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套)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03 21:41:44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课堂达标测试题
命题人:刘宝华 学校:宁阳英才学校
A
1、 角是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_____________,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__________。角的符号是____。
2、 角也可以看成是_______绕着它的_______从_______位置旋转到_______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射线的起始位置叫做角的________,终止位置叫做角的_______。
3、 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BC就是∠ABC
(B) ∠BDC就是∠CDB
(C) ∠DBC就是∠DCB
(D) ∠BDC就是∠CBD
4、 图中共有_______个角,其中一个用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是__________。
D C
A B
答案:(1)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边,顶点,∠
(2)一条射线,端点,起始,终止,始边,终边
(3)B
(4)8,∠A与∠C
B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角 (B)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过同一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如图,当射线OA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射线OB的位置时,射线OA叫做∠AOB的______,射线OB叫做∠AOB的 _______。
B
O A
3、如图,角的顶点是______,边是_______,用三种方法表示该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
O A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ACD与∠BCD是同一个角
(B)以点C为顶点的角有2个 D
(C)图中共有3个角
(D)图中可以只用以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
B C
5、当角的始边与终边恰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______。
当射线旋转一周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_______。
答案:1 C
2 始边 终边
3 0 射线OA OB, ∠AOB ∠O ∠1
4 D
5 平角 周角
C
1、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_________。
这两条射线叫做_________,它们的公共叫端点叫做_________。
2、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的图形也叫做______, 射线的起始位置叫做_______,终止位置叫做_________。
3、图中共有_____个角,用字母分别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
A
C
D
O B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CA就是∠ABC A D
(B)∠B就是∠ABC
(C)∠ACB就是∠ACD
(D)∠BAC就是∠BAC B C
5、平角是指当角_______与________恰成________时所成的角,
周角是指当射线___________回到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
答案:1. 角,角的边,角的顶点
2. 角,角的始边,角的终边
3. 6, ∠AOC ∠AOD ∠AOB ∠COD ∠COB ∠DOB
4. B
5.终边,始边,一条直线,旋转一周,起始位置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课时课堂达标测试题
命题人:赵国霞 学校:宁阳英才学校
A
1、 当两个角的顶点和它们的两边都能分别 _________时,就说这两个角__________.
2、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一条_________,如果把这个角分为两个__________的角,那么这条_________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 如图(1) ∠AOB = ∠AOC + _________+_________; A
(2) ∠AOB = ∠AOC +__________; C
(3) ∠COD = ∠AOD —________ = ∠BOC — ___________; D
(4) ∠BOC = __________ — ∠AOC
4、如图(1)射线OC平分∠AOB则∠AOC =________ = 1/2∠_________ O B
(2) 射线OD平分∠AOC则∠COD =________= 1/2∠__________ C
(3) 射线OE平分∠BOC则∠COE =________=_________∠AOB。
D E
A O B
答案: 1 重合,相等
2 射线,相等,射线
3 (1) ∠COD, ∠BOD (2) ∠BOC (3) ∠AOC, ∠BOD (4) ∠AOB
4 (1) ∠BOC, ∠AOB (2) ∠AOD, ∠AOC (3) ∠BOE 1/4
B
1、看图填空:
(1)∠AOB = ∠AOC + ________ +_________;
(2) ∠AOB = ∠AOC + ____________;
(3) ∠COD = ∠BOC —__________
(4) 图中共有 _________个角。
B
D
C
O A
2、点P在∠MAN的平面上,现有等式∠PAM = ∠MAN, ∠PAN = ∠MAN, ∠PAM = ∠PAN, ∠MAN = 2∠NAP,
其中能表示AP是角平分线的等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OB是平角,过点O作射线OC、OD、OE,若∠AOC = ∠COD = ∠DOE = ∠BOE,
那么,(1)射线OD平分_____________ D
(2) ∠AOD的平分线是__________
(3) ∠AOB = ___________∠AOC E
∠AOB= ___________∠AOD C
∠DOE = 1/4__________。
A B
O
答案: 1 (1) ∠COD, ∠BOD (2) ∠BOC (3) ∠BOD (4)6
2 B
3 (1) ∠AOB (2)射线OC,射线OE (3) 4 , 2 , ∠AOB
C
1、 如图,完成下列填空:
(1)∠BOD = ∠BOC + _______;
(2) ∠AOC = _________+________;
(3) ∠AOB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AOD+∠BOC = _________ —_________
B
C
D
O A
2、射线OC在∠AOB的内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呢过得到OC为∠AOB的平分线的是( )
(A) 2∠AOC = ∠BOA (B) ∠AOB = 2∠BOC (C) ∠AOC+∠BOC=∠AOB (D) ∠AOC = ∠BOC
3、如图:已知∠AOB = ∠BOC = ∠COD则 O
∠AOD = __________∠BOC;
∠AOC =___________∠BOD;
∠AOC =___________∠AOD
A B C D
4、如果∠AOC=∠BOD,则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为什么?
D C
A B
答案: 1 (1)∠COD (2) ∠AOD , ∠COD (3) ∠AOD , ∠COD , ∠BOC (4) ∠AOB , ∠COD
2 C
3 3 = 2/3
4 有,∠AOD=∠BOC;因为∠AOC = ∠BOD, ∠AOC—∠COD=∠BOD—∠COD;所以∠AOD=∠BOC。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课时 角的度量
命题人:刘洪波 学校:宁阳英才学校
A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直角,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锐角,_________________叫做钝角.
2、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_________,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__________.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不叫,简称_________,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__________.
4、一个角的度数是它的余角的2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
答案:
1 90°的角,小于90°的角,大于90°并且小于180°的角
2 两个角的和为90° 互余 余角
3 两个角的和为180° 互补 补角
4 60°
B
1、 余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补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α=37°20 ′ ∠β和∠α互补 那么∠β=___________
4、 已知∠1=50°31′, ∠2=51°11′ 那么∠1+∠2=________
5、两个锐角能互补吗 两个钝角能互补吗 为什么
解:
答案: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 ∠β=142°40′
4 101°42′
5 不能互补:锐角+锐角﹤180°
不能互补:钝角+钝角﹥180°
C
1、 取一副三角尺,你能分别说出这副三角尺中六个角的度数吗
这些角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哪些角互为补角
2、 你能用三角尺画出 15° 105° 和 150°的角吗
说说你的画法。 D C
3、 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E
(1) ∠AOC=70° 那么∠BOD=_______
(2) ∠AOC=70°∠COE=46°那∠BOD=________ B
O A
答案: 1 30° 60° 45° 90 ° 30°和60°互为余角
45°和45°互为余角 90°和90°的互为补角
2 15°= 45°-30° 105°= 90°+ 45° 150°= 90°+ 60°
3 35° 58°
七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宁阳英才学校 蔡凯辉 陈宗雷
A
1、 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果∠AOC=43°,那么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1=80°, ∠2=80°, ∠1与∠2是否为对顶角 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 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BOD的 角平分线,已知∠BOE=35°,那么
∠AOC=_____,∠COE=______.
(3) (4)
4如图,AB,CD,EF是经过点O的直线,如果∠EOD=88°,∠AOC=70°,那么∠BOF=_____.
参考答案:1.137°43 °137°2.不是3.70°145°4.22°
B
1如图,图中的∠1, ∠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如图三条直线AB,CD, EF两两相交,则图中的对顶角共有_____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DOE=∠BOD,OF平分∠AOE,如果∠AOC=28°,则
∠EOF=_____.
参考答案:1.D 2.6 ∠AMC与∠BMD ∠AMD与∠CMB ∠BNE与∠ANF ∠BNF与∠ENA ∠DGE与∠FGC ∠DGF与∠EGC 3.62°
C
1、 如图三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60°,则∠BOD=_____,∠AOD=_____.
(1) (2)
2、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平分∠AOD, 已知∠AOE=65°,则∠BOC=_____,∠BOD=_____.
3、 如图三条直线AB,CD, EF相交于点O,如果∠BOC=90°∠BOF=27°, 那么∠BOE=_____.
(3)
参考答案:1.60°120°2.130°50°3.153°
A卷
1、垂直是相交的一种(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如图1所示,直线AD与直线BD相交于点 D,BE⊥AD,垂足为点E,DC⊥AB, 垂足为点C.点B到直线AD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图2
3、如图2,OA⊥OB,OC⊥OD,垂足为O,∠AOC与∠BOD相等吗 为什么
4、完成下列作图:
作∠AOB的平分线,并在平分线上任找一点P,过P作∠AOB两边的垂线段,并量出垂线段的长.
5、如图3,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B⊥CD,∠DOE=127°,则∠COE= ∠AOF=
B卷
一选择题:
1、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A、线段上 B、线段的端点 C、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
A、垂线段 B、垂线的长 C、长度 D、垂线段的长
3、已知点O,画和点O的距离是3厘米的直线可以画( )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4、如图1所示,AO⊥BC,OM⊥ON,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对
A、3 B、4 C、5 D、6
二解答题:
如图2,直线MN、PQ交于点O,OE⊥PQ于O,OQ平分∠MOF,若∠MOE=45°,则∠NOE= ∠NOF=
C卷
1.如图1,直线AB与CD互相垂直,垂足为O,则
∠AOC, ∠BOC, ∠BOD, ∠AOD各等于多少
2、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判断时钟的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时刻,他们每个人说了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
A、甲说3点和3点半 B、乙说6点和6点15分
C、丙说3点和9点 D、丁说3点和4点
3、自钝角的顶点引它的一边的垂线,把这两个角分成两个角,它们度数的比是
1:2,则这个钝角的度数是多少
4、一个人要从A地出发去河a中挑水,并把水送到B地,那么这个人如何行走,才能使行走的距离最近,画出示意图,并说出理由
5、如图3,MO⊥NO,OG平分∠MOP,∠PON=3∠NOG,求∠GOP的度数。
答案:
A卷:
1. 特殊情况,垂线,垂足.
2. BE,CD.
3. 相等
4. 略
5. 53°,37°
B卷: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二解答题:
135°,90°
C卷:
1, 90° 2,C 3, 135° 4, 略 5, 72°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一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英才学校 刘艳菊
达标题A组
1、观察图形并填空: 2
1 3
(1)∠1与______是同位角
(2)∠5与_______是同旁内角 5
(3)∠2与_______是内错角 4
2、如图
(1)∠1的同位角是_______ D 1 C
5 4
(2) ∠1 的内错角是________
(3) ∠2与∠5是___________
2 3
A B
3、如图,直线a.b被c所截
(1)写出所有的同位角________________
内错角________________
同旁内角______________
(2)若∠3=∠5,那么与∠5相等的还有_____________.
与∠5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
a b
5 2 1
3 4 C
达标题B组
1、观察图形并填空: D C
(1)∠C与______是同旁内角
(2)∠C与_______是内错角
A B E
c
2、如图,填空
图中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位角, 1 4 a
有 同旁内角 2 3
5 8 b
6 7
3、如图
(1)∠1与 是同位角
(2)∠1与 是内错角
(3)∠2与∠3是
(4)若∠1=∠3,那么∠3的补角是
若∠1=∠5,那么∠5的补角是
A D
4 3
5 2 1
B C D
达标题C组
1、填空:
(1)∠A与 是内错角
(2)∠B与 是内错角
(3) ∠AOB与∠COD是_________________
A B
O
C D
2、观察图形并填空:
1)∠2与∠6是___________
(2)∠3与 是内错角
(3) ∠2与∠5是_________________
(4) ∠1=____________
(5)与∠1互补
5 1 2 6
4 3
3、根据图形回答:
(1)指出∠BAE的同位角,内错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AE=∠D,你能找出与∠D互补的角吗?
D C
A B
E
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课时试卷A
1 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 ,读作 。
(3)经过 ,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如图,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点P分别画出三角形ABC三边的平行线。
3.过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画对边的平行线,分别交于D、E、F三点。
附答案 :1.(1)不平行(2)AB∥CD(3)直线外一点2.略。3.略。
B卷
1. 判断:
(1)经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2)经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3)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垂直、相交三种。( )
(4)两条线段一定不会有交点。( )
2.填空:正方体中和一条棱平行的棱有 条,和一条棱垂直的棱有 条,和一条棱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棱有 条。
3.如图:(1)过点D画DE∥CE交AB于点E.
(2)过点A画AF∥BC交CD的延长线于F.
附答案:1.(1)×(2)√(3)×(4)×。2.3、4、4。3.略。
C卷:
1. 如图:过点P画三角形ABC三边的平行线。
2. 过角AOB内一点P画OA、OB的平行线。
3. 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
(1)17在射线 上
(2)同一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是
(3)2007在哪条射线上?
附答案:1.略。2.略。3.(1)OE (2)相邻两个数的差是6(3)OC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3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英才学校 束延河
达标题A组
1、 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上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
2、选择题:
(1)如图:DE是过点A的直线,要使DE∥BC,应有 ( )
A ∠3=∠2 B ∠C=∠2 C∠C=∠1 D ∠C=∠B
D A E
3 2 1
B C
(2)如图,AB∥CD∥EF,BC∥AD,AC为∠BAD的平分线,与∠AOF 相等的角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D C
F O E
A B
3、将证明过程的理由填在括号内: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交 AB 于E,交CD于F
求证:∠1+∠3=1800 A E BA
证明:∵AB∥CD ( ) 1
∴∠1=∠2 ( )
2
∵∠2+∠3=1800 ( ) F
C 3 D
∴∠1+∠3=1800 ( )
达标题B组
1、填空题:
(1)如图 AB∥CD , ∠1=600 则∠2=_________
E
A 2 B
1
C D
F
A D
(2)如图 AD∥BC , ∠A=1100 ∠C=400
则∠B+∠D =_________
B C
2、选择题:
(1)已知:如图 AB∥CD , ∠1=650 ∠2=550 则∠E=( )
A 650 B 550 C 600 D 以上都不对
E
A 1 B
C 2 D
(2)已知:如图DAE是一条直线,DE∥BC, ∠BAC=800 ∠ACF=1140 则∠1=( )
A 800 B 660 C 560 D 340
D A E
1
B C F
达标题C组
1、将证明过程的理由填在括号内: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交 AB 于E,交CD于F
求证:∠1+∠3=1800 A E BA
证明:∵AB∥CD ( ) 1
∴∠1=∠2 ( )
2
∵∠2+∠3=1800 ( ) F
C 3 D
∴∠1+∠3=1800 ( )
2.已知:如图AB∥CD, ∠1=1100 ∠2=700
求证:∠3=∠4
证明:∵AB∥CD ( )
∴∠1=∠5=1100 ( ) A 1 B
3
∠3=∠2=700 ( )
∵∠4+∠5=1800 ( ) C 5 2 D
4
∴∠4+1100 =1800 ( )
∴∠4=700 (( )
∴∠3=∠4 ( )
3. 已知:如图AB∥CD, ∠BAE=350 ∠DCE=250
求: ∠AEC的度数?
A B
E
C D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平行线的判定】
宁阳英才学校 刘勤霞
第一课时:
达标题A组
1. 如图(1),直线a.、b被c所截
①若∠1=∠2,则______∥_______, 根据是( )
②若∠3=∠4,则______∥_______, 根据是( )
③若∠2+∠3=1800,则______∥_______,根据是( )
2. 如图 (2)
①若∠1=_____,则AB∥CD, 根据是( )
②若∠2=_______,则AD∥_______, 根据是( )
3. 如图(3)已知∠1+∠2=1800 直线a与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a b
1 3 2 A B 1 a
4 c 1
D C 2 3 b
2
图(1 ) 图(2 ) 图(3 )
达标题B组
1. 如图(1):
①若∠B=∠3,则______∥_______, 根据是( )
②若∠2=∠A,则______∥_______, 根据是( )
③若∠2=∠E,则______∥_______, 根据是( )
④若∠2+∠E=1800,则______∥_______,根据是( )
2. 如图(2)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1=800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如、若∠2=800 则AB ∥ CD B、若∠5=800则AB ∥ CD
C、若∠3 =1000 则AB ∥ CD D、若∠4=800则AB ∥CD
A C
A
E
E 2 4 5 F
1 3
2
1 3
B C D
B D
图(1) 图(2)
达标题C组
如图(1)
①因为∠ABD =∠BDC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
②因为∠DBC =∠ADB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
③因为∠CBE =∠A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
④因为∠CBE =∠DCB,所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
⑤因为∠A +∠ADC=1800 ,所以_________∥________,根据( )
⑥因为∠A+∠ABC=1800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
2、如图(2)BE平分∠ABD,DE平分∠BDC,QIE 且∠1+∠2=900
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说明理由?
D C
A B E
图(1)
A B
1
E
2
C D
图(2)
第二课时:
达标题A组
1、 直线m∥n , m上的一点A到n的距离为6厘米,B为n上的任一点,
则点B到m的距离为__________厘米。
2、 如图L1∥L2
(1)△ABC与△BCD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你还能画出一个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A D
L2
L1 B C
达标题B组
1、如图
已知AB∥CD,EF=5cm ,MN=4cm,PQ=3cm,
则AB与CD的距离是________cm .
A E M P B
C F N Q D
2、 墙壁上钉一幅壁画,要求图画的下边缘与地面脚线平行,
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你的理由?
3、 已知如图,AB∥CD,
(1) 试说明∠CEA=∠A+∠C成立的理由?
(2)若∠CEA=∠A+∠C证明AB∥CD吗?说明理由?
C D
E
A B
达标题C组
1、 如图所示,已知L1∥L2,AB∥CD ,CE、FG都垂直于L2,E、G分别为垂足,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CD B、CE=FG C、A、B两点的距离就是线段AB的长度
D、L1与L2间的距离就是线段CD的长度
L1 A C F
L2 B D E G
2、 在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并且距离等于3厘米的直线有几条?
自己画画看?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
达标试题卷(A)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宁阳十中 徐承波
下图是把一个树干和一幅扇子在方格纸上摆出的图案.
如果用(0,0)表示M的位置,
用(2,1)表示N的位置,
图1 图2
那么 (1)图1中A、B、C、D、E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B、C、D、E、F、G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1和图2中分别找出(4,11)和(8,10)的位置.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一节
达标试题卷(B)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宁阳十中 徐承波
1. 如图,小王家在1街与2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2)→(2,3)→(2,4)→(3,4)→(4,4)→(5,4)表示小王从家到工厂上班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家到工厂小王走的另外路径吗?
试一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市市区几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如果以O为原点建立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如果用(2,2.5)表示金凤广场的位置,用(11,7)表示动物园的位置.根据此规定
(1)湖心岛、光岳楼、山陕会馆的位置如何表示?
(2)(11,7)和(7,11)是同一个位置吗?为什么?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一节
达标试题卷(C)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宁阳十中 徐承波
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数据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如图,已知校门的位置是(1,1),那么下列对于实验楼位置的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
①实验楼的位置是3
②实验楼的位置是(3,3)
③实验楼的位置为(4,4)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张坚在某市动物园大门口看到这个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试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注:A代表驼鸟峰,B代表猴山,C代表百鸟园,D代表熊猫馆,E代表大门)
图中A、B、C、D、E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宁阳十中 徐承波
达标试题卷(A)
(1)A(10,8),B(7,10),C(5,9),D(3,8),E(9,1)
(2)A(7,0),B(0,3),C(2,6),D(4,7),E(10,7),F(12,6),G(14,3)
(3)略
达标试题卷(B)
1. (2,1)→(3,1)→(4,1)→(5,1)→(5,2)→(5,3)→(5,4)或(2,1)→(3,2)→(4,3)→(5,4)
2. (1)湖心岛(2.5,5),光岳楼(4,4),山陕会馆(7,3)
(2)不是,因为根据题目中点的位置确定水平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在前,竖直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在后,是有序数对.
达标试题卷(C)
1.B 2.A
3. A(8,1),B(14,4),C(13,8),D(7,10),E(2,3)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达标试题卷(A)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宁阳十中 刘源
1、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______,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_____________。
2、 在直角坐标系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_____,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铅直的一条数轴叫做y轴或_____,规定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为_______。
3、 写出图中A、B、C、D、E、F各点的坐标。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顺次连接。
(0,4),(3,0),(7,3),(4,7),(0,4)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达标试题卷(B)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宁阳十中 刘源
1、 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的公共原点叫做__________,简称原点,一般用O表示,建立了坐标系的平面叫做________。
2、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A,过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A的_____、______,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a,b)。原点O的坐标是(0,0),记作_______。
3、 x轴上所有各点的纵坐标都为______, y轴上所有各点的横坐标都为______。
4、 在坐标平面内,经过点A(-2,0)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这条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有什么特点?
5、 在坐标平面内,经过点B(-2,-1)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这条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达标试题卷(C)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宁阳十中 刘源
1、 在坐标平面内,x轴和y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位于原点右上方的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2、 已知点A(a,b),若ab=0,则点A( )
A、 在x轴上 B、在y轴上 C、原点 D、在坐标轴上
3、 如果点P(a,b)在第二象限,那么a与b分别是正数还是负数?
4、 如果a>0,b<0,那么点P(a,b)在第几象限?点Q(-a,b)在第几象限?
5、 如果点(a,b)在第四象限,那么点(-a,b)和点(b,a)分别在第几象限?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宁阳十中 刘源
达标试题卷(A)
1、 数轴,直角坐标系
2、 横轴,纵轴,坐标轴
3、 A(2,1)、B(-2,1)、C(-3,4)、D(-3,-4)、E(5,-4)、F(-5,-4)
4、 作图(略)
达标试题卷(B)
1、 坐标原点,坐标平面
2、 横坐标,纵坐标,O(0,0)
3、 0,0
4、 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同
5、 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
达标试题卷(C)
1、 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2、 D
3、 a是负数,b是正数
4、 点P(a,b)在第四象限,点Q(-a,b)在第三象限
5、 (-a,b)在第三象限,(b,a)在第二象限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达标试题卷(A)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宁阳十中 王龙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下列各点,然后将各组中的点两两连接起来:
(1) A(-3,-3)B(-1,-5)C(3,-2)
(2) A1(0,-3)B1(2,-5)C1(6,-2)
(3) A2 (3,-3) B2(5,-5) C2(9,-2)
你将得出三个什么图案?从得出的图案中你发现了什么?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达标试题卷(B)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宁阳十中 王龙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下列各点,并分别将各组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①(-1,0),(-1,2),(-2,2),(0,4)
②(1,0),(1,2),(2,2),(0,4)
③(1,0),(1,-2),(2,-2),(0,-4)
(2)在(1)的②中各点构成的图案是由①各点构成的图案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3)你能再选取4个点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之与(1)中的3个图案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吗?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达标试题卷(C)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宁阳十中 王龙国
如图,OBCD为正方形。
(1)如果B点坐标为(4,0),试写出其他三个顶点的坐标;
(2)如果将正方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那么各顶点平移后的坐标是什么?
(3)如果这个正方形平移后的一个顶点的坐标为(2,-1),求其余三个顶点的坐标。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A)
11.4函数与图像(1)
宁阳十中 苏帅
1.请你说一说
下列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
第三题:
通话时间t/分 0<t≤3 3<t≤4 4<t≤5 5<t≤6 …
话费y/元 0.4 0.8 1.2 1.6 …
答:第一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想一想:
下列各题中,哪些是函数关系,哪些不是函数关系:
(1)在一定的时间内,匀速运动所走的路程和速度.
(2)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粒石子,泛起的波纹的周长与半径.
(3)x+3与x.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一边和这边上的高.
(5)正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6)水管中水流的速度和水管的长度.
(7)圆的面积和它的周长.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B)
11.4函数与图像(1)
宁阳十中 苏帅
1.如图,这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______时气温最高,______时气温最低,最高气温是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
(2)20时的气温是______;
(3)______时的气温是6 ℃;
(4)______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5)______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2.如图: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函数的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请你判断:
(1)甲乙谁的速度比较快?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多少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晨,小强从家出发,以v1的速度前往学校,途中在一饮食店吃早点,之后以v2的速度向学校走去,且v1>v2,则表示小强从家到学校的时间t(分钟)与路程S(千米)之间的关系是( )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C)
11.4函数与图像(1)
宁阳十中 苏帅
1..某人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6分钟,按通话时间收费,3分钟内收2.4元,每加一分钟加收1元.则表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2.某市自来水公司年度利润表如图,观察该图表可知,下列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996年的利润比1995年的利润增长-2173.33万元
B.1997年的利润比1996年的利润增长5679.03万元
C.1998年的利润比1997年的利润增长315.51万元
D.1999年的利润比1998年的利润增长-7706.77万元
3.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这是一次______米赛跑;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______;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______米/秒.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4函数与图像(1)
宁阳十中 苏帅
达标试题卷(A)
1.①②③都含有两个变量,①中人均纯收入可以看成年份的函数,②中有效成分释放量是服用后的时间的函数,③中话费是通话时间的函数
2.(1)(2)(3)(4)(7)是函数关系,(5)(6)不是.
达标试题卷(B)
1.(1)16,4,10℃,-4℃ (2)8℃ (3)10 (4)16-24 (5)12-14
2.(1)由图象知甲8秒钟运动了64米,速度为8米/秒,乙8秒运动了64-12=52米,乙速度为6.5米/秒,所以甲的速度快. (2)甲比乙速度每秒快1.5米.
3.A
达标试题卷(C)
1.C
2.D
3.100,甲,8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A)
11.4函数与图像(2)
宁阳十中 尹辉
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Y增加0、5厘米。
①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和3千克时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y(厘米)
②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是X的函数吗?
③以x与Y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描出这些点;
④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在下面图框内完成作图: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B)
11.4函数与图像(2)
宁阳十中 尹辉
请同学们剪下5条宽度相等,长度均为5cm的长方形白纸,按下图的方法叠合起来,叠合部分宽1cm。
(1) 求2张白纸叠合后的长度?
(2) 3张白纸叠合后的长度呢?
(3) 4张白纸叠合后的长度呢?
(4) 5张白纸叠合后的长度呢?
认真分析,请填写下表。
叠合数目X(张) 2 3 4 5
总长度 y(厘米)
(5)设有x张这样的白纸叠合后的总长度为ycm,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6)Y是X的函数吗?
(7)以x与Y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描出这些点;
(8)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在下面图框内完成作图: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C)
11.4函数与图像(2)
宁阳十中 尹辉
1.如图,利用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当x=–1,x=2时,对应的y值;
(2)分别求出当y=–3,y=3时,对应的x值;
(3)求方程–2x+1=0的解。
2.如图,有两个函数图象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 它
们分别是函数y=8x(用直线AO表示)和函数 y=13/2x+12
(用直线AB表示)
⑴分别求出当x=0,x=8时,对应的两个不同的函数的y值;
(2)分别求出当y=0,y=12,y=64时, 对应的两个 不同的函数x值;
(3)分别求出方程8x=0和方程13/2x+12=0的解。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4函数与图像(2)
宁阳十中 尹辉
达标试题卷(A)
1 3,3.5,4,4.5
2 y=0.5x+3 是
3 ④的图略
达标试题卷(B)
⑴11,⑵17,⑶23,⑷29,
⑸y=6x-1(x≥2), ⑹是 ⑺⑻的图略
达标试题卷(C)
1:⑴3,-3;⑵-1,2;⑶x =1/2
2:⑴0,64和 12,64
⑵0,3/2,8和 -24/13,0,8
⑶0和-24/13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A)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1)
宁阳十中 孔新华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
(A)y=-x/8
(B)y=-6/x
(C)y=8x2+x(1-8x)
(D)y=1+8x
2. 一次函数y=kx+b(k≠0)当b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
3.已知函数y=kx(k≠0)经过点(1,2)则k=_____
4.已知圆的周长C是半径r的函数,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C是r的_______函数
5.某种巧克力的单价是28元/千克, 小明购买x千克巧克力时花费y元,
(1)y是X的一次函数吗?若是,请写出他们的关系式。
(2)若小明买了5千克巧克力需花多少钱?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B)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1)
宁阳十中 孔新华
1. 一次函数y=2x+b(k≠0) 经过点(1,3)则b=_____
2.某弹簧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3.当m为何值时,函数y=(m-1)x是正比例函数
4. 当m,n为何值时,函数y=(m-1)x2-n 是正比例函数
5.如图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现有一列火车从乙地出发以80千米/时的速度向丙行使。
—甲————乙———————丙——————
设x(时)表示火车行驶的时间,y(千米)表示火车与甲地的距离,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C)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1)
宁阳十中 孔新华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y=3x2 (B) y=3x+1
(C)y=-3x-1(D)y=-1/3x
2.以下函数关系不是一次函数的是——
(A)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关系
(C)高为6厘米的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
(D)一棵树高50厘米,每月长高2厘米,若干月后高度与月数之间的关系
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x,则它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4.已知下表是y与x的一次函数请写出函数关系式,并补全表格
x -2 -1 0 2 3
y 4 0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1)
宁阳十中 孔新华
达标试题卷(A)
1.A.D 2.b=0 3.k=2 4.c=2∏r 正比例
5.(1) 是 y=28x
(2) y=140元
达标试题卷(B)
1.b=1 2.y=0.5x+3 3.m≠1 4. m≠1 n=1
5.y=100+80x 是
达标试题卷(C)
1.D 2.C 3.y=6x 4.y=-x+2 , 3 , 2 , -1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A)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
宁阳十中 苑祥宝
1.函数y=8x的图像经过点(0, ___ )与点(1, ___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
2.如图它可能是下列那个函数的图像( )
A.y=2x+1 B.y=2x-1 y
C.y=-2x+1 D.y=-2x-1 0 x
3.下列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3x-4 B.y=-2+0.1x
C.y=8x+3 D.y=2-2x
4.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
x … …
Y=2x+1 … …
y
x
结合你所画的图像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该图像上
A.(5,10) B.( ,4) C.(6,12) D.(4,9)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B)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
宁阳十中 苑祥宝
1.过点(0,-5)的直线是( )
A.y=x+5 B.y=x-5
C.y=2x+5 D.y=-2x+5
2.正比例函数的y=-4x, y=12x, y=x共同点是( )
A.图像位于同样的象限 B.图像都经过原点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已知点(-2,n)在直线y=2x-1上,则n =____________
4.已知直线y=x+b,当b<0时,直线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一次函数y=(m-1)x+m-1与y轴交于点(0,-1),那么m的值为_________
6. 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大致是( )
y y y
y
x x x x
0 0 0 0
A B C D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二课时
达标试题卷(C)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
宁阳十中 苑祥宝
1. 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
2. 一次函数y=kx+5中,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点在函数y=1-2x的图像上的是( )
A.(2.5,-1) B.(0, )
C.(1, -1) D.(- ,-4)
4.关于函数y=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图像经过点(1,2)
B.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不论x取何值,总有y>0
5.某函数具有以下两条性质:
(1)它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2)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函数(用关系式表示)
6. 你能根据下列一次函数y=kx+b的草图,得到各图中k和b的符号吗?
附: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达标试题卷参考答案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
宁阳十中 苑祥宝
达标试题卷(A)
1. 0 , 8 , 增大
2.B 3.D
4.画图(略) B,D在图像上
达标试题卷(B)
1.B 2.B 3. -5 4. D
5. 0 6.C
达标试题卷(C)
1.列表,描点,连线,直线
2.k<0
3.C
4.C
5.答(略)只要是满足k<0的正比例函数即可
6. ①> > ②> < ③< > ④<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第1课时
金桥学校:吴谦
12.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A卷
1、把方程2x-y-5=0化成含y的代数式表示x的形式:x= .
2、在方程3x-ay=8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为 .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y=1,若x=2,则y= ,若y=0,则x= .
4、方程x+y=2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
5、下列各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答案:、1。 2 a=1 3.y=3 x= 4. 5、C
12.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B卷
1、在方程2(x+y)-3(y-x)=3中,用含x的一次式表示y,则( )
A 、 y=5x-3 B 、y=-x-3 C、 y= D、 y=-5x-3
2、方程组的解是( )
A、 B、 C、 D、
3、既是方程2x-y=3,又是3x+4y-10=0的解是( )
A、    B、    C、    D、
4、已知的解是,则( )
A、 B、 C 、 D、
5、解下列方程组
1、A 2、D 3、A 4、B 5、
12.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C卷
1、大数和小数的差为12,这两个数的和为60,则大数是 ,小数是 .
2、一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则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排数是( )
3、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是指这个方程的(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三个解 D、 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4、已知的解是,则( )
A、 B、 C 、 D、
5、
1、. 36,24 2、C 3、D 4、B 5、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2课时达标试题A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一、选择题
1、把方程写成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的形式,结果是( )
A、 B、 C、 D、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较简单的变形是( )
A、 先把①变形
B、 先把②变形
C、 以先把①变形,也可以先把②变形
D、 先把①②同时变形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答案:1、(1)、C (2)、A
2、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2课时达标试题B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一、填空题
1、已知用表示得 。
2、已知用表示,得 。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加以检验:
答案:一、1、 2、
二、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2课时达标试题C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1、 解方程组 填空:
解:由②,得 。③
将③代入①,得 ,解得 。
将 代入③,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
2、(用代入法解)  
答案:1、,,,,
2、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3课时达标试题A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一、选择题:
1、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有下列四种变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将方程中含项的系数化为2,则以下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答案: 一、1、C 2、D
二、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3课时达标试题B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1、选择题:解方程组用加减法消去,须( )
A、①2—② B、①3—②2 C、①2+② D、①3+②2
2、解方程组填空:
解:②—①,得 ;

