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章平行线回顾与总结 学案
设计人:王庆平
学习目标:
1. 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
学习重、难点:
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对顶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构建知识框架:
两直线相交 垂直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交直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平行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1、_____2、______3、_____4、________.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两直线平行的特征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回忆重要概念:
1、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任务三、辨认图形
“F”型中的同位角。如图2-92。
“Z”字型中的内错角,如图2-93。
“U”字型中的同旁内角。如图2-94。
任务四、注意: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三线八角”问题:构成同位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构成内错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构成同旁内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_”。
3、平行线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同位角相等
( ) ( )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
学习诊断:
1. 如图,已知:∠1=∠2,∠1=∠B,求证:AB∥EF,DE∥BC.
证明:由∠1=∠2 (已知),根据:
得AB∥EF.
又由∠1=∠B( ).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 ∥
2、如图,已知:∠1+∠2=180°,求证:AB∥CD.
证明:由:∠1+∠2=180°(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4( )
根据:等量代换
得:∠3+ =180°.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得: ∥ .
3. 如图,已知:∠DAF=∠AFE,∠ADC+∠DCB=180°,求证:EF∥BC
证明:由:∠DAF=∠AFE ( )
根据: .
得:AD∥ .
由:∠ADC+ =180°(已知).
根据: .
得:AD∥ .
再根据: .
得:EF∥BC
4. 如图,已知:AC∥DE,∠1=∠2,试说明AB∥CD.
证明:由AC∥DE (已知),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得∠ACD= .
又由∠1=∠2(已知). 根据: .
得∠1=∠ACD . 再根据: .
得 ∥ .
【精讲点拨】
例1、(1)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1与∠2互余,AB∥CD吗?
说明理由.(判定的应用)
(2)如图:AB∥CD ,EF⊥CD,∠1=50°, 求∠2的度数.(性质的应用)
例2. 如图:AB∥CD,∠B=115°,∠C=45°,求∠BEC的度数.
例3 如图,已知∠C=70 ∠1=70 ,∠2=30 ,那么∠B=_______。
例4 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30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通,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_________度。
(例3题图) (例4题图)
【达标检测】
1. 已知: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的度数为( )
A. 110° B. 70° C. 55° D. 35°
2.如下左图所示,内错角共有( )
A.4对 B.6对 C.8对 D.10对
3. 如上右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⑤若a∥b,b∥c,则a∥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AB∥CD,∠1+∠2+∠3=( )
A. 180° B. 360° C. 540° D. 720°
9. 画图题:(1)如下图(画AE⊥BC于E,AF⊥DC于F.
(2)画DG∥AC交BC的延长线于G.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