实验:
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
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由动手实验得到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思考:
利用三角形全等怎样证明这个性质呢?
【温馨提示:我们要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时,先分析命题的“题设(已知)”和“结论(求证)”,即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写出“证明”的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小结:要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时,应按照如下步骤:
⑴ 。
⑵ 。
⑶ 。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熟记定理基本图形、推理格式:
∵OP平分∠AOB,PD⊥OA于D,PE⊥OB于E,
∴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思考:(见课本第21页)
先自己完成,再与大家交流。
【典型例题】
1、 如图,△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 DE、DF分别垂直AB、AC,垂足为E、F。
求证:EB=FC。
2、 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
求证:CF=EB。
【目标检测】
1、(2009年牡丹江中考)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由作法得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2、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则点D到AC的距离是( )
A.2cm; B.3cm; C.4cm; D.6cm
3、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5cm,AC=3cm,
则S△ABD︰S△ACD =
4、如图,要在河流的南边,公路的左侧M处建一个工厂,位置
选在到河流和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流与公路交叉A点处的
距离为1cm(指图上距离),则图中工厂的位置应在 ,
理由是 .
5、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D:DC=3:4,点D到AB的距离为12,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
6、如图,在Rt△ABC中,∠C=90°,AC=BC,AD平分∠CAB,DE⊥AB于E,若△DBE的周长为15cm,则AB的长为________cm。
(第5题) (第6题)
7、已知:如图,AG平分∠BAC,BE⊥AC于E,CD⊥AB于D,BE、CD交于点G。
求证:BG=GC。
8、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的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能力提升】
9、如图,AE平分∠BAC,BD=DC,DE⊥BC,EM⊥AB,EN⊥AC.
求证:BM=CN。
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E, DF⊥AC于F,连接EF交AD于G,猜想AD与EF有怎样的关系 并写出证明过程。(提示:AD垂直平分EF)
第1题图
O
D
P
C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于港初中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学 课型:新授 时间:
课题:角平分线的性质(1) 执笔: 试做: 审核:
【学习目标】1、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2、会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
【重 点】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难 点】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
1, 学前准备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 体会平分角的仪器道理)
1、议一议: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
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思考后组内交流)
2、 如图,已知AB=AD,BC=DC. 求证:AC是∠DAB的
平分线.
活动二:(学会作角平分线)
由活动一的启示,你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吗?说一说,写一写角平分线的作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注意: 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
练一练:作一个平角∠AOB的平分线. 由此你能得出:“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吗?
活动三: (由教材P20的探究归纳出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 到角两边的 相等.(体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
如图,已知:
求证:
证明:
小结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教材P21
课堂作业
1、作角的平分线
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
求△ABD的面积.
3、 △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 4.点P在∠ABC的角平分线上,PA⊥AB,
BD=CD,DE⊥AB,DF⊥AC, PC⊥BC,D在BP上。求证AD=CD
垂足分别为E、F. 求证EB=FC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角平分线的判定》导学案
年级及科目:八年级数学 备课:董成伟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课型: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会运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证明一射线是角的平分线,并且能判断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学习重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运用。
学习难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证明。
知识链接:
1、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基本图形、推理格式:
∵OP平分∠AOB,PD⊥OA于D,PE⊥OB于E
∴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逆向思维探求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题设、结论交换后,得出什么命题?它正确?如何证明?
证明上面提问得出的猜想: 。
已知:
求证:
证明: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
2、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两种定义
① 。
② 。
【典型例题】
1、已知:如图,AD、BE是△ABC的两个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O点
求证:O在∠C的平分线上
分析:
作辅助线“过O作OM⊥BC于M,ON⊥AC于N,OG⊥AB于G”。要证“O在∠C的平分线上”必须证“OM=ON”。而由“AD、BE是△ABC的两个角平分线”、“OM⊥BC,ON⊥A,OG⊥AB”所以“OG=ON,OG=OM”得“OM=ON”。此题目得证。
证明:过O作OM⊥BC于M,ON⊥AC于N,OG⊥AB于G
∵OM⊥BC,ON⊥AC,OG⊥AB,AD、BE是△ABC的两个角平分线
∴OG=ON,OG=OM(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OM=ON
又∵OM⊥BC,ON⊥A
∴O在∠C的平分线上(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2、如图,∠B=∠C=,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求证:AM平分∠DAB。
3、如图,PA=PB,∠1+∠2=。求证:OP平分∠AOB。
【目标检测】
1、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已知:如图,△ABC中,∠C=90o,点O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OE⊥AC,OF⊥AB,点D、E、F分别是垂足,且AB=10cm,BC=8cm,CA=6cm,则点O到三边AB、AC和BC的距离分别等于( )
A、2cm、2cm、2cm. B、3cm、3cm、3cm.
