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集合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1.1.4 集合复习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3-07 14: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1.1.4 集合复习课一.集合的三个特征
1. 元素的确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
例1:求集合{1,x2-x-1}中实数x应满足的条件.
例2: 集合A={x | x2-2ax+b=0 x∈R},
(1)若A={-1,1},求a、b.
(2)若A={-1},求a、b.
例3: 设二次方程 x2+ax+b=0和x2+cx+15=0的解集分别为A、B,又A∪B={3,5}, A∩B={3},求a, b, c的值.
解: ∵ A∩B={3}
∴ 3∈B,即3是方程x2+cx+15=0的根
∴ 32+3c+15=0 得 c=-8
由方程x2-8x+15=0 解得 x1=3, x2=5
∴ B={3, 5}
又A∪B={3,5},故必有A={3},
即方程x2+ax+b=0有两重根为3
由韦达定理可得 a=-6, b=9例4: 已知集合A={x∈R| x2+ax+1=0},B={1,2},且A?B,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A?B可知,A的可能情况为四种,分别针对A的各种情况,来考虑方程的解的情形,则不难求出相应的a的取值范围。
解 ∵A是B的子集,
故知集合A可能为 ?,{1},{2},{1,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x1·x2=1,知A={2}及A={1,2}均不可能.因而A=?或{1}.
当A=?时,即方程x2+ax+1=0没有实数解,故知 a2-4<0,即-2当A={1}时,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1+1=-a,即a=-2。
综上所述,所求a的范围是{a/-2≤a<2}。例5: 已知集合A={x | x2-3x+2=0},B={x | x2-ax+(a-1)=0},且A∪B=A,求a取值的集合.
解: A={x | x2-3x+2=0}={1,2},
由A∪B=A可知B?A.
故知集合B可能为 空集 ?,{1},{2},{1,2}.
∵方程x2-ax+(a-1)=0的根为1,a-1.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B=空集?、或B={2}均不可能
∴B={1}或B={1,2},
∴a-1=1或a-1=2 ,即a=2或a=3.
注:该题亦可直接将方程的根代入求解,但要注意
回验.看看得出的a值是否满足条件.例6: 已知集合A={1,3,a},B={1,a2-a+1},若B?A,求a的值。
解:因为B?A,故有a2-a+1=3或a2-a+1=a。
1. 由a2-a+1=3解得a=2或a=-1。经检验,它们均满足题设条件。
2.由a2-a+1=a解得,a=1.此时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知a=1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所求a的值是-1或2。
注:因为在运算过程中,运用某些条件时,并未顾及到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求得的结果不一定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常常通过检验来加以判断,可见,回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例7: 已知A={x | -2<x<-1或x>1},B=
{x | a≤x≤b}且A∪B={x | x>-2}, A∩B={x | 1<x≤3 }, 求a、b的值.
解: 由A∩B={x | 1<x≤3 }可知,
-1≤a≤1且b=3
又由A∪B={x | x>-2},
可知,-2<a≤-1且 b>1
故可得,所求的值是 a=-1, b=3.
注:该题通过交、并的意义,分别观察参数a、b的取值范围,而进一步求得a、b的值.可画出数轴,来帮助理解.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它的一般形式为  A={P | P所具有的属性}
(1) 集合A={x | x-2=0}与集合B={x | x-2>0},虽元素的一般形式相同,但元素x所具有的属性(意义)不同.
(2)集合C={y | y=-x+3,x∈N ,y∈N }与
集合D={(x,y) | y=-x+3,x∈N ,y∈N }.
C中的元素y表示函数值,其函数值的集合C={3,2,1,0}
D中元素(x,y)是有序实数对,D={(0,3),(1,2),(2,1),(3,0)}
(3)集合E={(x,y) | x=1且y=2}与
集合F={(x,y) | x=1或y=2}
前者表示坐标平面内一个点(1,2)的集合,即{(1,2)},
而后者是坐标平面内所有横坐标为1的点集及所有纵坐标为2的
点的集合,其图形为两条直线.
(4)集合G={ x | x=2k-1, k∈Z}与
集合H={y | y=2k+3,k∈Z}
不仅元素采用的字母不同,而且式子的表达式也不一样,但它们的含义并无区别,均为奇数集.
