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小结与评价霍邱一中南校区 凌东海学习的乐趣源于
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故 宫天坛巴黎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伦敦塔桥美国白宫北京“鸟巢”美景与倒影脸谱艺术剪纸艺术工艺品图案国 旗加拿大毛里塔尼亚瑞典口甲由喜日 …… 中国汉字中工人几何图形(案)下面是几张民间剪纸艺术,请你和小组成员将自己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的作品展示给大家!?1、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的车牌号码吗?考考你?2、请在下面这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内在的规律,然后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图形:本章知识结构图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对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和应用,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命题。 等腰三角形角 线段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底边的中垂线性质:ABOACBPPPA=PBPD=PE∠ B=∠C(等边对等角)判定 :AB= AC(等角对等边)P点在AB的中垂线上P点在角平分线上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C 我思,我进步2、如下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2.5厘米,△ABD的周长等于13厘米,则△ABC的周长是 。18厘米3、如右图,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P,一个同学马上就得到PA=PC,你觉得对吗? 为什么? PD=PE4、如左图,已知∠A = ∠C,BA=BC
求证:AD=CD5、如右图,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 ∠C=90.
求证:AB=AC+CD6、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求作: 以a为直角边,以b为斜边 的直角三角形ab已知: 如图,线段 a、b8、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已知:如图,线段a、b求作:以b为底边,以a为高的等腰三角形ab7、如右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 AD⊥DC,BC⊥DC,M是DC的中点,AM平分∠DAB
求证:BM平分∠ABCab过程演示:ABP 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谈谈你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作业1、必做:A组复习题
2、选做:C组第1题祝同学们学习愉快!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小结与评价
霍邱一中南校区 凌东海
教学目标
了解本章知识结构。
复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及它们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简单应用。
复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相关性质和判定,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会利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角平分线,作直线的垂线。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难点:综合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 尺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简要说明)
导入
欣赏一组图片,体验轴对称美,学会用对称的眼光观察世界。
通过展示学生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的图案,激发学生动手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知识要点回顾
复习16.1轴对称图形,完成P139页主要知识回顾部分:1、2、3小题,并找学生回答。做小练习(课件)
呈现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相关知识,以小组形式交流各节知识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知识建构,强调相关性质和判定,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课件)
知识应用
小组活动:课堂练习(课件),能力展示(板演及分析),交流及纠错。
归纳小结
学生交流
作业布置(课件)
教学过程附稿 2010.12.28
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十六章的正课内容,那么这一章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结吧!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
1.欣赏完后,请问:这些美丽的图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图片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具有轴对称性?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用对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发现对称美,去创造具有轴对称美的作品。
2.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出示课件)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轴对称图形作品或运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请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师生进行评价(赞美,掌声鼓励)。
二、本章知识回顾
1.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复习16.1节——轴对称图形,并完成第139页主要知识回顾的第1、2、3小题。我请一小组同学来回答。好,接着看大屏幕考考你(课件)。这两小题是轴对称的应用。
2.我们再来看看本章知识结构图(课件)。解读知识结构图:本章内容是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展开教学的,引入了三种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角和等腰三角形,通过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得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进而研究了它们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下面,我们来分小组共同复习16.2节到16.4节的知识要点。请三组同学来分别说说这三节的知识要点。还有要补充的吗?同学们说的很好。
3.我们再结合课件来看看这三种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质和判定,理解性质和判断的互逆关系。
三、知识应用
小组活动:课堂练习(课件),我们找同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板演、解释)以及交流及纠错。
四、归纳小结(课件)
学生交流
五、作业布置(课件)
教学设计说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领导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生本课堂,在前一阶段,我听了几节生本课,感到上的都很精彩,自己也试着干了起来,觉得还是挺难实施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生本课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激情,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学校安排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上课,既是学习,也是锻炼。
由于这学期的最后一章的正课内容已经上完了,我就安排了章节复习课。设计这堂课时,感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够娴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同一类型的题目换一种考法就做不好了,想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对本章的性质和判定理解不深,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的、散乱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生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要抓住“根本”,然后生枝发芽,我认为这一章的“根”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将所学知识用轴对称的共性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复习和整理知识上,然后应用知识解决几何问题,考虑到时间问题,对于练习题的安排,多数题是从前置作业中抽取的。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这堂课首先通过欣赏一组具有轴对称性的图片,让学生体验轴对称美,学会用对称的眼光观察世界,然后展示学生收集或利用轴对称变换自制的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由轴对称图形引入对本章知识的复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的书写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体验轴对称美的需要。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