将 代入①,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
答案:1、C
2、;;;;1;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12章第2节第3课时达标试题C卷
金桥学校:吴冕冕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答案:① ②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第4课时
金桥学校:吴谦
12.3图象的妙用A组
1用画图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以看作是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作标(作图)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1)B(1,-5)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答案:1、(1) (2) 2、y=、
3、
12.3图象的妙用B组
1用画图法解下列方程组
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2,-4)和点B(6,4)则k= b=
A、2 ,8 B、-2 ,-8 C、2, -8 D –2 ,8
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2,-4)和点B(6,4)C、( 8,n )则 n=
A、2 B、-2 C、-8 D\ 8
答案:
1、 (1) (2) 2、 2, -8 8 3、D
12.3图象的妙用C组
1、求直线y=2x+8,y=-2x-4与y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1)B(-1, 4)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答案:1、18 2、y=-x+3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4节第5课时
金桥学校:王玲
达标测试卷A卷
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
2、运往灾区的两批货物,第一批共480吨,用8节火车车厢和20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共运524吨,用10节火车车厢和6辆汽车正好装完,求每节火车车厢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
答案:1、 x+y=32 2、每节火车厢50吨,每辆汽车4吨
1/2y+10=x
达标测试卷B卷
1、 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2、 为绿化校园,时代中学买了杨树苗和柳树苗共100棵,杨树苗每棵3元,柳树苗每棵7元,买树苗共用460元。两种树苗各买了多少棵?
答案:1、x+y=10 2、杨树60棵,柳树40棵
x—y=2
达标测试卷C卷
1、学校购买35张电影票共用25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8元,乙种票每张6元,设甲种票x张,乙种票y张,则列方程组 .
2、 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宽为60厘米的长方形图案(地砖间的缝隙忽略不计),求每块地砖的长和宽。
答案:1、x+y=35 2、长45厘米,宽15厘米
8x+6y=250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4节第6课时
金桥学校:王玲
达标测试卷A卷
1、某种植大户计划安排10个劳动力来耕作30亩土地,这些土地可以种蔬菜也可以种水稻,种这些作物所需劳动力及预计产值如下表:
每亩所需劳动力(个)
蔬 菜
水 稻
为了使所有土地种上作物,全部劳动力都有工作,设应安排种蔬菜的劳动力x个,种水稻的劳动力y个,则可列方程组为
2.五一期间,某商场搞优惠促销,决定由顾客抽奖决定折扣,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和九折,共付368元,这两面种商品原价之和为500元,问两种商品原价各是多少元?
答案:1、x+y=10 2、甲商品原价410元,乙商品原价90元
2x+4y=30
达标测试卷B卷
1、 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中磷和钾的含量如下表:
磷/克 钾/克
每千克大豆饼 13.2 21.3
每千克棉籽饼 16.3 9.7
现在要用这两种肥料配制成含磷45.8千克、含钾40.7千克的混合肥料,大豆饼和棉籽饼两种肥料各需多少千克?(只列式,不解答)
2、 邮购一种期刊,不满100册,需另加书价的10%作邮费;超过100册(含100册)免收邮费。已知这种期刊每册定价1.5元,学校两次共邮购152册(其中第二次邮购超过100册),书费和邮费共计金额234元。两次各邮购了多少册?
答案:1、设大豆饼x千克,棉籽饼y千克 2、40册,120册
13.2x+16.3y=45800
21.3x+9.7y=40700
达标测试卷C卷
1、 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售价共7元,商场以这种牙膏的8折与牙刷的六折“捆绑”出售(即将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一起出售),售价为5.2元,“捆绑”出售前,一筒牙膏与一支牙刷售价分别为多少元?
2、 某粮食生产专业户去年计划生产水稻和小麦共15吨,实际生产了17吨,其中水稻超产15%,小麦超产10%,该专业户去年实际生产水稻、小麦各多少吨?
答案:1、一筒牙膏5元,一支牙刷3元
2、实际生产水稻11.5吨,小麦5.5吨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达标试题 单位 第十一中学 石循军
A卷
一。填空
1 。( )叫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袋中有2个红球和3个黑球,摸到每个红球的概率是( )
3.抛 一枚 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4,任何事件发生的概率都在( )
5,从4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中抽一张为方片的概率是(   )
6,从英文字母ABCDEF中抽出1个字母B的概率是(  )
B卷
填空
1.在100件产品中,有95件一等品,从这些产品中任取一件为一等品的概率为(   )
2.当一件事件为必然事件时概率为(P= )
3.一付扑克牌共54张,从中抽取一张点数为2的概率为( )
4.连续抛10次硬币有9次正面朝上,抛第11次硬币正面的概率为( )
5.抛一个6个面上分别有1,2,3,4,5,6,个点的小立方体,小立方体落地后,点数不大于6是( )事件,它的概率是( )
C卷
填空
1.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 )
2.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3个黑球,共5个球每个球被取到的可能性是( )的,取到黑球的概率是( )
3.从英文字母BLACKBOARD中抽到字母B的概率是( )
4.从6张分别写有1,2,4,6,7,8,的卡片上任取一张,卡片上正好是6的概率是( )
答案
A,1略2,相同的3,1/2,4,0和一之间5,1/4 6,1/6
B195/100 2,略3,1/13 4,相同12 5 必然,1
C 1,略 2,相同的 2/5,3, 1/5 4,1/6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达标试题 单位 第十一中学 石循军
A卷
填空
1,中奖率是指(               )
2,在一副扑克牌中,去掉大小王共52张,一次抽到红桃的概率是(            )
3.在一个暗箱中方有大小质量都相同的红球2,黄球3个,白球5个,黑球15个,每次限摸球一个,球摸后仍放回箱里,如果摸出红球得一等奖,摸出黄球得二等奖,摸出白球得三等奖,则得一等奖的概率为(    ) ,得二等奖的概率为(      ) ,得三等奖的概率为(   ),
4,你会设计一个摸奖游戏吗,使一等奖的概率为、1/20,二等奖的概率为1/10吗?
                      B卷
简答题
1, 商场举行有奖购物抽奖活动,每10000张抽奖中,一等奖一张,二等奖5张三等奖10张,那么
 (1)。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
(2)这项活动的中奖率是多少?
2..在一个暗箱中方有大小质量都相同的红球2,黄球3个,白球5个,黑球15个,每次限摸球一个,球摸后仍放回箱里,如果摸出红球得一等奖,摸出黄球得二等奖,摸出白球得三等奖,则(1)得一等奖的概率为多少?    (2) ,得二等奖的概率为多少?(3)得三等奖的概率为多少?
                  
