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

文档属性

名称 修改病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9-16 12: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病句诊疗学院  什么是病句?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文从字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滨州市二〇〇七年)B 下面是某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一一改正。(4分)
①5月25日,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果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果山社区紧靠胜利渠菜场,②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来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③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动。
改正:



(2007年芜湖市)将“一场”改为“一股 ”把“来我市”改为“在我市其他地方”“牵挂”改为“牵动 ”病句的辨析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察题型,它面广量大,以思维见长,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题目。
主观题多指修改性的题目,多用于对句子或文段的修改。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这是病句,是什么样的病句,而且要求知道如何修改,难度更大。 常见题型辨析病句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成分残缺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缺少主语,应去掉“使”。)(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搭配不当
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语序不当
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例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指代不明    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否定不当
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
例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 (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词语误用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词语感彩与句意不合)(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自相矛盾或不合逻辑
例1: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例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例3:一天一夜没停的吵闹声又响起来了。
例4: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先在全班后到全校)     成分重复多余 例1: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例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例3: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例4: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删去“进行”)
(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一面与两面前后不对应
例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2: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例3: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障。 (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
     并列不当
例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例2:参加这项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病句的常见类型(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指代不明
(5)否定不明
(6)词语误用
(7)不合逻辑
(8)重复堆砌
(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10)并列不当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
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修改病句的原则对症下药
原意不变
多就少改中考链接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看到白衣天使们为抗击“非典”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
C、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盐城2003)C2、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 )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南通2003)B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队协作的精神。
(淮安市2003)B3、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扬州2003)“鲜艳”改成“鲜明”“激励”和“感染”顺序对调5、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目前,(a)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
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b)就要求我们发扬和
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c)激发广大生物、
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d)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
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止“非典”疫情的蔓延。
处,改为 。
处,改为 。
处,改为 。
(连云港2003)a“有效”移到“抑制”前面b去掉“长期以来”d“研制”改为“寻找”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如:看到白衣天使们为抗击“非典”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如: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
如: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4)词语搭配不当。

(5)“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
(6)前一个句子是选择性设问,后一个句子的回答不能与之对应。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如: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如:特异功能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背后是真理还是谎言?科学只能让我们作出否定的回答。
 大刀向病句们的头上砍去!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