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0-30 16: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安塞腰鼓
刘成章富宁县归朝镇中心学校 谭景优 学习目标:1。朗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2。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听朗读录音,认知字词。
自由仿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朗 读 感 知生 字 注 音 xuàn tóng tián
kàng huì jī
zhuó rǒng mò
jiá páng bó
旋风( )瞳仁( ) 恬静( )
亢奋( )晦暗( ) 羁绊( )
烧灼( )冗杂( )蓦然( )
戛然而止( ) 磅礴( )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请用一个形容词加以描述一、(1--4)敲鼓前的
预备阶段
二、(5--27)安塞腰
鼓的演奏阶段
三、(28--30)鼓声的
戛然而止1、场面2、鼓声3、动作4、舞姿感知课文,整体把握人物: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青年身背腰鼓 捶打:发狠、忘情、没命,如击石头狂舞着 舞姿:像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场景: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列的舞蹈 安 塞 腰 鼓生动形象 壮丽场景品读课文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使人明白人之为人。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加工的完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江南的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的厚土。 试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1、生动的比喻。
2、激昂的排比。
3、铿锵的短句。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语 言 特  点本文大量运用排比 (1)句子内部的排比
(2)句与句的排比
(3)段与段的排比
作用: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小 结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我们品读了文章主体部分,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拓展延伸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
写一个令你记忆深刻的场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