 C卷
简答题 一。
一个竹筒中有20个竹签,其中下端涂红色的有4根,涂黄色的16根,每人限抽一根,抽出下端红色的中奖,抽出的竹签仍然放回竹筒中,
1, 你一定能中奖吗?
2, 你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3, 所有人的中奖概率都相同吗?
二,举出生活中涉及概率的实例,并讨论。
答案 一
A 1中奖的概率 2,1/13 3, 2/25 3/25 1/5 4, 略 
B 1, 1/10000 1/2000 1/1000 2, 1/20 1/10 1/4
C 1, 不一定 2,1/5 3, 相同
二 略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四节第二课时达标试题 单位 第十一中学 石循军
A卷
1, 学校举行学生代表大会,其中初一代表18人,初二代表20人,初三代表16人,教师代表6人,从中任选一人发言,这人来自下列班级的概率各是多少?
(1) 初一 (2) 初二 (3) 初三
2, 在分别标有1,3,4,5,7,8,的6张的卡片上,任意抽取一张,得到下列结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 卡片上的数是奇数。
(2)卡片上的数是偶数
(3)卡片上的数小于7
B卷
1, 我们班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别如下 : 145,156,172,146,155,145,150,165,164,154,142,158,156,158,150,169,170,164,136,155.
从中任选一人,其身高为150的概率是多少? 身高超过160 的概率是多少
2,抛掷一枚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的正方体 , 正方体落定后,
(1) 点数是2 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2) 点数是3 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3) 点数大于5 的概率是多少
(4) ?
C卷
1. 一个班级共有50名学生,其中共有22人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20人只参加英语兴趣活动小组,其余的人两个小组都参加,如果从这个班级中任意选出一人,那么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该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
(2)该学生参加两个兴趣小组。
2. 七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第一组共有8人,小明在第一组,在所有作业中任意抽一本 , 问
(1) 恰是小明作业的概率是多少?
(2) 恰是第一组作业的概率是多少?
(3) 恰是第一组学生的作业但不是小明的作业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A (1,)3/10 (2, ) 1/3 (3,)4/15 2, 2/3 1/3 1/2
B 1,1/10 3/10
C 1, (1) 11/25 4/25
2, (1) 1/46 (2) 4/23 (3) 7/46
   14.1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1)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谷峰
A
1 下列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 (2)
(3) (4)
2计算 (1)105·106; (2)a7·a3; (3)y3· y2;
(4)b5· b; (5)a6·a6; (6)x5·x
3计算 (1)23×24×25; (2)y· y2· y5.
(3)107×104; (4)
B
1计算(1)105·106; (2)a7·a3; (3)y3·y2;
(4)b5·b; (5)a6·a6; (6)x5·x5
2计算(1)23×24×25; (2)y·y2·y5?
(1)y12·y6; (2)x10·x; (3)x3·x9;
3计算(1)10·102·104; (2)y4·y3·y2·y; (3)x5·x6·x3?
C
1?计算:
(1)a3·a4; (2)x3·x; (3)y5·y3;
(4)105·10·103; (5)x7·x·x12; (6)y·y2·y3·y.
2?计算:
(1)x·x3+x2·x2; (2)y3·y+y·y·y2;
(3)x·x4-x3·x2 (4)a3·a3+a2·a4;
14.1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2)
A
1下列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2)
(3) (4)
2计算 (1)(2)
(3) (4)
3填空(1)(2)(3)(4)
B
1计算:(1)(2)(3)(4)
2计算① ② ③(4)  (5)
   C
计算:(1) a15÷a3  (2) a8÷a7  (3) a5÷a5  (4) xm+n÷xn  (5) x3m÷xm
(6)x3m+2n÷xm+n:(7) (2a+b)5÷(2a+b)3   (8) x8÷(x4÷x2)  
 
