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升中学高二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共42分)
一.(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韵味 愠色 晕车 酝酿已久 意味蕴藉
B.偕同 和谐 揩油 挟嫌报复 邪门歪道
C.舆论 圩田 揶揄 不虞之见 瑕不掩瑜
D.饯别 门槛 举荐 剑拔弩张 前车之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赏赐 置身事外 荫庇 风云开阖
B.璀璨 日薄西山 内蕴 迷天大谎
C.狼藉 剑拔弩张 造诣 闲情逸致
D.规矩 昭然若揭 桀骜 出类拔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处心积虑,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
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4.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表意清楚,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加强帮教工作,以预防减
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B.在美国俄亥俄州,长得判若一人的孪生姐妹珍尔和珍娜同一对孪生兄弟德洛和菲尔
结了婚,兄弟二人长得也非常相像。
C.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
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心向背的
问题。
5. 下列各句中戏剧语言的哪种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自语) 哦,天那,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A.对话 舞台说明 独白
B.对话 旁白 独白
C.独白 舞台说明 对话
D.对话 独白 旁白
二.(1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 ~ 9题。
网络语言的社会传播
网络语言是“另类”语言。说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代生活的语言,无论在风格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当今时代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的话语形式。在我国,由于信息产业相对滞后,网民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对一般大众来说仍显得有些隔膜。当有人试图使网络语言进入社会交际时,所传递的信息难免会造成阻碍或失真。一般说来,专业用语与全民语汇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关系。麻将的普及使“清一色”“三缺一”“门前清”等进入全民语汇;股市的繁荣也使“牛市”“熊市”“低迷”等用于一般交流。同样,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向全民语汇渗透,特别是一些网络术语开始在媒体上频频亮相,并且得到迅速的传播。
的确,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许多新语汇,它们不改变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语汇,但是它们却丰富了人类的语汇库。网络语言的一些常用术语,如“程序”“编码”“宽带”“软盘”“电邮”及IT、TP等,一般受众已不陌生。还有一些网络术语被赋予了新意义,成为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语词,例如央视《东方时空》有个《传媒链接》的栏目,“链接”(link)本指在互联网中超文本(Hypertext)文件之间的跳跃式连接,在这儿则指采自不同媒体的新闻集萃。此外如央视的《点击名人》、浙视的《午后存盘》等都成功地运用了网络术语,使栏目名称极富时代气息。再如“软件”“硬件”也属于网络术语,但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两个词不仅在现实的生活语言中被广泛采用,而且已经被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承认了它们在全民语汇中的合法地位。
网络语汇与全民语汇有着相同的构词方式,这是后者能容纳前者的语言基础。网民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他们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有对社会用语施加影响的能力,这是网络术语逐渐向全民语汇渗透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网络术语在流通过程中已经“掉了钱”,它们进入全民语汇时已经偏离了在网上的原义,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实际上,网络术语在进入社会流通时,并没有增添新的概念,它们之所以取代了原有一些词语,只是使表述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或更富有情趣,总之完全是出于一种修辞上的考虑。网络语言对全民语言的影响和渗透,现在还仅仅是个开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网络技术语进入全民语汇。
6.下列对“网络语言”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语言是不同于语言的“另类”语言。
B.网络语言是发生在某种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
C.网络语言是在风格、形式上都存在差异的语言。
D.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上的专业语言信息符号。
7.文中举出“牛市”“熊市”“低迷”等词语用于一般交流的现象,说明了一定道理,以下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
A.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的话语形式。
B.专业用语与全民语汇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关系。
C.一些网络术语开始在媒体上频频亮相,并且得到迅速的传播。
D.网络语言进入社会交际,传递的信息难免会造成阻碍或失真。
8.第三段中说,“软件”“硬件”也属于网络术语,但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下列对这“新的含义”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软件”可借指学校教学中的学习氛围、精神风貌等;“硬件”可借指学校教学中的教学水平、学生成绩等。
B.“软件”可借指体育比赛中的活动器材、诸多器械等;“硬件”可借指工厂生产中的场馆设施、技术设备等。
C.“软件”可借指工厂生产中的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等;“硬件”可借指工厂生产中的车间厂房、机器设备等。
D.“软件”可借指商场经营中的工作作风、专业素养等;“硬件”可借指商场经营中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9.第四段中说:这些网络术语在流通过程中已经“掉了线”。对这里用的“掉了线”的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网络语汇与全民语汇的确有相同的构词方式。
B.为了使表述更形象,是术语向全民语渗透的样例。
C.表明网络术语进入全民语汇时被赋予了的新的含义。
D.为了使表述更富有情趣,处于一种修辞上的考虑。
