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9-10 21: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李兆兵
设计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改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演讲式”、“超市式”(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抢答式”和“互动式”等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在呈现方式上建议采用“问题探讨”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前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十二个学习小组),以前后相邻的四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三个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大组(也就是行政组),便于课堂上学习大组积分。对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大组进行加分,并用小记分板进行记录,增强了课堂的竞赛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掌握文本中狭隘、给予、沉溺等词语,理解阅读经典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目标)
2.鼓励学生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其理性思维,提高其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3.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把握基础,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讨来领悟课文中蕴含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完成《自助学习讲义》;
2.请同学们借助各种书本资料或网络资源,认真搜集作者的有关信息,通过自学初步把握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演讲。(学生鼓掌)
(本次演讲的主题仍然是“向青春举杯”。每次语文课开始时用三分钟左右时间安排一至两名同学进行演讲,演讲的同学是按小组轮流上讲台脱稿演讲。由选举产生的四名小评委每次做好评分记录,于课后报给课代表汇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演讲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进行表述的能力。)
2.(师)从刚才大家的掌声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今天的演讲非常成功。
是的,我们正值青春,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我们属于青春,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我们面对青春,敢以挑战者姿态迎接一切,能理性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有教养的人。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二、巧妙解题,专题概述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中第一板块的内容――“求学之道”,重点探讨了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和同学们一起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板块“经典的力量”中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共同来探讨: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是什么?(板书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三、师生讨论,确立目标
大家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我想让同学们自己来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当然我们每个学习小组可以讨论交流。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确立以下三个学习目标:(提示:从简单、容易完成的目标开始。学生确定目标,老师在黑板左方板书学习目标。)
1.本文中出现的重要的音、形、义及作家作品;
2.梳理本文的结构内容;
  3.问题探讨,理解文章主旨。
四、展示字词,了解作者
1.大家认为在以上的三个目标中,哪一个目标最容易完成?
生齐答:音、形、义及作家作品。
2.既然第一个学习目标最容易完成,我们首先来完成第一个目标好不好?(生:好。)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地预习,有哪两位同学代表上讲台把你们组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给表现较好的组加5分。)
狭隘(ài) 慰藉(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 给予(jǐ)
3.大家齐读以上字词。
4.本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赫尔曼·黑塞(可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的书写题目的右下方板书)
5.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通过网络等去查阅了资料,下面请小组成员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相互交流一下,并请代表主动发表展示学习的成果。(给敢于在黑板上展示且成果较好的组加5分。)
介绍作者:(借助投影仪展示)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五、自学讨论,整体感知
老师公布本环节的游戏规则:本板块由老师出题,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在黑板上给敢于回答且回答较好的组每次加10分,本板块答错不扣分。
(一)比赛前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再次阅读课文,每个学习小组认真讨论本文的结构,并能够拟写结构提纲。(小组讨论)
(二)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文章结构:(教师出题)
1.第一部分
(1)第一段中提到了“教养”和“修养”,那么什么是“教养”、“修养”? “教养”与“修养”之间有何异同?(言之成理即可)(小组间开展查字典比赛,并给率先查对的组加分。)
(2)通过查字典,我们已基本了解了“教养”和“修养”的含义,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修养”呢?
生答: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
(3)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即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4)这一观点是怎样展开的?
生答: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2.第二部分
(1)文章第六段(第二部分)中,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两种阅读具体指哪两种阅读?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生答: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是想说明什么?
生答: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3.运用投影仪展示拟写较好的结构提纲:
              教养的内涵  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增强和扩展自我的意识
一(1-5)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大师的重要作品
         阅读杰作是重 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要途径之一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
                     完善自我,充实人生
二(6-7)如何阅读经典作品  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
六、学生发问,问题探讨
老师公布本环节的游戏规则:我们知道在本专题目录中有一行小字――“问题探讨”。前面环节都是老师问,同学们回答;下面这个环节是由我们同学们自己发问,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回答,也可指定到组、同学或者老师回答。老师也是同学们中的一员,也可参与发问或回答。发问人每次发问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且发问成功(对方答正确了,或是没回答正确后发问人必须自己对本题作一个解说回答),发问人所在组加10分;回答人能够回答正确,其所在组加10分,不正确则扣10分。小组成员可补充。
各小组积极讨论,认真准备发问的问题。对探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应进行适当点拨。以下是对同学们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罗列:
1.作者论述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时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你如何理解?
提示: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
提示: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此问可进行延伸: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
3.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提示: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4.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 “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5.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你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吗?请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提示: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6.本文在写作上有几个特点?
提示:(1)文章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2)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3)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7.你读过哪些经典作品,请选择一部与大家谈谈读后的心得。
七、课堂小结,深化主题(结束语)
是的,通过这一节课讨论探究,我们明白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并请课代表记录下来,应该说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下次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探讨活动,让我们与书籍为伴,在读书中共同成长。
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书的名言警句,并进行交流。
最后我们就用本文第6小节中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文: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