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1)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潘静
A
1.(1)50 (2)(-10)0 (3)()0 (4)
2. ⑴ (2004-π)0 ⑵ 1520
⑶ ⑷
3. ⑴ ⑵
4. (1) (2)当a为何值时,
B
1.(1)70 (2)(-1)0 (3)()0 (4)
2. ⑴ (2004-a)0 ⑵ 1720
⑶ ⑷
3. ⑴ ⑵
4. (1) (2)当m为何值时,
C
1.(1)150 (2)(-20)0 (3) ()0 (4)
2. ⑴ (25-π)0 ⑵ 1580
⑶ ⑷
3. ⑴ ⑵
4. (1) (2)当a为何值时,
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2)
A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3. ⑴ ⑵ ⑶ ⑷
4. 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是数)
B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3. ⑴ ⑵ ⑶ ⑷
4.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是数)
C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3. ⑴ ⑵ ⑶ ⑷
4. 填空(在括号内填上适当是数)
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3)
A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B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C
1. ⑴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数学学科八年级下册十四章第三节课时达标试题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周合全
A卷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2 (2)—0.0000307
(3)0.0031 (4)0.00567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3.1×10-3 (2)-2.8×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 ×10( ) =0.000345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8.6 ×10-4)×10-5
(2)(6.28 × 10-2)(3.14 ×10-5)
5.油滴的体积为10-4 cm3,相当于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B卷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 (2)—0.000308
(3)0.0047 (4)0.000789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4.2×10-3 (2)-3.6 ×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5.2 ×10( ) =0.0000052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7.3 ×10-5)×10-2
(2)(2.6 ×10-8)(5.2 ×10-3)
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C卷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9 (2)—0.000408
(3)0.0090 (4)0.00211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3.02×10-3 (2)-4.9 ×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 )×10( ) =0.000345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6 ×10-3)×(5 × 10-2)
(2)(3.4 ×10-5)×(1.7 ×10-2)
5. 1纳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6万分之一,该头发直径是多少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答案:A卷:1(1)2 ×10 -5(2)-3.07×10-4(3)3.1×10-3(4)5.67×10-4;
2 (1) 0.0031 (2)-0.00028; 3. 4; 4 ( 1)8.6 ×10-6
(2)2 ×10-3; 5. 10-10
B卷:1(1)3×10-5 (2)-3.08×10-4(3)4.7×10-3 (4)7.89×10-4;
2 (1) 0.0042 (2) -0.00036; 3. 6;4(1)7.3 ×10-7
(2)5 ×10-6; 5 1.25×10-5
C卷:1(1)9×10-5(2)-4.08×10-4(3)9.0×10-3(4)2.11×10-3
2 (1)0.00 302 (2)-0.00049; 3 3.45 -4;
4(1)3×10-4 (2)2×10-3; 5 6 ×10-5
14.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王志豪
A卷
计算下列各题:
(1)(103)3 (2)[()3]4 (3)[(-6)3]4
(4)(x2)5 (5)-(a2)7 (6)-(as)3
(7)(x3)4·x2 (8)2(x2)n-(xn)2
(9)[(x2)3]7
B卷
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2a10 ( )
(2)(s3)3=x6 ( )
(3)(-3)2·(-3)4=(-3)6=-36 ( )
(4)x3+y3=(x+y)3 ( )
(5)[(m-n)3]4-[(m-n)2]6=0 ( )
C卷
1、 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
2、 、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3、 若xm·x2m=2,求x9m的值。
4、 若a2n=3,求(a3n)4的值。
5、已知am=2,an=3,求a2m+3n的值.
答案:A卷
(1)109 (2)()12 (3)(-6)12(4)x10 (5)-a14 (6)-a15
(7)x14 (8)x2n (9)x42
B卷(1)错 (2)错 (3)错(4)错(5)对
C卷(1)4(2)2(3)8(4)36 (5)31
14.4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2)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王志豪
A卷
1、 计算下列各题:(1)
(2)
(3)
(4)
(5)=
(6)=
B卷
2、计算下列各题:(1)
(2)
(3)
(4)
(5)
(6)
C卷
3、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答案:A卷
1.(1)a ,b;(2)2,m,;(3),p,q,p2q2 ;(4)-x2,y,x10y5;(5)5a6b3(6)9x2
B卷2、(1)a3b 3(2)-x5y5 (3) a2b2(4)a6b3(5)40000 (6)-8000000
C卷3、(1)x2y6z4 (2) a3nb3m (3) 4na2nb3n (4)-a2b4(5) 184n6(6)24a6b4
数学学科八年级下册十四章第五节课时达标试题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周合全
A卷
1. 填空:
(1) 6x2×3xy=________    (2)(2ab2)(-3ab)=______ 
(3) (x2y)2 × (-3x)=_________
2. 计算:
(1) 3a2×(-2b)-2a×(-3ab) (2) (-2x+1)×(-3x2)
(3 ) -x (x+y)+y (x-y)
3. 化简求值:
x (x-4)-2 (x2-2x+1) 其中:x=-1
B卷
1. 填空:
(1) (-3x2y)×(x3y)=________    (2)(x5y2)(-4x2y)=______ 
(3) (-2ab)3 × (-3ab2)=_________
2. 计算:
(1) -2ax2×bx+3ab×x3 (2) -3xy×(x2-2x-1)
(3 ) 3x (x+y)-3x (x-y)
3. 化简求值:
(3xy2)2 + (-4xy3) (-xy) – 4x2y4 其中:x=1 y=-1
C卷
1. 填空:
(1) 3ax×(-4a2bx3)=________    (2)7x8×3x2=______ 
(3) (2a2)3 × (-3b)2=_________
2. 计算:
(1) (-4x2y)×(-5xy3)-3xy4×2x2 (2) (-3a2) × (-a2+2a-1)
(3 ) -x2 (x+y) + y (x2-y2)
3. 化简求值:
3x (2x+3)-2 x(3x+2) 其中:x=
答案:A卷1(1)18x3y(2)-6a2b3(3)-3x5y2;2(1)0(2)6x3-3x2 (3 ) -x2-y2
3. -3
B卷1(1)- x5y2(2)-2x7y3(3)6a4b5; 2 (1) 0(2)-3x3y+6 x2y+3xy (3 ) 6xy;3. 9
C卷1(1)-12a3bx4 (2)21x10(3)72a6b2;2(1)14x2y4(2)3a4-6a3+3a2 (3 ) -x3-y3;3. 1
14.6多项式乘多项式(1)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靳翠英
A
一、选择题
1. 计算(2a-3b)(2a+3b)的正确结果是( )
A.4a2+9b2 B.4a2-9b2 C.4a2+12ab+9b2 D.4a2-12ab+9b2
2. 计算(2x-3y)(4x2+6xy+9y2)的正确结果是( )
A.(2x-3y)2 B.(2x+3y)2 C.8x3-27y3 D.8x3+27y3
3. 方程(x+4)(x-5)=x2-20的解是( )
A.x=0 B.x=-4 C.x=5 D.x=40
二、填空题
1. (3x-1)(4x+5)=__________.
2.(-4x-y)(-5x+2y)=__________.
B
一、选择题
1.计算(2x-3y)(2x+3y)的正确结果是( )
A.4x2+9y2 B.4x2-9y2 C.4x2+12xy+9y2 D.4x2-12xy+9y2
2.计算(2a-3b)(4a2+6ab+9b2)的正确结果是( )
A.(2a-3b)2 B.(2a+3b)2 C.8a3-27b3 D.8a3+27b3
3.方程(y+4)(y-5)=y2-20的解是( )
A.y=0 B.y=-4 C.y=5 D.y=40
二、填空题
1.(3y-1)(4y+5)=__________.
2.(-4a-b)(-5a+2b)=__________.
C
1.若(x+a)(x+b)=x2-kx+ab,则k的值为( )
A.a+b B.-a-b C.a-b D.b-a
2.计算(2x-3y)(4x2+6xy+9y2)的正确结果是( )
A.(2x-3y)2 B.(2x+3y)2 C.8x3-27y3 D.8x3+27y3
3.(x2-px+3)(x-q)的乘积中不含x2项,则( )
A.p=q B.p=±q C.p=-q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2x+3y)(3x-2y)
2.(x+2)(x+3)
答案: A
一、 B,C, A
二、1.12 x2+11x-5;2.20x2 -3xy -2y2
B
一、B. C. A.
二、1. 12y2+11y-5; 2.20a2-3ab-2y2
C
一B. C. C.
二1.6x一+5xy-6y一;2.x2+5x+6
14.6多项式乘多项式(2)
命题人: 宁阳实验中学 靳翠英
A
一、选择题
4. 计算(a2+2)(a4-2a2+4)+(a2-2)(a4+2a2+4)的正确结果是( )
A.2(a2+2) B.2(a2-2) C.2a3 D.2a6
二、解答题
1. (1)(x+2)(x+3)-(x+6)(x-1)
(2)(3x2+2x+1)(2x2+3x-1)
(3)(3x+2y)(2x+3y)-(x-3y)(3x+4y)
2、求(a+b)2-(a-b)2-4ab的值,其中a=2002,b=2001.
B
一、选择题
1.(x+1)(x-1)与(x4+x2+1)的积是( )
A.x6+1 B.x6+2x3+1 C.x6-1 D.x6-2x3+1
二、解答题
2. (x+3)(x+4)-(x-1)(x-2)
3. (y-1)(y-2)(y-3)
4. (x3+3x2+4x-1)(x2-2x+3)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是__________.
C
一、选择题
1.计算(a2+2)(a4-2a2+4)+(a2-2)(a4+2a2+4)的正确结果是( )
A.2(a2+2) B.2(a2-2) C.2a3 D.2a6
二、解答题
1..若(x+a)(x+2)=x2-5x+b,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为(3a+2b),高为(9a2-6ab+4b2),则面积=__________
3.计算:(x+3)(x+4)-(x-1)(x-2)
4.2(2x-1)(2x+1)-5x(-x+3y)+4x(-4x2-y),其中x=-1,y=2.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是钝角。 ( )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 ( )
(3) 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
二、填空
1、在△ABC中,1)∠A=60°,∠B=50°,则∠C=_________;
2)∠C=90°,则∠A+∠B=________;
3)∠A=50°,∠B=∠C,则∠C=_______。
2、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89度,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3、 顶点是A、B、D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4、 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其中以AB
为一边的三角形有 个,以∠C为一个内角的
三角形有 个。
参考答案:一、√××二、1、70°、90°65°2、钝角三角形3、⊿ABD 4、5个、3个2个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是锐角。 ( )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 ( )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互余的 。 ( )
二、选择
1、 如图,△ABC中,∠B的外角是1000, D是BC延长线上一点,∠D=∠DEC=300,
则∠A的度数为( )
A 600 B 400 C 300 D 800
2、如图,∠1,∠2,∠3,∠4 满足下列( )关系式
A ∠1+∠2=∠4-∠3 B ∠1+∠2=∠3+∠4
C ∠1-∠2=∠4-∠3 D ∠1-∠2=∠3-∠4
三、填空
1、在△ABC中,∠A=∠B=∠C,则△ABC各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2、∠A是∠B的2倍,∠C比∠A+∠B大12 0 ,则△ABC是______________。
△ABC中,若∠C=90 0 ,∠A-∠B为20 0 ,则∠B=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二、B A三、1、30°60°90°2、钝角三角形 35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C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填空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是20°、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已知在△ABC中,∠A=2∠B,∠B=∠C+20°。则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
二、选择
1、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 )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2、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计算
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ADC=80°,∠BAC=70°.求:(1)∠B的度数;
(2)∠C的度数.
参考答案:一、1、钝角 2、100° 50° 30°二、A D 三、40°70°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判断正误: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2、下列几组数能够成三角形的是(单位:cm)( )
(A) 1, 3, 3 (B) 3, 4, 7
(C) 5, 9, 13 (D) 11, 12, 22
(E) 14, 15, 30
3、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4cm (B)5cm (C)9cm (D)13cm
4、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
5、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棒中有两根棒长为2cm和5cm,则第三根棒长x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1、× 2、ACD 3、B 4、大于 小于 5、7≥X≥3或3≤X≤7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2、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cm、5cm、8cm、9cm,选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
①、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②、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如果一边长为5,则另外两边长为 。
参考答案:1、20 cm 2、20 cm、22 cm 3、①、3或5 2 ②、2或4或6 3
4、5、2或3.5 、3.5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达标测试题C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2、有5条线段,分别为2cm , 4cm , 5cm , 6cm , 7cm任意选三条可组成三角形共有______种选法.
3、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7㎝,8㎝,15㎝ B、15㎝,20㎝,5㎝
C、6㎝,7㎝,5㎝ D、7㎝,6㎝,14㎝
4、三角形的周长为24 cm,三条边的比为1:2:3,求每条边的长为多少?
在△ABC中,
5、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8cm.
(1)腰长的3倍比底边长的2倍多6cm.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其它两边长;若一边长为5cm呢?
参考答案:1、17 cm或19 cm 2 、6 3、C 4、4㎝,8㎝,12㎝ 5、(1) 6㎝,6㎝,6㎝ (2) 4㎝,7㎝,7㎝ 两种情况:5㎝,5㎝,8㎝或5㎝,6.5㎝,6.5㎝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三角形的内角角平分线是 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 (填内、外)交与一点。
2、三角形的中线是 三条中线的交点: 。三条高线: 。
3、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 ,这条边的高为3㎝ ,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
4、AD是△ABC的高,可表示为 ,AE是△ABC的角平分线,可表示为 ,BF是△ABC的中线,可表示为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外。 D、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参考答案:1、线段 内 2、线段 内 3、18平方厘米 4、AD⊥BC ∠ABE=∠CBE AF=CF 5、D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必在三角形内。
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必为线段。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在斜边上。
D、对于线段a , b, c,若a+b>c,则以a, b, c为边可以组成三角形。
2、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线 D 垂线
3、如图,∠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I,若∠ABC+∠ACB=130°,
则∠BIC=________;若∠A=110,则∠BIC=_____________。
4、如图,△ABC中,∠BAC=50°,∠B=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C,∠ADB的度数。
参考答案:1、B2、B 3、115°145°4、85°95°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达标测试题C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C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
D 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如图,△ABC中,∠A=500,∠ABC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ACE平分线交于D,
求∠D的度数。
3、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80°,∠C=46°
(1)你会求∠DAE的度数吗 (2)你能发现∠DAE与∠B、∠C之间的关系吗
(3)若只知道∠B-∠C=20°,你能求出∠DAE的度数吗
(4)∠AED是哪个三角的外角
参考答案:1、C 2、25°3、(1)17°(2)∠DAE=1/2(∠B-∠C) (3)10°(4) △AEC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四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2.△ABC中,若∠C-∠B=∠A,则△ABC的外角中最小的角是______(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3.如图1,x=______.
(1) (2) (3)
4.如图2,△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F是AB边上一点,延长CA到E,连EF,则∠1,∠2,∠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5.如图3,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且∠B=52°,∠C=78°,则∠AEB 度.
参考答案:1.钝角
2.直角 点拨:∵∠C-∠B=∠A,∴∠C=∠A+∠B.
又∵(∠A+∠B)+∠C=180°,∴∠C+∠C=180°,∴∠C=90°,
∴△ABC的外角中最小的角是直角.
3.60 点拨:由题意知x+80=x+(x+20).解得x=60.
4.∠1>∠2>∠3
点拨:∵∠1是∠2的外角,∠2是∠3的外角,∴∠1>∠2>∠3.
5. 103°.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四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H是BD、CE的交点,则∠BHC 度.
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AE,∠BAD=60°,则∠EDC=______.
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7-2-2-6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说出道理 。
4.(1)如图7-2-2-7(1),求出∠A+∠B+∠C+∠D+∠E+∠F的度数;
(2)如图7-2-2-7(2),求出∠A+∠B+∠C+∠D+∠E+∠F的度数.
参考答案:1. 120°.
2.30° 点拨:设∠CAD=2a,由AB=AC知∠B=(180°-60°-2a)=60°-a,
∠ADB=180°-∠B-60°=60°+a,由AD=AE知,∠ADE=90°-a,
所以∠EDC=180°-∠ADE-∠ADB=30°.
3.解法1:如答图1,延长BC交AD于点E,
则∠DEB=∠A+∠B=90°+30°=120°,
从而∠DCB=∠DEB+∠D=120°+20°=140°.
若零件合格,∠DCB应等于140°.
李叔叔量得∠BCD=142°,
因此可以断定该零件不合格.
(1) (2) (3)
点拨:也可以延长DC与AB交于一点,方法与此相同.
解法2:如答图2,连接AC并延长至E,则∠3=∠1+∠D,∠4=∠2+∠B,
因此∠DCB=∠1+∠D+∠2+∠B=140°.以下同方法1.
解法3:如答图3,过点C作EF∥AB,交AD于E,
则∠DEC=90°,∠FCB=∠B=30°,所以∠DCF=∠D+∠DEC=110°,
从而∠DCB=∠DCF+∠FCB=140°.以下同方法1.
说明:也可以过点C作AD的平行线.
点拨:上述三种解法应用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解:(1)由图知∠A+∠F=∠OQA,∠B+∠C=∠QPC,∠D+∠E=∠EOP.
而∠OQA、∠QPC、∠EOP是△OPQ的三个外角.
∴∠OQA+∠QPC+∠EOP=360°.
∴∠A+∠B+∠C+∠D+∠E+∠F=∠OQA+∠QPC+∠EOP=360°.
(2)360° 点拨:方法同(1).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四课时达标测试题C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
2.(探究题)(1)如图,BD、CD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CBE、∠BCF的平分线,试探索∠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试探索∠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
3.(趣味题)如图,在绿茵场上,足球队员带球进攻,总是向球门AB冲近,说明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1.1 点拨:本题易因混淆内角、外角的概念,而误填为3.
2.解:(1)∠BDC=90°-∠A.
理由:∠ABC+∠ACB=180°-∠A.
∠EBC+∠FCB=(180°-∠ABC)+(180°-∠ACB)=360°-(∠ABC+∠ACB)=180°+∠A.
∵BD、CD分别为∠EBC、∠FCB的平分线,
∴∠CBD=∠EBC,∠BCD=∠FCB.
∴∠CBD+∠BCD=(∠EBC+∠FCB)=×(180°+∠A)
=90°+∠A.
在△BDC中,∠BDC=180°-(∠CBD+∠BCD)=180°-(90°+∠A)=90°-∠A.
(2)∠BDC=∠A.
理由:∵∠ACE是△ABC的外角,
∴∠ACE=∠A+∠ABC,
∵CD是∠ACE的平分线,BD是∠ABC的平分线,
∴∠DCE=∠ACE=∠A+∠ABC,∠DBC=∠ABC.
∵∠DCE是△BCD的外角,
∴∠BDC=∠DCE-∠DBC=∠A+∠ABC-∠ABC=∠A.
3.解:如图,设球员接球时位于点C,他尽力向球门冲近到D,
此时不仅距离球门近,射门更有力,而且对球门AB的张角也扩大,球就更容易射中.
理由说明如下:
延长CD到E,则∠ADE>∠ACE,∠BDE>∠BCE,
∴∠ADE+∠BDE>∠ACE+∠BCE,即∠ADB>∠ACB.
点拨:解此题关键是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判断题.
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
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
二、填空题.
1.图中的多边形是 边形, 条边 个角 顶点。
2.连接多边形 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3.各个角 ,各条边 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参考答案:一、×√二、1. 7 、7 、7 、7 2. 不相临两个顶点 3.相等 相等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1、 判断题.
1.各个角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 )
2.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 ( )
2、 填空
1.经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划 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 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划出下图中的对角线共 条。
3.已知多边形共有35条对角线,此多边形是 边形.
参考答案:一、×√二、1.(n-3) (n-2)2. n(n-3)/2 14 3. 10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C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选择
1.四边形四个内角可以都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发出的对角线有
A.7条; B.8条; C.9条; D.10条.
二、填空
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正好等于它的边数的2倍,此多边形的边数 .
2.一个多边形各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等于外角,此多边形边数 。
3.已知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求内角和 。
参考答案:一、1.B 2. C 二、1.七 2. 四 3.1800°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判断
1.当多边形边数增加时,它的内角和也随着增加.( )
2.当多边形边数增加时.它的外角和也随着增加.( )
3.三角形的外角和与一多边形的外角和相等.( )
4.四边形的四个内角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直角.( )
二、填空
1.若多边形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2.五边形的对角线有 条,它们内角和为 .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4320°,则它的边数为 .
参考答案:一、√×√√二、1.六2. 10 540° 3.26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达标测试题B卷
宁阳第十二中学 周广文
一、填空题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为 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这个多边形为 边形.
3.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 边形.
二、选择题.
1.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内角的关系是( )
A.互为余角 B.互为邻补角 C.两个角相等 D.外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 章第4节第1课时
宁阳十二中 设计人:孙海玲
课题:函数与图象
预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像的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信息,并能用文字符号进行描述。
2、 了解函数的图像表示法,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预习重点:
了解函数的图像表示法,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预习任务:
任务(一):图11——12是某气象站记录的某天一昼夜气温变化的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这天6时、8时和20时的气温T分别是多少?
2、 怎样确定这天某一时刻t的气温T?
3、 这条曲线是反映的是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请你找出曲线上位置最高和最低的点,你能分别说出这两点的坐标吗?你会解释这两个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吗?
5、 从4时到14时,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曲线是怎样刻画这种变化的?
6、 你从图上还可得到哪些信息?
7、 叫做图像法。
任务(二):小亮步行从家去书店,用一段时间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然后回家。小亮和家的距离与他离开家以后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1——13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小亮用多少时间走到书店?小亮家距书店多远?
2、 小亮在书店停留了多长时间?回家用了多少时间?
3、 小亮去书店和回家的步行速度各是多少?
4、 小亮从家里走出10分钟时离家多远?走出50分钟时离家多远?
任务(三):甲、乙两工程队参加水利建设,图11——14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甲、乙两工程队施工的土方量与所用时间的函数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晚开工几天?早完工几天?
2、
3、 甲工程队在施工中间休息了几天?
4、 甲工程队在哪一段时间内施工进度最快?
5、 从图像中你还能得到关于甲、乙两工程队施工的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
预习诊断:
如图所示,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分别是 、 、 ;
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 、 ;
3、 时间气温最高, 时间气温最低。
预习质疑:
1、
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数学七年级下册:9.1角的表示
宁阳英才学校 张琳
预习目标:1.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方式以及定点,边,始边,终边等有关概念。
2.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在图形中已分不同的角,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预习重点: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预习过程:阅读课本第4页和第5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填空并记住角的两种定义方式
1.角是由( )的两条( )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 )。
2.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 )从( )位置旋转到( )位置所成的图形。
射线的起始位置叫做角的( ),终止位置叫作角的( )。
3.当角的终边与始边恰成( )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当射线旋转一周回到( )位置时,
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任务二:明确角的四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尝试解决第4页关于图9-4的各个问题
预习诊断: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过同一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把如图9-1所示的角分别表示∠ABC,∠CAD,∠BCA,∠a,∠CAB,∠BAC。其中表示方法正确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图9-1 图9-2
3.如图9-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就是∠ABC
B∠2就是∠CDB
C∠1就是∠DCB
D∠2就是∠CBD
4.如图9-3所示,AB是一条直线,图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A7个 B8个 C10个 D 9个


图9-3
质疑:你在预习中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9.1角的比较
宁阳英才学校 李彦
学习内容:角的比较
学习目标: 1.掌握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重点难点:利用角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
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完成度·分·秒的互化。
1、⑴ 57.32= 度 分 秒, ⑵ 17°6′36″= 度。
⑶ 14°25′12″= 度。 ⑷ 28°39′+ 61°35′=___________ ;
⑸ 54°23′- 36°31′=____________ ⑹ =___________
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任务(二)
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题目。
1、如下图⑴,∠AOB______∠AOC,∠AOB_______∠BOC(填>,=,<);
2、如上图⑵,∠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C=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如上图⑵,如果∠AOB=∠COD,那么图中相等的两角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二、预习诊断:
1、 比较角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
2、 如图,OC是平角∠AOB的角平分线,∠COD=32°,求∠AOD的度数。
预习课题: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一章3节 9.3角的度量
宁阳英才学校 陈新国
预习目标:
1、掌握度、分、秒的简单换算,认识图中的角,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
2、了解补角、余角的概念及有关定理。
预习重点:
角度的和与差计算,补角、余角的概念及有关定理。
预习过程:
一、我能看懂
阅读教材P10,明确:
1、度、分、秒的概念
(1)把一个周角(即旋转量)分为360等分,每1份叫做 ,记做: 。 (2)1度的叫做 ,记做 。1分的叫做 ,记做 。
1°= ′= ″
2、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之间的关系
⑴因为平角恰好是周角的一半,所以一平角等于180°。
⑵平角的一半(即90°的角)叫 。
⑶小于直角(即小于90°)的角叫 。
⑷大于直角但小于平角(即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叫 。
⑸1周角= 平角= 直角=
1平角= 直角=
1直角=
阅读P10的例题部分,明确:
例1:明确角的度量方法,并按要求指出其中的角。
例2:自学后完成下面检测
已知:∠1=25°16′ ∠2=46°48′
求:∠1+∠2与∠1-∠2
阅读P11的例题部分,明确:
1、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角度。
2、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一个 ,这两个角叫做 。
3、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一个 ,这两个角叫做 。
3、余角定理
⑴如果∠α+∠β=90°,那么∠α与∠β互为
如果∠α+∠γ=90°,那么∠α与∠γ互为
所以∠β ∠γ
这说明同角的余角
⑵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
如果∠3+∠4=90°那么∠3与∠4互为
且∠1=∠3
所以∠2 ∠4
这说明等角的余角
⑶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补角定理
⑴如果∠α+∠β=180°,那么∠α与∠β互为
如果∠α+∠γ=180°,那么∠α与∠γ互为
所以∠β ∠γ
这说明同角的补角
⑵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
如果∠3+∠4=180°那么∠3与∠4互为
且∠1=∠3
所以∠2 ∠4
这说明等角的补角
⑶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预习诊断(教材P12练习)
计算:(补充题)
⑴77°42′+12°18′= ⑵180°-45°46′47″=
作业
认真完成P13习题9.3 A组
思考讨论一下习题9.3 A组
四、我来提问(写在右侧)
1、针对自己没有看懂的地方提问。
2、学有余力的同学针对别人看不懂的地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3、认为教材处理不妥的地方提问。
五、预习质疑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对顶角
设计人:李 斌 单位:宁阳英才学校
预习课题:9.4 对顶角
预习目标:1、探索对顶角的定义与特征。
2.会识别对顶角。
3、能熟练地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预习重点:对顶角的定义特征与性质
预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本13页——14页完成下列各题
1.什么是对顶角?它是怎样形成的?
2. 下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吗?
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他的根据是什么?
预习诊断
对顶角的特征是什么?
预习质疑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同位角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宁阳十一中 朱敏
预习课题:同位角
预习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预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预习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预习任务:
1.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26页例题前的内容.
2.正确理解概念.
(1)同位角:∠1和∠5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
  (2)内错角:∠3和∠5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内错角吗?
  (3)同旁内角:∠3和∠6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同分内角吗?
  (4)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这三类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例题解决:
预习诊断:
预习诊断: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宁阳十一中 刘丽华
预习课题: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预习目标: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它的画法。
3、知道经过直线外一点如何画平行线和有几条直线。
预习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它的画法。
预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8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在 , 叫做平行线。
2、你能回答课本导航中提出的问题吗?
任务二:1、借助一幅三角尺,你能在下图中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吗?
试一试并与同学交流 。