三(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信拜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甸。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得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行动。
B.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
C.坐法,当斩 坐法:因为犯了案。
D.何曰:“幸甚。” 幸甚:幸福得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D.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代称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数月,亭长妻患之 指代前文的“韩信”
B.于是信熟视之 指代前文的“屠中少年”
C.信仗剑从之,居麾下 指代前文的“项梁”
D.上未之奇也 “未之奇”,即“未奇之”,“之”,代“韩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的。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腾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对其表达技巧或思想内容进行赏析。(任选其一)
秋 词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云③上,便引诗情到碧宵④。
[注释]《秋词》是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期间写的。
春朝:春天的早晨。 排云:凌云。排:冲破。 ④碧宵:碧蓝的天空。
(1)表达技巧:
(2)思想内容:
16.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2)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20题。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你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结满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骄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花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憾,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博,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出你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在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语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你: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此刻,北风正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选自《赵丽宏散文选》有删节).
17.来自南方的朋友,为“我”书桌上几株刚吐苞的腊梅而惊异,而惊异什么?(不超过30字)(4分)
18.文章写道,“那倾向不是静止的”,它“在飞,在飘,在流动”。联系全文看,那流动的清香道出了腊梅怎样的品格?(4分)
19.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来表情达意。请说说,文中的“你”前后所代称的内容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托物言志,作者借助腊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人格情操投射到腊梅身上,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B.历来咏梅的诗文大都借梅花的幽香高洁来反衬孤寂凄苦的遭际和清高孤傲的品性,本文也不例外,在惊喜、欣慰中夹杂着些许多的惆怅。
C.“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一句,写了腊梅的哀怨,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腊梅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
D.说腊梅的“幸”是因为腊梅在万物肃杀时一枝独秀,时常被文人墨客赞美;说腊梅的“不幸”是因为它易被人们淡忘、冷落。
E.文章语句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浓郁的诗意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12分)
21.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参照示例,请根
据不同的强调重点,调整下面句子的语序。(文字不能删除)(2分)
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是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示例:强调“发短消息的地点”:王老师今天上午是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
消息。
(1)强调“发短消息的时间”: 。
(2)强调“发出短消息的人”: 。
22.根据下列材料,分别阐述以下观点(各40字以内)。(4分)
中国人口﹥(世界总人口)1/5
中国耕地面积﹤(世界总耕地面积)1/15
(1)如阐述“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成功的”这一观点,则应表述为 。
(2)如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则应表述为 。
23.下面这段文字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含意深刻,抒发了人们对奥运英雄刘翔的赞美和
敬之情。请你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将这一重大体育事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表达出
来。(改写后不超过60字)(6分)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2004年8月27日,雅典,100年来的纪录
成了身后的历史,110米、10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
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
身披五星红旗,一跃站在了世界面前,终于能和科林·杰克逊这位世界纪录保持者并
驾齐驱了。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应对长官的永远是四句话:“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没有借口”,似乎显冷漠不近人情,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凡事都寻求借口,那么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因为再美妙的借口对问题的解决都没有任何用处。请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晓升中学语文期中考答题卷
第Ⅰ卷(42分)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第Ⅱ卷 (108分)
四.(18分)
14.翻译。
(1)
(2)
15.古诗鉴赏。
(1)
(2)
16.名句积累。
(1) ? 。
(2) 。 。
(3) 。 。
五.(18分)
17.
