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格致中学鼓山校区07-08学年下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一、基础积累(42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涉足 ( ) 栅栏 ( ) 伫立 ( ) 花圃 ( )
jiàn赏( ) mì食 ( ) 抽tì ( ) 收liǎn( )
2、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 (某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3、用原文填空。(6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悲伤,不要心急! : 。
(2)、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过去了的, 。
(3)、 ,云从窗里出。
(4)、深林人不知, 。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4分)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5、走进名著(12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选自这部散文集的,还有《 》
(2)《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 ,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是“ ”之一。“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他的诗句。
(3)《三国演义》中蜀国军师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请说出有关他的二个故事: 、 。(中小学课本中的除外)
(4)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2分)
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6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 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7、下面语句中衔接有问题,请在画线处加一句话使之连贯(2分)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3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_ _________,因为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就没有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我们就难以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阅读,回答问题。(33+ 14 +11共58分)
(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世隶耕 ( ) ②收族之意( )
③邑人奇之( ) ④日扳仲永( )
2.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4分)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
③秀才观之( ) ④余闻之 ( )
3. 翻译下列文言短句:(6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选文作者是 代的 。文题中的“伤”是 的意思。(3分)
5.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3分)
A. 未尝/识书具 B. 父利/其然也 C. 余闻之也/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6. 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6分)
7.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3分)
8.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4分)
(二)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 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 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3.“我”在静默时听了老师说的几句话,为什么“鼻子抽搭了一下”,差点流出眼泪来 (3分)
4.“爸爸气极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你是怎么看的 (4分)
(三)父亲的收藏(10分)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 “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 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4分)
16.文中写“父亲一愣”与“我愣在那里”,根据语境体会“愣”字在两处所表达的不同含义。(3分)
17.根据文中对父亲的描写,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分)
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基础 1.略2、播改为拨 憾改为撼;3. 略4. D
5、(1)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少年闰土》;(2)宋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3)舌战群儒 六出祈山;(4)林冲 鲁智深;
(6)示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要求:用比喻,句子连贯顺畅,紧扣主题; 7、示例:为何要如此强调课外名著的阅读呢?
二、阅读
(一)1. ①属于 ②团结 ③认为……奇特 ④领着,引着 2. ①书具 ②仲永 ③诗 ④这件事 3.略 4. 宋 王安石 哀伤、叹息 5.C 6.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7.不使学 8.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二) 1爸爸“逼”“我”上学,后来又到学校给“我”送夹袄。
2这一系列极为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爸爸疼爱、愧疚之情。 3. “我”意识到自己没听爸妈的话,惹爸爸生气,是不应该的。 4.开放性试题,可赞成,也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
(三)15、在我的追问下,父亲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品。16、父亲的“愣”是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进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发呆。17、一个细心、温和、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