A B
2、借助一幅三角尺,你能在下图中经过直线AB外一点P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吗?
试一试与同学交流。
.P

A B
3、经过直线外一点,能 。
预习诊断: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
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那些疑问呢?
窗体底端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10.3平行线的性质
宁阳二十四中 黄启鹏
【预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通过推理论证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问题的能力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预习重点】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
【预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学习要抓好每一个细节)
1、如图,AB∥CD,∠B=42°,∠2=35°,则∠1=_____,∠A=______,∠ACB=______,∠BCD=______。
2、如图,AB∥CD,∠EGD=50°,∠AEM=30°,则∠1=_________°
3、如图,若AB∥DE,BC∥FE,∠E+∠B=__________°
4、如图,DH∥EG∥BC,DC∥EF,那么与∠1相等的角共有______个。
二、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1.如图,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0°,∠ACB=50°,求∠EDC和∠BDC的度数。
三、反思拓展:(做一做,你会更棒)
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E、C、B、F,如果∠1=∠2,∠B=∠C。说明∠A=∠D
【预习诊断】
1、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直线AB∥CD,EF⊥AB于E,交CD 于F,直线MN交AB于M,CD于N,EF于O,则直线AB和CD之间的距离是哪个线段的长( )
A、MN B、EF C、OE D、OF
3、如图,AB∥CD,∠α=( )
A、50° B、80° C、85° D、95°
4如图,已知∠B=∠C,AE∥BC,说明AE平分∠CAD
【预习质疑】把本节课还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习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索交流。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10.4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宁阳二十四中 黄启鹏
【预习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判定定理,初步掌握它们的应用, 逐步学会运用推理语言叙述思维过程;
2、发展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归、分类的思维能力。
【预习重点】平行线判定公理的形成、变通
【预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学习要抓好每一个细节)
预习教材34页—35页
根据上述作法,思考两个问题:
(1)画平行线时,为什么要把三角板的一边紧靠 l1,再把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两个“紧靠”的作用是什么?
(2)推动三角板时,为什么要沿直尺进行,而画平行线时,又要沿与三角板重合的边进行?两个“沿”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由这个事实我们能得到有用的结论么?
∠1=∠2,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a
b
∠1与∠3互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
于是我们又得到两个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若a∥c , b∥c 那么 a∥b吗?
a
b
c
于是我们又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如图∠A+∠B+∠C+∠D=360°,且∠A=∠C,∠B=∠D,
那么AB∥CD ,AD∥BC.请说明理由。
三、反思拓展:(做一做,你会更棒)
如图,∠C+∠A=∠AEC。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分析:延长CE,交AB于点F,则直线CD,AB被直线CF所截。
【预习诊断】
1、 ⑴∠1=∠A,则GC∥AB,依据是 ;
⑵∠3=∠B,则EF∥AB,依据是 ;
⑶∠2+∠A=180°,则DC∥AB,依据是 ;
⑷∠1=∠4,则GC∥EF,依据是 ;
⑸∠C+∠B=180°,则GC∥AB,依据是 ;
⑹∠4=∠A,则EF∥AB,依据是 ;
2、教材36页练习 1、2、3.
3、
【预习质疑】
1.把本节课还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习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索交流。
2.探究活动:
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
提示:可尝试用折叠的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10.4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课时
宁阳二十四中 黄启鹏
【预习目标】1、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判定定理,初步掌握它们的应用, 逐步学会运用推理语言叙述思维过程;
2、发展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归、分类的思维能力。
【预习重点】应用判定定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概念“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预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学习要抓好每一个细节)
预习教材37页,画两条平行直线和。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直线上任取一点A,经过点A作AC⊥,垂足是C,那么,AC与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2)在直线上再任取一点B,经过点B作BD⊥,垂足是D,那么,AC与直线BD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3)度量线段AC与线段BD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如图,AB∥CD,∠PAB与∠PCD的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三、反思拓展:(做一做,你会更棒)
蜂房的底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α=109°28′,∠β=70°32′,试确定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预习诊断】
1、如图:DAE是一条直线,当∠B等于哪个角时,可以判断DE//BC
A.∠DAB B.∠C C.∠CAE D.∠BAC
2、如图:当∠A等于哪个角时,可以判断AC//BD
A.∠D B.∠C C.∠B D.∠AOC
3、如图:当∠A=∠CBE时,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A.AB//DC B.AD//BC C.AD//AE D.BC//DC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则下列结论:(1)4对同位角都分别相等;(2)2对内错角相等;(3)2对同旁内角互补。正确的是( )
A、(1)和(2) B、(2)和(3)
C、(1)、(2)和(3) D、(1)和(3)
5、已知三条直线a、b、c,如果a∥c, b∥c,那么a_____ b,这是因为__________.
6、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量得∠CBE=∠A=∠C
(1)从∠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
(2)从∠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
(3)从∠A+∠CBA=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
【预习质疑】
把本节课还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习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索交流。
课 题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第 1课时 总第 1 课时 主备人 张伟
预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丰富实例和不同办法,使学生经历确定物体位置的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2、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办法,会用一对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预习重点 用一对有序数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预习内容:任务:探究用一对有序数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1、自学课本P.46-P.47,体会用有序数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2、试一试: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广大棋迷的喜爱.其规则是:在 15 × 15的正方形棋盘中,由黑方先行,轮流弈子,在任意方向连成五子者为胜.如图 2,是五子棋爱好者王博和电脑的对弈图的一部分:(王博执黑子先行,电脑执白子后走).观察棋盘,思考若 A 点 的 位 置 记 作(8,5),王 博 必 须 在哪个位置上落子,才不会让电脑在短时间内获胜 ( )A.(1,8)或(4,9) B.(1,8)或(5,4)C.(0,5)或(5,4) D.(0,5)或(4,9)二、预习自测:1、如图1,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3,2) B.(3,1) C.(2,2) D.(-2,2)2、如图2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若烈士陵园勇(0,0)表示,开心岛用(-1,4)表示,那么①动物园用 表示,②烈士陵园 表示。3、小丸子坐在第 5 排 24 号用(5,24)表示,则(6,27)表示小丸子坐在第__排__号。4、在如图所示的国际象棋棋盘中,双方四只子的位置分别是A(b,3),B(d,5),C(f,7),D(h,2),请在图(1)中描出它们的位置。三、系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是有哪些收获?
预习困惑:
教学反思:
课 题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 1课时 总第 2 课时 主备人 张伟
预习目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记住相关概念,理解平面内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知道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会求某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预习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学习过程: 批注
前置准备1.分别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 A( ) B( ) C( ) D( ) E( )2.在数轴上分别画出坐标如下的点: 预习内容:结合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49-P50,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题组1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 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轴或 轴,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轴, 又称 轴, 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2. 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点在第 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原点O的坐标是(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坐标为0;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坐标为0。题组2根据点所在位置,用“+”“-”或“0”填表:点的位置横坐标符号纵坐标符号在第一象限 + +在第二象限在第三象限在第四象限在x轴的正半轴上在x轴的负半轴上在y轴的正半轴上在y轴的负半轴上原 点2.如上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A( , ); B( , );C( , ); D( , ); E( , );; F( , ); G( , );H( , ); I(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坐标( , );将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 , );将点向上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将点向下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 题组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2,1) (6,1) (6,3) (7,3) (4,6) (1,3) (2,3)2.如图,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3、请自己动手,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的位置: ,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再找出类似的点吗?(再写出三点即可) 二、系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是有哪些收获?
课 题 §11.3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第 1课时 总第 3 课时 主备人 张伟
预习目标 通过实例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化对平面内同一个点的坐标的影响.2、理解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等)之间的关系.
预习重点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等)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批注
预习内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学习课本,解决课本中问题.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等)之间的关系.问题1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0,0) (5,4) (3,0) (5,1) (5,-1) (3,0) (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问题2 在问题1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点的横坐标变成原来的2倍,即各点坐标变为(0,0) (10,4) (6,0) (10,1) (10,-1) (6,0) (8,-2) (0,0),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3 在问题1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点的纵坐标变成原来的1/2倍,即各点坐标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4 在问题1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横坐标加3又会怎样? ,即各点坐标变为 ,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5 在问题1中,纵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横坐标减2,,图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6 在问题1中,将各坐标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 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7 在问题1中,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 2倍,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8 在问题1中,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 ,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9在问题1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加2, 则原图型变为什么样?问题10 在问题1中,横坐标保持不变,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减1, 则原形变为什么样?问题11 在问题1中,如果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乘以2,那么所得图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12 在问题1中,将各坐标的纵坐标与横坐标都乘以-1, 图形会变成什么样?三、系统小结:一、平移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 _______ 平移 a个 单位.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a个单位时,图形 ________平移a个单位.二、伸长(压缩)3.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4.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5.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变为原来的a倍,图形_______________为原来的a倍(a>1).三、轴对称6.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7.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四、中心对称8.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中心对称
预习困惑:
教学反思:
1
3
2
D
A
B
C
A
C
D
B
E
F
A
C
D
B
E
A
B
F
E
G
D
C
1
2
3
4
图1
O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第4节第二课时
宁阳十二中 设计人:孙海玲
课题:函数与图象
预习目标:
1、 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的函数图象。
2、 在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预习重点: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
预习任务:
任务(一):我们来研究函数y=x-1的图象。
(1) 给定自变量x的一些值,求出对应的y值,并填表。
X -3 -2 -1 0 1 2 3
y
(2) 以x与y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描出这些点;
(3) 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4)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
(5) 想一想,下列各点哪些在函数y=x-1的图象上?为什么?
A、(-1.5,-2.5) B、(-10,-9) C、(100,99) D、(200,201)
任务(二):画出函数y=- x+2图象。
预习诊断:
1、 画出函数y=5x-3的图象。
预习质疑:1、
2、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5节第1课时
课题: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
预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初步渗透待定系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未知系数。
3、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热爱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雄伟步伐,激发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
预习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预习任务:
任务(一):1、磁悬浮列车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运行1000米后,便以1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从运行1000米后开始计时,你能写出该列车离开浦东机场站的距离S(单位:米)与时间t(单位: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1、 上节提到的函数y=-x-1,y=2x-1,y=-3x-1以及s=1000+110t,这些函数关系式有哪些共同点?它们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3、形如 叫做x的一次函数。其中 是常数,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也叫做 ,k叫做 。
4、你能举出几个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实际例子吗?
任务(二):
1、据《人民日报》报道,长江三峡工程1号发电机组与2号机组于2003年7月10日实现并网发电。并网发电后的3天内共输出电量3870万千瓦时。已知发电量w是发电时间t的正比例函数。
(1)求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截止到2003年7月31日,共输出多少万千瓦时的电量?
预习诊断:
1、 空气中含氧量y(克/米 )与大气压强x(千帕)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已知当x=36千帕时,y=108克/米 ,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5节第2课时
课题: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
预习目标:
1、 会作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 探索并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3、 通过函数与图象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几何直觉,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预习任务:
任务(一):
1、 前面我们研究了哪些一次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 一次函数y=kx+b(b≠0)的图象是什么形状?与同学们交流。
3、 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 x+4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吗?
4、 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简单方法吗?
任务(二)1、例2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
2、 想一想,例2中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选择怎样的点画直线y=kx+b比较简便?直线y=kx(k≠0)总是经过原点吗?怎样画直线y=kx(k≠0)比较简便?
任务(三):
1、 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例2的图象,当函数y=2x+4图象上点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的纵坐标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当自变量x由小到大变化时,函数y有什么变化?
(2)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y=x-1,y=5x,y= x +4的图象,它们是否也具有上述的性质?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y=-3x-1,y= -x+2,y= -x+2的图象,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2、一般的,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时
当k﹤0时
预习诊断:
1、函数y=-x+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2、下列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0.5x-1 B、y=x+ C、y=5x-2 D、y= - x+3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预习案设计
第12章第1节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
东疏中学 胡登军
【预习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及方程组时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字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已给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预习重点】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概念。
【预习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列方程组。
【预习任务】
1、 自主学习(教师寄语:学习要抓好每一个细节)
1、 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7300千米,其中东段从鸭绿江到山海关,西段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西段比东段长6100千米,长城的东、西段长多少千米?
(1) 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
(2) 有哪些等量关系?
(3) 如果设长城东段的长为x千米,西段的长为y千米,根据相等关系可列方程:
2、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1、怎样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怎样一对数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预习诊断】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以下各题
1、下列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8x+3y=y(B)2xy=3(C)(D)
2、方程组的一个解是( )
(A) (B) (C) (D)
3、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小亮的父母考察了某小区的两套楼房,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的面积比套楼房的面积大24平方米,两套楼房的房价相同,第3层楼和第5层楼的房价分别是平均价的1.1倍和0.9倍.为了计算两套楼房的面积,小亮设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根据以上信息列出了下列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预习质疑】
1、 通过预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2、 你还有哪些疑问?
A组
  1.在①②③这三对数值中__________是方程的解,__________是方程的解,因此__________是方程组的解.
  2.把方程变形,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__.
  3.在方程中,当时,y=__________.
  4.若是方程的解,那么a=__________.
  5.若是方程组的解,则m=__________,n=__________.
B组
1、下列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8x+3y=y(B)2xy=3(C)(D)
2、方程组的一个解是( )
(A) (B) (C) (D)
3、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小亮的父母考察了某小区的两套楼房,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的面积比套楼房的面积大24平方米,两套楼房的房价相同,第3层楼和第5层楼的房价分别是平均价的1.1倍和0.9倍.为了计算两套楼房的面积,小亮设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根据以上信息列出了下列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组
1、 已知下列三对数值:
① x=0 ② x=15 ③ x=5
y=-1 y=4 y=1
(1)哪几对数值是方程x-3y =3的解 哪几对数值是方程3x-lOy=5的解
(2)哪一对数值是方程组 x-3y =3
3x-lOy=5的解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5y=30。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小亮的储蓄罐里有面值0.5元和1元的两种硬币共20枚,合计15元.设面值0.5元的有x枚,面值1元的有y枚。
答案
A组
1、①② ②③ ② 2、 3、
4、 5、 m=8
n=
B组
1、A 2、C 3、D
C组
1、①② ②③ ② 2、
3、 x+y=20 x=10
0.5x+y=15 y=5
初一年级 数学学科预习案设计
第十二章第 2节《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胡登远 执教教师:
(一)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1.初步经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把未知化为已知的解题思想。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预习重点:如何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预习任务:
1、 预习准备
1.回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在 x=1 1 x=0 1 x=2 1 x=3 1中,哪组是二元一次方程
Y=-5 2 y=-2 2 y=-3 2 y=-1 2
组 2x-y=7 1 的解?
X+2y=-4 2
二、预习新知
任务一: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x+y=7300 1,中,x用含有y的代数式可表示为x=
y-x=6100 2
,y用含有x的代数式可表示为y= 。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3x=1-2y 1中,x用含有y的代数式可表示为x=
5x-4y=31 2
,y用含有x的代数式可表示为y= 。
任务二: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3 1中,m用含有n的代数式可表示为
4m+5n=-1 2
M= 3.若把3代入1,则会得到一个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是 。解这个方程可得n= ,然后把它代入3可得m= 。从而解出方程组。
任务三:对于任务二,还有其它解法吗?
预习诊断:
1、 18x=y+9 x=-2y
Y=17x x+y=15
2、 x+2y=9 3m+2n=16
3x-y=-1 2m+3n=-1
三、预习困惑:

