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安徽省巢湖地区巢湖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安徽省巢湖地区巢湖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0-06 16:11:00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1、通假字:
百废具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同“俱”,全,皆)
(“属”同“嘱”,嘱托)
2、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之大观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观看)
(景象)
(到)
(极点)
(顺利)
(通达)
(一片)
(全)
3、词类活用:
谪守巴陵郡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自学指导1: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 2、文中围绕“记”来写的是哪一节?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思考其作用。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色?
5、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一(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二、(2-4)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
三、(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四、(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1节围绕“记”来写的。第2节描写洞庭湖的美景;第3、4节通过景物的变化表现了“迁客骚人”的因景物而异的心情:物暗己悲、景明心喜。
叙事、写景都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蓄势张本。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
景中有情,情中潜理,理中蕴情。
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
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
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
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政治抱负。
自学指导2: 品析文章的语言
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提示: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可以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拓展延伸 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作业:
做<<高效训练方案>>(共17张PPT)
四大名楼总图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鹊楼
滕王阁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
2、准确翻译文中一、二两段及重点
词语,理解两段所写内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
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背景介绍
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第一段,用叙述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另外,还要注意这篇文章赋体的特点,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对偶句整齐匀称,还有合辙押韵的特点,朗读时要把音律美体现出来。
给下列生字注音:
谪 守 属予 浩浩汤汤 怒号 冥 冥 汀兰 偕 忘 把酒
(zhé )
(zhǔ )
(shāng )
(háo)
(míng)
(tīng)
(xié )
(bǎ )
自学指导2:
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口头翻译一、二两段。(5分钟)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顺利
和乐
通“俱”,全
兴盛
于是
代它的

通“嘱” 嘱咐

这件事情
扩大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感叹
胜景
连接
吞吐
水波浩荡的样子
广阔
边际
日光
阴天
就是
雄伟景象
记述
详细

然而,那么
通向
直到
谪迁的人
诗人
聚会
可能,大概
自学指导3: 阅读第一节思考:
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重修盛况及写作的缘由.
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
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自学指导4:阅读第二节思考: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3、假如你登临此楼,面对此景会有
怎样的感情?
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
1、岳阳楼胜景怎样?
作业:
一、背诵1、2两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1、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可在上面。
2、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4、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共16张PPT)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准确翻译三—五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了解课文所写内容。
自学指导1:
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口头翻译三—五段。(10分钟)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
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引出下文,像那
连绵的雨
雨繁密的样子
接连
放晴
阴冷
冲向
天空
隐藏
光辉
隐没
形体
前行

折断
靠近
天色昏暗的样子


离开
怀念
担心
别人说坏话
惧怕
别人批评
萧条的样子
感慨
极点
悲伤
代这种悲伤之情,有强调情感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
春风
和煦
日光
明媚
动,起
非常广
飞翔
停息
美丽的鱼
岸上
小洲上
形容草木茂盛
偶尔
有时
大雾
消散
皎洁
波动
闪耀
月影

互相唱和
无穷无尽
光荣
屈辱
持,执
当着
代前面,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感叹词,唉
曾经
探求
心思
或许
不同于
心理活动
为什么呢?
因为
身处
代他
这样
进朝为官
退居江湖
连词,相当于“才”
代他
一定
在……之前
连词,顺接
在……之后
感叹词,吧
没有

归依
自学指导2: 阅读第三节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
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
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
缘由:患得患失,悲景生悲情.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自学指导3: 阅读第四节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
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
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缘由:春风得意,喜景生喜情.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4、如何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3、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阔大情怀?
哪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2、古仁人的思想情感情是什么?
自学指导4: 阅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以物喜
以己悲
为 自 己
古仁人的思想情感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忧其民 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的政治抱负
引 出
为 天 下
衬 托
为 天 下
这一名言,尽管包含“忠君”思想,
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 但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作业: 一、背诵全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 。 2、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 3、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失(晴空万里),有时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日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兴,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
4、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5、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6、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身处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7、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
8、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