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2.1 分式的乘除(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
2.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0—11
观察下列运算:
与同伴交流,猜一猜 ×= ÷= a、c不为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分数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的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类比的方法的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
分式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式的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为:即×= ÷=×= 这里字母a,b,c,d都是整数,
但a,c,d不为
二、 课堂展示 :
例1、计算:{分式乘法运算,进行约分化简,其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1)· (2)· (3)
例2 计算:(分式除法运算,先把除法变乘法)
(1)3xy2÷ (2) (3)÷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3练习2, 课本P22习题第2题。
1.计算:(1) (2) (3)÷
(4)· (5)(a2-a)÷ (6)÷
2.代数式有意义的的值是( )
A.且 B.且 C.且 D.且且
3.甲队在n天内挖水渠a米,乙队在m天内挖水渠b米,如果两队同时挖水渠,要挖x米,
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用代数式表示)
4.若将分式化简得,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x〉0 B. x<0 C.x D. x
5.若m等于它的倒数,则分式的值为
6.计算(1) (2). (3)
四.当堂检测:
1.= 2.________
3.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4计算(1) (2) (3)(ab-b2)÷
.
五.小结与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二)
学习目标:
1.能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2.能灵活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3.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分式乘除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掌握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2-13
1.分式的约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简分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
A. B. C. D.
2.分解因式:
3. 计算 (1) (2)
4.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与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类似
你能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吗?
二、 课堂展示 :
例1.计算(先把除法变乘法,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约分,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注意:过程中,分子、分母一般保持分解因式的形式。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3练习3, 课本P22习题第2题
1.计算(1) (2)(ab-b2)÷ (3)
2.大拖拉机m天耕地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机的工作效率( )倍.
A. B. C. D.
3.已知.求的值
4.“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米的正方形减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的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m千克.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
四.当堂检测:
1.已知:,则
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3. 计算
(1) (2)
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五.小结与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三)
学习目标:
1.能应用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进行混合运算。
2.能灵活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3.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分式乘除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掌握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4-15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列运算:
则
分式的乘方法则:公式:
文字叙述:
请同学们叙述分数乘方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分式乘方乘除混合运算法则顺序:
二、 课堂展示 :
例1.计算 (1) (2)
例2.计算(1) (2)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8练习2, 课本P22习题第3题
1.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 D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a2+3a+1=0,求
(1)a+; (2)a2+; (3)a3+; (4)a4+
4.已知a,b,x,y是有理数,且,
求式子的值.
四.课堂检测:
1.化简的结果为
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3.有这样一道题:“计算的值,其中”甲同学把“”
错抄成“”,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正确,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4.计算 (1) - (2)
五.小结与反思:
16.2.1 分式的加减(一)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2、 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
3、不断与分数情形类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通分后对分式的化简
关 键 点:找最简公分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5—16
1.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2、同分母分数如何加减?
3、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与同分母分数加减进行类比)
4、把你猜想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二、课堂展示
例1.计算:
点拨:如果结果不是最简分式,怎么办?
(1)+ (2)-
例2. 计算:(1).-- (2)
三、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 = ; (2) = 。
(3) = ;(4) = 。
2、课本P16练习1, 课本P23习题第4题。
3、在下面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0
4、 计算:
(1) (2)+
5..老师出了一道题“化简:”
小明的做法是:原式;
小亮的做法是:原式;
小芳的做法是:原式.
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明 B.小亮 C.小芳 D.没有正确的
四、当堂检测:
1、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2、填空题
(1) = (2) = 。
3、甲、乙2港分别位于长江的上、下游,相距s km,一艘游轮往返其间,如果游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a km/h,水流速度是b km/h,那么该游轮往返2港的时间差是多少?
4、 计算: (1) (2)
五.小结与反思:
16.2.1 分式的加减(二)
学习目标: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应用。
2、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3、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
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难点: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学习过程:
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6
1、对比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 ① ②
2.①、异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②、类比分数,猜想异分母分式如何加减?
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吗?
3.什么是最简公分母?
