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羚 飞 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
设计者:弋阳县清湖百事德中学孙洪根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1、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激发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领会动物之间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由“动物世界”导入,出示斑羚图片,仔细观察,说说斑羚的特征。。(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①标出段序; ②疏通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思考: ①“飞渡”是什么意思?斑羚为什么要“飞渡”?
②分析有关“伤心崖”的描写及老斑羚试跳分析。
③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分析第一次彩虹出现的作用。)
三、研读赏析
1、 集体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飞渡过程的动词。
半大的斑羚:飞奔——跃、跳——猛蹬、起跳、升高——落
老斑羚: 起跑——紧跟、钩、蹿跃——坠落
2、师生合作复述飞渡全过程。
3、课件展示:斑羚飞渡。(分析第二、三次彩虹描写的作用。)
4、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四、体验探究
1、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文中的一个场面描写,其实文章给我们的震撼绝不止这一点,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体会。(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你们还知道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吗?
3、师小结:在〈〈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课文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我们又能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
4、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口号或标语。
5、播放《命运》交响曲,多媒体显示:爱,产生美与善、产生关怀、产生敬畏。从敬畏一枚小小的花瓣开始,敬畏生命的一切表现形式,敬畏阳光、树木、爱情和湛蓝的天空,敬畏生的规律和死的必然。
五、拓展延伸
文章学完了,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想说的话一定很多。
请以《小斑羚的哀鸣》为题,给狩猎队写一封信。
六、精彩课堂实录
本节课的课堂亮点出现在体验探究环节。
师:我们同学们在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个情节打动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的呢?
生:(大声地)有。
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按照老师的说话句式进行说话。
(多媒体展示:最让我感动的是 ,因为 。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3页第8自然段老斑羚走向小斑羚的情节,因为这个自然段表现出老斑羚甘愿牺牲自己挽救小斑羚的生命,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最让我感动的也是203页第8段,因为镰刀头羊和几只中年斑羚主动的进入了注定要死亡的老斑羚队伍,他们的精神比我们有些人类的品格还要高尚。
师:也就是说不会贪生怕死,由年轻一拨走到老年这一拨也意味着“由生走到死”。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6页的第1段,因为在飞渡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从注定死亡的一拨里偷偷溜到年轻的那拨去,它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竟然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年轻一代的生命,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
师:203页第8段已经有几个同学提到了感人之处,我们不防一齐读一遍,共同感受。
(学生齐读第8段)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6页第17自然段,因为镰刀头羊死得有价值、很光彩,镰刀头羊会从容地走向死亡,一定会让生存下来的斑羚铭记在心,记住镰刀头羊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能这就是镰刀头羊的责任吧!
师:说得特别好。在〈〈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课文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我们又能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下面请同学们来设计一条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口号或标语。
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放下血腥的手。
生:珍惜动物生命,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当人们放弃动物时,人们也放弃了自己。
师:是的,让我们与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处,共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写的《小斑羚的哀鸣》也很感人,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