(4分)
18.
(4分)
19.
(6分)
20.(4分)
六(12分)
21(2分)
(1)
(2) 22(4分)
(1)
(2)
23 (6分)
一(15分)
三(15分)
二(12分)1.A,
2.B,“迷天大谎”应为“弥天大谎”
3.C,“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能听见,比喻用文学唤醒糊涂人。 “处心积虑”含有明显的贬义。 “鸿篇巨制”:“鸿”,巨大。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趋之若骛:趋,奔赴、归附。骛,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多用于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有明显的贬义。
4.C A句谓语动词“预防”与动词性宾语“减少……”不能搭配,可去掉“预防”或“犯罪”。B句中“判若”有明显差别之意,没有“判若一人”这个说法。D句“向背”是拥护和反对的意思,与“人心”不能搭配,应改为“所向”。
5.A
6.D A项过于宽泛且否定式 BC二项都过于宽泛 D项符合对科学名词解释的语言规范。
7.B C项是第三段的中心内容;D项是第四段的中心内容,根据语段内具体内容从属于中心的原则,CD二项都不正确。比较AB二项,A项较宽泛,B项较确切;“牛市”“熊市”“低迷”等专业词语用于一般交流,也正是体现着于全民语汇之间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关系。
8.C 根据文意和社会流通的一般理解,“硬件”指实在的、物质的东西;“软件”指抽象的、精神的东西。据此,A项中的“学校教学中的教师水平、学校成绩”,应属“软件”;B项中的“体育比赛中的活动器材、诸多器械”,应属“软件”,D项中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应属“软件”。
9.D 文章第四段中说“网络术语在进入社会流通时,并没有增添新的概念,它们之所以取代了原有的一些词语,只是使表述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或富有情趣,总之完全是出于一种修辞上的考虑。”“掉了线”正是一个在文中使用的例子。
10.C A项无行:没有好的表现。行,好品行。B项具食:备饭。 D项幸甚:好得很。
11.C A项的“竟”同为副词,译作“竟然”。B项同为连词,译作“虽然”。C项第一句的“以”是个介词,译为“把”,“以”之后省略宾语“之”;第二句的“以”也是介词,译为“按照”;D项的“安”同为疑问代词,译作“怎么”“哪里”。
12.B 应为“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13.D 以偏概全,不能知人善任,这只是暗示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
14.(1)你韩信不怕死,就刺我一刀;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2)汉王不是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先杀掉壮士!
15.(1)开头两句,正反对照鲜明。三四两句,诗人抓住秋天晴空的特点,并用一鹤冲天加以渲染,突出一副天高气爽的开阔图景;而诗人油然而生的诗请,也随同排云而上的白鹤直到碧宵。
(2)悲秋几乎是古代诗文的传统题材。本篇首句对古人逢秋多寂寥的这一种现普遍线现象进行了概括,次句反其意,说自己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全诗见不到对秋的一丝伤感,而是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失意时仍然不愿随波逐流的操守。
16.(1)将何往而非病?将何适而非快?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3)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
17.瘦削干枯的枝头结满花骨朵儿,透明、娇弱的小花,吐出高雅的清香。
18.①坚韧、顽强 ②牺牲、奉献 ③忍受寂寞 ④风骨、气节
19.全文的“你”称代的含义不一致。“你”文中具有实指人称和虚拟人称的双重含义:一是指那位南方友人,而借腊梅之口所说的“你”,应该包括所有“想做一株腊梅的人”,也包括读者在内。
20.BC
21.(1)王老师是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2)今天上午是王老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22.(1)以不足世界耕地总面积1/15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1/5的人口。可见,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成功的。
(2)我国人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1/5,而耕地却不足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5,人多地少,必须限制人口增长。
23.略。①时间 ②成绩 ③勇夺110米栏奥运冠军 ④亚洲人100年来首次。 ⑤平了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