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4-21 20: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
马良中心学校 乔兆权
本堂课是九年级系统复习的证明教学中的一堂复习课,学生对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勾股定理及其运用。考查形式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与证明题等形式出现,或者与圆、函数等相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会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证)题。
(2) 能力目标:通过作图、操作说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类比、转化、推导、论证的数学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渗透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能熟练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证)题。
教学难点: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教法: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采用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比较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异同和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 教法和学法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我所任教班的学生总体素质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多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存在不足,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猜想,同组内成员质疑解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围绕本节重点,设计分层次的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针对复习课的特点,主要采用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3、 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 教学程序:
1、课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提高复习效率,节约时间分析例题。
2、基础知识归纳:根据课前预习作业,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比较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异同及联系,梳理知识点,对比特点,加深理解,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3.基本练习:运用抢答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梯度的题目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过一组基本练习使大多数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能够掌握。
4、典题剖析:例1、设计了一个题目和两个变式,通过改变题设中的条件让学生判断四边形COD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由此题进行比较各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异同点及联系,体验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教学中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主动提出猜想、质疑解惑、丰富思维方式,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 设计的是开放性的题目,目的还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异同点及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5、课堂小结:使学生对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达到体会探索过程,疏理探索思路的目的,学生整理本堂课复习的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6、能力检测: 当堂合作完成第1、2两题。第3、4题,作为学生的作业,由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课堂效果。
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做适当的评价和提示,以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让学生在整堂课中能在不断出现的问题及不断被自己"聪明"的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中进行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