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2-27 21:48:00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3. 培养大家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关于比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口算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 : 16
3
4
:
1
8
4 .5 : 2.7
10 : 6
长5m,宽 m
长2.4m ,宽1.6m
长60cm,宽40cm
长15cm, 宽10cm
仔细观察
这几幅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看出了吗?
操场上的国旗: 2.4 : 1.6 =
教室里的国旗: 60 : 40 =
2.4m
1.6m
40cm
60cm
2.4︰1.6
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60︰40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4︰6
比例
2︰3=4︰6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由两个数组成,是一个式子,
表示两个数相除。
由四个数组成,是一个等式。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填空
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
比例。
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
是( )的。
能组成
相等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所以 6∶10 和 9∶15
能组成比例。
因为 6 ∶ 10 =
9∶15 =
=
3
5
3
5
3
5
3
5
3
5
3
5
3
5
3
5
3
1

2
1
6
=

4

3
1

2
=
1
6
1
6

4
24
1
1
6
=
24
1
所以
3
1

2
1
6

4

不能组成比例。
因为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1. 20 :5 = 1 :4
2. : = 6 :4
1
2
1
3
3. 0.6 :0.2 = :
3
4
1
4
4. 6 :10 = 9 :15
(错)
(对)
(对)
(对)
下面三个比中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 :3、9:12和8:12
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你能把下面的比例补充完整吗?
9 :( )=( ):4
填法多样化
8 : 6 = 4:( )
不能组成比例。
3、2、5、6
小游戏:任意说出四个10以内的自然数,
看看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
能组成
比例。
2、3、4、6
2.4 ︰1.6
60 ︰40

内项
外项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
6 ∶4
外项
外项
内项
内项
2.4 ︰ 1.6
60︰ 40

外项
内项
内项积是:
1.6 × 60=96
外项积是:
2.4 × 40 = 96
2.4
40
1.6
60
×
×

2.4 ︰ 1.6
60 ︰ 40

外项
内项

2.4×40
1.6×6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4︰1.6
60︰40

2.4
1.6

60
40
外项
外项
内项
内项
交叉相乘

2.4×40
1.6×60
2.4 ︰1.6
60︰40

外项
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智慧城堡
加油啊!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0.2∶2.5 和 4∶50
因为 0.2 × 50 = 10
2.5 × 4 = 10
所以 0.2∶2.5 和4∶50
能组成比例。
10 = 10
试一试
1.2∶ 和 ∶5
因为: 1.2 × 5 = 6
× =
所以: 1.2∶ 和 ∶5
不能组成比例。
6 ≠
试一试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1)6 :3 = 8 :5
(2)0.2 :2.5 = 4 :50
(3)2:3 = :
1
2
1
3
(4)1.2 :0.6 = 10 :5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2.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100
2
200
4
=

1
3
1
6
=
: 2
: 4

⑴ 3 : 5 = 9 : 15
⑵ 2.5 : 5 = 25 : 0.5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9 和 9∶12
所以: 6∶9 和 9∶12
不能组成比例。
因为: 6 × 12 = 72
9 × 9 = 81
比例的意义:
因为: 6 ∶ 9 =
9∶12 =
比例的基本性质:
所以: 6∶9 和 9∶12
不能组成比例。

72 ≠ 81
试一试
0.5×2 =( )×( )
0.5
5

0.2
2
2
5

1
2

3
5

3
4
× =( )×( )
2
5
3
4
8︰25=40︰125
( )×( ) =( )×( )
试一试
5
0.2
1
2
3
5
8
125
25
40
 填空: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2)如果5a=3b,那么, = ,
= 。
( )
( )
( )
( )
a
b
b
a
9
3
5
5
3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 : 15 = 10 : ( )
16 : 2 =( ) : 0.6
: 0.5 =( ) : ( )
( ) : 6 = 10 : ( )
4. 写出比值是0.2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30
4.8
  选择题.
  (1)(    )与 3 : 5 能组成比例。
   A. 10:6 B. : C. 30 : 50
  (3) 4 : 5 与(  ) 能组成比例。
   A. : B. 8:10 C. 15 : 12
  
1
3
1
5
1
5
1
8
C
B
  下面四个数可以组成比
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8、15和40
   
如果把3、40看作外项
3∶8=15 ∶40   3∶15 =8∶40 40∶8=15 ∶3 40∶15 =8∶3
  
如果把3、40看作内项
8∶3=40∶15 8∶40=3∶15
15∶3=40∶8  15∶40=3∶8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4、 3、6、8”这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吗?
你能用“4、3、6、8” 组成多少个比例?
根据12×0.6=1.8 × 4写出不同的比例。
数学故事
不久前,马惠惠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马惠惠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惠惠姐,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电线架好了,就不能来玩了,也不能攀登了,高压线可危险啦!”“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呀?”马惠惠想了想,便跑回家,拿了一根2米长的竹竿和一把卷尺,在地上量了起来,才一会儿,她就自信的告诉小明:“铁塔有15米高。”
铁塔高:?米 影子长6米
竹竿长:2米 影子长0.8米
2 : 0.8 = X : 6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式子叫做比例。
构成 由两个数组成,分别叫比的前项和后项。 由四个数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基本
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谈收获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这张图片( )不变,大小(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5、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6、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 ∶ (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 ∶ ( ) = ( ) ∶ ( )。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 )或( )。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13、解比例
ⅹ∶3 = ∶ = ∶ = ∶x
∶ x = 3∶12 ∶ x = 5%∶0.6 =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
参考答案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这张图片( 形状 )不变,大小( 变了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3 : 1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1) 因为6 :10 = ,9 :15 = ,所以6 :10 = 9 :15。
(2) 因为20 :5 = 4,4 :1 = 4,所以20 :5 = 4 :1。
(3) 因为5 :1 = 5,6 :2 = 3,所以5 :1 和 6 :2不能组成比例。
5、在2∶5、12∶0.2、31∶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2∶5 )。
6、在比例里,两个( 外项 )的积和两个( 内项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5 ) ∶ ( 3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6 ) ∶ ( 24 ) = ( 5 ) ∶ ( 20 )。 6×20 = 24×5 可组成8个比例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3 :4 = 6 :8 )、( 3 :6 = 4 :8 )或( 4 :3 = 8 :6 )。可组成8个比例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 )∶( 1 )。
解:设平行四边形的高是ⅹ厘米。
36 : 24 = 24 : ⅹ
36ⅹ = 24 × 2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6ⅹ = 576
ⅹ = 16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
解:设梯形的上底是ⅹ厘米,高是Y厘米。
18 : 27 = 10 : ⅹ 18 : 27 = 12 : Y
18ⅹ = 27 × 10 18 Y = 27 × 12
18ⅹ = 270 18 Y = 324
ⅹ = 15 Y = 18
答: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高是18厘米。
13、解比例
ⅹ∶3 = ∶ = ∶ = ∶x
ⅹ = ⅹ = 1.6 ⅹ = 1.2
∶ x = 3∶12 ∶ x = 5%∶0.6 =
ⅹ = 3 ⅹ = 4.5 ⅹ = 0.26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4 页 (共 4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同学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①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
②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1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2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3 汇报。
如:5:= 15:10=
5:=15:10 5:=2.4:1.6
= =
2.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4)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1)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2、机动:见附件课件
四.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