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1-30 1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1张PPT。第三册教材分析滨州市教学研究室 徐大有一、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数与代数
乘除法的认识
表内乘除法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空间与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 方向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分类统计 可能性
实践活动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我喜欢的地方
教学重点
表内乘法和除法
教学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
从不同方向看物体一、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认识乘法计算的简捷性二、教材结构特点同数连加单独编一节
有利于强化加法算式的特点;
有利于体会加法的局限性;
有利于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增加1和0的乘法的认识
有利于完整认识乘法
有利于学习表内乘法三、信息窗1解读与教学建议地位:准备课
建议:上足一节课
用好情境图
利用身边素材
多种方式练加法:看图 拼摆 游戏
适当增加加数个数
四、信息窗2解读与教学建议地位:单元教学重点
内容:无结语 “因数”替代“乘数”
建议:红点教学为重点
尊重基础 适时讲解
绿点教学留余地
独立尝试 重视交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
操作 游戏
适当拓展,掌握分寸五、信息窗3解读与教学建议内容:不出结语
建议:正确对待情境图
适当补充算式
重视交流,适度概括六、讨论同数连加是否可以与乘法的初步认识放到一块教学?二、看杂技----表内乘法(一)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经历乘法口诀编制的过程
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熟记1~5的乘法口诀二、教材编写特点(一)分段更趋合理
两段口诀的编制和记忆量大致均衡
突破传统,更合规律
以5当头 适量扩充口诀句数二、教材编写特点(二)素材富有童趣
借助儿歌编制口诀三、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
5、2、1的口诀
5的口诀是教学重点
结构:
儿歌--算式--口诀
编口诀--用口诀--记口诀
建议:
编制口诀:尊重经验
理解意义
先扶后放
记忆口诀: 寻求规律
不拘一法
以用促记四、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3、4的口诀
整理口诀 记忆口诀
建议:注意拐弯口诀意义的理解
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口诀
指导口诀整理,寻找排列规律
加大记忆口诀的练习量五、讨论“拐弯”的口诀与儿歌(或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一致,怎样帮助学生理解?
如,“二三得六”的意义是:2个3是6,而“3辆小车6个轮”意义却是:3个2是6。教学中不少学生编出的口诀是“三二得六”。三、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观念
二、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认识角 认识直角
特点:信息量大 联系生活
建议:
重视观察、交流,顺应生活概念
重视直观操作,活动形式适当补充
呈现由物到图的过程
重视变式练习三、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角的大小比较
锐角、钝角的认识
特点:重活动 方法多样化
建议:制作活动角实际操作
充分交流方法,但不宜择优
不宜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能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系统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
发展迁移能力二、教材编排特点素材贴近生活,富有童趣
强调自主编制口诀
逐步加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分量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乘法口诀,并探求规律
三、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6的乘法口诀
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建议:借助儿歌编口诀
自主编制,合作交流
组织练习的形式要灵活
解决问题要指导四、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7的口诀
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
建议:以口算作编制口诀的依据
自主编制口诀
注意寻找记忆规律
及时整理已学口诀五、信息窗3解读与建议内容:8的口诀
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
简析:
口算加法难度增大
口诀记忆难度大
口诀句数增多
解决非离散量问题,理解难度加大五、信息窗3解读与建议内容:8的口诀
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
简析:
口算加法难度增大
口诀记忆难度大
口诀句数增多
解决非离散量问题,理解难度加大建议:
用加法表做编制口诀的支撑
寻找记忆规律,突破记忆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要恰当六、信息窗4解读与建议内容:9的口诀
用9的口诀解决问题
乘法竖式的认识
简析:口诀句数多
可以找到多种规律
根据规律容易记忆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借助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二、教材编写特点情景素材富有童趣,具有教育性
优化知识结构:
由生活经验入手 认识更完整
强调建立平均分概念
以平均分作除法产生的基础
认识0的除法
认识余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重视直观操作三、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平均分
结构:分—平均分—两种分法
特点:两法对比,不截然分开
建议:
在实际分一分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
借助学具操作,探索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利用现实素材,强化平均分的操作练习四、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结构:平均分----除法
建议: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重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可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达平均分的过程
五、信息窗3解读与建议内容:0的除法
建议:
必须让学生明白,要分的是捞到的月亮
借助现实素材帮助学生理解0的除法的意义
不要人学生死记结语六、信息窗4解读与建议内容:解决问题 认识有余数除法
建议:
指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
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样化,不求从一个起点开始
借助操作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的过程七、信息窗5解读与建议内容:综合应用
建议:
用好情境图:指导观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合作交流
八、讨论为什么不强调“等分”和“包含”?六、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初步学会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初步学会看简单线路图
能辨认从三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经历辨认方向、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
把握要点:从长计议 掌握尺度二、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
已知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简单线路图
建议:尊重生活经验
注重实践活动
体会规则必要性
重视课外延伸三、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辨认从三个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建议:引导想象
独立思考
充分交流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初步认识“倍”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二、知识结构特点用乘法口诀求商集中编排
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到位
大步子编排
2~5 6~9
探索空间大 重在方法
强化“倍”的意义的认识三、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认识竖式
建议:
 尊重基础,自主探索
 算法多样化,适时择优
 尝试写竖式,经历符号化四、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一句口诀计算三道算式
编写意图:体会乘除法关系
      借助关系强化求商方法
建议: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比较三道算式特点
   指导选择口诀的方法五、信息窗3解读与建议内容:用6~9的口诀求商
建议:放手探索算法
   发现并突破计算难点六、信息窗4解读与建议内容:“倍”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编写意图: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强调数学模型的教学
 建议:
1.强调两个“理解”
  理解“倍”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
2.重视几种教学策略
  充分操作 充分表达 强调转化七、信息窗5解读与建议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编写意图:深化乘法意义的理解
      强调数学模型的教学
建议: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为什么要用乘法
重视操作 重视表达八、讨论
由包含分引入“倍”与由摆几个几引入“倍”,哪种策略更合适?八、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分类统计
建议:
理解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强调经历统计过程三、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建议:联系生活经验
交流猜测依据
组织游戏活动
三、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建议:联系生活经验
交流猜测依据
组织游戏活动
九、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能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二、编写特点单独设置一个单元
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使计算教学到位
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融为一体
有利于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有利于认识混合运算的价值三、信息窗1解读与建议内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建议:
重视教学策略的教学
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概括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与运算的要求分开四、信息窗2解读与建议内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建议:
重视教学策略的教学
理解先算除法的合理性
扩大概括运算顺序的空间
重视拓展内容的教学五、讨论解决问题时是否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综合算式的价值是什么?十、过年----总复习一、教学目标关注要点进一步巩固“双基”
经历整理复习的全过程
进一步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教学建议自主整理
系统整理
突出重点
查缺补漏
适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