4.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 )
A.(x-1)2 B.(x-1)3 C.(x-1) D.(x-1)2(1-x)
5.议一议
有两位同学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
小明认为,只要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就变成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小亮同意小明的这种看法,但他俩的具体做法不同。
小明:
小亮:
你对这两种做法有何评判?与同伴交流。
发现: 异分母的分式 转化 同分母的分式
的加减 通分 的加减
通分的关键是找最简公分母
二、 课堂展示 :
例1计算:注意:分子相加减时,如果被减式分子是一个多项式,先用括号括起来,再运算,可减少出现符号错误: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约分,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1) (2)+ (3)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6练习2, 课本P23习题第5题。
1、填空 (1)(2)式子的最简公分母
2、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3.阅读下面题目的运算过程
上述计算过程,从哪一步出现错误,写出该步代号___________.
(1) 错误的 原因_________.
(2) 本题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
注意:1、“减式”是多项式时要添括号!
2、结果不是最简分式的应通过约分化为最简分式或者整式。
4、观察下列等式:,,,……
(1)猜想并写出第n个等式;
(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2、计算
(3)
五.小结与反思:
16.2.1 分式的加减(三)
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会进行比较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3.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难点: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课本P17-18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 ,化为 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分式加减的结果要化为
2.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
你能猜想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吗?试一试
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是:
二、 课堂展示 :
例1 (1) (2)
例2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8练习, 课本P36习题第2题。
1.计算 (1) (2)
(3) (4)
2.若=+,求A、B的值.
3..已知:,求的值
四、当堂检测
1、分式的计算结果是( )
A. B. C. D.
2.已知.求的值.
3.填空
(1) = ; (2) = 。
4. 计算
(1) (2)
五.小结与反思:
课题:分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说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取小括号,再取中括号,最后取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试一试:计算:(1) (2)
分析:这两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3)探究此题怎样计算: ⑷
二、课堂展示:计算
(1)
[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2) (3)
[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 [分析]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三、随堂练习:计算:
⑴ ⑵
⑶ (4)
精心填一填
⑴= ⑵ =
⑶选择: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
A. B. C. D.
四、当堂检测
⑴ ⑵
(3) (4);
五小结与反思
课题:负整数指数幂
学习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
2.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5)商的乘方:
(6)0指数幂,即当a≠0时,.
2、探索新知:
在中,当=时,产生0次幂,即当a≠0时,。那么当<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如计算: 由此得出:
当a≠0时,== === 由此得到 :=(a≠0)。
因此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a≠0).
如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
填空: = = , = ,= , 若=12,则= = =
计算:= =
二、课堂展示:(1)将的结果写成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分析: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
(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⑴ ⑵
(3)
三、随堂练习:选择:
1、若, ,,
A.<<< B.<<< C.<<< D.<<<
2、。已知,,,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C.> > D. >>
计算:⑴ ⑵
⑶ ⑷
四、当堂检测:
1、计算:(1) (2)
2、已知有意义,求、的取值范围。
五、小结与反思:
课题: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学习重点、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即利用10的正整数次幂,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式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1≤<10。
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⑴989 ⑵ -135200 (3)864000
同样,也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将他们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1≤<10。
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⑴ 0.00002; ⑵ -0.000034 ⑶ 0.0234
由此得出:对于绝对值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 只能是整数位为1,2,…,9的数,中的就是原数中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所有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在内。
2、探究: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式成(其中1≤<10,为整数),有什么规律呢?
30000= , 3000= , 300= , 30= ,
3= , 0.3= , 0.03= , 0.003= 。
观察以上结果,你有何发现?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你的发现。
二、课堂展示: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 (2)-0.0000064 (3)0.00314 (4)2013000
2、用四舍五入,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将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⑴ 0.47249= (精确到千分位)
⑵ -15380= (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⑶ 0.0020969=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⑷ 7481037= (精确到万位)
(5) 0.00302万有 个有效数字,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且保留到个位为 。
3、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 (2)=
三、随堂练习:
(1)近似数0.230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用科学技术法表示该数为
(2)把0.0000000012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200粒大米重约4克,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那末约458万人口的漳州市每天浪费大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A.91600克 B.克 C.克 D.
(4)一枚一角的硬币直径约为0.022 ,用科学技术法表示为
A. B. C. D.
(5)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算式:①2374.5= ②8.792=
③0.00101= ④-0.0000043=中不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四、当堂检测: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 (2)0.00001 (3)-112000 (4)-0.000112
五、小结与反思:
①
②
③
④
分式的混合运算:
关键是要正确的使用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正确的使用运算律。
尽量简化运算过程;
结果必须化为最简分式
混合运算的特点:
是整式运算、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综合运用,综合性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