A组
1、 下列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x-y=2 B x-1=9 C x-1=2 D x=2y
X=3 y=4 y-x=0 2y+x=3
X=-2
2、数对 y=4 是下列哪一个方程组的解( )
A x+y=2 B x+y=0 C zx+y=1 D x-y=2
2x-y=-8 x-2y=7 x-y=2 x+2y=3
B组
1、方程组 x+y=1 的解为( )
3x+2y=5
A X=1 B X=-1 C X=3 D X=-2
Y=0 Y=4 Y=-2 Y=3
2、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y-3x=-1 3x=1-2y
2y-3x=4 5x-4y=31
C组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2 x-2y=-1 2x+y=5
2m+n=9 3x-4y=3 3x+2y=8
答案:
A组:
1、AD 2、A
B组:
1、C 2、 x=2 x=3
Y=5 y=-4
C组:
M=4 x=5 x=2
N=1 y=3 y=1
初一年级 数学学科预习案设计
第十二章第 2节《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朱玉国 执教教师:
(一)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1.初步经历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把未知化为已知的解题思想。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预习重点:如何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预习任务:
2、 预习准备
1.回忆: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
2.解方程组: 2x-y=-4
3x+y=9
二、预习新知
任务一: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x+y=7300 1,中,观察方程1和2,未知数的系数
y-x=6100 2
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对于我们解方程有用吗?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3x=1-2y 1中,观察方程1和2,未知数的系数
5x-4y=31 2
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对于我们解方程有用吗?
任务二:在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3 1中,观察方程1和2,m的系数有什
4m+5n=-1 2
么特点?我们把1乘以4可以得到方程3: ,再把方程2和3相(加,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方程 。从而求出未知数n
任务三:对于任务二,还有其它解法吗?
预习诊断:
1、 m-2n=3 2x+y=-7
4m+5n=-1 2x-3y=5
2、 3x+2y=9 4x+3y=-4
3x-5y=2 3x-4y=-3
三、预习困惑:

A组
3、 下列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x-y=2 B 2+x=9 C 1+x=2 D x=3y
y=6 y=4 y-x=0 2y+x=5
X=2
2、数对 y=-2是下列哪一个方程组的解( )
A x+y=2 B x+y=0 C zx+y=1 D x-y=2
2x-y=-8 x-2y=6 x-y=2 x+2y=3
B组
1、方程组 x+y=1 的解为( )
3x+2y=5
A X=1 B X=-1 C X=-2 D X=3
Y=0 Y=4 Y=3 Y=-2
4、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y-3x=-1 3x=1-2y
2y-3x=4 5x-4y=31
C组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2 x-2y=-1 2x+y=5
2m+n=9 3x-4y=3 3x+2y=8
答案:
A组:
1、AD 2、B
B组:
1、D 2、 x=2 x=3
Y=5 y=-4
C组:
M=4 x=5 x=2
N=1 y=3 y=1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预习案设计
第12章第3节 图像的妙用
东疏中学 胡登军
【预习目标】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探索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与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
2、经历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会有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预习重点】
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预习难点】
通过实际问题加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预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学习要抓好每一个细节)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6与y=3x+1的图像。
(1)找出它们的交点P,写出P的坐标。
(2)点P的坐标适合方程2x+y=6吗?适合方程3x-y=-1吗?为什么?
(3)点P的坐标是方程组 2x+y=6 的解吗?
3x-y=-1
(4)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y=5
5x-2y=4
【预习诊断】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以下各题
1、方程组的解是( )
A、 B、 C、 D、
2、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2,1)、B(1,-5)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预习质疑】
1、 通过预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2、 你还有哪些疑问?
A组
1、 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2=0
2x-y-2=0
的解可以看做是哪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交点的坐标?
2、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A(2,-4)、B(6,4)两点,求k和b,又如果该图像经过点C(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4、 求直线y=2x+8,y=-2x-4与y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B组
1、某种拖拉机的油箱可储油40升,加满油并开始工作后,油箱中的余油量y(升)与工作时间x(小时)之间为一次函数,如图所示
(1)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一箱油可供拖拉机工作几小时?
2、2003年夏天,湖南省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的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
②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③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行李票,行李票费用y(元)是行李重量x(kg)的一次函数,如图,你能根据图象得到什么信息?
C组
1、 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其中的一家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为y2元,y1,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
(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一家的车合算?
2、如图,y1、y2分别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元(费用=灯的售价+电费)与照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小时,照明效果一样。
(1)根据图象分别求出y1、y2的函数关系式。
(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3)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小时,他买了一个白炽灯和一个节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答案
A组
1、 2、图略
3、k=2 b=-8 n=8 4、18
B组
1、 8
2、①1000 800 ②30 ③ 50 3、略
C组
1、①大于1500 ②1500 ③国营
2、① ②1000
③先用白炽灯亮1000小时,再让节能灯亮1500小时。
初一年级数学学科预习案设计
第12章第4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1课时)
东疏中学 刘春玲
预习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在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解法,从交流中获益。
预习重点: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预习任务: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 (2) (3) (4) (5) (6)
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1、阅读课本84页的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量是:
未知量是:
(2)等量关系是:
(3)如果设这支足球队胜x场,平y场,你能列出方程组并解出来吗?试一试。
2、阅读课本85页的例1完成下列问题:
(1)小亮打IP长途电话,若打了2分钟,通话费为( )元,若打了3分钟,通话费为( )元,若打了6分钟,通话费为( )元,若打了x分钟,通话费为( )元。
(2)小莹打普通长途电话,若打了10分钟,通话费为( )元,若打了y分钟,通话费为( )元。
(3)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4)试一试能列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
3、结合以上问题试着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预习诊断:
1、小明购买面值为6角和8角的邮票共15张,共花了10元,那么他购买了6角邮票_____枚,8角邮票_____枚.
2、小亮去商店为班级购买奖品,下面是小亮与售货员的对话:
小亮:我有100元,想买10支钢笔和15本笔记本。
售货员:“好,每支钢笔比每个笔记本贵2元,退你5元。”你能算出钢笔
和笔记本的单价吗?
预习质疑:
对应练习一
1、为绿化校园,时代中学买了杨树苗和柳树苗共100棵,杨树苗每棵3元,柳树苗每棵7元,买树苗共用460元,两种树苗各买了多少棵?
2、学校的篮球数比排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排球数的比试3:2,求两种球各有多少个?
答案
1、解:设杨树苗买了x棵,柳树苗买了y棵,根据题意的:
x+y=100 解得:x=60
3x+7y=460 y=40
2、解:设篮球有x个,排球有y个,根据题意得:
X=2y-3 x=9
3y=2x y=6
对应练习二
1、“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
2、若干学生准备分成几个小组外出活动。若7人一组,则余下3人;若8人一组,则缺少5人。求学生人数和活动小组组数。
答案
1、鸡22,兔14 2、学生59人,活动小组8组。
对应练习三
1、某民营企业加工学生书包,每人每天可裁剪书包60个或缝制书包20个。现有技工16人,问应安排几人裁剪,几人缝制,才能恰好配套?
2、某酒店客房有三人间,双人间的客房,收费数据如下表:
普通(元/间、天) 豪华(元/间、天)
三人间 150 300
双人间 140 400
为吸引游客,实行团体入住5折优惠措施。一个50人得旅游团优惠期间入住该酒店,住了一些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若每间客房正好住满且一天共花住宿费1510元,则旅游团住了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个多少间?
答案
1、4人裁剪,12人缝制。 2、8间三人间,13人双人间。
初一年级数学学科预习案设计
第12章第4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2课时)
东疏中学 安玉玲
预习目标:1、能根据题意,列出表格表示出已知数、未知数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预习重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任务:
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1、阅读课本86页的例2,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表格:
圆珠笔 练习册
单价(元) 枝数 钱数(元) 单价(元) 册数 钱数(元)
去年 X 4 Y 3
今年 3 4
(2)等量关系是:去年买 +去年买 =所用钱数
今年买 +今年买 =所用钱数
(3)由此列出方程组,得:
2、阅读课本87页的例3完成下列问题:
(1)
排放量(亿吨) 排放达标率 达标排放量(亿吨)
工业废水 X 88%X
城镇生活污水 22%
两种废水合计 440
(2)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3)试一试能列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习诊断:
1、时代中学师生100人到甲、乙两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甲公司的人数比到乙公司的2倍少8人,到两公司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各多少?
2、小亮和小莹练习赛跑。如果小亮让小莹先跑10米,那么小亮跑5秒就追上小莹;如果小亮让小莹先跑2秒,那么小亮跑4秒就追上小莹。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预习质疑:
对应练习一
1、某公司存人银行甲、乙两种不同性质的存款共20万元,甲种存款的年利率为1.4%,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3.7%,该公司一年共得6250元利息,求甲、乙两种存款各有多少万元?
2、医院用甲、乙两种原料为手术后的病人配制营养品。每克甲原料含0.5单位蛋白质和1单位铁质;每克乙原料含0.7单位蛋白质和0.4单位铁质。若病人每餐需要35单位蛋白质和40单位铁质,那么每餐甲、乙两种原料各多少克恰好满足病人的需要?
答案
1、解:设甲种存款X万元,乙种存款Y万元,根据题意得:
x+y=20 解得:x=5
1.4%x+3.7%y=0.625 y=15
2、解:设每餐甲种原料需要X克,乙种原料需要Y克,根据题意得:
0.5X+0.7y=35 x=28
X+0.4y=40 y=30
对应练习二
1、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2、根据北京奥运票务网站公布的女子双人3米跳板跳水决赛的门票价格(如表)。小明预定了B等级、C等级门票共7张,他发现了这7张门票的费用恰好可以预定25张A等级门票,问小明预定了B等级、C等级门票各多少张?
等级 门票(元-----张)
A 300
B 500
C 1500
答案
1X+Y=49
X-1=
2、设预定了B等级门票X张,C等级门票Y张,根据题意得:
X+Y=7 解得:X=3
500X+1500Y=7500 Y=4
对应练习三
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地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我市某企业向灾区捐助价值94万元的A、B两种帐篷共600顶,已知A种帐篷每顶1700元,B种帐篷每顶1300元,问A、B两种帐蓬各多少顶?
2、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若干元,超过部分每千米加收若干元。某天,老李第一次乘车8千米,花去12元;第二次乘车11千米,花去15.6元。问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多少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多少元?
答案
1、A种帐蓬400顶、B种帐蓬200顶。
2、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2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整章水平测试题(A)
东疏中学 胡登军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8x+3y=y(B)2xy=3(C)(D)
2.如果单项式与是同类项,那么的值是( )
(A)-3(B)-1(C)(D)3
3.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
则k的值是( )
(A)(B)(C)(D)
4.方程kx+3y=5有一组解,则k的值是( )
(A)1(B)-1(C)0(D)2
5.如果中的解x、y相同,则m的值是( )
(A)1(B)-1(C)2(D)-2
6.足球比赛的记分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队打了14场比赛,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
(A)3场(B)4场(C)5场(D)6场
7.方程组 的解为 ,则被遮盖的两个数分别为( )
(A)1,2(B)1,3(C)2,3(D)2,4
8.(05金华)方程组的解是( )
A、 B、 C、 D、
9.(05嘉兴)方程组的一个解是( )
(A) (B) (C) (D)
10.(05潍坊)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小亮的父母考察了某小区的两套楼房,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在第层楼,套楼房的面积比套楼房的面积大24平方米,两套楼房的房价相同,第3层楼和第5层楼的房价分别是平均价的1.1倍和0.9倍.为了计算两套楼房的面积,小亮设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套楼房的面积为平方米,根据以上信息列出了下列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是二元一次方程2x+by=-2的一个解,则b的值等于
12.写出二元一次方程3x+y=9的所有正整数解是
13. 已知,则x= ,y=
14.已知方程组的解是,则m= ,n=
15.若x+3y=3x+2y=7,则x= ,y=
16.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为,则这个方程可以是:
___________(中要求写出一个)。
17.如下图,正方形是由k个相同的矩形组成,
上下各有2个水平放置的矩形,中间竖放若干个矩形,则k= .
18.已知和都是ax+by=7的解,则a= ,b=
19.已知方程3x+y=12有很多解,请你随意写出互为相反数的一组解是
20.若函数y=-x+a和y=x+b的图象交点坐标为(m,8),则a+b=
三、解答题(共60分)
21.(本题6分)解方程组
22. (本题6分)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夏季,为了节约用电,常对空调采取调高设定温度和清洗设备两种措施。某宾馆先把甲、乙两种空调的设定温度都调高1℃,结果甲种空调比乙种空调每天多节电27度;再对乙种空调清洗设备,使得乙种空调每天的总节电量是只将温度调高1℃后的节电量的1.1倍,而甲种空调节电量不变,这样两种空调每天共节电405度。求只将温度调高1℃后两种空调每天各节电多少度?
23.(本题7分)已知方程组的解为,求的值
24.(本题7分)十堰市东方食品厂2003年的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2004年总产值比2003年增加了20%,总支出减少了10%。2004年的利润为780万元。问2003年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
25.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块矩形地面,地砖的拼放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每块地砖的长与宽。
26.某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双人间客房,收费数据如下表.


为吸引游客,实行团体入住五折优惠措施.一个50人的旅游团优惠期间到该酒店入住,住了一些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若每间客房正好住满,且一天共花去住宿费1510元,则旅游团住了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各多少间?
27.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购买香蕉数(千克) 不超过20千克 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 40千克以上
每千克价格 6元 5元 4元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款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28.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某中学决定改变办学条件计划拆除一部分旧校舍、建造新校舍。拆除旧校舍每平米需80元,建造新校舍每平米需700元。计划在年内拆除旧校舍与建造新校舍共7200平方米,在实施中为扩大绿化面积,新建校舍只完成了计划的80%,而拆除校舍则超过了10%,结果恰好完成了原计划的拆、除的总面积。
(1)求原计划拆建面积各多少平方米?
(2)若绿化1平方米需200元,那么在实际完成的拆、建工程中节余的资金用来绿化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BAB  CAACD
二、填空题
11.6;12.;13.-3,;14.1,2;15.1,2;16.;
17.8;18.2,1;19.;20.16
三、解答题
21.原方程组的解为
22.解:设只将温度调高1℃后,甲种空调每天节电x度,乙种空调每天节电y度
依题意,得: 解得:
答:只将温度调高1℃后,甲种空调每天节电207度,乙种空调每天节电180度。
23.6;
24.解:设2003年的总产值为x万元,则2004年的总产值为(1+20%)x万元,2003年的总支出为y万元,则2004年的总支出为(1-10%)y万元,则有:
,∴
答:2003年的总产值为2000万元,总支出为1800万元
25.设每块地砖的长为xcm,宽为ycm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块地砖的长为45cm,宽为15cm
26.设三人普通房和双人普通房各住了、间,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三人间普通客房、双人间普通客房各住了8、13间.
27.设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x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y千克.由题意,得
01 当02 当040时,由题意,得
(不合题意,舍去).
3 当205x+5y=5(x+y)=5×50=250<264(不合题意,舍去)
综合①②③可知,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14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36千克.
28.设原计划拆除旧校舍x平方米,新建校舍y平方米,本世纪初题意得:
(1) 解得
(2)实际比原计划拆除与新建校舍节约资金是
(4800×80—2400×700)—〔4800×(1—10%)×80+2400×80%×700〕
=297600
用此资金可绿化面积是297600÷200=1488(平方米)
答:原计划拆除旧戌舍4800平方米,新建校舍2400平方米,实际施工中节约的资金可绿化1488平方米
《二元一次方程组》整章水平测试题(B)
东疏中学 胡登军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下题3分,共30分)
1.二元一次方程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     .
2.已知两个单项式与能合并为一个单项式,则_____, ______.
3.方程组的解中与的值相等,则
4.若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相同,则= .
5.若方程,和有公共解,则的取值为      .
6.请写出一个以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 ②方程组的解为。这样的方程组可以是 .
7. 方程组一定有_______个解.
8.如图1,已知函数和的图象交于点,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
9.小明在超市帮妈妈买回一袋纸杯,他把纸杯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如图2,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若小明把100个纸杯整齐叠放在一起时,它的高度约是 .
10.某校七年级学生去参观核电站,若每车坐45人,则有15个学生没车坐,若每车坐60人,则可以空出一辆车,这个七年级有学生 人,共出车 辆.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30分)
1.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是被弄污的的系数,请你推断■的值属于下列情况中的( ).
(A)不可能是-1 (B) 不可能是-2 (C)不可能是1 (D) 不可能是2
2.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A) (B) (C) (D)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要使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有以下四种变形的结果:
① ② ③ ④
其中变形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已知和是同类项,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不能确定
5.如果||+=0成立,那么=( ).
(A)1 (B) 2 (C)9 (D)16
6.关于、的方程组的解、的和为12,则的值为(  ).
(A)14 (B)10 (C)0 (D)-14
7.解方程组时,一学生把看错而得到,而正确的解是,那么的值是( ).
(A)不能确定 (B)
(C)不能确定, (D)
8.小刘同学用10元钱购买两种不同的贺卡共8张,单价分别是1元与2元.设1元的贺卡为张,2元的贺卡为张,那么所适合的一个方程组是( ).
(A) (B) (C) (D)
9.如图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8,对角线与相交于点,的周长比的周长多6,若设,,则可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求,的长,这个方程组可以是:(  ).
(A) (B)
(C) (D)
10.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中,32支足球队将分成8个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小组比赛规则如下: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若小组赛中某队的积分为5分,则该队必是(  ).
(A)两胜一负 (B)一胜两平 (C)一胜一平一负 (D)一胜两负
三、用心想一想,马到成功!(本大题60分)
1.(10分)解方程:(1);(2).
2.(8分)若方程组的解、y的和为,求的值,并解此方程组.
3.(8分)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某种药品包装盒的侧面展开图如图4所示.如果长方体盒子的长比宽多4cm,求这种药品包装盒的体积.
4.(8分)如图5,在的方格内,填写了一些代数式和数.
(1)在图(1)中各行、各列和对角线上三个数之和都相等,请你求出,的值;
(2)把满足(1)的其它个数填入图(2)中的方格内.
5.(8分)某校的一间阶梯教室,第1排的座位数为,从第2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增加个座位.
(1)请你在下表的空格里填写一个适当的代数式:
第1排的座位数 第2排的座位数 第3排的座位数 第4排的座位数
(2)已知第4排有18个座位,第15排座位数是第5排座位数的2倍,求第21排有多少个座位?
6.(8分)今年五月二十七日,印尼中爪哇省发生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学校积极组织捐款支援灾区,初三(1)班55名同学共捐款274元,捐款情况如右表.表中捐款2元和5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数据,并说明理由.
7.(10分)某商场计划拨款9万元从厂家购进50台电冰箱,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冰箱,出厂价分别为:甲种每台1500元,乙种每台2100元,丙种每台2500元.
(1)某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冰箱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该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冰箱可获得150元,销售一台乙种电冰箱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丙种冰箱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方案中,为使销售时获利最多,你选择哪种进货方案?
参考答案:
一、1. 2.3,1 3.11 4.44 5.1 6.答案不唯一,如: 7.无数 8. 9.106 10.240,5
二、1~5:CCBAB ;6~10:ACDAB
三、1.解:(1)由①②,并整理,得. ③
由①②,得 . ④
由③④,并整理,得 .
把代③,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2)设,则原方程组可变为