C、4cm、4cm、4cm. D、2cm、3cm、5cm.
4、如图,L1,L2,L3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
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选择的地址有_______处.
5、如图,在△ABC中,∠B=∠C,点D是BC的中点,DE⊥AB,DF⊥AC,E,F为垂足。
求证:D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6、已知:如图,PA、PC分别是△ABC外角∠MAC与∠NCA的平分线,它们交于P,PD⊥BM于M,PF⊥BN于F.
求证:BP为∠MBN的平分线.
7、(2009年湖南中考题)如图,BD=CD,BF⊥AC,CE⊥AB.
求证:D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8、已知:有一块三角形空地,若想在空地中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试找出该点.(保留画图痕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 .
2. 能灵活运用“SSS”解决线段或角相等.
3. 熟练掌握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
【自学检测】
课本:P15-17习题11.2
1. 2.
9. 13.(选做)
【知识点及方法归纳】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
2. 尺规作图:
3.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典例赏析】
例1. 已知:如图,AC=BD,BC=AD, 求证:(1) △ABC≌ △BAD ; (2)∠CAD=∠CBD.
例2. 已知:如图,△ABC是一个风筝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当堂演练】
1.已知:如图,AB=AC,AD=AE,BD=CE.求证:(1)△ABD≌△ACE;(2)△ABE≌△ACD.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 A=∠ C.
你能说明AB∥CD,AD∥BC吗?
【课后巩固】
1.已知:如图,AC=AD,BC=BD,求证:∠C=∠D
2.已知:如图,DC=BA, DE=BF,CE=AF,找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
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
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
②在BC上取;
③量出DE的长a米,FG的长b米.
如果,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4.如图,有一块三角形的厚铁板,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工人师傅要把∠MAN平分,现在他手边只有一把尺子和一根绳子,你能帮工人师傅想个办法吗?说明你的根据.
【拓展延伸】
1.如图4,AC,BD相交于点O,AC=BD,AB=CD,
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若AB=2,AC=4,求AD的取值范围.
3.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从码头开出,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此时轮船有没有偏离航线?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A
D
E
C
B
F
G
A
D
O
C
B
图4
A
B
D
C
A
B
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
备课教师:杨喜娥 2010年 月 日 星期
目标一、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题组一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该命题的题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命题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该命题的题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 P点是∠AOB内部一点,PD⊥OA, PE⊥OB,且PD=PE,垂足分别是D,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目标二、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题组二
1、已知:如图,∠C= ∠C′=90° ,AC=AC ′ .
求证(1) ∠ABC= ∠ABC ′ ;(2)BC=BC ′ .(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完成课本中“思考”部分作图
3、如图,某个居民小区C附近有三条两两相交的道路MN、OA、OB,拟在MN上建造一个大型超市,使得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请确定该超市的位置P。
题组三
1、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2、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
过点F作FG⊥AE于G,FH⊥AD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 FG⊥AE, FM⊥BC
∴ =
又∵
∴ =
∴FG=FH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题组四
1、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D,和∠A CB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2、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一处 B. 两处
C.三处 D.四处
3、思考:如图,∠B= ∠C=900,E是BC中点,DE平分 ∠ADC。求证:AE是 ∠DAB的平分线。
题组五(拓展应用)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连接EF,EF与AD交于G,AD与EF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ABC中,已知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垂足为E.
(1)如果CD=4cm,AC的长
(2)求证:AB=AC+CD.
临河八中“题组教学法”学案
A
O
B
E
D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P
C
C/
A
B
小区C
A
B
C
P
M
N
D
E
F
A
B
C
D
E
P
B
C
E
A
D
A
B
C
D
E
F
G
E
D
A
B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条件,了解其稳定性。
学习重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
学习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一:复习导学
1、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探究:1、现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在画一个△A′B′C′,使△ABC与△A′B′C′全等。
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全等吗?
(1)若AB= A′B′,可画出全等三角形吗?
(2)若AB= A′B′、AC=A′C′,可画出全等三角形吗?
(3)若AB= A′B′、BC=B′C′、AC=A′C′,可画出全等三角形吗?
结论:由探究可得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
三、知识运用
如图:△ABC是一钢架,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的支架,求证:(1)△ABD≌△ACD。
(2)AD⊥BC吗?
(3)AD是∠BAC的平分线吗?
