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能力目标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back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back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back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二、讲解新课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小结复习引入1.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3.{an}成等比数列an=an-1q(,q≠0) an ≠0
4.性质:若m+n=p+q, , back讲解新课(一)提出问题 :关于国际相棋起源问题
(二)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back关于国际相棋起源问题 例如:怎样求数列1,2,4,…262,263的各项和?
即求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1)
2 (2)
由(2)-(1)得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back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一般地,设等比数列 它的前n项和是
由 得
∴当 时, ① 或 ② 当q=1时,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由定义, 由等比的性质, 即 (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 = (结论同上) “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back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 时, ① 或 ② 当q=1时, 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1)、什么时候用公式(2)?
(当已知a1,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1, q, an时,用公式②.)back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解:由a1=, 得 例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售价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保留到个位)?解: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第一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a1=5000, 于是得到 整理得 两边取对数,得 用计算器算得(年). 答:约5年内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例3.求数列前n项的和。例4: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错位相减法拆项=+back课堂小结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 = 1时,当时, 或 ; 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