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9-30 11: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 08-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积累运用(请将1-6题的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内)(14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答 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诠(quán)释 真谛(tì) 山坳(āo)
B、 跌宕(dàng) 萧乾(qián) 蹊(qī)跷
C、 海峡(xiá) 琢磨(zhuǒ) 骨朵(gū)
D、 争妍(yàn) 自诩(yǔ) 匀称(chèn)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轼的作品很多,优诗,词,散文等等……
B.这里的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海水浴场。
C.古代咏梅的诗句很多,最脍炙人口的一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望着星天,我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母亲的怀抱。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他今天身体很不舒服,才上车就情不自禁地吐了。
C.船长没有在灾难面前束手就擒,他立即调遣失事的船舶赢得了时间。
D.我喜欢吟诵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意犹未尽。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B.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以及我所热爱的 科学之中。
C.我不能阻止自己在这个非常时期去想那些不能去想而又非想不可的事情。
D.老师的一番教导,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大彻大悟。
5.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同学,你向他(她)真诚地道歉,得体的一项是(2分)
A、 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 对不起,是我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好不好?
D、 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
B.《伟人细胞》这篇文章情节安排巧妙,四次失败的经过、结局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最后一次不经意而获得的成功,产生了喜剧效果。
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依恋,一波三折,情致摇曳。
D.《繁星》围绕着看繁星,依次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繁星表现得形象而富有情趣,书写了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7.下面的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
②向高出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③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
④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春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8.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字、音。(4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如白jū( )过隙,充满惆( )怅;有的人少年时代,五彩纷呈( ),乐趣荟cuì( );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徜( )徉在浩淼的书海中,撷( )取最美的果实。愿我们的少年时代都juān( )刻着最美的记忆。蓦( )然回首,年华无限。
9.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10分)
(1)潮平两岸阔, 。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 。
(4) ,松间沙路净无泥。
(5)东风不与周郎便, 。
(6)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7)深蓝色的天空里 。
(8)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10.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4分)
摇摇欲坠 潜移默化 蜂涌而上 相题并论
烟波浩淼 记忆尤新 惊慌失错 心旷神怡
错别字
订 正
11.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4分)
①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②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12. 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说的话要符合人物身份。(4分)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
小孩说:“ ”
病人说:“ ”
13.班级开展“我爱文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开场白。(字数在80字左右)(5分)
二、阅读理解
(一)赏析古诗,完成文后问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下列对古诗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可以看出当前时节在旧年,但江南已有春意。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看到眼前的山青水绿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C.诗中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 流逝。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在异乡,所产生的浓浓的思乡情。
15.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幼时记趣》,完成16-19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蕾,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6.解释句子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鞭数十(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A B
以丛草为林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C D
于土墙凹凸处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9.文章题为《幼时记趣》,这“趣”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18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20.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           (2分)
21.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 (4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22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分)
23.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4分)
24.“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刻画。(4分)
(四)阅读下面课外选文,完成25—23题。(11分)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25.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 (2分)
答:
26.阅读第⑧段回答。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2分)
答: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2分)
答:
27.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2分)
答:
28.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3分)
答:
三、作文(60分)
29. 不知不觉中,进入初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想,这几个星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题目: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
一、积累运用(请将1-6题的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内)(17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答 案 B D D D B B B
8. 驹 chóu chéng 萃 cháng xié 镌 mò 9.略 10. 错别字:涌 题 尤 错 订正:拥 提 犹 措 11. ①“使用”和“研制”对调 ②在“方便”后面加入“的优点” 12略 13.要突出“爱文学”的主题,语言应有一定的文采。14.B 15略16.(1)明(眼力)(2)强(同“僵”,僵硬)(3)方(正) (4)鞭( 用鞭子打)17.C 18.略 19.略 20.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21.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22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23. 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24.略25.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意近即可)
26.(1)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2)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来”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27.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28.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29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