四、一试身手
1、如图、AB=AD,CB=CD,△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
2、如图、C是AB的中点,AD=DE,CD=BE,求证:△ACD≌△CBE
综合演练:见课本P8“练习”
五、收获乐园:记录下你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
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求证:∠A=∠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徽巢湖春晖学校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年级:八年级 科目:数学 内容:11.2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课型:新授
时间:2010年9月4日
学习目标: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并能应用这种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
难点: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二)的应用。
学习过程:
1、 课前预习
1、_____边和它们的______对应____的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
2、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
如右图,在△ABC与△DEF中
∴△ABC≌△DEF( )
3、、如图,B点在A点的正北方向。两车从路段AB的一端A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进行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2、 典例精讲
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 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 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 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例2、已知:如图, AB=CB ,∠ ABD= ∠ CBD 。
问AD=CD, BD 平分∠ ADC 吗?
3、 当堂训练
4、如图,点E、F在BC上, BE=CF,AB=DC,∠B=∠C,求证: ∠A=∠D
5、根据题目条件,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6 、如图,AC=BD,∠CAB= ∠DBA,你能判断BC=AD吗?说明理由
四、拓展训练
7、已知:AD=BC,∠ADC=∠BCD.求证: ∠BDC=∠ACD.
8、如图,AE=DB,BC=EF,BC∥EF,说明△ABC和△DEF全等的理由.
整洁度:
错题序号:
B
D
C
A
A
B
C
D
A
D
E
C
F
B
B
C
D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内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掌握两边及它们夹角的判定.
2.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点: 判定(SAS). 难点: 能识别不同的类型.
二.课堂研讨:
1 .动手做一做
先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ABC,在画出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通过探究画图的结果,你得到了什么规律?
结论:
2.合作探究: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1)∠1=∠2的根据是什么?
(2)AB=DE的根据是什么?
证明:
思考:
通过上述证明:今后你如何去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呢?
3比一比.
(1)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D
(2)如图,AB=AC,AD=AE,求证:∠B=∠C
4.合作交流
满足“SAS”条件,两三角形全等。请思考,如果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并举出反例。
三.整体感知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那些疑惑?
四.拓广探索
如图,△ABC≌△A′B′C′,AD,A′D′分别是△ABC,△A′B′C′的对应边上的中线,AD与A′D′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五.课后预习
(1) P11—13.
(2)认真研究探究5和6.
(3)你能试着说出本节有哪些知识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初二( )班 姓名:_________ 20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
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 (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SAS) 有两边级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ASA)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AAS) 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另外,(HL) 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练习:根据题目的结论,添加相应的条件。
(1)如上图,AB=DE,AC=DF,______=_______,那么根据(SSS)可得
(2)如上图,AB=DE,AC=DF,______=_______,那么根据(SAS)可得
(3)如上图,AB=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根据(ASA)可得
(4)如上图,AB=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根据(AAS)可得
(5)如右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那么根据(HL)可得
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请你自己设计出一条几何证明题,去证明上面的命题是否正确:
小光已经做出了一些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解: 如右图: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
证明:
归纳:从上面的我们可知道“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是一个_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
练习:根据上面定理完成书本P21 思考。
四:把前面的定理反过来可得:“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请你自己设计出一条几何证明题,去证明上面的命题是否正确:
小白已经做出了一些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解:如右图,过______做射线
已知:,;
并且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是的平分线
证明:
归纳:从上面的我们可知道“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是一个_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
五、练习:
A组:
1、请你利用尺规作图,画出的平分线
B组:
书P22页习题11.3第1----5题。(可做在书本上)
C组:请你利用尺规作图在内部找一个点,
使这个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
2. 能灵活运用“SAS”解决线段或角相等.
3. 熟练掌握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自学检测】
课本:P15-17习题11.2
3. 4.
10. (选做)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
∠ABC=∠DCB,AB=DC,AE=DF.试问BF与CE 相等吗?
【知识点及方法归纳】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2. 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的作法:
【典例赏析】
例1. 已知: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B上一点,E是AC的中点,F是DE延长线上的一点,且DE=EF,连结CF.求证:∠B+∠BCF=.
例2. 已知: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AE=CE.
【当堂演练】
1.已知:如图,如图9,,,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E≌△ACD B.△ABD≌△ACE
C.∠DAE=40° D.∠C=30°
2. 已知:如图4,AB =EB,∠1=∠2,∠ADE =120°,AE、BD相交
于F,则∠3的度数为___ ___.
【课后巩固】
1.如图, AD是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连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地基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相同的两幢楼上分别住着甲、乙两位同学,有一天,甲对乙说:“从我住的这幢楼的底部到你住的那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等于从你住的那幢楼的底部到我住的这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你认为甲的话正确吗?答: .
