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成反比例的量
1、对比练习:观察下面两个表格,并回答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时间的行驶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3 5 6
路程/千米 75 225 375 450
(2)行某段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如下表:
时间/时 2 4 5 8
速度/千米 100 50 40 25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规律?不同的呢?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洗衣机,每天生产的台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生产的数量/台 20 30 40 60 80 100 120
需要的时间/天 60 40 30 20 15 12 10
(1)出几组对应的每天生产数量和需要时间的乘积,再比较乘积的大小。
(2)这个乘积表示什么?
(3)每天生产的数量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4、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比例。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 )比例。
参考答案:
1、对比练习:观察下面两个表格,并回答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时间的行驶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3 5 6
路程/千米 75 225 375 450
(2)行某段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如下表:
时间/时 2 4 5 8
速度/千米 100 50 40 25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规律?不同的呢?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两个表中的数据都是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是第一个表中的数据是时间随着路程的变大而变大,第二个表中是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大而变小。第一个表中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的关系,第二个表中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洗衣机,每天生产的台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生产的数量/台 20 30 40 60 80 100 120
需要的时间/天 60 40 30 20 15 12 10
(1)出几组对应的每天生产数量和需要时间的乘积,再比较乘积的大小。
20*60=1200;30*40=1200;80*15=1200;它们的乘积相等。
(2)这个乘积表示什么?
表示生产的总量
(3)每天生产的数量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每天生产的数量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它们相对应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是成反比例的量。
3、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正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正 )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反 )比例。
4、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正 )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 )比例。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 正 )比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4 页)(共36张PPT)
成反比例的量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 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 .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完成下面的任务
第一小组:24棵树苗分成2行栽种。
第二小组:24棵树苗分成3行栽种。
第三小组:24棵树苗分成4行栽种。
第四小组:24棵树苗分成6行栽种。
第五小组:24棵树苗分成8行栽种。
完成下列表格
2行
12棵
24棵
3行
8棵
24棵
4行
6棵
24棵
6行
4棵
24棵
8行
3棵
24棵
行数
每行棵数
树苗总棵数
行数是2,每行棵数是12。
行数是3,每行棵数是8。
行数是4,每行棵数是6。
行数是6,每行棵数是4。
行数是8,每行棵数是3。
行数增加,每行棵数反而减少
行数减少,每行棵数反而增加。
2×12=24
3×8=24
4×6=24
8×3=24
6×4=24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每行棵数×行数=树的总棵数
(一定)
300
300
300
300
300
体积/cm
60
30
20
15
10
底面积/cm
5
10
15
20
30
高度/cm
3
2
把相同的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水的高度和底面积。
(2)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反而降低。
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反而升高。
(3)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都是600。
底面积是10,高是30;
底面积是15,高是20;
底面积是20,高是15;
底面积是30,高是10;
底面积增加,高度缩小。
底面积减少,高度增加。
底面积和水的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水的高度是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积总是一定的:
10×30=300
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反而减少;
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反而增加。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
15×20=300
20×15=300
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积总是一定的:
10×30=300
15×20=300
20×15=300
(一定)
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一定)
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
x
=k
(一定)
×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
要是看它们的积是不是一定的。
我学会了!
1. 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主要看它们的( )
是否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2. 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
组数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每组的人数
组数
乘积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
(2)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3)糊纸盒的总个数一定,每人糊的个数和人数。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根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表中有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两种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
较积的大小。
300 ×1 =300
150 × 2=300
100 × 3=300
每天运的吨数
需 要 的 天 数
300
6
1
150
2
150
100
75
60
50
3
4
5
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75 ×4 =300
60 × 5=300
50 × 6=300
(积相等)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根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说明这个积所表示的意义。
这个积表示的意义是这批货物的总吨数。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每天运的吨数
需 要 的 天 数
300
6
1
150
2
150
100
75
60
50
3
4
5
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因为:
所以:
每天运的吨数×需要的天数=货物总吨数(一定)
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判断: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成反比例。
每天的烧煤量烧的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成反比例。
每公顷的播种量公顷数=种子的总量(一定)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自行车的速度×所需的时间=路程(一定)
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做完的题+没有做的题=12道数学题(一定)
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不成反比例。
是和一定,不是积一定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5)学校食堂运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
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天的用煤量×使用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成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6)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人数和组数。
每组人数和组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每组人数和组数成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7)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圆柱的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一定)
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8)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书和包数。
每包的册书和包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包的册书×包数=书的总册数(一定)
每包的册书和包数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
说明理由。
(9)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
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黄瓜的面积+西红柿的面积=菜地总面积(一定)
是和一定,不是积一定,
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不成反比例。
思考
方砖的块数一定时,方砖边长与铺地面积成不成
比例?为什么?
因为
方砖边长
2
=所需块数(一定)
所以
方砖边长与铺地面积不成比例。
铺地面积
方砖边长的平方与铺地面积成正比例。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拓展
如果x=y,那么x,y是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反比例的量有何想法?能与成正比例的量比较一下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 两种相关联的量;
(2)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 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1) 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 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 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3。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1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2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3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高度/㎝ 30 20 15 10 5
底面积/㎝2 10 15 20 30 60
体积/㎝3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2. 想一想。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1) 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 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 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 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七第6~11题。
2、机动:见附件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