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濂
《玉簪记》-明·高濂
《风筝误》-清·李渔《西厢记》故事由来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都写过莺莺故事的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即古蒲州城东五华里)的峨嵋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扩建于唐;后虽曾毁于地震、大火,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特别是1958年以来,更按原貌重修,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人们对这座古寺之所以如此关注,就因为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元杂剧“压卷”之作--《西厢记》“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60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情节场面 请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以及莺莺所表达的感情,理清情节场面。
你是怎么理解莺莺心中的愁绪?一、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二、长亭饯别
〔刻画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三、临别叮嘱
〔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四、惜别目送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谁来画尽愁与恨 意象选用
情景交融
情态描写
典故运用
诗词化用
修辞手法 意象选用 试从《端正好》、《脱布衫》、《一煞》、《收尾》中分析意象的选择及其表达的情感。长亭路上
[端正好]
筵席之中
[脱布衫]
分手之时
[一煞] [收尾]斜晖
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黄叶
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古道
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情景交融1.[端正好][一煞]两支曲子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情态描写 王实甫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大家找出几处描写崔的特定情态的句子来。 典故运用 复述课文中使用的一个典故,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寓意。诗词化用 找出化用了诗词的语句,联系原作,品味其表达的情感。1.碧云天,黄花地。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2.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表现莺莺对张生缠绵依恋 ,相思之愁。〕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表明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4.伯劳飞去燕西归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 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 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 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 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 空留可怜与谁同。 〔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5.未饮心先醉 。 柳永《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6.一春鱼燕无消息 秦观《鹧鸪天》 枝(一作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燕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修辞手法 评点文中曲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叨叨令]:
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 [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对拆散
鸳鸯的
不满[滚绣球]: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人物心理:
刻画方法: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