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秋 天
何其芳何其芳 (1912—1977) ??? 诗人,文学评论家。 四川万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1944─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 《画 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
《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
《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冰心:
??? 我同何其芳同志的来往不多,但是从1951年归国后,从作协的朋友口中,我所听到的关于何其芳同志的学问之深、藏书之富、著作之多、待人之诚等等事迹,真是洋洋盈耳。我还记得有一次文藻对我称叹说:“你们文艺界有一位何其芳同志,真是一位很渊博的学者!”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思考:1、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2、可以看出是发生在城市还是乡村?哪个季节?
乡村秋景图3、诗中描绘了几幅图景?你可以来给它
命名吗?4、你最喜欢哪一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来描绘一下吗?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5、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
喜欢,写得好在哪儿?“满披”形象生动。视觉
“飘”字贴切传神。丁丁,听觉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 。嗅觉
“肥硕”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栖息”一词,拟物,将虚无的秋天具体化,
营造繁忙之后农闲的松弛、闲静的气氛。农家丰收图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乌桕叶有人说: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你认为呢?
“归泊”“游戏”
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一词虚实相生,体现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霜晨归渔图想像一下吧 草野在蟋蟀声中
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
更清洌了。
写景的作用?起兴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先写秋景,引出少女情思。
“梦寐”将秋天拟人化,睡梦朦胧,写出了少女的情感体验,羞涩朦胧,似喜似羞。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少女思恋图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清静 清远 清甜 清柔6、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由远到近的顺序小结:先写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具有清静的氛围;接着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故具有清远的氛围;最后写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情感,所以具有了清甜的氛围。
总起来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比较阅读何其芳《秋天》与狄金森《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秋景[美] 狄金森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欢 乐 何其芳《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
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
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