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平均数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平均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3-07 20:54: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均数
一、填空题。
  (1)为了表示得更清楚,可以把数目填在( )表中。
  (2)甲18岁,乙24岁,甲乙的平均年龄是( )岁。
  (3)每班平均有42人,3个班共有多少人?
  (4)幼儿园把360朵花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朵,幼儿园共有( )个小朋友。
  (5)(5+9+8+6)÷4=( )
  (6)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7)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b,那么这六个数的的和是( )。
二、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大合唱,其中一班男生6人,女生10人;二班男生和女生都是5人;三班男生2人,女生4人;四班男生3人,女生5人。把各班参加大合唱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班 别 一 班 二 班 三 班 四 班 合 计
人 数
  (1)哪个班参加的人数多?
(2)哪个班参加的人数正好是哪个班的2倍?
三、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求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四、求平均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应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灵活应用。如:有三个修路队,甲队有20人,每天可修200米,乙队有17人,每天修路 136米,丙队有17人,每天可修路204米。
参考答案
一、(1)统计 (2)21 (3)126 (4)90 (5)7
  (6)(a+b+c)÷3 (7)(a+b)×3
二、
班 别 一 班 二 班 三 班 四 班 合 计
人 数 16 10 6 8 40
  (1)四(一)班参加的人数最多。
  (2)四(一)班 人数正好是四(四)班的2倍。
三、解: (89×4+94)÷5
    =(356+94)÷5
    =450÷5
    =90(分)
  答: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
四、(1) 我们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540÷3 = 180 (米)
  (2) 我们也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20+17+17 = 54 (人)
   540÷54 = 10 (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3 页 (共 4 页)(共70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平均数
学习目标
1.同学们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同学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关数据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6
例1、平均每只松鼠摘了几个松果?
6是4、5、9这3个数的平均数。
把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
平均高度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 是 6、7、2的平均数
6
7
2
每排都是5个
5
5
5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迎奥运
勤锻炼
男生 李承恩 杜佳锴 陈帆
成绩 53 35 23
男生1分钟跳绳记录
女生1分钟跳绳记录
女生 纪晗 周琳
成绩 43 37
男生和女生到底是谁赢呢
答案
单位:次
单位:次
例题1
喝水
男生 李承恩 杜佳锴 陈帆
成绩 53 35 23
男生1分钟跳绳记录
女生1分钟跳绳记录
女生 纪晗 周琳
成绩 43 37
男生平均每人跳37下
女生平均每人跳40下
男生和女生到底是谁赢呢
练习
单位:次
单位:次
迎奥运 要环保
环保小卫士
你们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我们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小红:14个
小兰:12个
小丽:11个
小明:15个
14
12
11
15
可以看出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
他们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4个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14+12+11+15=52(个)
52 ÷4=13(个)
答: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
(14+12+11+15) ÷4
答: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
=52 ÷4
=13 (个)
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列综合式子
返回跳绳
继续
10
21
10
21
11
23
12
24
11
22
11
21
12
22
11
22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2+7+3)÷3=4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
●●●
●●●
总数量
÷
份数
=
平均数
小组讨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均数”
要如何求平均数
小组长分糖果:
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颗
不平均分,使小组分得的平均数是2颗?
60÷3=20√
120÷3=60×
603÷3=21×
840÷4=210√
90÷5=18√
100÷5=20√
72÷8=9√
80÷2=40√
口算比赛
哪一组的成绩好?
姓名 孙红 丁晓 周玉 李丹 合计
正确题数 14 10 11 9 44
姓名 张华 王明 赵雪 合计
正确题数 10 12 14 36
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姓名 孙红 丁晓 周玉 李丹 合计
正确题数 14 10 11 9 44
姓名 张华 王明 赵雪 合计
正确题数 10 12 14 36
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14+10+11+9)÷4 =11(道)答:第一组平均每人做对11道题。
(10+12+14)÷3 =12(道)答:第二组平均每人做对12道题。
还是第二小组成绩好。
我的收获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学校
街心公园
电影院
汽车站

150米
200米
160米
300米
小丽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9分钟,
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个数 20 23 26 28 30 29
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6
(20+23+26+28+30+29) ÷5
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判断:
1.小明有10枚邮票,小红有14枚邮票, 他们平均每人有12枚邮票. ( )
×

2.小王家一月份用水8吨,二月份用水10吨,三月份用水12吨,他们家平均每月用水12吨. ( )
3.下面一串数的平均数是: 4
1,2,3,4,5,6,7,8,9. ( )
×
B、小军家三口人的体重如下:爸爸70千克、
妈妈50千克、小军30千克,那么他们三个人的
平均体重一定在30千克和70千克之间。( )
(1)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A、男生平均体重32千克,女生平均体重28千克。
每个男生一定比每个女生重。 ( )
C、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我身高
14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 )
×

×
(1)小华做5朵,小红和小强各做8朵,小芳做7朵。
(2)小华做5朵,小红和小强共做8朵,小芳做7朵。
(3)小华做5朵,小红和小强各做8朵, 小芳上午 做3朵,下午做4朵。
少先队员为幼儿园做红花,平均每人做几 朵?
(5 + 8 + 8 + 7)÷4
(5 + 8 + 7)÷4
(5 + 8 + 8 + 3 + 4 )÷4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金额(元) 200 90 70
哥哥平均每月零花钱100元.
2008年哥哥1~3月每月零花钱情况统计表
如果要使前4个月每月平均不超过100元,
四月份哥哥最多能花多少钱?
你能不能帮哥哥算一算,今年前三个月的平均每月零花钱多少元?
提高题
40
退出
例题2
谢逸圻
张佳铭
刘溢
平均分
谢逸圻
张佳铭
刘溢
平均数
他们3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瓶
(5+4+3) ÷3
=12÷3
=4(瓶)
回收空瓶
到底哪个球队的平均身高会高一些呢
评委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1号选手 93 98 95 83 92 94 96
评委 1号 3号 5号 6号 7号
1号
选手 93 95 92 94 96
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94
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
下图是他前三天的行走路线。
做一做
路线
路程/千米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平均
A—B B—C—D D—E  —
75   60   81   
75千米
25千米
35千米
81千米
A
B
C
D
E
即时练习(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敬老院有6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5岁,82岁,94岁,85岁,77岁,91岁。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75+82+94+85+77+91)÷6=84(岁)
桃树编号 1 2 3 4 5 平均
每棵产量(千克) 72 66 75 63 69
2、学校有5棵桃树,每棵产量如下表,平均每棵桃树产桃多少千克?
69
(72+66+75+63+69)÷5=69(千克)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7 平均
第一小组 136 142 140 135 137 144 —
第二小组 132 141 133 138 145 135 142
139
138
3、四年一班第一小组有6名同学,第二小组有7名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是厘米)
哪个组的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①先求出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
(136+142+140+135+137+144)÷6=139(厘米)
②再求出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
(132+141+133+138+145+135+142)÷7=138(厘米)
③最后用两组的平均身高相减。
139-138=1(厘米)
共7200千克
我们3次
能运完。
一天3场
2天
图中的表格被小红弄污了,你能帮她算出小强的身高吗
姓名 身高(厘米)
小明 142
小强
小红 135
平均数 138
谈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新知识?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同学们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同学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关数据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口算:(机动)
72÷9= 80-26= 9000-500= 53+69= 50÷7=
43+36= 25×4= 46+27= 45÷6= 27+54=
(2)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 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 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解疑合探:
探索新知:
1. 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 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13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 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13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
(1)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14+12+11+15)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4.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三、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 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机动:见附件课件
五、谈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