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
授课 司 红
蓬莱市刘家沟中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求学的艰难和诚挚的学习态度,理解分析宋濂这一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尊师敬长、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作者简介: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相当于临别赠言。
序
文体介绍:
生字注音:
加 冠 侍 斥 咄
负 箧 曳 屣 皲 裂 媵 人
衾 容 臭 烨 然 缊
qīn
xiù
xǐ
shì
guān
chì duō
qiè
jūn liè
yìng
yè
yùn
课文范读:
生词释意:
表示年已二十。
等待。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腰佩。腰,用做动词。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弗,不。之,指代书。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加冠:
俟:
容臭:
腰:
弗之怠:
负箧曳屣:
寓逆旅: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虚词“以”的不同用法:
1.以衾拥覆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4.以中有足乐者
(介词,“用”)
(介词 “把”,“拿”)
(连词,表目的,“来”)
(表原因,“因为”)
说出下列句子的汉语意思: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合作探究一:
宋濂的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那么宋濂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遇到的困难:家贫无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
遇到的困难: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遇到的困难:从师求学时,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也是异常艰苦,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
合作探究二: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宋濂一心向学,不辞劳苦,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濂是怎样一个人?
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
2、诚实守信。
3、持之以恒。
4、尊师敬长。
合作探究四:
宋濂
我
书的来源
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
学习条件
拓展延伸:
课文是记述作者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勤学”的故事和劝学的诗句?
1、勤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拓展延伸:
2、劝学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课文是记述作者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勤学”的故事和劝学的诗句?
苦难对于人生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