3.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
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
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4.如图,AB=AC,AD=AE,求证:BE=CD.
5.如图,AB=AC,AD=AE, ∠1=∠2.求证:∠B=∠C.
【拓展延伸】
1.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粗略测出A、B两杆之间的距离.
2.如图所示,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
3.我们知“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现在把条件略做变动会怎样呢?
(1)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该角为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该角为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3)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该角为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A
D
B
C
F
E
A
D
C
B
E
F
A
B
C
E
P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教师:王春梅 年级:八年级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能够在不同位置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中识别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并掌握识别规律;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受全等图形的特征。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
学习难点:能准确识别不同位置的全等三角形及其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和对应边。
导学方法:创设情镜---观察感受---探究合作---应用提高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欣赏下面各组图片,你有发现吗?
说一说 试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具有以上特征的两个图形。
做一做 用纸片做出两个具有以上特征的三角形。
想一想 1、以上所见到的图形放在一起后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两个图形完全重合,其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写一写 全等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2
例:△ABC与△DEF重合,说成△ABC全等于△DEF。
这时,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点叫做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与∠D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问题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2、如图,△ABC和△DEF全等,如何用符号表示它们
HYPERLINK "http://www./Index.html" EMBED MSPhotoEd.3
3、在表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在上图中AB的对应边是 ,AC的对应边是 ,BC的对应边 是 ,∠A的对应角是 ,∠B的对应角是 ,∠C的对应角是 。
活动3
在上面活动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呢?
∵
∴
活动4
问题
用两块全等的三角板重合放在桌面上,让其中一块绕一个顶点旋转,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说出对应元素.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一块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画出以下四种位置关系:
不论哪种图形,点A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与点E是对应顶点,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AB边与AE边是对应边,AC边与AD边、DE边与CB边也是对应边;∠BAC与∠EAD是对应角,∠B与∠E,∠C与∠D是对应角.
教师活动设计:
本活动主要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5
拿一张纸对折后,剪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BC和△ECD,把这两个三角形一起放在下列图中△ABC的位置上,试一试,如果其中一个三角形不动,怎样移动另一个三角形,能够得到下列图中的各图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 http: / / www. / Index.html ) ( http: / / www. / Index.html )
学生活动设计:
经过观察、操作可以发现,可以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变化前后对应角、对应边不变.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
问题
1如图,△ABC≌△AEC,∠B=30°,∠ACB=85°,BC=5cm.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和AC的长度.
(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独立解决.)
2、学生合作交流完成4页练习。思考:找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的窍门吗。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内容:§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1.探究出直角三角全等的条件——HL,并掌握,能简单的应用。
2.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与交流,解决一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重点: 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难点: 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引入:我们知道,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二. 课堂研讨
合作探究1.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解答上述问题后,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
SSS SAS ASA AAS SSA AAA
探究新知: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外,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①———— ②———— ③————
合作探究2:任意画出一个 △ABC,使∠C=90°,再画一个 △A′B′C′,使
B′C′=BC,A′B′=AB,把画好的 △A′B′C′剪下,放到 △ABC上,看看
它们是否全等。
画一个 △A′B′C′,使B′C′=BC,A′B′=AB:
1.
2.
3.
4.
探究2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由探究2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
练习:如图① AC⊥BC,BD⊥AD,AC=BD,求证:BC=AD.
思考:通过上述证明,今后你将如何证明两线段或两角相等?
三. 整体感知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你还有那些疑惑?
四. 课堂检测
1.如图②,从C地看A.B两地的视角∠C是锐角,∠C到A.B两地的距离相等,A到线段BC的距离AD,与B到线段AC的距离BE相等吗?为什么?
2.如图③,△ABC中,AB=AC,AD是高,求证:⑴ BD=CD ⑵ ∠BAD=∠CAD
3.如图④,AC⊥CB,DB⊥CB,AB=DC,求证:∠ABD=∠ACD
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2. 能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尺规作角平分线的原理.
3. 掌握几种基本的三角形作图.
【学习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自学检测】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如图.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1)
(2)
(3)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3. 请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你的作图是正确的.
【当堂演练】
基本作图:
1. 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尺规作图:
1. 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
2.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
4.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作直角三角形.
【拓展延伸】
我们经常能见到国徽、国旗以及军人帽徽上的五角星.图(1)中也有一个漂亮的五角星.你想画出它吗?要想画一个很漂亮的五角星,需要先画出一个正五边形.如何画正五边形呢?可按下面的方法来画.