思考:若将(4)中的条件“k∈Z”改为“k∈N”呢?例1 :已知x∈R,集合{x2+2x-2=0}的元素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例2: 已知x∈R,集合{x | x2+2x-2=0}的元素的个数为
A.0  B.1  C.2  D.3解:A={x| x≤-1或x≥3},B={y| y≥0},故知
  A∩B={x| x≥3}例4: 集合A={y | y=x2-1}, B={y | y=x+1},那么有
A∩B={-1,2} B. A∩B=B
C. A∩B=A     D. A∩B={(-1,0),(2,3)} 思考:若在例4中将元素的一般形式y改为(x,y),即A={(x,y) | y=x2-1}, B={(x,y) | y=x+1},则A∩B如何?答案:C
例6: 集合A={函数y=x2+2bx 的最小值},
B={函数y=2x+b , x∈[-1,1] 的最小值},b∈R.
求A∩B.
解: 设v是函数y=x2+2bx 的最小值 ,
u是函数y=2x+b x∈[-1,1] 的最小值,则
A={v| v=-b2 }=(-∞,0],B={u | u=b-2 }=R
∴ A∩B=(-∞,0].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判定 四、应用空集的概念解题
例1 空集?与{0}的关系是
A.{?}=? B.?∈{0} C.{0}=? D.??{0}
例2 设M={A的子集},N={B的子集},若A∩B=φ,那么,M∩N=_______.
例3 已知A={x | 1-c<x<1+c}, B={x | x ≥-2}, 且A∩B=φ,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例4 已知集合A={x | x2+x-6=0},B={x | mx-1=0},且B ? A,求m取值的集合.
答案:m=0或m=1/2或m=-1/3
例5 已知A={x | x2+(p+2)x+1=0, x∈R },若A∩R+=φ,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五、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判定
1.设集合A={x | x=2m,m∈Z},B={x | x=4m+2,m∈Z},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B.A ? B C.A=B D.A ? B
2. 若A={a|a=3n+1,n∈Z},B={b|b=3n-2,n∈Z},
C={c|c=6n+1,n∈Z},则A、B、C间的关系为( )
(A) A=B?C (B) A?B?C
(C)A=B?C (D)A?B=C
3. 已知集合P={x|x=n,n∈Z},Q={x|x=n/2,n∈Z}
S={x|x=n+1/2,n∈Z},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P B.Q?S C.Q=P∩S D.Q=P∪S六、全集和补集
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
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
(或余集),记作?SA,即?SA={x | x∈S,且x?A}。
容易看出:A∩?SA =?,A∪?SA =S.
例1 已知抛物线y=x2+4ax-4a+3,y=x2+(a-1)x+a2,y=x2+2ax-2a中至少有一条与x轴相交,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2: 已知全集U={1,2,3,4,5},A={x∈R | x2-5x+q=0},求?UA及q的值。
分析:由U是全集,可知A?U。但A是表示方程的解集,故A中最多只能有两个元素。
又方程x2-5x+q=0的根必是U中的元素。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中有一个元素的情况不可能。
故A=?或A中必有两不等实根,且两元素之和为5。
所以A的可能情况为A=?、A={ 1,4}、A={2,3}
(1)当A=?时,?UA=U,此时,25-4q<0,知q>25/4,即q的值为大于25/4的实数;
(2)当A={1,4}时,?UA={2,3,5},
此时q=1·4=4;
(3)当A={2,3}时,?UA={1,4,5},
此时q=2·3=6。例3: 已知A={x | x2-mx+m2-19=0},B=
{x | log2(x2-5x+8)=1},C={x | x2+2x-8=0}
且A∩B??,A∩C=?,求m的值.
解: ∵B={x | log2(x2-5x+8)=1}={1,3},
C={x | x2+2x-8=0}={2,-4},
由A∩B?? 知2,3两数中有适合方程x2-mx+m2-19=0的根,
但A∩C=?,故-4,2?A,从而可断定3∈A.
于是 32-3m+m2-19=0,
解得 m=5或m=-2.
当m=5时,A={2,3},A∩B={2,3}??,
但A∩C={2}≠?,故m=5不合题意.
当m=-2时,A={3,5},A∩B={3}??
且A∩C=?,∴ 所求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