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共120回。描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政治和军事斗争。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
关于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的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杨修之死 》即是后半回的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派兵攻打蜀国,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又退至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写了杨修被杀的前因后果。
人物简介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
《曹操集》。
杨修
人物简介
字德祖,弘农华阴人,
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
杨修之才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见碑背下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调味用姜蒜)臼(jiù,舂米的器具)”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鸡肋(lèi) 沉吟(yín) 酥(sū)
庖(páo) 夏侯惇(dūn)
主簿(bù) 褒贬(bāo biǎn)
簏(lù) 伺(sì) 曹丕(pī) 邺城(yè) 高阜(fù)
讫
谮
绰
shì
shuò
wù
yáng
huī
niān
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 )
心恶之( )
佯惊( )
麾军( )
拈弓( )
竟取匙与众食qì( )
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
延弃弓chāo( )刀。
数犯曹操之忌( )( )
适庖官进鸡汤( )
人皆不晓其意( )
丕如其言(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正逢
屡次
禁忌
明白
依照
认为对
只要
就
3、解释画线部分意义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 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思考:
围绕着曹、杨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曹操各有什么反映
找一找: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共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的反应
大怒斩之
鸡肋事件
为曹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闻而愈恶之
点破“梦中杀人”
改建花园大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塞北酥饼
虽喜笑,而心恶之
告发曹丕阴谋
愈恶之
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亦不喜植
日常生活
宫廷斗争
政治活动
杨修因何事何罪被杀?
欣 赏
Enjoy the pictureS
甲方: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乙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性格特征。
1、读了园门改阔,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
2、读了众人分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卖弄聪明。
3、读了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心直口快、轻率。
4、读了吴质事件,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
5、读了计出邺城和为植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
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杨修:
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卖弄聪明狂妄轻率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李贽评《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更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处理政治斗争的能力,在政治思想上与曹操不同。
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忌贤妒能 心胸狭窄、生性多疑 虚伪奸诈
老谋深算
曹 操
1、杨修建议工匠们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曹操本就自负多疑,处处防备别人,他发现杨修能参透自己心意,因而“甚忌之”。
文章结尾为何要写曹操进军失败的事?曹操失败回营后又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曹操兵败,表明杨修的预测是正确的,也表现了杨修的聪明。
失败回营后,曹操命人厚葬杨修,这样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1.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3.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将定会杀掉他了。 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被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如果杨修还活着,你会给他
哪些忠告
课堂训练
用总结的方法,写一幅对联,客观评价杨修.
曹操
杨修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深谋远虑建霸业
嫉贤妒能留恶名
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该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地接受别人对于我们的给予. ——洛克
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列夫·托尔斯泰
历史上的杨修之死
操妒修能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他在《短歌行》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使像曾为袁绍著文辱骂过他祖宗的陈琳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操)请署仓曹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丕)已下,并争与交好。
——《曲略》
曹操杀杨修最早见《三国志》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三国志》
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操)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矣。”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
由此可见曹操杀杨修实不得已。
此曹操非彼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
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回顾升温
文中共写了杨修的七次犯忌,分别是 、
、 、 、 、
、 。最终曹操因 .
.罪名杀害杨修,从中刻画了杨修 的
性格特点和曹操 的性格。
改建园门
分食酥饼
语破奸心
轻视吴质
教植斩吏
巧作答教
解“鸡肋”之迷
恃才放旷
惑乱军心
虚伪狡诈
迁移提高
将下列的人物和相关联的事件连线
曹操
孔明
林冲
武松
孙悟空
挥泪斩马谡
风雪山神庙
醉打蒋门神
大闹五庄观
煮酒论英雄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四大名著
想一想:从记叙方式上来讲,课文采用了哪种 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属于插叙。
插叙作用:使用插叙,可以使杨修的死因更为明晰,更使文章跌宕多姿.
杨修之死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