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例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答)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提问: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答)二、自主探究 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3、交流: (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方法一: 12×3 + 15×4 方法二:12×3 + 15×4 = 36 + 15×4 = 36 + 60 = 36 + 60 = 96(元) = 96(元) (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 5、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三、活动尝试 1、 出示“试一试”:150+120÷6×5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指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原因是什么? (2)指名回答 (3)独立订正。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板书设计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2课时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第3时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 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理解“边长4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 (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5)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6)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 (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 (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 五、总结质疑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 120 + 25×4) =300 -(120 + 100) =300 - 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4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究 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3、汇报交流,同时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 ( 8 + 6 )× 2 = 14 × 2 = 28(人) 84 ÷ 28 =3 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84 ÷( 8 + 6 )× 2 ┅┅ 用方法二的学生,要让他们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 4、设疑:84 ÷( 8 + 6 )× 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 ÷[( 8 + 6 )× 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6、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7、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8、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9、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84÷[( 8 + 6 )×2 ] = 84÷[14×2] = 84÷28 = 3 10、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2人板演,然后集体核对,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整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整理,使学生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相对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了解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四、应用拓展 阅读“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再通过交流使他们了解“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发明的大体历史,以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 五、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 8 + 6 )× 2 84÷[( 8 + 6 )×2 ] = 84÷[14×2] = 84÷28 = 3 = 28(人) 84 ÷ 28 =3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四(1) 第5课时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作业错例评讲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3题。学生的错误主要是:获得三等奖的比一、二等奖的总人数少10人。用24-10来求获得三等奖的人数,没有理解清楚三等奖是和谁比。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5(2)题。很多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方面很薄弱,读题时注意力不集中。三步混合运算时很多学生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符号,数字抄错,运算顺序出错。针对练习练习四的第1题。练习前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别计算。(计算时要教育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练习四的第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直接进行判断,再交流判断的依据。练习四的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又可以根据什么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计算后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中各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可以适当总结三步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以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错误,并加以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四(2) 第6课时 总课时6
教 学目 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 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混合运算练习75×12+280÷35 48×(32-17)÷30 490÷【210÷(750÷25)】解决实际问题1.食堂第一次花60元买了15千克鸡蛋。照这样计算,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花8元钱,第二次买了多少千克鸡蛋?2.小明暑假看了两本书。一本书是84页,另一本书少12页。如果他每天看6页,这两本书一共要看多少天?3.甲、乙两队共修了4条路。甲队修了5680米,等于乙队修的4倍。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4.饲养场养鸭278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50只。养鸭和鸡一共多少只?5.菜场运来15车青菜,上午卖出5700千克,下午比上午少卖出1200千克。这天共卖出青菜多少千克?6.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70米。电线用去了多少米?7.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比第二天少用90米。还剩下多少米?8﹡.果园里产桃子3560千克,梨比桃子多1750千克,苹果的产量是桃子和梨重量的和。苹果比桃子多产多少千克?9.图书室有故事书750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35本,科技书是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总和。科技书有多少本?10.山坡上原有果树1480棵。今年春天新栽梨树850棵,枣树780棵,秋天又栽了1274棵苹果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果树多少棵?11、商店上午运进大米25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进同样的大米15袋,商店这一天共运进大米多少千克?12、一本书,小华看了46页,没看的页数比看了的3倍少15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13、铺路队为“国门第一路”铺沥青,每天铺480米,比计划的2倍少20米,计划每天铺多少米?14、水果店运来12筐梨和18筐苹果,梨每筐重60千克,苹果每筐重58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