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语文学科期中考试(江苏省盐城市)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2009语文学科期中考试(江苏省盐城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1-05 12: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8~2009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溪流因为有了阻碍,才奏出美妙的音乐;枫叶因为有了秋霜的锤炼,才变的周身红彻。参加考试,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困难。亲爱的同学,希望你像溪流,似枫叶叶,敢于面对,善于面对。我们相信:你准行!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松xiè ( ) 雄hún ( ) chī ( ) 笑 参cī ( )
2、下边两句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 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反的孩子。
② 《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该,明白之致。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① 晓战随金鼓, 。 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_________》)
③ ,单于夜遁逃 。( 卢纶《塞下曲》)
④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 (《诗经 关雎》)
⑤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 (《诗经 蒹葭》)
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 。 ( 柳永《凤栖梧》)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 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5、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3分)
(1)《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2)《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3)《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综合下面资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用简洁的话加以表述。(3分)
材料一:有人人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
材料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他们的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们反复思考、推敲,不断充实。
材料三: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的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的规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阅读古文《桃花源记》,完成7~10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⑴便要还家( ) ⑵具答之( )
⑶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⑷咸来问讯(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自桃花人来到桃花源到渔人进入桃花源期间,桃花源外的世间又发生了那些战争?请至少写出三个来。(写出战争的名称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在现实社会黑暗的现实情况下,他个人无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他营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来告诉人们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因此,有人把他的笔下桃花源称之为“乌托邦”。请结合以下一则材料,给“乌托邦”作个注解。(2分)
材料链接: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美丽而又闭塞的小镇上,这里的民风纯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镇由于受到了城市文明的影响,民风发生的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沈从文先生很痛心。面对已经不复存在纯朴的民风,他只能在他的小说里用文字去塑造一个现实生活并不存在的风景秀美、民风纯朴的湘西世界。因此,人们把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也称之为“乌托邦”。
乌托邦:
阅读《故乡》,完成11~15题
⑴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⑵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独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⑶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1、 ⑴⑵三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2、在画直线的句子中,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在当时,他们各自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3分)
13 、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1分)
14、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分)
15、 ①毛泽东曾经评价鲁迅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先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精神财富,据此,请写出他有关的作品。(至少四篇/部)(2分)
②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选出一段箴言给他。(2分)
阅读《林中小溪》,完成16~20题
①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②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③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④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⑤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⑥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⑦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人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16、③中作者把大灌木比作“大蜘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鄙弃什么样的生活?(2分)
17、“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这句中“此”指代什么?(2分)
18、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有了障碍,才有生活”这一句话的含义。(2分)
19、根据给出的一个批注,从文中找出一句,再仿写一句。(2分)
例: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批注:直抒胸臆,发出毫言壮语,并不稀罕这种平静的生活。藐视障碍,突出溪水顽强不屈的精神。
2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水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B.《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原始森林景色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呈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话语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因此,《飞红滴翠记黄山》综合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如关于黄山地质史部分是说明,介绍黄山风光特点部分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而日出部分则主要是议论。
D.杨朔的《画山绣水》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光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阅读《绿色之恋》,完成21~24题
绿色之恋
①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
②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
③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
④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
⑤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
⑥在这里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嘹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砉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 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
⑦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她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
⑧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
(作者:葛道吉)
21.第④自然段中的“绿色的音符”在这里有何深意?请结合下文蝉鸣鸟叫分别从“绿色”和 “音符”两方面作回答。(2分)
答:
22.第⑤自然段列举各种树叶有何作用 (3分)
答:
23. (1)第⑥自然段“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答:
(2)第⑥自然段有好几处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评析。(2分)
答:
24.老人要儿子“听窗外林木叶子的对话”,儿子“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结合全文,请你揣摩说说林木叶子对话的内容。(3分)
答:
第一部分:习作天地(50分)
2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那是亲情的翅膀,那是友情的翅膀,那是信念的翅膀……
当然,文学的熏陶、音乐的感染、思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请你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
5、字数不少于600字;
6、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8~2009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4 C
5 答题要点: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视答题完整性3.2.1.给分)
6略
7、略
8略
9、只要是发生在秦末至西晋的战争都可以。如: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垓下之战,赤眉起义;绿林起义;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等。(答对1个得1分)
10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或理想(1分)但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1分)的空想社会。
11“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
12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 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13. “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14 “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变得衰败,人情变的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和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15 ①(开放性试题,自由回答)例:《狂人日记》 《呐喊》 《阿Q正传》
②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6鄙弃平庸生活
17持续的奋斗
18示例:困难与挫折,往往是生活的一种宝贵财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海迪三分之二躯体瘫痪,但她克服了困难,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作家,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
19 意对即可 酌情给分
20 C
21.(2分)指鸣叫声的悦耳动听,(1分)渲染出宁静和平的氛围。(1分)(顺序不作要求)
(绿色)充满生机活力、生命力之类词(音符)悦耳动听、和谐、美妙。有其一即可)
22.(3分)写出树种的丰富与树的密集,(1分)森林的充满生机与植物间的和谐相处,(1分)间接写出人对环境的喜爱之情(答“舒心”“倾慕”也对)。(1分)
23.(4分)
⑴(2分)矮脖子油灯和房屋使用时间很长,见证了历史的变化,(1分)老一代林业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新时代林业工人的新风貌(答见证林业工人崇高奉献精神也对)。(1分)
⑵(2分)①墙上贴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林业工作的留恋与不舍。
②眼角滚落老泪:老人对林业工作的留恋与不舍。
③回忆中抡不起镐失去知觉:创业艰辛和奉献绿化山林的精神。
④年轻人看着父亲的脸沉重地说:年轻人对父辈的理解和对献身林业的承诺。(写出细节得1分,评析正确得1分,评析意思对即可。)
24.(3分)对虫害的防治;分享阳光雨露的快乐;为人们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对林业工人养护它们的感激。(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5按中考要求批阅。
PAGE
3
共8页 第 页
同课章节目录