解这个方程组,得即
解得
2.解:
②×2-①,得,③
又由题意,得,④
联立③④,得方程组解得
代入①,得.
3.解:设这种药品包装盒的宽为,高为,则长为,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故长为9cm,宽为5cm,高为2cm.
  体积
答:这种药品包装盒的体积为.
4.解:(1)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得
(2)如图6所示(本题列方程组具有开放性,只要列、解方程组正确,即得满分.)
5.解:(1);
  (2)依题意得
    解得

    答:第21排有52个座位.
6.解:设捐款2元和5元的学生人数分别为人,人,依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捐款2元的有4人,捐款5元的有38人.
7.解:(1)①设购进甲种电视机台,购进乙种电视机台,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第一种进货方案是购甲、乙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各25台.
②设购进甲种电视机台,购进丙种电视机台,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第二种进货方案是购进甲种电视机35台,丙种电视机15台.
③设购进乙种电视机台,购进丙种电视机台,根据题意,得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故此种方案不可行.
(2)上述的第一种方案可获利:150×25+200×25=8750元,
第二种方案可获利:150×35+250×15=9000元,
因为8750<9000,故应选择第二种进货方案,即购进甲种电视机35台,乙种15台.
数学初一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预习提纲
宁阳二十二中 刘霞
预习内容:13.4概率的简单计算(1)
预习目标:1、通过模拟的抽奖活动,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2、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类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
预习重点:概率的计算
预习任务:
1、 一个竹筒内放有50根竹签,其中下端涂红色的有20根,涂绿色的有30根,每人限抽1根,抽出的竹签下端是红色的人中奖,抽出的竹签仍然放回到竹筒内,请说出这项活动的中奖率。
2、 从5张分别写有1,2,3,4,5的纸牌中,任意抽出1张
(1)这张纸牌上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2)这张纸牌上的数字是大于2的概率是多少?
3、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和质量相同的1个红球,5个白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取出1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预习自评:从分别标有1,2,4,6,7,8的6张卡片中,任意抽出1张,得到卡片上的数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卡片上的数小于6的概率呢?
预习反馈:
数学初一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预习提纲
宁阳二十二中 王明全
预习内容:13.4概率的简单计算(2)
预习目标: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解决一类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
预习重点:较复杂概率的计算
预习任务:
1、 在一次实验中,如果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同,那么一个事件E发生的概率是
P(E)=
2、抛掷一枚骰子,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不大于6的概率是 ,骰子朝上一面倒点数能被10整除的概率是 ,骰子朝上一面倒点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
3、箱子里有均匀的若干黑球和5个红球,已知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1/4,则箱子中有 个黑球。
4、从20张连号的人民币中任意抽取一张,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钞票上的号码是10的倍数(2)钞票上的号码是5的倍数
(3)钞票上的号码是奇数
预习自评:在从0―9十个数字卡片中,任取一张是偶数的概率为 ,是3 的倍数的概率为
预习反馈:
数学初一下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预习提纲
宁阳二十二中 张莉
预习内容:13.3可能性的大小
预习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概率是对事件发生大小可能性的度量
2、了解在各种发生可能性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求法
3、知道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以及不确定事件概率的范围
预习重点:概率的意义及求法
预习任务:
1、抛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 ,出现点数大于2的概率是 .
2、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指事件发生的
3、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分为 事件和 事件两大类,其中
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固定的。
4.、若事件E是不确定事件,则它发生的概率是 (用不等式表示)
预习自评:
1、抛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为3的概率是
2、在一元件盒中装有50块固体组件,其中25件是一等品,15件二等品,10件次品,则抽到一等品的概率是多少?二等品呢?次品呢?
3、下列事件中,概率不为1/2的是:
A、掷一枚硬币,反面朝上的概率
B、四张卡片分别标有1,2,3,4,抽到3朝上的概率
C、6个球中有3个白球,2个红球,1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概率
D、全班有50名学生,有一半人生日在上半年,下半年生日的概率
预习反馈:
第2课时 13.2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总第36课时
设计人:吴冕冕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活动过程,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含义。
2、 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
【学习重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第97—99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第97页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做一做,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含义。
1、将课本98页⑴—⑸5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下面:





2、写出以下定义: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也叫做 或 。
3、 分别举出2个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实例。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预习检测:完成课本99页练习(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预习质疑:(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
二、反思拓展 (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课本99页A组2,3题(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用你喜欢的形式总结在下面:
四、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总得分:
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每题1分,共10分)
⑴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⑵掷一枚均匀抛掷一枚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的正方体,正方体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
⑶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⑷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动画片;
⑸广州市每年都会下雨;
⑹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⑺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⑻在正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 C 时水会沸腾;
⑼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一组;
⑽你1小时可以跑30千米。
五、课后作业(教师寄语:只有认真,才能进步!)
限时作业(10分钟)《综合能力训练》92页课堂练习。
第3课时 13.3 可能性的大小 总第37课时
设计人:王玲
【学习目标】
1、 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概率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2、 了解在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求法。
3、 知道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以及不确定事件概率的范围。
【学习重点】
理解概率的计算公式。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第100—102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几个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100-101页例题1以上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求法。
1、 概率的定义:
例如①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 可记为:
②从分别写有数字1,2,3的三张卡片中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可记为
2、 概率的计算公式:
3、思考:在使用概率的计算公式时




学习任务三:阅读并分析课本第96页“实验与探究”,将4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下面,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预习检测:1、完成课本97页练习(写出理由):
2、试举出生活中事先无法预料结果的现象:
预习质疑:(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
二、反思拓展 (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课本97页A组第2题(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用你喜欢的形式总结在下面:
四、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总得分:
1、 小明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与座位号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
为什么?(2分)
2、 在你们班级任意找一名同学,找到男生与找到女生的可能性哪个大?(1分)
3、 一个袋中装有10个红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1分)
4、 装有5个红球、6个白球、10个黑球,事先选定一种颜色,若摸到的球的颜色与事先选定的一样,则获胜,否则就失败。为了尽可能获胜,你事先应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2分)
5、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抽到大王的可能性大吗?(1分)
6、 掷一个均匀的小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小正方体后,你认为朝上的数字比5小的可能性大吗?(1分)
7、 甲、乙两人轮流做下面的游戏:抛掷一枚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的正方体,如果朝上的数字是6,那么甲获胜;如果朝上的数字不是6,那么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2分)
五、课后作业(教师寄语:只有认真,才能进步!)
限时作业(10分钟)《综合能力训练》87页课堂练习。
第4课时 13.4概率的简单计算 总第38课时
设计人:吴谦
【学习目标】
4、 通过模拟抽奖活动,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5、 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问题。
【学习重点】
能利用概率的意义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第103-105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第103页“交流与发现”体验概率大小的意义,并完成下列题目:
1、 为什么抽出的竹签还要放回到竹筒内?
2、 从这20根竹签中,





2、写出以下定义: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也叫做 或 。
6、 分别举出2个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实例。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预习检测:完成课本99页练习(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预习质疑:(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
二、反思拓展 (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课本99页A组2,3题(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用你喜欢的形式总结在下面:
四、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总得分:
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每题1分,共10分)
⑴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⑵掷一枚均匀抛掷一枚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的正方体,正方体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
⑶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⑷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动画片;
⑸广州市每年都会下雨;
⑹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⑺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⑻在正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 C 时水会沸腾;
⑼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一组;
⑽你1小时可以跑30千米。
五、课后作业(教师寄语:只有认真,才能进步!)
限时作业(10分钟)《综合能力训练》92页课堂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整式的乘法 第一节第一课
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1) 宁阳八中:尚遂英
预习目标:
.知识目标:在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发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过程目标:能用字母式子和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法则,并知道它适用于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
能力目标: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预习重点: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与应用。
预习难点:“发现”规律、概括性质;正确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整式的加法。
预习任务:
任务(一)1,复习回顾:
1、3a表示的意义是 ;a3表示的意义是
2、an表示的意义是
3、a3叫 ,期中a叫做 ,3叫做叫
4、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和指数:
(1)(-24) (2)-24 (3)( 2/3)2 (4)(a+b)3
任务(二)探究法则:
1:自学教材116页上的问题,自主探究下列问题
(1)25 ×22= × =2( )
(2)a5 ×a2= × =a( )
(3)5m ×5n= × =5( )
(4)am×an= ×
=
=a( )
2、由以上式子你发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的底数与指数的关系)
(1)语言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学符号:am×an=a( )(m,n都是正整数)
任务(三)公式推广
1. = 推广=
预习诊断
1.(1)x2 · x5 (2)a · a6 (3)2 24 23
(4)xm· x3m+1 (5)104106 (6) b2 · b5
(7) 2a2 · 3a (8) y2n · yn+1 (9) x · x3 + x2 · x2
(10) 10102103
2.拓展
(1)、如果a2×am=a9,那么m=
(2)、已知3m=5,3n=6,求3m+n的值
预习质疑:畅所欲言:(我要说,我要问)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整式的乘法 第一节第一课时
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2) 宁阳八中:尚遂英
预习目标
1、通过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
2、理解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掌握应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预习重点是同底数幂的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法则本身的理解。
预习难点是灵活应用同底数幂相除法则来解决问题。
预习任务:
任务(一)【前置补偿】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指数______,用公式表示am×an=_____.(a≠0,m,n都是整数,且m>n)
2.填空:
23·2( )=26 (2)(–8)( )·(–8)5=(–8)11 (3)a2·a( )=a9
【问题探究】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K,一个存储量为26M(1M=210K)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
任务(二)【规律探究】
1.计算:(1)( )·28=216 (2)( )·(–5)3=(–5)5
(3)( )·105=107 (4)( )·a3=a6
2.再计算: (1)216÷28=( ) (2)(–5)5÷(–5)3=( )
(3)107÷105=( ) (4)a6÷a3=( )
3.提问:上述运算能否发现商与除数、被除数有什么关系?
4.得到公式: am÷an=( ).(,m,n都是 )
5.提问:指数之间是否有大小关系?a为什么不能等于0?
6、同底数幂除法法则
预习诊断
1.(1) (2)
 (3) (4)
.(5)a9÷a3; (6)212÷27; (7)(-x)4÷(-x); (8).
2.计算:
(1)a5÷a4·a2; (2)(-x)7÷x2;
(3)(ab)5÷(ab)2; (4)(a+b)6÷(a+b)4.
3计算:(1) (2)
4.已知ax=2, ay=3 则ax-y=
5.某地有10万人口,计划今年生产收入完成十亿元。
问题:(1)、怎样用幂的形式表示:10万、十亿?
(2)、欲求人均收入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预习质疑:畅所欲言:(我要说,我要问)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1)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2节第1课时
宁阳八中 朱玉青
一、预习课题: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1)
二、预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不等于零的零次幂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a≠0,n是正整数)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三、预习重点:掌握零指数幂的意义
四、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复习引入
1、复习幂的运算性质:
(1)a·a=________; (2)(a)=________;
(3)(ab)=________;
(4) a÷a=________ (m>n,且a≠0).
注意:这里的m、n均为正整数.
2、练习:计算
(1) (2) (3)
(4) (5)
提出问题:
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 ,有一个附加条件:m>n,
当m=n时,情况怎样呢?
预习任务二:探究新知:零指数幂的意义的探究
问题1:看课本121页,探究过程用了哪两种计算方法: 、 。
问题2: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列各算式:
方法1: = = (a≠0)=
方法2: = = (a≠0)=
我们得到:= ,= ,= (a≠0).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
注意: 。
问题3:自学课本121页例1、例2(先不看答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
五、预习诊断:
完成课本121页练习1、2、3;(做在书上)
六、预习质疑:
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2)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
宁阳八中 朱玉青
一、预习课题: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2)
二、预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不等于零的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a≠0,n是正整数)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三、预习重点: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四、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复习引入
复习:幂的运算性质
提出问题:
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 ,有一个附加条件:m>n,
当m<n时,情况怎样呢?
预习任务二:探究新知:负指数幂的意义的探究
问题1:看课本122页,探究过程用了哪两种计算方法: 、 。
问题2: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列各算式:(要有过程)
方法1:=   ; =
方法2:=   ; =  
由以上计算你可以得到 := ,  =
结论:用式子可表示为:
语言叙述:
注意:
问题3:自学课本122页例3,(先不看答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
五、预习诊断:
完成课本122页练习1、2;(做在书上)
六、预习质疑:
14.2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3)预习学案
设计人:宁阳八中 陈松
预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a中a与n的意义.
2.会准确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
预习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
预习过程:
(1) 复习:
1. 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________,指数________;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________,指数________ 。
2. 计算:(1)107×104; (2) x2·x5 (3) (-x)·(-x)3
(4)-a2·a6 (5)10·102·104 (6)(-x)·x2·(-x)4;
3.计算:(1)2÷2 (2)(-)÷(-) (3)(-bc)÷(-bc)
(4) x6·x5÷x3 (5) (-x)4· (-x) ÷x2
(2) 预习任务:
任务1:自学例4后 填空验证:52÷5=52÷=________=5
(0.2)2×(0.2) = (0.2)2×=________=(0.2)
由此得出:引入了零指数和负指数后,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仍能________
任务2:自学例5,说出计算的根据
(1)x3÷ x5 (2) a3÷a (3)t÷t
(3) 预习诊断:
1、计算:(1)7×7×7 (2)(-5)×(-5)
(3)2÷2 (4)(-)÷(-)
2、计算:(1)x3 ·(x·x2 ) (2)-x÷x (3)(m-n) ·(m-n)
(4) 学习质疑:
记下你存在的问题:
14.3科学记数法预习学案
设计人:宁阳八中 陈松
预习目标:1、会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一个负整数。
2、会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a×10写成小数的形式。
3、能按题目要求进行有关计算。
预习重点: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负指数的确定。
预习过程:
(一)复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300000000 (2)696000 (3)6100000000
(二)预习任务:
任务1:把下列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1)10 (2)10 (3)10 (4)10
根据上面的结果,你发现这类题目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0.001=
0.00001=
0.0000001=
0.000000001=
任务3:填空:
(1) 0.000000675=6.75×________=6.75×10
(2) -0.00000000099= -9.9×________= -9.9×10
(3)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3×10
以上这种计数方法,是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的________记数法
由此得出:用科学记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一个负整数,n绝对值等于原数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
任务4:在计算器上表示出下列各数:
(1)7.2×10–5 (2)1.5×10–8 (3)-2.5×10–13
p例1:p自学后把下列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1)7.2×10–7 (2)-1.51×10–9 (3)2.58×10–10
例2:自学后说出解答思路和结果的确定:
(三)预习诊断: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数:
0.000 000 001 0.001 2 0.000 000 345 -0.000 03
0.000 000 010 8 3780 000
2、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米,把1立方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立方毫米的空间可以放_____个1立方纳米的物体。
(四)学习质疑:
记下你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3节科学记数法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1 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记数法±a×形式(其中1≤a≤10,n为负整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和增强数感。
2 会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记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记数法的有关计算。
预习重点:科学记数法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并进行计算。
预习难点:科学记数法的相关计算。
预习任务:
(1) 如何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什么规律吗? =___________.它的优点是什么?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在计算器上怎样表示?
(2) 怎样进行科学记数法与小数的相互转化?以及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计算?
总结填空: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a的范围是 , n是一个 ,n的绝对值等于 。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0.00008 (2) 0.0000001002 (3)0.3001 (4)-0.000408
(5) -0.000085 (6) (7) (8)-0.00077
2. 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写成小数形式:
(1)2.385× (2)-9.99× (3) 3.67×
3. 计算:
(1) (8×)÷(2×) (2) (3×)×(4×)
5.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次运算,则它工作5×秒可进行__________次运算。
6.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大约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多少倍?
预习诊断:
1. 填空:1.618×=0.0001618 _________×=-0.0008182
2. 比较大小: 5×________6× (填“<”或“>”或“=”)
3. 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于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后反射,又被雷达接收,两个过程共用了5.24×秒,已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0×米/秒,则该时刻飞机与雷达的距离是多少米?
预习质疑:回扣目标,通过预习请把你的疑问整理下来?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3节科学记数法达标试题
A组
1. 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a的范围是 , n是一个 ,n的绝对值等于 。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写成小数形式:
(1) 2.767× (2) -5 × (3)-2.369 ×
3. 若0.0000003=3 ×,则X为_________?
1纳米=0.000000001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5纳米为_________?
4.计算
(1)(6.129 ×)÷(-1.2 ×)
(2)(3.62 ×)×(-2.1×)
评价标准
1、、、负整数、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的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0)2、解;(1)0.000002767 (2)-0.00000005 (3)-0.002369
3、-7 4、 4、解:(1) (2)
B组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2) 0.00000156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066的结果是 ( )
A. B.
C. D.
3、将 写成小数的形式是( )
A. B.
C. D.
4、把0.00010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5、若0.000000003.08=3.08×,则n= 。
评价标准
1、解:(1)(2)2、B 3、B[提示:]4、5、-9
C组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来各数。
(1)0.00004263 (2)-0.00000000003702
2、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米,已知某种植物孢子的直径为450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该孢子的直径是多少米?
3、已知比较与的大小。
4、已知0.0000867=,0.00925=,求x+y的值。
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明家也搬进了新房子,现在他家的住房面积为144平方米,请问你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他家的住房面积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多少吗?(我国国土面积按960万平方千米计算)
评价标准
1、解:(1)(2)2、解:45000纳米=45000×=4.5×
3、=,= 4、-8 5、1.5×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4节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第 1 课时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会用符号和文字语言表达这个性质,会进行积的乘方运算,发展符号感及推理意识。
2.会根据积的乘方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特殊 一般 特殊”的认识规律。
预习重点:积的乘方运算。
预习难点: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性质。
预习任务:复习回顾;乘方的意义:
用字母表达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
任务一:公式 (m为正整数)为什么会成立?
任务二:当m为正整数时,怎样计算?
1. 填空:
(1)积的乘方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 。
(1)(-2x)3=
(2)(2a)3= (2a)4= (2a)5= (2a)6=
(-2a)3= (-2a)4= (-2a)5= (-2a)6=
由此你发现
2.计算
(1)(ab)2= (2)(-3ab)3=
(3)(-3x)4= (4)(-2x)4=
(5)(-7ab)3= (6)
预习诊断:
1.计算(-2x)3= (-2t)3= ( ab)4=
(-2mn)2= ( xy)3= ( )2004 · 52005=
2.(1)已知2x=a 3x=b 求6x
(2) (0.125)2008 · 82008
3.计算: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本节课,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4节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第 1 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二十中 臧娜
A组
1、 填空:积的乘方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 。
2、计算(1)、(2)、(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6a-5a=1 B、 C、 D、
评价标准
1、各因数乘方的积,2、解;(1) (2) (3)
3、D
B组
1、计算:(1)、(2)、(3)、
2、计算:(1)、解;(1)(2)、(3)、
3、(1)已知2x=a 3x=b 求6x
(2) (0.125)2008 · 82008
4、( )2004 · 52005
评价标准
1、解;(1) (2) (3)
2、(1)、(2)、(3)
3、(1) (2)1 4、5
C组
1计算
(1)(-3ab)3= (2)(-3x)4=
(3)(-2x)4= (4)
2、.计算:
3、(1)已知2x=a 3x=b 求6x
(2) (0.125)2008 · 82008
评价标准
1、(1)(2)(3)(4)
2、 3、(1)(2)1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4节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第2课时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会用符号和文字语言表达这个性质,会进行幂的乘方运算,发展符号感及推理意识。
2.会根据积的乘方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预习重点:幂的乘方运算。
预习难点:理解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预习任务:
回顾: 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 。
任务一:公式 (m,n为正整数)为什么会成立?
(1)填空:幂的乘方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 。
(2)
(3)计算
(4)比较的大小
预习诊断:
计算:
1、

