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作文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江苏省作文题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0-21 14: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08年高考作文解析
一.作文题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二.解析:
好奇心是一个常见的名词,是人们面对感觉新奇的对象而激发出来的惊讶、机动的情感,是对未接触过的对象产生的一种新鲜感和惊奇感。好奇心的本质是为了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满足而促使自己去探索的一种心态。
江苏高考以此为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人类的创造欲望主要来自好奇心的驱动,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奇观,生生息息的生物界奥秘,激励和成就了多少探险家发明家!青年一代不要丢失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应到广阔的自然、社会的舞台去探索,带着好奇的眼光、求真的心态,去发现新东西。中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在某种程度可能就取决于有多少人去探索及这种探索的深度上。
立意时,对好奇心可以肯定,也可否定,还可以既肯定又否定。因为好奇心本身没有良莠之分,但是,好奇心带来的结果却有还坏之别。掌控不好,也很容易引入歧途。世界上有许多地方、许多东西是不能触碰的,比如海络英、偷东西、诈骗难道因为好奇就可以去尝试吗?多数考生对“好奇心”均有所知,但都缺少思考的深度和联想的广度,因而该命题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在立意时,可以采用“自问自答法”,通过自问“什么是好奇心?”“为什么需要好奇心?”“怎样对待好奇心?”等三个问题,在诸多答案中任选一个作为文章的立意。也可以采用“造句法”,让“好奇心”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造出诸多“句子”,并从中选出一个作为自己这篇文章的立意。还可以采用“联想法”,除了可以让“好奇心”与“提示”中列出的“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构成联系外,还可以和“成才”、“人生”“勤奋”“教育”等构成这样那样的联系,并进而形成富有创新性的立意。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说本题普适于各种文体,而不是侧重于某种文体。写议论文的可以以选定的立意作为文章的中心,写出对人具有启发性的文字。写记叙文的,既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选材,也可以根据立意,在古今中外搜集、筛选与题目相关的题材。即便是写考生比较喜欢的记叙性、议论性散文,也不会有多大难度。
三.立意举例:
1.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
2. 让好奇,占据孩童的心灵。
3. 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
4. 好奇心会让你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
5.好奇心能让你更好地发挥潜能。
6. 发挥你的好奇心,人生就会体验发现“神奇”的喜悦。
7. 好奇心,可以帮助探索世界的奥秘。
8. 要利用故事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9. 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
10.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
11. 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
12. 家长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13. 激发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一种教育艺术。.
14. 好奇心可以帮助人们走向创造发明的康庄大道。
15.轻视、嘲讽好奇心就必然会泯灭智慧的火花,有碍于茁壮成长。
16. 我国的高考制度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
17. 只有当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加上不断的勤奋努力,创新才有希望。
18. 没有好奇心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19. 怀揣了一颗充满好奇的心,才能尽享欢乐人生。
20. ?没有好奇心可以让人错失良机。
21. 好奇心能带我们在冲淡人生中寻找点滴乐事
22. 永远不要丢失好奇心
23. 人类的创造欲望主要来自好奇心的驱动
24.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
25. 好奇心是兴趣之源。
26. 拥有好奇心,保持好奇心,优化好奇心,是提高品位的内在原因。
27. 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28. 保持一颗好奇心。
29. 唯有谦虚才会有发现新事物的契机,才会有好奇心的诞生。
30. 唯有好奇心驱使,才能知道自己的浅薄和狭隘。
31. 科学家的一生是充满了对大自然奥秘好奇的一生,
32. 是好奇心引导科学家一步步攀登科学的高峰。 33. 好奇心表达了人类求知的渴望。
34. 科学家一旦被激起好奇心,其点燃的思维火焰,不到问题的彻底解决是不会熄灭的。 35. 科学家的好奇心来源于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探求。
36. 好奇心的基础是大量原有的经验和知识。
37. 科学家的好奇是在新的经验与原有理论概念发生矛盾时产生的
38. 好奇心必须发展成对事业的兴趣和更深层次的追求。
39. 科学的发展就是好奇心的产生、摆脱、再产生、再摆脱的过程。
40. 好奇心是科学家们学习、研究的最初动因,也是最基本的创造心理因素。
四.相关例证
1、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的名子叫日晷。他很好奇,就找老师问了日晷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废旧材料,很快就做出来啦。他利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哥白尼长大后,提出了著名的“日新说”,推翻了过去一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的错误说法。   2、伟大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从小随父亲到海上打鱼。他对大海发生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感兴趣。出海时,回到家里,罗蒙诺索夫总是要问父亲许多问题。“为什么夏季傍晚海面会出现光亮的水纹?”“为什么冬夜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北极光?”“为什么海水每天两起两落?”   3、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4、大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曾经说过:闷热的鸡窝常常和我们儿童时代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小时候,我曾钻进鸡窝一直呆了五个钟头,为的是要看看母鸡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5、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6、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7.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8.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张标签了事。直到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