1.作⊙O. 2.作直径AC垂直于直径BD.
3.以OC的中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F;
4.以BF为半径,从圆周上B点起依次截取就可得到正
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连结正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稍加修饰就构成一个漂亮的五角星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 学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执笔: 试做: 审核:
【学习目标】1、知道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并会进行应用
2、注意区别这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熟练用来解题
【重 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证明及运用。
【难 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探究。
一、学前准备
1、角平分线的性质:
2、画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2、探究活动
活动一:
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我们知道: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距离相等;那么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也在这个角平分线上呢?
活动二:
思考:教材P21 并说明理由。
1、求证: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
BE,CD相交于点O,OB=OC.
求证:∠OAB=∠OAC
3、完成思考中的问题(完成于书上)
三.巩固提升
1、 已知△ABC的外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 .
求证:点P在∠A 的平分线上
2、如图:在△ABC中,∠B=∠C=50°,D是BC的中点,DE⊥AB,
DF⊥AC,求∠BAD的度数.
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的一点,PD⊥OA交OA于D,PE⊥OB交OB于E,F是OC上的另一点,连接DF,EF,求证:DF=EF
4.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斜边、直角边”条件的内容.
2.初步运用“斜边、直角边”条件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一、知识回顾
1.问题:(1)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 、 、 。
(2)若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些判定方法适用吗? 。
2.如图,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与Rt△DEF(其中∠C=∠F=90°)是否全等,在( )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在( )里打“×”:
(1)AC=DF,∠A=∠D( )
(2)AC=DF,BC=EF( )
(3)AB=DE,∠B=∠E( )
(4) AC=DF,BC=EF( )
(5) AB=DE,BC=EF( )
二、小组合作交流
1.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 A'B'C' ,使 B'C' =BC,A'B' =AB,(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1)你能画出满足条件的Rt△ A'B'C' 吗?应该怎样画?
画法:1. .
2. 。
3. .
4. 。
(2)把画好的Rt△ A'B'C' 剪下,放到Rt△ABC上. 看看它们是否全等? .
(3)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4)你会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这个规律吗?
书写格式为: 在Rt△______和Rt△______中,
∴Rt△______≌Rt△______(HL)
注意“HL”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应用HL判定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Rt△。
(5)你能把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列举出来吗?
、 、 、 、 。
三 、小试牛刀
1.如图:AC⊥BC,BD⊥AD,AC=BD.
(1)求证:BC=AD.
(2)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吗?
(3)你可以得到哪些线段相等?
四、跳一跳摘桃子
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两人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DA ⊥AB,EB ⊥AB,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五、走进中考
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在地面的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A
C
B
D
E
F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师生共用导学稿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学 执笔:杜燕平 审核:七年级数学组
内容:11.1全等三角形 课型:新授 时间:20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
2.能熟练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自主学习〗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阅读课本P2内容,回答课本思考问题,并完成下面填空:
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阅读课本P3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平移 翻折 旋转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
(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边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
请同学们写出上图甲、乙、丙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图甲: 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顶点是:
图乙:
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 对应角是:
图丙:对应顶点是: 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
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5)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图甲记作:△ABC≌△DEF 读作:△ABC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 读作:
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课本P3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练习
1.如图1,△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图1 图2
2.如图2,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巩固练习〗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1) (2) (3)
2.如图,△ABE≌△ACD,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已知:∠A=43°,
∠B=30°,求∠ADC的大小.
〖课堂检测〗
1.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
2.若△BCE≌△CBF,则∠CBE= , ∠BEC= ,BE= , CE= .
3.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4.如图:△ABC≌△DBF,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答:∠B的对应角是 ,∠C的对应角是 ,
∠BAC的对应角是 ;
AB的对应边是 ,AC的对应边是 ,
BC的对应边是 .
课后作业:课本P4习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11.1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
PAGE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2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⑶
学习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
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
达、逻辑推理的能力。
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
难点: 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
⑴. 作线段AB等于已知线a.
(2). 作∠ABC等于已知∠ɑ
(3).你学过那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探究新知;
1. 已知△ABC,画△A′B′C′,使A′B′=AB,∠A′=∠A,∠B′=∠B,
观察猜想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写出作法)
由此得出结论: 两角和——————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2. 在△ABC和△DEF中∠B=∠E,∠A=∠D,BC=EF,△ABC和△DEF全等吗?你能
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结论: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全等简
称——————
3. 应用新知
已知;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4. 巩固新知
P13 1. 2.
3.如图:∠1=∠2,∠3=∠4,求证:AC=AD.
拓广探索:
P16-17, 11. 12
5. 交谈本节课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