2、,;
3、,;
4、;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本节课,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4节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第2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二十中 臧娜
A组
1、 填空:幂的乘方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 。
2、计算(1)、(2)、(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6a-5a=1 B、 C、 D、
4、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5、
评价标准
1、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解;(1) (2) (3)
3、D 4、B 5、
B组
1、计算:(1)、(2)、(3)、
2、若则等于( )A、9 B、24 C、27 D、11
3、计算
4、若则a=
5、若求n的值?
评价标准
1、解;(1) (2) (3)
2、C 3、A 4、6 5、2
C组
1计算
2、若求n的值?
3、计算
4、已知求的值
评价标准
1、2、2 3、(1)(2)0 4、5400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5节单项式的乘法第1 课时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相乘法则的过程,明确其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会运用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重点;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预习难点;运用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任务:
1 填空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是 相乘, 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作为 。
(2)2a .3a= , 4y ( -2xy3)=
(3)3m+2﹒3= 2xy﹒x2y=
2 计算
(1)3a2 ﹒ 4a3 (2)(-8ay)(ab)
(3)a3b2c﹒(14a5b2) (4) x2﹒(-2x)
(5)-2x2y3﹒ 2xy (6)7ax﹒(-2a2bx2)
总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预习诊断:
1.填空
(1)(2xy2)3( )=-16x4y8 (2)xm-1﹒8x2m+2=
(3)(-3x2y)(xy2)= (4)(1.6×105)×(-2.5×103=
(5)如果单项式-3x4a-by2与x3ya+b是同类项,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 。
2 计算
(1)(-2xy2z3)2﹒(-x2y)3 (2)(3×108)×(-2×105)
(3)3a2﹒4ab (4)(-xy)3﹒(-x2y)
(5)(-3a2b)(-3ab2) (6)3x2﹒(-2xy)
3计算
(1)(-8xy5)﹒(2x2yz2) (2)2xn-1﹒(a-b)﹒3x(a-b)3
(3)0.8xy ﹒ (x y) -(-2x)3﹒ xy3
预习质疑:
预习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惑或心得吗?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5节单项式的乘法第1 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二十中 臧娜
A组
1、填空: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是 相乘, 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作为 。
2、计算(1)、(2)、(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6a-5a=1 B、 C、 D、
4、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5、
评价标准
1、把他们的系数,字母部分的同底数幂分别,积的一个因式
2、解;(1) (2) (3)
3、D 4、B 5、
B组
1、计算:
2、计算
(1)(-8xy5)﹒(2x2yz2) (2)2xn-1﹒(a-b)﹒3x(a-b)3
(3)
3、如果单项式-3x4a-by2与x3ya+b是单项式,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 。
评价标准
1、
2、(1)(2)(3)
3、
C组
1、计算(1)、(2)、(3)、
2、计算: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6a-5a=1 B、 C、 D、
4、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5、如果单项式-3x4a-by2与x3ya+b是单项式,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 。
评价标准
1、解;(1) (2) (3)
2、 3、D 4、B 5、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5节单项式的乘法第 2 课时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的过程,明确其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体会数学转化思想的作用。
预习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有关计算。
预习难点: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预习任务:
(预习P133页,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复习:用字母表达乘法分配律 。
1.填空
(1)2xy(x2y-3xy2)= (2)a(a2-1)=
(3)2a2(3ab2-5ab3)= (4)-x(2-x)=
(5)-3x(2x2-x+y)= (6)2xy(4x2y2-2xy)=
(7)-3a(3a-2)= (8)-3xy(x+y)=
2.计算
(1)-2ab(a2-3a+1) (2) -a2bc(-3a2+ab-4b2)
(3)-4a(6a-5) (4)-3a(4a2-5a-1)
(5)(-2x+1)(-3x2) (6)mn(m2-mn+1)
通过上面的延伸,你发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的依据是 。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预习诊断:
1.计算
(1) 2ax(3a2x+2a2x2) (2)-x(8x3-7x+4)
(3) -9a(2a2-a-) (4)(a2b-a3b2+1)﹒(-ab)
2.化简求值:
(1)3x2(2y-x)-3y(2 x2-y) 其中x=,y=-
(2) x(2x)2﹒(3x-5) 其中x=-1
3.若,则a,b的值分别为多少?
预习质疑:
1.你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有 。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5节单项式的乘法第 2 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二十中 臧娜
A组
1、填空: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先将 分别乘 , 再把所得的 。
2、计算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5、
评价标准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各项,积相加 2、解
3、A 4、C 5、
B组
1、计算:
2、已知求 的值.
3、如果那么 。
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评价标准
1、 2、0 3、
4、解:
当 时,原式
C组
1、计算
2、计算
3、若 则a,b的值分别是多少?
4、解方程
评价标准
1、 2、
3、 4、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6节多项式乘多项式第1课时
宁阳二十中 臧娜
预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多项式相乘法则的过程,明确其算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会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两个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3.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即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相式与多项式相乘,又转化为单项式相乘。
预习重点: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两个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预习难点:正确运用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运算。
预习任务:
任务一 复习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然后完成以下计算:
1. (—3x)2x 2. 2xy(3xy-4xy)
3. —12ab ( a—ab—b)
4. 2x(x—1)—x(2x-5)
任务二 预习课本134——135页多项式乘多项式,思考下列问题:
1. 怎样进行多项式乘多项式?
2. 计算(a+b)(t+w)时先把_____________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进行计算。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什么?
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根据是什么?
4. 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1) (x-3)(x-1) (2) (2a+3)(3a-2)
(3) (2x+y)(3x-2y) (4) (a-b)(a+2b) -b
(5) (4x-1)(3x+3)-(x-1)(x+2)
你认为在进行多项式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你获取了什么学习方法?谈谈你的感想
多项式乘多项式最后转化成了单项式乘单项式,这体现了常用的数学思想: 。
预习诊断:
一、计算: 1. (x-2)(x-5) 2. (2m-3)(5-3m)
3.(t-1)(t+2)-(2t-1)t
4. (x+4)(2x-5)-(3x-2)(x+6)
二、化简求值(a+b)(2a-b)+2a(b+1)+b2 其中a=-1 b=2
若(x+5)(x-3)= x2+kx+m ,则k= m=
如果(x+m)(x+)的积中不含x的项,求m的值?
方程的解是 。
预习质疑:
你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
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6节多项式乘多项式第1课时达标试题
宁阳二十中 臧娜
A组
1、填空: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 分别乘
再把所得的 。
2、计算(1)、(2)、(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计算结果是的是( )
A、 B、 C、 D、
5、
评价标准
1、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积相加
2、解;(1) (2) (3)
3、B 4、D 5、
B组
1、计算:
2、方程的解是 。
3、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5、如果展开后不含x的项,求m的值
评价标准
1、 2、
3、解:
当 时,原式
4、解:
当 时,原式
5、12
C组
1、某个长方形的长为宽为则长方形的面积为
2、计算(1)、(2)、(3)、
3、解方程
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5、试说明四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两个数的积比另两个数的积大2
评价标准
1、
2、(1)(2)(3)
3、 4、解:
当 时,原式
5、解:设四个自然数分别是则所以四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两个数的积比另两个数的积大2。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
第1课时 15.1三角形(1)
宁阳六中 王安华
【预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并会用字母和符号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3、会按角给三角形分类;会按边给三角形分类。
【预习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仔细阅读课本144页—145页上半部,认识三角形和三角形的有关定义并完成下列题目。
1、如左图所示的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为 ,读作 。
预习任务二:阅读课本145下半部-----146页上半部分,会正确对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 (2)按边分类{
【预习诊断】
1、完成课本146页练习1、2、3题
2、看图填空:如图∠B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内角,∠ADE是△ 的外角,又是△ 的内角。
3、△ABC中,点D、E分别在BC、AD边上,(1)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
(2)AB是哪几个三角形的边?
(3)∠CAD是哪几个三角形的角?
(4)∠ADC是哪几个三角形的外角?
【预习质疑】
我的疑问是:
【达标测评】
1、指出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分别表示出来。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至多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个直角;至多____个钝角。
3、△ABC中(1)若AB=AC,则△ABC叫做_____三角形,边AB、AC叫做______,边BC叫做______。 (2)若AB=AC=BC,则△ABC叫做_____三角形。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和为270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5、判断题(对的填“√”,错的填“╳”):
(1)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2)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3)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
(4) 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钝角.( )
(5)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
预习课题: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5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15.1 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命题人:宁阳六中 苏杰
预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预习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预习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预习任务:  任务一、 ( 下面是某教师上班路线图)
  问题1: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
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公理说明理由:
  问题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问题3: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任务二、开展探索活动,体验边的关系
1、 分别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量出各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计算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并与第三边比较
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2、 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的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任务三:(仿照例题完成)
1、分别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
(1)5,3,8 (2)4,5,6 (3)4,5,10
2、等腰三角形中,(1)如果底边长为4cm,求腰长a的取值范围;(2)如果腰长为4cm,求底边长b的取值范围.
预习诊断:
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 a和8,求a的取值范围.
2、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3,4,5 C、 2,3,7 D、3、3、6
3、等腰三角形底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组18cm.
(1)腰长的3倍比底边长的2倍多6cm.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其它两边长;若一边长为5cm呢?
(3)(机动)若底边长是偶数,求三边长.
预习质疑:本节内容在预习中还存在哪些疑难?
1、
2、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宁阳六中 邢凡菊
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能说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2.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3.能说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性质;通过“叠合”的方法,发现“三角形
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预习重点:.通过预习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和区别。
预习任务: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它的内角、外角、分类和三边关系,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我们主要研究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并探索这些线段的性质。
任务(一)观察与思考
1.剪出一个三角形纸片 ABC ,按图所示的方法折叠,把边 BA 叠合到边 BC 上,展开后,折痕 BD把∠ABAC分成∠1和∠2两部分.观察∠1和∠2的关系是: .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在三角形中,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下图,在 △ ABC 中,∠ABD =∠DBC , BD 是 △ 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
3.再分别将边 AB 叠合到边 AC 上,边 CA 叠合到边 CB 上,观察三条折痕之间的关系是:
4.分别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重复上面的操作.三条折痕之间是否仍然存在上述关系?
5.总结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
任务(二)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是:在三角形中,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如下图 ,在 △ ABC 中, BD = DC ,连结 AD ,则 AD 是 △ ABC 的一条中线.每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2.分别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从中你发现 。
3.总结三角形三条中线的性质是: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 。
4. △ ABD和△ ADC的面积关系是:
任务(三)1.三角形高的定义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如下图,在 △ ABC 中, AD⊥BC , 点 D 是垂足,AD是△ABC 的一条高.
3.请你在下图中分别画出 △ ABC 的三条高.
4.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性质是: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 交于一点.
强调:这节课着重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在理解上述定义时,必须注意到两点:一是三条都是线段;二是钝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预习诊断:选择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⑴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射线;⑵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⑶三角形的中线就是一边中点的线段;⑷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 如图,△ABC中,D,E分别为BC边上的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同的三角形有几对(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预习质疑: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课堂达标测试
1. 如图,△ABC中,∠A=∠ACB,CD平分∠ACB交AB于D,∠ADC=150°,则∠B为( )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2. 如图,D为△ABC的BC边上一点,BD:DC=3:2,△ABC的面积为45,则△ABD的面积为 。
3. 如图,△ABC三条中线AD、BE、CF交于点O,S△ABC=12,则S△ABD= ,S△AOF= 。
4. 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线之比为 。

15.3多边形的密铺预习案
宁阳二十五中 王芹
预习目标:
1、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密铺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探索图形的密铺,知道任意一种三角形、四边形或者正六边形都可以密铺,并能用两种以上多边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预习重点: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密铺
预习难点:
用多种正多边形密铺
预习过程:
1、预习课本后回答:(1)什么叫密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小相同的同一种正多边形密铺时,正三角形,正六边形_____密铺,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的正多边形________密铺。
(3)、用多种正多边形进行密铺时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在密铺时这几种正多边形的边长要______________
(b)在同一个顶点处所有的内角的度数之和为________度
2完成课本中158页及160页的练习
预习总结:
密铺有两个知识点: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预习诊断:
1、下列多边形不能单独密铺的是()
A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2、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能否密铺地面?若不能说明原因,若能,有几种情形?
预习质疑:













15.3多边形的密铺达标测试
宁阳二十五中:王芹
A卷
1、 下列多边形不能单独密铺的是()
A、 正八边形B、任意多边形C、正方形D、三角形
2、 某商店出售下列四种形状的地转: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一种地转镶嵌地面,可供选择的地转共有几种()A4种B3 3种C2种D1种
答案1C2B
B卷
1、 一副美丽的图案,在某个顶点处有三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密铺而成,其中有两个正八边形,那么另一个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2、用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图案的一部分,如果有八个等腰梯形,你能设计出方案吗?画画试试
答案:1B2略
C卷
你能设计出几种多个正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